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18)
- 2023(19850)
- 2022(17042)
- 2021(15802)
- 2020(13267)
- 2019(30234)
- 2018(30045)
- 2017(57386)
- 2016(30871)
- 2015(34735)
- 2014(34449)
- 2013(33800)
- 2012(31349)
- 2011(28406)
- 2010(28746)
- 2009(26294)
- 2008(25340)
- 2007(22408)
- 2006(19846)
- 2005(17536)
- 学科
- 济(139599)
- 经济(139464)
- 管理(89631)
- 业(86171)
- 企(71040)
- 企业(71040)
- 方法(56970)
- 数学(49281)
- 数学方法(48495)
- 中国(37561)
- 农(35391)
- 地方(33175)
- 业经(30636)
- 财(29446)
- 学(28387)
- 技术(24707)
- 农业(24320)
- 制(23113)
- 理论(22497)
- 贸(21622)
- 贸易(21605)
- 易(20839)
- 和(20583)
- 银(20364)
- 银行(20318)
- 环境(20058)
- 融(19993)
- 金融(19990)
- 行(19532)
- 地方经济(18084)
- 机构
- 学院(435975)
- 大学(435330)
- 济(179741)
- 经济(175879)
- 管理(172025)
- 研究(148993)
- 理学(148242)
- 理学院(146596)
- 管理学(143711)
- 管理学院(142929)
- 中国(111609)
- 京(93034)
- 科学(91413)
- 财(79972)
- 所(74501)
- 农(69465)
- 中心(67692)
- 研究所(67619)
- 江(65467)
- 业大(63849)
- 财经(63358)
- 北京(59105)
- 范(58632)
- 师范(58088)
- 经(57535)
- 院(54335)
- 经济学(53956)
- 农业(53702)
- 州(53093)
- 经济学院(48189)
- 基金
- 项目(294370)
- 科学(232365)
- 研究(216427)
- 基金(212005)
- 家(184293)
- 国家(182712)
- 科学基金(157856)
- 社会(136273)
- 社会科(129167)
- 社会科学(129131)
- 省(117397)
- 基金项目(111858)
- 自然(102266)
- 教育(100407)
- 自然科(99967)
- 自然科学(99942)
- 自然科学基金(98118)
- 划(97430)
- 编号(88375)
- 资助(87754)
- 成果(71168)
- 重点(65950)
- 发(65678)
- 部(64232)
- 创(63439)
- 课题(61703)
- 创新(58754)
- 国家社会(55660)
- 科研(55573)
- 教育部(55366)
- 期刊
- 济(203506)
- 经济(203506)
- 研究(130539)
- 中国(90523)
- 管理(66606)
- 学报(66303)
- 农(63215)
- 科学(62253)
- 财(60321)
- 教育(53128)
- 大学(51070)
- 学学(47611)
- 农业(43785)
- 技术(42851)
- 融(38815)
- 金融(38815)
- 业经(33299)
- 经济研究(32856)
- 财经(30892)
- 经(26576)
- 问题(25552)
- 图书(24399)
- 技术经济(23634)
- 业(23314)
- 科技(22630)
- 统计(21418)
- 策(20129)
- 理论(20002)
- 商业(19696)
- 现代(19425)
共检索到65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振香 邝志鹏
通过在理论方面分析山东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科技创新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得出山东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基本途径和所处状态。再通过实证分析建立VAR模型来研究科技创新对山东省经济的具体贡献程度,经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科技创新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但是贡献程度并不高,大约只占13%。基于这一结论和对山东省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提高科技创新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关键词:
科技创新 VAR模型 经济发展 山东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振香 邝志鹏
通过在理论方面分析山东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科技创新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得出山东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基本途径和所处状态。再通过实证分析建立VAR模型来研究科技创新对山东省经济的具体贡献程度,经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科技创新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但是贡献程度并不高,大约只占13%。基于这一结论和对山东省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提高科技创新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关键词:
科技创新 VAR模型 经济发展 山东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仕新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计量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接着根据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教育对经济发展直接贡献的方法,然后本文设定了一个新的模型,专门用来验证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之间的互补关系并确认人力资本是否具有外溢性,最后本文设定了一个计量教育对经济发展间接贡献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计量方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新浩
根据2001~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十年间山东省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师资规模和质量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高校四方联动,提高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调整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和专业划分。
关键词:
山东省 高等职业教育 经济增长 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莉 张金锁
在回顾和分析陕西科技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概念和内涵的研究,结合1978-2008年陕西省经济、资本、劳动力等相关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以1979-1988、1989-1999和2000-2008为不同阶段,对陕西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并以此为依据,从科技角度对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仁良 魏雪君
本文着重研究了专利制度对经济贡献测算的理论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测算了我国专利制度对经济贡献,达到了挖掘专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目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芦艳荣 周绍森 李斌 胡德龙 刘绿茵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科技进步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科技进步已成为促进经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龙俊江 刘玲玉 肖慧 刘小进
基于2000—2019年江西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效率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但三者之间作用机制复杂,各自对自身贡献率最大且短期内贡献率波动较大,而前二者对后者在长期内具有持续提升影响。总的来说,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效果是正向的,而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结果复杂,在不同时期的作用和方向不一致;相对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长期效应,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农业技术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大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动力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是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文章构建包含7部门的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内生增长研究框架,将创新驱动、资源束缚、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转化为现实条件下的动态最优化求解,通过数理推导和模拟检验,揭示科技创新驱动和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机理,通过比较两种发展模式下的稳态增长差异,检验制度创新的贡献。研究显示,假以必要的条件,科技创新驱动和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均存在最优解;相比较而言,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更优,制度创新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平均贡献率为16.48%。双轮驱动具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 制度贡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夏学杰
文章通过利用HLM模型来研究山东省91个市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废气的排放量与当地第一第二产业总产值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预示着一种环境随经济增长恶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地区经济发展 HLM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青 张冠青
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熵值法,对辽宁省高校科技进步率和贡献率进行测度。研究表明,高校科技进步率为1.90%,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17.79%;高校科研人员效率约为企业科研部门的3倍;高校科研经费效率约为企业的6倍、研究机构的2倍。因此,加大对高校科研经费和人力投入,对提高科研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科技 熵值法 科研效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霞 肖平
在当今知识经济中,政府、产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正成为强化科技转让及吸收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驱动力。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能力不强、集群、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基于三螺旋模型构建了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探讨通过加强政府—集群—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促进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杨淼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协同发展关系;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相当;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同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林林 姚雪松 王志勇
通过构建VAR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交叉相关图、脉冲响应图对中国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三者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彼此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和影响,并且三者间任一变量在其他两个变量的影响中都具有中介效应。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以及彼此的积极影响在短期内可以体现,但产业升级对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影响,长期比短期更为显著。此外,短期内促进产业升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促进产业升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