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20)
2023(19878)
2022(16782)
2021(15731)
2020(13187)
2019(30270)
2018(29907)
2017(57336)
2016(30748)
2015(34640)
2014(34168)
2013(33623)
2012(30798)
2011(27843)
2010(27936)
2009(25648)
2008(24718)
2007(21488)
2006(18875)
2005(16593)
作者
(86509)
(72303)
(71662)
(68307)
(46042)
(34641)
(32578)
(28293)
(27415)
(25586)
(24530)
(24234)
(22988)
(22803)
(22253)
(22191)
(21420)
(20894)
(20669)
(20622)
(18028)
(17624)
(17313)
(16508)
(16225)
(16102)
(15772)
(15662)
(14632)
(14198)
学科
(137513)
经济(137378)
管理(89944)
(85238)
(70476)
企业(70476)
方法(59081)
数学(51747)
数学方法(50966)
中国(35860)
(35051)
(30065)
业经(29203)
地方(27832)
(27141)
(24618)
贸易(24602)
(23926)
(23571)
农业(22882)
技术(22752)
理论(21539)
(19663)
环境(19422)
(19361)
银行(19313)
(18697)
金融(18695)
(18442)
(18370)
机构
大学(434071)
学院(433293)
(184694)
经济(181015)
管理(171753)
理学(149072)
研究(147658)
理学院(147460)
管理学(144648)
管理学院(143865)
中国(110818)
(92154)
科学(88513)
(80829)
(73027)
(66747)
研究所(66524)
中心(66388)
财经(65117)
业大(62429)
(62038)
(59406)
北京(58455)
经济学(56633)
(56063)
师范(55556)
(53837)
农业(51948)
经济学院(50785)
(49942)
基金
项目(295726)
科学(234309)
研究(216603)
基金(216147)
(188268)
国家(186743)
科学基金(161459)
社会(138565)
社会科(131480)
社会科学(131444)
(114374)
基金项目(113391)
自然(104349)
自然科(102045)
自然科学(102023)
教育(100416)
自然科学基金(100209)
(96089)
资助(89768)
编号(87008)
成果(69825)
重点(66160)
(65729)
(63832)
(63372)
课题(60355)
创新(59160)
国家社会(57741)
教育部(56899)
科研(56163)
期刊
(201609)
经济(201609)
研究(129234)
中国(84649)
管理(65595)
学报(64952)
科学(61774)
(61138)
(60155)
大学(50342)
教育(48809)
学学(47397)
农业(42079)
技术(40898)
(35801)
金融(35801)
经济研究(33867)
财经(32066)
业经(31181)
(27634)
问题(25335)
(23312)
技术经济(23135)
统计(21737)
科技(20754)
(20742)
图书(20302)
(20021)
世界(19772)
理论(19332)
共检索到638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超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内生性增长转变,但仍面临过剩压力、成本上升、内需增长不足等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表明,产品创新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力量,尤其是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亦表明,中国的产品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互动作用。当前应确立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相关技术进步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消化过剩、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向内生型良性增长的顺利过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国华  
从企业家产品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企业家人数、企业家研发的生产力系数、中间产品的数量、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等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间,企业家精神和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秀川  罗倩文  
文章通过建立内生结构模型,用1997~2006年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的Panel Data,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经济的规模效应有利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下降。(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不存在倒U关系。(3)防止经济过热可能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费水平。(4)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弹性关系不显著,而第三产业发展则与能源消费呈显著的负向弹性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钦礼  
迄今为止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中 ,虽然已分别有了产品种数扩大的内生增长模型和产品质量改进的内生增长模型 ,但令人遗憾的是 ,还没有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能同时将这两种类型的科技创立新全都包含进去。因此 ,给出一个同时包含两类科技创新的统一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就是当前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此统一模型表明 ,导致产品种类增加的新产品发明创新和导致现有产品质量提高的生产工艺革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其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在创造供给的同时 ,也创造了需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恪渝  廖明球  
本文基于结构突变的VEC模型,以政府2000年颁布的大气环境治理政策作为外生变量,分析了1982-2013年间我国碳排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非参数bootstrap方法对参数的置信区间重新构建。通过蒙特卡洛试验发现,基于传统渐进分布的Granger检验其结果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统计功效的扭曲,反衬出使用bootstrap方法修正的必要性。结果显示:从长期看,我国碳排量与经济增长、政府投资、能源消耗及FDI存在着协整关系;碳排量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与碳排量互为因果;而大气治理政策并不会对经济增长或碳排量产生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对我国低碳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爱文  李东  
利用1953—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对中国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降低碳排放量的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俊  陈华平  毕功兵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三条主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罗默模型与卢卡斯模型融合的逻辑合理性;其次在罗默模型基础上引入卢卡斯把人力资本内生化思想,构造了一个新的模型,并找出了新模型的均衡解;最后,通过比较新模型的结果与上述两个模型的结果,我们发现,对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增长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教育与研发投入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林  张中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就是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内生增长的方式。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工具比较分析中国经济及其三次产业内生增长表现及其区域差异,为中国改变增长方式和建立经济内生增长模式提供基础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兴  赵涛  
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本支持能力、结构资本支持能力和物质资本支持能力。笔者将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投入,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和动态增长方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席晶  雷钦礼  
目前关于产品种类扩大型和熊彼特质量改进型的技术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均较完善,但缺乏同时纳入两类技术变革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类技术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综合分析了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方法进行了测算。测算发现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政府有意识的技术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强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纪尧  周圆  樊凯欣  
本文研究中国研发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提升效果。本文选择财政研发资助政策、专利保护、汇率、货币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内生增长DSGE模型框架下分析其对研发创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汇率政策无法有效促进研发,在长期并不能有效提升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对技术的影响呈现中性,因而,保持汇率和货币政策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依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标;财政研发资助的提高有助于刺激短期经济和提高经济增长率,但由于研发资助的提高引起了研发部门的拥挤效应,降低了国内研发部门的研发效率,因而从本文可以看到研发资助比例提高后,TFP增长率和总产出增长率提高幅度有限;专利保护强度提高存在显著的研发促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但是会对短期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效应。为了使专利保护政策在生产率促进方面发挥最好的效果,降低其负面效应,需要为其搭配适当的逆周期财政、货币调控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建春  李霞  
我国从1988年开始才正式对研发投入进行统计,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和样本规模的限制,以往学者很难从宏观视角对我国研发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根据我国1988~2006年的有关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检验了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乘风  许培源  
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考察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个基本性质,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知识生产函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方程,构建一个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创新主体越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越快,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创新部门会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经济的创新率与经济增长率更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乘风  许培源  
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考察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个基本性质,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知识生产函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方程,构建一个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创新主体越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越快,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创新部门会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经济的创新率与经济增长率更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路正南  冯阳  王健  
研究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对于揭示能源强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内生增长模型的构建,并基于面板数据对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的不断降低不能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率的提升,两者之间呈现广义上的倒的提升有度,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可有效抑制负面效应U的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能源强度对经济增长率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