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1)
- 2023(13128)
- 2022(11566)
- 2021(10818)
- 2020(9079)
- 2019(21074)
- 2018(20785)
- 2017(40332)
- 2016(21753)
- 2015(24563)
- 2014(24228)
- 2013(23629)
- 2012(21371)
- 2011(18845)
- 2010(18318)
- 2009(16334)
- 2008(15440)
- 2007(12944)
- 2006(10865)
- 2005(8774)
- 学科
- 济(83081)
- 经济(82988)
- 管理(61812)
- 业(58165)
- 企(49111)
- 企业(49111)
- 方法(44043)
- 数学(38711)
- 数学方法(38112)
- 农(21284)
- 财(21259)
- 学(19527)
- 中国(19517)
- 业经(18126)
- 地方(16119)
- 农业(14428)
- 务(14424)
- 财务(14354)
- 财务管理(14321)
- 理论(14170)
- 贸(13965)
- 贸易(13958)
- 环境(13676)
- 企业财务(13582)
- 技术(13569)
- 易(13550)
- 和(13497)
- 制(12483)
- 划(11891)
- 银(10465)
- 机构
- 大学(299840)
- 学院(298471)
- 管理(122518)
- 济(112784)
- 经济(110374)
- 理学(108409)
- 理学院(107203)
- 管理学(104968)
- 管理学院(104461)
- 研究(94147)
- 中国(67579)
- 科学(62764)
- 京(62390)
- 财(49597)
- 农(49184)
- 业大(48471)
- 所(46063)
- 中心(43503)
- 研究所(42816)
- 财经(41448)
- 江(40281)
- 范(39092)
- 农业(38802)
- 师范(38661)
- 北京(38362)
- 经(37911)
- 院(35022)
- 经济学(33353)
- 州(33130)
- 技术(32200)
- 基金
- 项目(220898)
- 科学(174678)
- 基金(162204)
- 研究(157091)
- 家(142338)
- 国家(141243)
- 科学基金(122572)
- 社会(97678)
- 社会科(92635)
- 社会科学(92611)
- 基金项目(87239)
- 省(86489)
- 自然(83331)
- 自然科(81453)
- 自然科学(81436)
- 自然科学基金(79938)
- 划(73380)
- 教育(72541)
- 资助(66243)
- 编号(63440)
- 重点(49308)
- 成果(48971)
- 部(47929)
- 创(46197)
- 发(45958)
- 科研(43414)
- 创新(43142)
- 课题(42827)
- 计划(41282)
- 大学(41219)
- 期刊
- 济(111299)
- 经济(111299)
- 研究(79215)
- 学报(50939)
- 中国(48465)
- 科学(46306)
- 农(42961)
- 管理(42484)
- 大学(38252)
- 财(37298)
- 学学(36273)
- 教育(30384)
- 农业(30305)
- 技术(26840)
- 业经(19001)
- 财经(18838)
- 融(18806)
- 金融(18806)
- 经济研究(17704)
- 经(15929)
- 图书(15758)
- 科技(15304)
- 业(15273)
- 问题(14503)
- 版(14476)
- 理论(14292)
- 技术经济(14281)
- 资源(14166)
- 统计(13695)
- 业大(13538)
共检索到402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正国 王仰麟 周清波 张小飞
该文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用了基于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的经验关系构建的地表干燥度指数(Temperature-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该指数对Ts/NDVI特征空间的生态特征的解释,对土壤和作物的水分含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通过对地表干燥度进行分级,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表含水状况的空间差异。文中利用该指数综合评价了研究区域地表水分状况的时空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对TVDI进行了相应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TVDI能在不同季节综合体现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特征对地表水分的影响,从而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表水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各区域的TVDI值季节分布上皆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天意 包斯琴 贺帅
[目的]分析神东矿区地表水分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自然影响因素,为矿区土地复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采用遥感反演方法对神东矿区2018—2020年植被生长季(4—10月)的地表水分进行反演,利用趋势分析法及偏差分析法对神东矿区地表水分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该地区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TVDI模型平均反演精度为83%,适合反演神东矿区0~10 cm土层深度的地表水分,且TVDI与地表水分成反比关系。(2)偏差分析发现,在时间尺度上神东矿区2018—2020年TVDI值呈现不规则变化,TVDI低值出现在每年7—8月,此时TVDI偏离值小于0,TVDI呈下降趋势。(3)趋势分析发现,在空间尺度上神东矿区2018—2020年TVDI呈下降趋势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矿井群附近,整个研究区内TVDI线性变化趋势上升面积小于下降面积。(4)TVDI与各影响因子关系的紧密程度依次表现为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平均气压,TVDI与降水量、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16,-0.636和-0.779。[结论]TVDI遥感反演模型对于矿区尺度的地表水分反演具有较高精度,可以实现基于TVDI遥感反演的地表水分时空演变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矿山土地复垦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欣圆 朱婧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本土化是现阶段落实SDGs的核心任务。针对现有研究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短的特点,以黄土高原地区348个县域作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及采用莫兰指数评估2000—202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及时空演进特征,并利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00—2020年呈波动式上升,与中国整体平均水平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各县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青海省所辖县域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各县域之间的空间正向关联性逐渐缩小,高-高聚集地区越来越多,未来10年可持续发展水平将持续提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华 徐勇 刘毅
