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6)
- 2023(12987)
- 2022(11144)
- 2021(10504)
- 2020(9097)
- 2019(21228)
- 2018(21423)
- 2017(41312)
- 2016(22335)
- 2015(25554)
- 2014(25498)
- 2013(24933)
- 2012(22945)
- 2011(20365)
- 2010(20243)
- 2009(18461)
- 2008(18095)
- 2007(15969)
- 2006(13398)
- 2005(11413)
- 学科
- 济(91805)
- 经济(91717)
- 管理(65813)
- 业(64320)
- 企(53433)
- 企业(53433)
- 方法(48196)
- 数学(43372)
- 数学方法(42652)
- 农(24409)
- 财(23069)
- 中国(21402)
- 业经(18869)
- 技术(18518)
- 地方(18066)
- 学(17270)
- 农业(16429)
- 贸(16416)
- 贸易(16408)
- 易(15924)
- 制(15576)
- 务(15322)
- 财务(15255)
- 理论(15221)
- 财务管理(15220)
- 企业财务(14306)
- 和(13621)
- 环境(13457)
- 银(13310)
- 银行(13276)
- 机构
- 学院(313998)
- 大学(312237)
- 管理(125737)
- 济(125574)
- 经济(122871)
- 理学(109735)
- 理学院(108597)
- 管理学(106316)
- 管理学院(105739)
- 研究(97291)
- 中国(73523)
- 京(64836)
- 科学(61705)
- 财(55033)
- 农(51935)
- 业大(48985)
- 所(48257)
- 中心(47242)
- 江(46254)
- 财经(44975)
- 研究所(44186)
- 农业(41205)
- 经(40844)
- 范(39927)
- 北京(39811)
- 师范(39482)
- 经济学(38306)
- 州(36929)
- 院(35495)
- 技术(35316)
- 基金
- 项目(218685)
- 科学(172473)
- 基金(158475)
- 研究(157437)
- 家(138160)
- 国家(137041)
- 科学基金(118810)
- 社会(98623)
- 社会科(93606)
- 社会科学(93575)
- 省(87631)
- 基金项目(84512)
- 自然(79140)
- 自然科(77361)
- 自然科学(77344)
- 自然科学基金(75932)
- 教育(74479)
- 划(73253)
- 资助(65860)
- 编号(64319)
- 成果(50300)
- 重点(49132)
- 部(48238)
- 发(46573)
- 创(46483)
- 课题(43896)
- 创新(43430)
- 科研(42657)
- 教育部(41448)
- 大学(41133)
- 期刊
- 济(127221)
- 经济(127221)
- 研究(82228)
- 中国(56790)
- 学报(48084)
- 农(45222)
- 科学(44940)
- 财(44491)
- 管理(44156)
- 大学(36658)
- 学学(34601)
- 技术(33239)
- 教育(32847)
- 农业(30995)
- 融(24120)
- 金融(24120)
- 业经(21628)
- 财经(21398)
- 经济研究(20517)
- 经(18343)
- 技术经济(17717)
- 业(17619)
- 统计(17479)
- 问题(17185)
- 策(16183)
- 科技(15298)
- 版(15130)
- 图书(14665)
- 决策(14429)
- 资源(14387)
共检索到439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丽静 杨琼
已有文献对行业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参数或非参数分析,企业层面的行业技术效率评价尚属空白。本文以Sto NED模型为基础,以钢铁行业为例,从生产函数的对偶函数成本角度进行企业层面的半参数分析,并考虑到异质性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笔者尝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多投入—单产出模型分析,选取2009—2013年30家钢铁企业数据,从单个企业技术效率和行业整体技术效率两方面来评估中国钢铁行业生产现状。结果表明: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技术效率不高,个别企业生产远远超过预期成本前沿面,产能过剩严重,技术创新匮乏。因此,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行企业兼并重组和优胜劣汰机制,引导企业致力于技术效率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学之 黄敬 王玉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效率和排放效率,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通过DEA交叉效率模型分析,呈现企业能源效率评价结果及排序,充分挖掘和揭示影响钢铁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钢铁企业提升能源效率的改善途径,为政府部门制定钢铁行业整体宏观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能源效率 DEA交叉效率模型 钢铁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付韶军 高亚春
为缓解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我们运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市钢铁行业2004~2012年技术效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和FDI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出口和FDI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均存在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促进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制定钢铁行业发展规划、规范钢铁企业生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钢材产品出口;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明月 范德成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三阶段创新价值链理论,本文采用动态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模型,筛选投入产出变量,分别测算2011-2016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并着重对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进行参数估计,考察各阶段劳动力、资金、知识三种要素与相应产出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各阶段内全行业以及细分行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在2011-2016年间的波动各异,且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全行业技术研发阶段资金和知识要素投入的冗余现象较为明显,成果转化阶段劳动力和资金要素投入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产业化阶段三种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匹配效果较好。结合具体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丽静
在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中,基于生态视角的物质流分析和区域比较是主流,经济学框架下的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并不多见。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技术创新则是循环型社会实现的主要手段。本文立足于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讨论,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通过对1989—2009年数据的二次DEA分析,考察技术要素对循环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但由于制度环境的约束和技术投入产出的时滞,循环经济效率曲线呈现反复性。1989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绩效经历了高开低走再上升的过程主要源于循环经济推广初期较高的边际反应,2000年以...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创新 投入产出 DEA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玮 彭晓涛
