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0)
- 2023(18252)
- 2022(15332)
- 2021(14218)
- 2020(11863)
- 2019(27378)
- 2018(27182)
- 2017(52938)
- 2016(28818)
- 2015(32595)
- 2014(32492)
- 2013(31642)
- 2012(28470)
- 2011(25447)
- 2010(25540)
- 2009(23397)
- 2008(22686)
- 2007(19801)
- 2006(17408)
- 2005(15263)
- 学科
- 济(114640)
- 经济(114483)
- 管理(86498)
- 业(81158)
- 企(67603)
- 企业(67603)
- 方法(53037)
- 数学(46285)
- 数学方法(45513)
- 中国(32002)
- 农(31787)
- 财(30456)
- 业经(26744)
- 制(24212)
- 学(23333)
- 地方(22713)
- 农业(21322)
- 理论(20290)
- 务(19320)
- 财务(19225)
- 财务管理(19182)
- 贸(18608)
- 贸易(18597)
- 企业财务(18171)
- 易(18035)
- 技术(17978)
- 环境(17816)
- 和(17622)
- 银(17238)
- 体(17218)
- 机构
- 大学(405010)
- 学院(404143)
- 管理(160570)
- 济(158994)
- 经济(155440)
- 理学(139758)
- 理学院(138229)
- 管理学(135348)
- 管理学院(134617)
- 研究(130852)
- 中国(96134)
- 京(85819)
- 科学(81280)
- 财(74317)
- 所(64133)
- 农(62876)
- 业大(60287)
- 财经(59627)
- 中心(59536)
- 江(58564)
- 研究所(58417)
- 经(54228)
- 北京(53555)
- 范(53161)
- 师范(52655)
- 农业(49072)
- 经济学(48362)
- 院(48061)
- 州(47323)
- 财经大学(44523)
- 基金
- 项目(280773)
- 科学(221969)
- 研究(204999)
- 基金(204440)
- 家(177733)
- 国家(176296)
- 科学基金(152900)
- 社会(129512)
- 社会科(122745)
- 社会科学(122714)
- 省(109498)
- 基金项目(108138)
- 自然(99976)
- 自然科(97704)
- 自然科学(97683)
- 自然科学基金(95861)
- 教育(95522)
- 划(92081)
- 资助(84096)
- 编号(83844)
- 成果(67341)
- 重点(62712)
- 部(61604)
- 发(58984)
- 创(58293)
- 课题(57725)
- 创新(54419)
- 科研(53477)
- 国家社会(53377)
- 教育部(53317)
- 期刊
- 济(170571)
- 经济(170571)
- 研究(116921)
- 中国(75786)
- 学报(62467)
- 管理(59414)
- 科学(58013)
- 财(57513)
- 农(57377)
- 大学(48530)
- 教育(46619)
- 学学(45691)
- 农业(39326)
- 技术(37224)
- 融(32315)
- 金融(32315)
- 财经(28888)
- 业经(28461)
- 经济研究(27119)
- 经(24658)
- 问题(23655)
- 业(20091)
- 图书(19648)
- 技术经济(19139)
- 科技(19077)
- 版(19069)
- 理论(18544)
- 统计(18235)
- 现代(18219)
- 商业(17276)
共检索到579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瑞鹏 冯晓华
在对1992-2011年新疆城市化、工业化、服务业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处理与检验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例过重且转移困难、轻工业偏轻、重工业产业地方化不足是造成了现阶段新疆城市化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服务业是新疆城市化最主要的动力,但由于服务业具有"虚高"的特点,服务业在长期内对新疆城市化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新疆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志旺
文章依据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时期固定效应模型、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并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动力因素分解,认为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因素,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发展存在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本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对其他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空间计量 产业结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磊
现有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侧重于在宏观层面探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关系,往往难以揭示和反映两者间的作用机理、方式和途径。本文提出“城市行为者”的概念,认为城市化是城市行为者——居民、企业和政府空间行为的结果。而企业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行为主体,但政府对企业行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依然很大。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城市行为者 企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非 孙浩杰 王丽萍
文章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指出基于现代物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理论研究方向,包括:利用DEA与层次分析结合方法构建城市带物流发展度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揭示基于现代物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产业动力机制,并梳理各城市带产业结构与物流业的相关性分异规律;基于物流选址、配送模型,结合城市体系空间与规模结构,阐释基于现代物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空间动力机制;以大型物流节点规模与数量不断增长现状特点为基础,阐释西部地区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再造动力机制。
关键词:
城市化 物流 机制 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刘曙华
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后国内与海外学者对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重点梳理了动力机制演进规律、研究特色及问题。认为中国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垄断阶段;西学引介与国内实证并举,建构二元工业化理论阶段(1978-1990);21世纪前后基于实证建构制度变迁诱致型工业化驱动阶段。而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集中于人口、政府和市场驱动三方面实证研究,21世纪前后重点讨论FDI为代表的新生要素驱动机理等。总体上,工业化与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呈现1978、2000两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制度改革造就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渐变转型。最后,从制度改革的深入、...
关键词:
动力机制演进 特色与问题 展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王家清
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已有的文献主要从推动主体、内因与外因、产业结构、要素聚集、制度、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表明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在空间上表现为多层次复合性,在时间上表现为动态演进性。21世纪,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应是多元化的,而教育的动力作用将更加突出。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机制 研究进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贵凯
农村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矛盾的途径之一,而其动力机制更是农村城市化研究的热点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针对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措施,激发、诱导其多元化动力机制,形成不同于东部地区的、西部地区特殊的农村城市化,从而加速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城市化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子量 郭志仪 马丁丑
基于西部地区12个省域2000-2011年城市化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省域间城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有着空间集聚的趋势,利用传统OLS模型进行解释会造成空间因素的遗漏,空间计量模型更为适用,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西部地区省域城市化进程中动力因素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省域产业结构转变对其城市化的正向直接效应最强,但是省域间存在较强的产业竞争,周边省域产业结构转变会对省域城市化产生明显的负向间接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省域城市化的直接效应显著,同时由于西部...
关键词:
空间效应 西部地区 城市化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中和
本文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为背景 ,通过对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等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辨析 ,研究了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在总结、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 ,重点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四种主要动力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内涵 动力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薇
选取我国1978~2011年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及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及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反之不成立;碳排放与第二产业之间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碳排放量增加是第二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具有高碳排放量的高耗能产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经济增长遵循从"排放"到"增长"的路径。从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来看,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杲 宋迎昌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呈现出生产要素由乡村和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大城市化现象,即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要素率先由农村集聚至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为大城市化发展起到了"蓄水池"和"中转站"的作用;大城市则通过其巨大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吸纳农业生产要素融入大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了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具有短期动态效应。未来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促使中国城市化与大城市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主要途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君
在分析不同学者对机构知识库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机构知识库是对机构内成员智力产品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并提供开放利用的知识传播与知识服务系统,探讨机构知识库发展的6大动力因素,即长期保管与存取数字资产的需求、开放获取运动、科学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及创新、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标准、机构主体以及理论与实践进展,并分析机构知识库发展动力因素互动机理,构建机构知识库发展动力模型。
关键词:
机构知识库 动力机制 动力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林 李爱国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与动力机制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证实个体在安居和乐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产生"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进而在心理层面实现"城市化"。"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是"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和精神驱动力;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人的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驱动力;安居和乐业是"人的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驱动力。循此机理,"人的城市化"应该以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和乐业为根本,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手段,以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