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1)
2023(17054)
2022(14559)
2021(13664)
2020(11294)
2019(26261)
2018(26026)
2017(49332)
2016(26851)
2015(30181)
2014(30299)
2013(29115)
2012(26555)
2011(23662)
2010(23498)
2009(20971)
2008(20117)
2007(17726)
2006(15211)
2005(12558)
作者
(74879)
(62223)
(61888)
(58686)
(39342)
(29787)
(28132)
(24447)
(23797)
(22088)
(21296)
(20801)
(19866)
(19365)
(19281)
(18905)
(18562)
(18483)
(17818)
(17802)
(15357)
(15320)
(15085)
(14258)
(13957)
(13825)
(13782)
(13600)
(12508)
(12393)
学科
(97727)
经济(97614)
管理(79262)
(73086)
(61998)
企业(61998)
方法(46189)
数学(39868)
数学方法(39272)
中国(27848)
(27482)
(25267)
业经(23237)
(21757)
技术(21591)
地方(20957)
理论(20171)
(18705)
农业(18063)
(16482)
环境(15991)
(15974)
贸易(15965)
(15841)
财务(15753)
财务管理(15719)
教育(15620)
(15482)
(15054)
银行(15001)
机构
学院(363368)
大学(362287)
管理(144800)
(137032)
经济(133830)
理学(125838)
理学院(124453)
管理学(122065)
管理学院(121395)
研究(116966)
中国(85451)
(76676)
科学(74102)
(62261)
(58342)
(56945)
业大(56049)
中心(54236)
(53732)
研究所(52170)
财经(50043)
(49422)
师范(48868)
北京(47716)
(45703)
农业(45584)
(43981)
(43300)
技术(43013)
经济学(40204)
基金
项目(257524)
科学(202186)
研究(190113)
基金(183811)
(160300)
国家(158929)
科学基金(137206)
社会(117210)
社会科(110836)
社会科学(110808)
(103399)
基金项目(98011)
教育(90065)
自然(89900)
自然科(87874)
自然科学(87848)
(86439)
自然科学基金(86229)
编号(78578)
资助(74771)
成果(63054)
重点(57686)
(56680)
(56009)
课题(55177)
(54457)
创新(52289)
科研(49137)
大学(48540)
项目编号(48439)
期刊
(146423)
经济(146423)
研究(102482)
中国(75024)
学报(58742)
管理(54968)
教育(52506)
科学(52470)
(52287)
(47708)
大学(45197)
学学(42026)
技术(37088)
农业(36543)
(26582)
金融(26582)
业经(25611)
财经(23634)
经济研究(22602)
图书(21460)
(20242)
科技(19837)
(18928)
问题(18639)
技术经济(17474)
(17241)
理论(16458)
(15734)
论坛(15734)
现代(15578)
共检索到52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雪梅  谭莉  盘颖  陈茂清  
根据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广东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省级基地所开展的"工业设计+TRIZ"课程体系研究与培训实践探索,建立一套基于TRIZ的工业设计人员创新力培养体系,包括工业设计应用型人才创新力培养目标、三阶段创新力培养课程计划、"讲-练-评-访"四步创新教学模式等核心板块,并通过打造专业化"工业设计+TRIZ"师资队伍、搭建"三位一体"资源协作平台、推行"工业设计+TRIZ"常态化分级认证制度等措施,为工业设计人员创新力培养全过程提供研究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涂圣文  
根据实践式教学的需要,探讨了道路专业设计人才的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法。文章将项目驱动式的培养体系设计为"四阶段、四环节",并详细阐述了改进专业课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模块化项目训练、系统提升设计能力等主要环节的操作要点。实践证明,项目驱动式培养模式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专业设计工程师的系统性训练,能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适应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亦鸣  
文章以华南地区工业设计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心理测量、工作分析等方法,结合心理学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建构工业设计人才胜任特征模型,探索和思考胜任特征培养设计和实施的方法和途径,为人才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鹏辉  张翠翠  王中方  
在研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基础上,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校企协作贯通大学4年的电子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项目、案例为核心,科学设计各年级教学内容;以实践为基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校企协作、优势互补,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保维  崔景元  
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凝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在10余年的教改实践中,航海学院着力抓学科建设,促进师资、精品课程、教材、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等要素同步提高;促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玉亮  刘鲁平  
艺术设计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当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人才普遍存在文化断层现象,缺少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等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价值和传承文化等视角,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以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国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注入发展原动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敏生  
大学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三大主要功能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度日益提升,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重点大学特别是列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基本上按照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两种发展模式进入转型期。大学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三大主要功能的不断拓展,这些功能的发挥同构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使命密切相关。大学的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屈波  刘拓  
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质量工程"的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择优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别批准了420个和707个,北京交通大学有8个专业(方向)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学校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索特色专业的具体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平  杨祥民  
指出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知识向度应是复合了艺术、科学与经济等多种成分;而专业学位的特点也表明,在开展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侧重实践性、职业化与创造力等因素的有效导入。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实行学校—企业的双轨培养制度,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从而有效融入实践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的职业化倾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大勇  罗敏  刘清才  
认为第二课堂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原则、内容和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莉珍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下,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首先需要对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实践效果、课程架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四个方面作出分析,从而才能创建高职和本科教育衔接一体的人才培养协同联动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桥  谭小宏  
大学生创新对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应当重构大学生学业评价观,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推动学业评价的多元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田维波  张远英  张萍  
在论述学位评价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评价和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大学学位评价体系的现状,指出其不适应创新能力评价的六个方面,即评价主体权力泛化、评价内容"重标轻本"、创新过程评价弱化、忽视创新环境因素、学位评价"功利化"、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进而提出了改进我国学位评价体系的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凌宇  余文华  舒铁  
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鑫鑫  黄红选  
基于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设计三个层次的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通过调研分析,获得评价体系中各层次评价指标间相对重要性数据,并选择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和某个偏重于学术研究的工科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入可测指标层、人才矢量以及创新型人才面等概念,说明设计可测量指标以及人才培养激励的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