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0)
2023(12653)
2022(10697)
2021(9944)
2020(8461)
2019(19494)
2018(19066)
2017(37135)
2016(19698)
2015(21726)
2014(21283)
2013(20500)
2012(18319)
2011(16301)
2010(15950)
2009(14050)
2008(13452)
2007(11306)
2006(9330)
2005(7689)
作者
(53600)
(44994)
(44612)
(42836)
(28650)
(21621)
(20258)
(17564)
(17101)
(15874)
(15251)
(15169)
(14307)
(14004)
(13943)
(13766)
(13349)
(13207)
(13078)
(12815)
(10976)
(10938)
(10698)
(10303)
(10181)
(10000)
(9918)
(9622)
(9140)
(8879)
学科
(79194)
经济(79109)
管理(56389)
(54336)
(46183)
企业(46183)
方法(42555)
数学(38343)
数学方法(37645)
(20367)
中国(18799)
(18600)
业经(16575)
(15117)
地方(14156)
(13877)
财务(13810)
财务管理(13787)
理论(13714)
企业财务(13169)
(12916)
贸易(12909)
技术(12898)
(12678)
农业(12562)
(12535)
环境(11726)
(11141)
(10787)
(10584)
机构
学院(267123)
大学(266417)
管理(107691)
(107551)
经济(105465)
理学(95676)
理学院(94640)
管理学(92495)
管理学院(92006)
研究(83387)
中国(60826)
(54020)
科学(52846)
(48189)
(42042)
业大(40956)
财经(40156)
(39976)
中心(39595)
研究所(37021)
(36944)
(36645)
经济学(33884)
(33650)
师范(33245)
农业(33238)
北京(32518)
(31290)
经济学院(30951)
财经大学(30671)
基金
项目(197234)
科学(158159)
基金(147344)
研究(138737)
(129920)
国家(128955)
科学基金(112985)
社会(89864)
社会科(85563)
社会科学(85543)
基金项目(78452)
(76894)
自然(76291)
自然科(74712)
自然科学(74695)
自然科学基金(73342)
教育(65987)
(65402)
资助(60515)
编号(53997)
重点(44685)
(43810)
(42170)
(41055)
成果(40743)
创新(39389)
科研(38876)
国家社会(38370)
教育部(38044)
大学(36874)
期刊
(102041)
经济(102041)
研究(69318)
中国(44680)
学报(42274)
科学(39408)
管理(38971)
(37272)
(35555)
大学(32758)
学学(31223)
教育(26521)
技术(25632)
农业(24702)
(19112)
金融(19112)
财经(18775)
经济研究(17765)
业经(16750)
(16139)
统计(15347)
(14217)
(13883)
问题(13395)
技术经济(13018)
科技(12618)
决策(12501)
(12446)
资源(12066)
商业(11670)
共检索到358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涛  马卫  高兴川  曹小曙  
不同形式的可达性指标所揭示的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特征具有差异性,客观地将不同指标进行综合以全面掌握可达性效应,对于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新建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运用GIS网络分析、Super-DEA、空间变差函数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空间相互作用成本和效益出发,选取4种常用可达性指标和本文构建的综合可达性指数分析了厦深高铁开通引起的粤闽沿线地区可达性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厦深高铁开通在整体上显著降低广东省城镇出行时间的同时,扩大了福建省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潜力与吸引范围;综合可达性指数形成了以珠三角中东部地区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广东省综合可达性水平明显优于福建省;厦深高铁的开通促进了区域可达性公平性水平的提升,广东清远、河源、潮州以及韶关部分地区、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综合可达性指数变化有利于可达性空间公平性水平的提高;粤西和闽北地区、核心地域的珠三角东部和中部地区综合可达性指数变化则引起了可达性空间差异的增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涛  马卫  高兴川  曹小曙  
不同形式的可达性指标所揭示的交通基础设施可达性特征具有差异性,客观地将不同指标进行综合以全面掌握可达性效应,对于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新建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运用GIS网络分析、Super-DEA、空间变差函数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空间相互作用成本和效益出发,选取4种常用可达性指标和本文构建的综合可达性指数分析了厦深高铁开通引起的粤闽沿线地区可达性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厦深高铁开通在整体上显著降低广东省城镇出行时间的同时,扩大了福建省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潜力与吸引范围;综合可达性指数形成了以珠三角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路海艳  赵鹏军  董亚宁  胡昊宇  曾良恩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高铁站可达性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关系逐渐成为学术热点问题。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论文首先系统揭示了高铁站可达性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理论机制;然后通过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高铁站可达性指标,并选取2010—2017年全国地级市数据,基于邻近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开展了高铁站可达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空间分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层面,高铁站可达性显著正向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区域层面,高铁站可达性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对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影响则不明显;(3)时间维度,分2010—2014、2010—2015、2010—2016、2010—2017年几个不同时间段来看,高铁站可达性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2010—2017年的空间溢出效应开始减弱。优化新增高铁站区域布局、统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缩小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沙  李乔楚  
基于Super-SBM模型对2005—2018年四川省各市(州)的低碳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GIS技术对低碳效率的空间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四川省低碳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市(州)差异显著。成都、自贡等发达地区对外开放早,产业结构合理,居民低碳意识强,故低碳效率较高;阿坝、甘孜等西部高山高原区气候与地质条件恶劣,生产工艺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广元、巴中等欠发达地区现阶段低碳效率较低,且未来将面临工业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碳排放绝对值增长局面,对碳减排目标造成很大压力;攀枝花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和铁矿产区,近年来依托风能、水能资源禀赋优势,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带动区域低碳效率显著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沙  李乔楚  
基于Super-SBM模型对2005—2018年四川省各市(州)的低碳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GIS技术对低碳效率的空间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四川省低碳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市(州)差异显著。成都、自贡等发达地区对外开放早,产业结构合理,居民低碳意识强,故低碳效率较高;阿坝、甘孜等西部高山高原区气候与地质条件恶劣,生产工艺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广元、巴中等欠发达地区现阶段低碳效率较低,且未来将面临工业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碳排放绝对值增长局面,对碳减排目标造成很大压力;攀枝花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和铁矿产区,近年来依托风能、水能资源禀赋优势,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带动区域低碳效率显著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云  魏琦  胡贤辉  