人口是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实体,区域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与人口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人口数据,利用模型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结合的角度对黄土高原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人口增长和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总量变化受政策、历史事件及社会稳定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历史时期呈现大幅波动,新中国成立后呈平稳增长的态势;②自然条件差异决定着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经济布局、人口政策、技术进步、资源开发等因素对人口分布格局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③1949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格局逐渐形成由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半边对半边格局向外围密中间疏的环绕型格局转变的趋势,中心城市的培育和成长是导致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秀英 冯学智 赵传燕
土壤水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主控因素,进行土壤水时空分布的模拟对黄土丘陵区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合理利用及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水量平衡的角度出发,采用GIS软件Arc/Info的GRID数据结构,对定西县安家沟小流域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要素:降雨、径流和蒸散(发)进行了空间分布的模拟,并利用实测土壤水分数据进行检验,合格率达到83.146%。结果表明,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并对参数进行一定的化简进行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模拟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延平 韩明玉 张林森 毛晨鹏 雷玉山
采用定点监测法,对陕西省不同区域、生长年限、立地类型以及乔矮化果园的土壤水分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苹果园由南向北土壤贮水量逐渐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加重;在干旱季节,北部丘陵沟壑区果园土壤水分亏缺度高达18.5%~47.5%,黄土残塬区为7.8%~20.3%,关中平原仅有1.2%~6.3%;在生长季内,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减弱;北部丘陵沟壑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2m以上土层内,CV值达12.67%~35.32%;黄土残塬区主要在1.8m以上土层内,CV值11.72%~24.54%;关中平原主要在1.2m以上土层内,CV值13.63%~20.76%;同一区域的果园土壤剖面贮水...
关键词:
陕西黄土高原 苹果园 土壤水分 土壤干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爱生 刘思春 吕家珑 权定国 郭文龙 赵懿
采用土壤张力计和土壤吸力平板仪测定了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和(?)土4种土壤的原状土样和 扰动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并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能量状况。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4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 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土壤水势大小顺序为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土。 田间原状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扰动土有较大差异,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条件 下,原状土的土壤水势大于扰动土,土壤水势在0--90 kPa时,原状土的含水量小于扰动土,原状土与扰动土土壤 水势的差异大小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土壤水势为0--2...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计平 陈利顶 汪亚峰
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对认识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变化,乃至全球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剖析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定量化分析、时空特征和尺度效应等方面对黄土高原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在景观数据选择与应用、尺度依赖性分析和标准确定等方面的现状特征与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在景观格局演变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华 徐勇 刘毅
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区域经济增长特征及其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是深入了解和把握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ESDA方法,利用黄土高原地区284个县市级行政单元1990、2000和2007年3期的人均GDP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变特征,验证了ESDA方法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分异和演变规律方面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均GDP分布表现出了显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空间正相关)特征,且其空间分异状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以不平衡增长为主,短期内高水平地区高速增长趋势仍将继续,而低水平地区很难实现经济增长的快速提高;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常态化的城市产业集聚推动型和机遇性的资源开发拉动型两种增长类型,后者对人均GDP水平的拉动效应更强,然而却容易造成产业畸形单一,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任志远
