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0)
2023(11037)
2022(9442)
2021(8707)
2020(7346)
2019(16592)
2018(16171)
2017(30681)
2016(16538)
2015(18186)
2014(17755)
2013(17086)
2012(15456)
2011(13754)
2010(13235)
2009(11572)
2008(11020)
2007(9199)
2006(7677)
2005(6304)
作者
(45795)
(38573)
(38398)
(36542)
(24415)
(18637)
(17471)
(15134)
(14907)
(13542)
(13432)
(13359)
(12262)
(11969)
(11885)
(11736)
(11499)
(11380)
(11193)
(11086)
(9510)
(9460)
(9229)
(9007)
(8660)
(8614)
(8454)
(8108)
(7729)
(7714)
学科
(69120)
经济(69059)
管理(44247)
(40434)
方法(33854)
(33201)
企业(33201)
数学(30547)
数学方法(30062)
地方(16702)
(16628)
(15841)
中国(15527)
(15212)
业经(14150)
农业(11469)
环境(11459)
(10538)
(10306)
贸易(10304)
(10169)
财务(10132)
财务管理(10111)
(9933)
技术(9844)
企业财务(9636)
地方经济(9601)
理论(9451)
(9229)
(8844)
机构
大学(225131)
学院(224081)
管理(89484)
(88343)
经济(86674)
理学(79118)
理学院(78143)
管理学(76360)
管理学院(75946)
研究(74469)
中国(54321)
科学(49397)
(46107)
(38548)
(37245)
(36427)
中心(35608)
业大(35444)
研究所(34178)
财经(32228)
(31796)
(31138)
师范(30800)
(29658)
农业(29522)
(28207)
经济学(27530)
北京(27485)
师范大学(25428)
经济学院(25147)
基金
项目(170709)
科学(136725)
基金(126743)
研究(120192)
(112504)
国家(111693)
科学基金(96665)
社会(77592)
社会科(73787)
社会科学(73761)
基金项目(67883)
(66579)
自然(64587)
自然科(63112)
自然科学(63095)
自然科学基金(61921)
(57045)
教育(55259)
资助(50526)
编号(47208)
重点(39746)
(37479)
(36951)
成果(36114)
(35723)
科研(33946)
创新(33583)
国家社会(33275)
计划(32471)
课题(31863)
期刊
(84431)
经济(84431)
研究(56350)
学报(37503)
中国(36016)
科学(35220)
(30933)
管理(29514)
(28698)
大学(28586)
学学(27226)
农业(22008)
技术(20232)
教育(19817)
财经(14722)
(14614)
金融(14614)
资源(13811)
业经(13516)
经济研究(13317)
统计(12749)
(12588)
(12218)
(11702)
(11299)
问题(11269)
科技(11164)
技术经济(10747)
决策(10565)
图书(10481)
共检索到302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相虎  张奇  邵敏  
基于1998-2007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3B42 V6降雨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40个气象站观测日降雨数据对TRMM数据在不同子流域、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季节里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弥补了以往只评价整体精度的不足。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北部地区修水、饶河子流域较易出现暴雨,导致雷达信号衰减,使TRMM对大雨强降雨的探测出现较大偏差;流域内降雨以10~50 mm为主,其雨量占到总雨量的60%;流域降雨在年内1-3月中旬为干旱少雨期,3月下旬-9月初为湿润多雨期,9-12月再次进入干旱少雨期;而空间分布呈东、西部大,中部小的格局;同时发现,在赣南山区TRMM降雨较观测雨量低300~400 mm,这可能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使TRMM对山区降雨的探测精度也出现较大偏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明哲  张增信  原立峰  王言鑫  周洋  
为对比TRMM 3B42V6和V7两种版本的降水产品在鄱阳湖流域的估算精度,了解TRMM卫星资料在中国南方湿润区的应用前景,利用2003~2010年V6和V7在鄱阳湖流域的降水产品以及同期实测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比二者在鄱阳湖流域降水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1)在年降水总量上,V6和V7的降水估算与实测降水差别不大,而在季和月降水尺度上,V6和V7的估算精度开始有所下降,但V7比V6结果要好一些,V7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比V6与实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高出0.1以上;(2)空间分布来看,V6和V7都能刻画出鄱阳湖流域降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的空间格局,但在修水流域和赣南地区,V6与实测降...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远见  傅旭东  王光谦  
对于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的探究,有助于从细部区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降雨变化对黄河干支流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黄河水循环的科学研究和治黄工程措施均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河流域内分布的67座气象站点,使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59年(1959—2017年)的黄河流域降雨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具有7种典型的降雨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源区(III区)全区域的年降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是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积极自然因素;多沙粗沙区(IV区)的年中大雨日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黄河下游近年来沙量锐减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降雨序列频谱分析结果,一方面证实了2~4年的短周期是黄河流域多数站点降雨普遍最显著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部分佐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一慧  刘春篁  昝金晶  李佳乐  郭威  卫承芳  楚珺  孙占学  Evgeniya Soldatova  Hirok Chaudhuri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区内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来源。