关注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综合考虑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的经济效率值即绿色经济效率。文章以劳动、资本、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作为经济的投入指标,以地区GDP作为产出指标,选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2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及时空分异比较研究。结论表明,技术进步是导致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全国八大经济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各区域城市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未存在直接联系,而且区域的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排名存在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建科  王绍博  王辉  刘天宝  
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景点可达性为切入点,从市场供需的视角,依据市场供需的影响因素将潜力模型进行分解,得到旅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潜力模型。研究发现:1哈大高铁使东北各地到区域内各旅游景点平均时间压缩2.5 h左右,填补了东北一日游市场区的空白,拓展了两日游市场区的范围,形成以高铁为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一日游、两日游及七日游为主要形式,向高铁两侧和中心城市周边依次扩散的圈层+轴带状区域旅游空间形态。2东北城市旅游供需潜力变化均呈现随到高铁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现象,促使供需市场向高铁沿线集聚,带动了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形成,并导致东北旅游空间集散特征更加明显。3高铁对短期游(一日游、两日游)供需市场的带动明显好于七日游市场。4基于旅游可达性,以城市为基本单元,根据核心—边缘理论,结合旅游供需潜力发展状况,将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过渡区、边缘区4类。本文认为,应以高铁等快速交通方式和旅游枢纽城市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供需空间网络的优化与对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娟  刘宗毅  余乐  张瑜  王洋  
[目的/意义]针对网络地理空间情报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估结果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将云模型引入网络地理空间情报服务质量评估中,以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过程]本文在充分考虑网络地理空间情报服务功能、性能,以及传统网络服务质量评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指标权重及其计算方法,利用逆向云和综合云计算模型得到评估指标到质量等级的映射,并实证分析了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细化程度,为地理空间情报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石浩宇  余志壮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对外投资项目增多,开展风险管理研究愈发重要。充分认识高铁项目风险因素,提前做好风险控制,有利于实现高铁"走出去"的综合效益。本文首先进行风险成因汇总与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各因素权重,然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估对外投资风险水平,最后依据评估结果提出风险控制的高效处理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正娜  陈雯  
空间可达性是评价医疗设施布局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或者从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着手,或者从供需双方之间距离因素着手,均无法全面评价居民实际所能获取的医疗资源。本文采用基于潜能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苏省如东县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研究,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医疗设施服务能力、居民点人口数量、医疗设施与居民点之间的出行阻抗。研究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出行摩擦系数,该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测度较小研究单元的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辅以GIS技术,可以很直观地揭示研究区域内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差异,结合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资源配置标准,还可较为准确判定缺医地区,为政府相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毛军权  
建立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个人信用评估技术又是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关键领域之一。文章基于个人信用评估的模糊性,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实现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为个人信用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科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彩睿  但婷  何静  朱利晴  
以"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为例,借助ArcGIS栅格分析法构建全国31个中心城市日可达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与可达性系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了中国现状及规划高铁对城市等时圈及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时圈在空间上以"中心一外围"模式沿着高铁线路延伸,预计"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全部建成以后,相邻中心城市(除乌鲁木齐、拉萨外)3小时圈连接形成紧密的网状;规划高铁对沿线城市等时圈及可达性的影响显著且差异明显,其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等级差异化和空间集聚化特征,其最优区域将向西部拓展;除乌鲁木齐、拉萨外,其余城市可达性水平在空间上趋向均衡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磊  刘美玲  
引入可达性概念,以2010年和2014年作为两个时间断面,选取江西省45个市县作为城镇节点,统计了45个节点相互之间列车到达的平均旅行时间,并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呈现出江西省目前的空间格局,指出目前江西大体上呈现出以南昌为中心向外围区域递减的"核心—外围"模式,沿线城市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整体压缩,时空收敛效果明显,赣中赣北地区城市可达性最强,赣西赣东地区城市可达性变化率最大,赣南地区可达性仍然较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初楠臣  姜博  吴相利  张余  鲁承琨  
以环渤海高铁沿线城市为对象,研究高铁通车前后的可达性状况及其空间分异格局,预测未来沿线空间格局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1)环渤海高铁的开通大大提升了沿线的可达性,时空收敛效应显著,呈以高铁轴带为核心、轴带外围为边缘的"核心-边缘"格局,高铁轴带内部呈现线路"中间高、首末低"的分异特征,可达性最优要素由京、津向环渤海高铁线路两侧扩散;(2)环渤海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性的提升加速沿线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和重塑,表现在环渤海高铁"C"形轴带空间极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沿线的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显现,产生1+1+1>3的组合效应;环渤海港口群对接铁路线,空间分化与组合日趋复杂;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通道的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学品  罗自强  张瑜  石春  
消费者的网购行为往往是因为满意网上商家提供的商品和各种服务,并对网购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做出比较低的风险预估。如果得出是高风险的评价结果,消费者很可能会终止网上交易行为。网购风险的衡量和评估往往具有主观因素的许多不确定性,包括随机性和模糊性。采用云模型理论处理网购风险的综合评估具有较大优势,使得评价更加真实和可靠。本文通过云模型相似度计算结果和实验仿真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验证了基于云模型的网购风险综合评估具有一定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