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83)
- 2023(21836)
- 2022(18727)
- 2021(16994)
- 2020(14450)
- 2019(32727)
- 2018(32417)
- 2017(62487)
- 2016(34001)
- 2015(37927)
- 2014(37575)
- 2013(37360)
- 2012(34266)
- 2011(30906)
- 2010(31197)
- 2009(29162)
- 2008(28466)
- 2007(25533)
- 2006(22857)
- 2005(20071)
- 学科
- 济(155209)
- 经济(155043)
- 业(113919)
- 管理(105191)
- 企(94688)
- 企业(94688)
- 方法(67201)
- 数学(56773)
- 数学方法(55962)
- 农(50808)
- 财(39065)
- 业经(38769)
- 中国(35784)
- 农业(33830)
- 学(31009)
- 地方(29799)
- 制(26869)
- 务(26448)
- 财务(26363)
- 财务管理(26317)
- 贸(25250)
- 贸易(25237)
- 企业财务(24958)
- 理论(24833)
- 易(24457)
- 技术(23656)
- 和(23289)
- 环境(22676)
- 划(21530)
- 策(21215)
- 机构
- 学院(495574)
- 大学(490467)
- 济(206009)
- 经济(201980)
- 管理(194105)
- 理学(168197)
- 理学院(166392)
- 研究(164550)
- 管理学(163177)
- 管理学院(162298)
- 中国(124791)
- 京(103206)
- 科学(103175)
- 农(95893)
- 财(91780)
- 所(83790)
- 业大(79792)
- 研究所(76324)
- 中心(75228)
- 农业(74653)
- 财经(74066)
- 江(73860)
- 经(67425)
- 北京(64257)
- 经济学(62561)
- 范(60728)
- 师范(60009)
- 院(58733)
- 州(58578)
- 经济学院(56272)
- 基金
- 项目(335104)
- 科学(263155)
- 基金(243918)
- 研究(238492)
- 家(214757)
- 国家(212929)
- 科学基金(182894)
- 社会(151894)
- 社会科(143885)
- 社会科学(143842)
- 省(132154)
- 基金项目(128460)
- 自然(120921)
- 自然科(118197)
- 自然科学(118166)
- 自然科学基金(116077)
- 划(110308)
- 教育(109265)
- 资助(101560)
- 编号(95723)
- 成果(75688)
- 重点(75264)
- 部(72985)
- 发(71751)
- 创(70308)
- 课题(65686)
- 创新(65384)
- 科研(64321)
- 国家社会(62811)
- 教育部(62185)
- 期刊
- 济(231401)
- 经济(231401)
- 研究(140625)
- 农(91111)
- 中国(90655)
- 学报(82910)
- 科学(74898)
- 管理(74205)
- 财(71804)
- 大学(62939)
- 农业(61650)
- 学学(60375)
- 教育(45732)
- 技术(44864)
- 融(43496)
- 金融(43496)
- 业经(40404)
- 财经(36952)
- 经济研究(36691)
- 业(32613)
- 经(31818)
- 问题(30050)
- 技术经济(26833)
- 统计(25238)
- 版(24800)
- 科技(23496)
- 策(23191)
- 世界(22463)
- 商业(22443)
- 现代(22283)
共检索到726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源能源的匮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增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重若轻地地位,研究和推广一种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数据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推进低碳农业的重要性,并基于我国发展低碳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TobiT模型进行量化研究分析低碳经济农业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在实证分析部分分别对1994~2004年与2005~2014年等2个时间阶段影响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在考虑农业碳排放特征的前提下,分析绿色农业生产率增长因素对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小宝 于永智
基于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松弛变量的测度(SBM)模型和马尔奎斯特—吕恩贝格(M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4—2019年中国省级工业碳生产率静态效率与动态指标并进行分析。其次,使用Tobit模型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我国大部分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仅部分东南沿海地区达到优秀水平,但各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动态指标差异较小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地区在工业碳排放管理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2)经济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与对外开放对工业碳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城镇化程度对工业碳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效应;环境规制对工业碳生产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小宝 于永智
基于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松弛变量的测度(SBM)模型和马尔奎斯特—吕恩贝格(M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4—2019年中国省级工业碳生产率静态效率与动态指标并进行分析。其次,使用Tobit模型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我国大部分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仅部分东南沿海地区达到优秀水平,但各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动态指标差异较小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地区在工业碳排放管理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2)经济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与对外开放对工业碳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城镇化程度对工业碳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效应;环境规制对工业碳生产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莉莉 孙晓娟 刘凤楠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1990—2020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指数增速为负。(2)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生产用能的投入能够明显增加农业产出,但是产出增加的实现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门槛值前,二者正向关系较强;跨过门槛值后,二者正向关系减弱,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积极鼓励农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差异化选择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莉莉 孙晓娟 刘凤楠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1990—2020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指数增速为负。(2)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生产用能的投入能够明显增加农业产出,但是产出增加的实现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门槛值前,二者正向关系较强;跨过门槛值后,二者正向关系减弱,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积极鼓励农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差异化选择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朗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确实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13;且有大约30%的农业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支农支出推动的。与其他要素相比,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占着重要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位居第二。从农业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与否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在农业劣势地区高达63%,位居第一,在农业优势地区仅11%,位居第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陈怡
