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5)
- 2023(15998)
- 2022(13521)
- 2021(12444)
- 2020(10616)
- 2019(23944)
- 2018(23562)
- 2017(44635)
- 2016(23486)
- 2015(26082)
- 2014(25060)
- 2013(24287)
- 2012(21945)
- 2011(19474)
- 2010(19215)
- 2009(17220)
- 2008(16570)
- 2007(14332)
- 2006(12148)
- 2005(10369)
- 学科
- 济(93897)
- 经济(93806)
- 管理(70218)
- 业(66995)
- 企(57315)
- 企业(57315)
- 方法(41052)
- 数学(35215)
- 数学方法(34613)
- 中国(25072)
- 农(24722)
- 技术(23109)
- 财(22729)
- 业经(22514)
- 地方(20206)
- 学(18399)
- 制(17350)
- 理论(17051)
- 农业(16489)
- 贸(15048)
- 贸易(15037)
- 环境(14744)
- 易(14546)
- 务(14186)
- 和(14167)
- 产业(14145)
- 技术管理(14122)
- 财务(14110)
- 财务管理(14081)
- 银(13854)
- 机构
- 学院(313497)
- 大学(312019)
- 济(128101)
- 管理(125933)
- 经济(125599)
- 理学(109375)
- 理学院(108228)
- 管理学(106157)
- 管理学院(105565)
- 研究(102818)
- 中国(76406)
- 京(67474)
- 科学(62588)
- 财(56934)
- 所(49423)
- 农(49301)
- 中心(48418)
- 业大(47139)
- 江(46238)
- 财经(45318)
- 研究所(45039)
- 北京(42219)
- 经(41389)
- 范(40722)
- 师范(40236)
- 经济学(38615)
- 院(38465)
- 农业(38457)
- 技术(36303)
- 州(36189)
- 基金
- 项目(222492)
- 科学(177243)
- 研究(164223)
- 基金(161145)
- 家(140428)
- 国家(139276)
- 科学基金(121426)
- 社会(105425)
- 社会科(100148)
- 社会科学(100124)
- 省(88895)
- 基金项目(85513)
- 自然(77662)
- 教育(76251)
- 自然科(75976)
- 自然科学(75955)
- 自然科学基金(74589)
- 划(74467)
- 编号(65469)
- 资助(64043)
- 成果(51428)
- 创(51304)
- 重点(50203)
- 发(48899)
- 部(48624)
- 创新(47228)
- 课题(45986)
- 国家社会(44122)
- 科研(42390)
- 教育部(42079)
共检索到458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杜明月
为实现对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灰色关联投影贴近度,引入协调度模型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进行二次加权计算。对比所得到的截面静态评价结果和面板动态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和较大的地区差异,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研究认为,京津冀应努力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缩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德成 杜明月
为实现对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灰色关联投影贴近度,引入协调度模型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进行二次加权计算。对比所得到的截面静态评价结果和面板动态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和较大的地区差异,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研究认为,京津冀应努力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缩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域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森 刘胥
一个国家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拥有领先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中14个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较弱,在创新过程中存在R&D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增强国家支持力度、增加R&D经费投入等改进建议。
关键词:
灰色关联理论 高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松虎 刘莎莎
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更好、更快地促成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京津冀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效应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以哈根的协同理论为依据,以制度创新、结构创新、行为创新为切入点,构建了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前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德成 李盛楠
为了实现对产业技术创新环境的动态综合评价,本文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金融环境及创新基础环境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最大序差法和"厚今薄古"归一化法对创新环境的现状和增长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环境现状水平不高,但存在一定的增长性;创新环境的现状与增长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且增长性的波动强于现状;创新环境的综合水平总体较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环境综合水平差异明显。提出了改善创新环境现状、关注创新环境增长性、降低波动程度及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环境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周伦
文章在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的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卜洪运 陶玲玲
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用AHP-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维度和阈值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由组合赋权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由此反映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对2004~2013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2011年竞争力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2011~2013年增长率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春 李海超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3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威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考察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1)在构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整体性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排序;(3)应用GM(0,N)模型量化分析了行业特征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密集度、技术密集度、行业开放程度、外资企业规模比重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显著,而国有企业规模比重、市场集中度、本土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等对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双进 李新刚
协同创新环境因素是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京津冀高技术产业1995-2015年的追踪数据,运用三阶段DEA-Windows模型,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R&D活动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突出协同创新的环境因素,既剥离了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干扰,又考虑了京津冀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噪声对京津冀高技术产业R&D活动投入产出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利用SFA回归法对环境因素和随机噪声进行剔除性分析是合理的。其中,技术获取结构、区域经济关联度、区域贸易依存度、科技型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美娟 陈国宏 陈国龙
文章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客观权重,应用改进归一化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用灰色关联度对中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可以为各个行业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正确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和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评价指标 产业技术 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坤 李春成
选取京津冀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估计全国1998—2015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京津冀时间序列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与产业发展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确实能带动产业发展;(2)R&D活动内部经费支出对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最明显,而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对产业发展具有不显著的负影响;(3)京津冀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星 佟继英
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进行测度与比较,摸清了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在全国所处的地位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北京市的高技术产业生态位适宜度较高,创新资源能够较好地满足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天津市的高技术产业生态位适宜度相对较低,创新资源有待进一步地整合;河北省的高技术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最为落后,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要素,高技术产业发展急需优化。
关键词:
生态位 京津冀 高技术 产业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