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在0.5~21.6 mg/L范围内,平均值为7.0 mg/L。丰水期和枯水期,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0.7~21.6和0.5~15.7 mg/L。高浓度硝酸盐氮主要出现在流域内典型农灌区。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地表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其他补给来源及蒸发作用的混合影响;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发生混合作用,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小。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结果显示降雨、灌溉、土地利用类型、肥料施用是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及分布的主要因素。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土壤氮对地下水硝酸盐氮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为44.6%;大气降水的贡献率仅次于土壤氮,平均贡献率为28.2%;氮肥,污水和粪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和7.8%。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涛  李宝林  何元庆  杜建括  牛贺文  辛惠娟  
鉴于高时空变异地区降水观测的需求,论文提出了基于ISODATA动态聚类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区逐月回归的TRMM数据订正方法,并以横断山区为例,利用地基台站降水数据对1998—2012年的TRMM 3B43 V7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探讨了过去15 a横断山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RMM 3B43 V7数据在横断山区的总体精度较高,单站精度较低。订正后的TRMM 3B43数据,与实测值偏差大为减少,降水相对偏差大于10%的站点由原始数据的16个(42.1%)减少为7个(18.4%),有81.6%的站点年降水量相对偏差小于10%,且相对偏差大于等于20%的站点仅3个,能够基本满足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坤  丁明军  张华敏  陈利文  
量化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干旱监测与抗旱减灾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鄱阳湖流域1961~2017年2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该流域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南湿北干,且四季差异明显。(2)鄱阳湖流域呈现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四季均存在变湿趋势,且夏季、冬季变湿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燕萍   叶许春   刘婷婷   李相虎  
基于2000~2020年鄱阳湖流域气象站点资料和多源遥感数据,综合考虑大气-植被-土壤作用及其内部互馈机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了适用于鄱阳湖流域的综合遥感干旱监测模型;通过Sen趋势法、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研究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为活动压力指数,量化分析了鄱阳湖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对干旱格局的影响。研究得出:(1)利用传统干旱指数和统计年鉴中的旱灾成灾面积、受灾面积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能够综合反映出农业干旱情况和气象干旱程度的复合信息,准确量化监测区域实际旱情。(2)鄱阳湖流域具有干旱频率南高北低、西部旱情较东部严重、干旱影响范围波及广、全流域性干旱发生频率高等特征;流域整体表现出冬春干旱化、夏秋湿润化的态势。(3)鄱阳湖流域人类活动对干旱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特点。研究时段内流域人为活动压力指数普遍上升,北部人为活动压力显著高于南部;流域北部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战略,人类活动效应对干旱程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南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粗放并对环境造成破坏,间接加剧了区域干旱。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和增强区域防旱抗旱能力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心池  张利平  闪丽洁  杨卫  徐霞  
选取汉江中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九个气象站点1969~2008年逐日降雨资料以及丹江口水库同时期日入库流量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AM)和百分位法两种选样方式选取1d、3d降雨和1d、3d洪量极值样本,分别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伽玛分布(Gamma)3种极值统计模型对样本进行单变量边缘分布拟合,运用Gumbel、Clayton以及Frank Copula函数模型对样本进行多变量联合分布拟合,遴选出描述流域降雨和洪水联合分布规律的最优概率模型。结果显示:对于AM选样样本,边缘分布为GEV时降雨洪量的二维和三维联合分布Frank Copula函数拟合效果最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原立峰  杨桂山  李恒鹏  张增信  
利用鄱阳湖流域16个气象站1960~2008年共49a的月降雨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该流域降雨季节变化、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流域降雨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雨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研究表明:①1960~1990年,年降雨量呈明显年际和代际振荡,并无显著趋势;进入90年代以后,年降雨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尤其从2002年开始,年降雨量开始减少;②流域季节降雨和年降雨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夏季降雨、冬季降雨和年降雨都存在18a的第一主周期;春季、冬季和年降雨存在6a次主周期;此外,春季、秋季、冬季和年降雨均存在3a次主周期;③夏季降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光伟  冯海丽  马逸岚  周希  冯畅  黄丽媛  