考虑环境因素,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对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东部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的差别很小,中部略低于西部;1999-2008年间各年的ML指数均值都大于1,表明中国农业每年的生产率都在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改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0.997,农业技术效率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滨键 田景仁 孙红雨
基于SVAR模型,选取2000—2017年济南市和莱芜市的种植业数据将其合并计算,测算了其碳足迹,并分析了影响碳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规模对碳足迹具有长期稳定的抑制作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在短期内对碳足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种植业经济发展规模对碳足迹的影响贡献度最大。接着运用EKC曲线,发现种植业经济发展规模与碳足迹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并通过拐点分析证实了当发展规模小于5.29%时,碳足迹随规模的增加而递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合理配置农业人口规模与全力提升种植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碳足迹 贸易水平 规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辉 陈建成
1996~2010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农业科研投资和农业生产率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存在动态关系和误差修正机制;农业科研投资的变动是农业生产率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显著,并产生稳定的正向拉动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内在需求不足。为提高农业生产率,需采取加大政府资金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力度,优化配置农业科研投资,建立财政资金对农业科研投资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等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红瑞,冉圣宏
1投入产出模型简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人们可以深入地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通常是把投入产出模型加以扩展,在原有的投入产出模型中增加m行和m列,m个行表示污染物的种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志亮 刘成玉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了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得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的积极因素;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研究同时表明,投入调整前后测算的农业生产效率发生了明显变化;依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划分,可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归为四种类型,各省份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侧重的改善技术管理或调整生产规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江 王锐 王新华
本文构建了1991~2013年省级种植业投入产出与污染排放面板数据,利用GML指数方法测算农业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建立面板TobiT模型分析这三种指数的影响因素,同时验证三种指数与农业增长之间是否表现出类似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曲线特征。本文主要结论有:1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2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变动的地区差异与省际分化明显。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代表全国最高水平,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而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技术效率最低;东部地区省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省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则大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向军 徐桥
基于2008—2016年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obit模型和投入导向型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探究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体维度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曲线,且城市的房价水平超过了“房住不炒”的最高临界值,房价上升的抑制效应显著。房价对于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影响具有异质性,在人口规模达到特大城市时,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倒U型特征,人口规模达到超大城市后,房价与城市生产率倒U型特征消失。不同类型城市房价与城市生产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和城市的异质性特征表明,我国大中型城市应进行房价的“一城一策”精细化调节,“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具有坚实理论依据和现实必然。
关键词:
房价 城市生产率 Tobit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峰
利用我国30个地区1995~2010年的GDP、资本、劳动力、能源和碳排放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碳生产率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浩
应用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2007—2016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研究了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城市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变化率的影响较大;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非农参与率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人均农业产值、农业产值比重也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财政支出力度则相反。因此针对上述结论,注重区域之间的要素流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提升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投资结构的农业科研投资生产率增长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Lasso方法的上海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固定效应模型
华东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保险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修正的Solow模型
中国农业生产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的分析
FDI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研究的实证分析
对外开放对福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
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