利用黄土高原1982年-2006年GIMMS-NDVI数据,以投影寻踪分类评价法、标准差、线性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为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NDVI的变化趋势,并且预测了该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总体趋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近25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波动程度较高,但植被覆盖是向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的。2002年以后NDVI波动程度总体上在减小,意味着近年来植被覆盖整体情况趋于稳定改善的状态;②近10年黄土高原的Hurst指数的均值为0.7195,数值较高,但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的Hurst指数高,西部Hurst指数相对较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间序列主要表现为可持续性,即持续改善或者持续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耀宗 张勃 刘艳艳 张多勇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地区干湿区界线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利用1960—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的76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潜在蒸散量,进而计算干燥度指数。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干燥度趋势进行了分析,运用反距离加权差值(IDW)研究了干燥度界线的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近54年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增加趋势,四季变化中春季呈上升趋势,冬季为减小趋势,夏、秋季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兰州以西,银川—太原一线北干燥度指数呈减小趋势;(2)干旱与半干旱区界线在107. 5°E,37. 5°N以东表现为经向变化,以西为纬向变化,近54年干旱区范围变化不明显;(3)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界线南北方向波动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向南扩张到华家岭—六盘山—平凉—庆阳—延安—三门峡—长治一线以南,半干旱区面积达到最大,比20世纪60年代的半干旱区范围扩大14%,比2000—2009年大5%左右。[结论]近54年黄土高原总体上地区呈干旱化趋势,半干旱区面积扩大,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界线年代际南北波动频繁,变化范围大,半干旱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荟 朱清科 秦伟 张英 安彦川 薛智德 刘中奇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阳坡这种典型的困难立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建设。本文选取甘肃西峰、山西吉县、陕西安塞、宁夏固原为研究区,采用2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提取相关地形信息研究其干旱阳坡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占45%~54%,表现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②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同,高塬沟壑区呈左偏态分布,其他样区均基本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丘五区和过渡地带呈双峰现象。③不同类型沟壑区梁峁坡面积比例关系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沟坡面积比例为: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高塬沟壑区;川台地面积比例为:丘五区>过渡地带>丘二区>高塬沟壑。④不同类型沟壑区各立地类型组所占的面积比例各不相同,除高塬沟壑区外基本呈阳向缓坡组>阳向陡险坡组>坡顶或沟底。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抗旱造林与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东海 任志远 刘焱序 冯雪铭 刘宪锋
选取地形、植被、水资源、气候和灾害等自然因子构建人居自然适宜性模型,进行人居自然适宜性测评,并基于人居自然适宜性对黄土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居自然适宜指数整体上呈现由内向外逐渐升高的对称分布,并以城市为据点形成高人居环境指数包围格局。②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整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少的趋势,局部由城区向周围地区依次减小。人口密度与人居环境指数显著相关,随着人居环境适宜度的降低,人口密度降低。③黄土高原地区人居环境面积分配相对均衡,而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相较于2000年,2010年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不均衡化,其中人口空间分布与降水和湿度的趋于不均衡化,与地形、植被覆盖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趋向于均衡,但程度不明显。
关键词:
人居适宜性 人口空间格局 黄土高原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游松财 邸苏闯
论文应用Vrsmarty水量平衡模型模拟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水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植被、高程、温度、太阳辐射、水汽压、风速和降雨等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在1961—2000年期间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该地区6月的平均土壤水分从1960s的42.3 mm降低到了1990s的38 mm;10月的土壤水平均值从1960s的93.9 mm降低到了1990s的56.7 mm,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降雨量不断减少,年平均降水从1960s的443 mm降低到了1990s的406 mm,同时潜在蒸发量也在不断减少,月最大潜在蒸发量从1960s的1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平 朱清科 朱金兆 沈应柏
该研究针对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梨园缺水少肥、低产低效的现状,以当地农民可承受的果树补灌水量(A)、施肥纯量(B)和树盘覆盖方式(C)作为试验因子,利用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组合对梨树根际区土壤水分、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果树根际区土壤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影响的顺序均是:灌水量(A)>树盘覆盖方式(C)>施肥纯量(B).净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为A3B2C3.这说明在黄土山地丘陵果园,果树对水分的需求比对肥的需求更为迫切.3因素不同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中灌水量(A2)与高灌水量(A3)、秸杆覆盖(C2)与地膜覆盖(C3)、中施肥量(B...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分调控 产量 净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