山东钢铁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经历了连续高速成长、直线跌入深谷和在低谷艰难发展三个阶段。本文以山东钢铁2007~2011年的财务报表为基本研究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对其近5年的基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等进行分析,并与行业标兵宝钢股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山东钢铁在资本结构、成本费用控制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钢铁行业 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凯 史红亮
基于动态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1992~2007年中国28个省市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七大经济区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指标,分析了这三个指标对中国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钢铁行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技术效率相对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七大经济区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级差,低效经济区学习和追赶高效经济区的效应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钢铁产业各经济区产能应实现在高效率地区的相对集中,获取行业的规模经济;各经济区都应该注重钢铁行业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晨光 王帅 郭雨蕙
钢铁行业是我国碳排放量第二大的行业,其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构建了包含长流程钢铁行业及短流程钢铁行业在内的22部门递归动态CGE模型,用以模拟在不同政策情景下,2018年至206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路径及政策的经济社会成本。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共同前沿SBM模型,估算了单一政策对于钢铁行业碳减排的政策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动态CGE模拟结果及效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1)碳交易政策、碳税政策、产能置换政策、去产能政策均可实现钢铁行业的大规模碳减排,但是各有优劣。(2)碳税和碳交易政策可以间接推动钢铁行业压减产能和激励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从而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但是政策的经济成本较高。(3)产能置换政策和去产能政策直接提高了短流程生产工艺的占比进而实现钢铁行业的碳减排,但是无法激励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因此有必要设计复合政策,使得各政策优势互补。本文根据动态CGE模拟结果及政策效率评价结果,挑选出了最优的单一政策进行组合,并且使用补贴政策作为辅助政策用以进一步降低政策的经济社会成本。结果表明,在复合政策下,钢铁行业内部工艺结构有了大幅改善,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也有了进一步的降低,有力地推动了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同时具有推动社会总体福利上升的双重红利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迅 谢明希
文章基于2007年钢铁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筛选出的显著性指标减少为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5个主成分并建立信用风险识别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中反映盈利能力和股东获得能力的资产报酬率、每股净资产及留存收益率是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关键性指标,利用该模型可以对上市公司一年后的信用状况进行预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廉正 张永庆 于洪蕾
本文从力学角度,把铁矿石定价谈判的参与方及其他相关各方划入一个"两方五派双市场"的角力模型中,通过分析各种力量的强弱与方向来确定中国及其他各方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通过该模型描绘出目前影响国际铁矿石谈判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力量方向,并为政府和国内各钢铁生产商如何通过整合和消弱各方力量以从战略角度降低成本达到竞争优势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
铁矿石 谈判 定价 力量 需求 供给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李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基于DEA的非参数分析,对我国钢铁行业28个省份在1992~2008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并按七大经济区对我国钢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潜力巨大;(2)能源调整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大西南、大西北三大经济区;(3)我国钢铁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钢铁行业规模递增效应对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集约型扩张阶段才能凸显出来;(4)技术进步是影响钢铁能效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钢铁行业 DEA 全要素能源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万燕鸣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2002—2008年中国钢铁行业23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效率偏低,规模不经济问题较普遍,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差值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钢铁行业还存在投入拥挤问题;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企业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时间区间内先降后升——这与整个行业2002—2008年盈利水平相一致。最后提出,中国钢铁行业应改善企业的规模效益、重视技术进步、走集约式发展的道路,以促进行业由大转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丽静 祝志杰
已有研究指出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却忽视了资源环境和制度因素,这成为近些年经济增长理论争论的焦点之一。因此,本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入手,系统梳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以钢铁行业为例,通过两步DEA对七个区域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并运用截面模型考察资本、劳动、自然资源、技术和制度因素对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进一步关系进行协整检验,认为制度因素在2000年前后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技术进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应弱化技术对资本投入的依赖,增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提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家兵 吴利华
DEA模型是评价同类部门和单位间相对有效的有用模型,在讨论C2R模型和C2GS2模型这两种常见的DEA模型基础上,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测度,并根据测度的结果分析上市公司规模效率、技术进步、生产率等指标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客观地评价了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效率,并对如何提高这些公司的效率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DEA模型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