洞庭湖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深入了解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促进洞庭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洞庭湖流域25个县(市、区)的TN、TP污染物负荷量进行计算,借助GIS软件绘制TN、TP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分析流域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从空间尺度上看,TN、TP污染负荷量在空间排放上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安化县、桃源县、石门县、平江县、桃江县等县区是洞庭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防治区域,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流域的上游。(2)从时间尺度上看,2010、2015、2019年T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95、10.90、6.95万t/a, 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7.60、7.00、4.21万t/a,洞庭湖流域TN、TP污染物负荷量呈现明显减少趋势,TN污染负荷量始终大于TP污染负荷量。(3)从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和居民生活3个方面来看,TN、TP污染负荷量也呈现出递减规律。(4)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流域分为复合污染型、畜禽养殖污染型、土地利用污染型、居民生活污染型4种类型。最后,为推进洞庭湖流域氮磷污染的综合治理,结合TN、TP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采取种植业科学施肥、合理规划畜禽养殖规模和分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切合实际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相虎  张奇  邵敏  
利用1982~2001年NOAA/AVHRR NDVI数据,根据简单生物模型SiB2的方法计算鄱阳湖流域叶面积指数LAI,分析不同植被类型LAI年内和年际变化及其与降水、气温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年内,LAI从1月开始减小,至3月降到最小,之后开始迅速增大,7月达到最大值,然后又开始减小;各植被覆盖类型LAI与前3月降水和前1月平均气温相关性较强,并且全部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在年际上,各植被覆盖类型LAI在20a间无明显整体增大或减小趋势,但每隔2~3a呈锯齿状增大减小交替变化,其中常绿针叶林LAI变幅较大,在2.3~3.5之间,而林地草原LAI变化较平缓,在0.5~0.9之间;植被LAI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少强  汤崇军  郑太辉  陈晓安  何小武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降雨不均发生的干旱问题已严重威胁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探究江西省干旱特征为防灾抗旱和农作物生长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江西省15个气象台站1957~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为指标,分别计算了不同季节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持续天数,得到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干旱站次比和干旱持续天数的年际变化趋势;同时引入逐日干旱频率,研究江西省不同站点的逐日干旱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江西省各地区夏旱和秋旱频发,以7~11月伏秋旱最为严重;(2)春旱主要发生在赣南,夏旱高发地区主要在鄱阳湖平原和赣州南部,全省只有较少地区秋旱轻微,其他大部分地区秋旱较为严重,冬旱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年中赣州都是干旱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江西省干旱重灾区;(3)江西省与各子区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旱和秋旱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仅赣南地区干旱强度略有减小;夏旱呈降低趋势;冬季干旱范围虽有增加趋势,但干旱强度有减轻的趋势;赣南地区干旱情况总体呈减弱的趋势,仅冬季干旱强度有增强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权方  李家永  
选择位于红壤丘陵区的鄱阳湖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分辨率的时序SPOT4-VEGETATION数据,对流域内典型土地覆被——常绿覆被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I年内极差(NDVI-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常绿覆被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序NDVI指数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常绿覆被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随覆被的类型及其生长状态有规律地变化,即NDVI年均值和最小值基本上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的顺序变化;典型常绿阔叶林的NDVI指数年内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刚  詹华明  徐力刚  郭豪坤  李佳乐  
通过采集鄱阳湖入长江口流域地表和地下水体,并对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评价了水体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区水体主要阳离子为Ca~(2+),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成因为水岩相互作用。地表水重金属平均浓度高低顺序为Cr>Fe>Zn>Pb>Cu>Mn, Cr浓度变化幅度最大,Cr与Fe在地表水中重金属总浓度中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4.36%和19.50%。地下水重金属平均浓度高低顺序为Mn>Fe>Cr>Zn>Pb>Cu。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周围冶炼厂排污废水和城市工业排放的污废水。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Cr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均最高。地表水体中Cr对儿童的HQ_(der)、HI>1,Pb次之。地下水体中,Cr对人体的HQ_(der)、HI>1,Mn次之。研究为鄱阳湖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与饮用水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分别于2010年2月和7月,对鄱阳湖湖区和入湖河流的pH、TDS以及主要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主要离子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水体属于弱矿化度软水,Ca2+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阳离子,分别占阳离子总数的59.35%、49.89%;HCO-3是湖水和河水的主要阴离子,分别占阴离子总数的53.37%、59.37%,水质类型为Ca-HCO-3型水;主要离子组成和TDS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沿程变化特征,这与降雨季节性变化以及不同水系的地质背景有关;从河流水系上游至湖区的水化学特征依次为HCO-3型、HCO-3-SO2-4和SO2-4型。从水化学控制机制上看,鄱阳湖丰水期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