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3)
2023(13763)
2022(11476)
2021(10957)
2020(9173)
2019(20630)
2018(20122)
2017(37659)
2016(19698)
2015(22049)
2014(20930)
2013(20475)
2012(18577)
2011(16613)
2010(16043)
2009(14471)
2008(13772)
2007(11611)
2006(9644)
2005(8311)
作者
(51567)
(43383)
(42996)
(40810)
(27452)
(20520)
(19326)
(16887)
(16488)
(14866)
(14787)
(14616)
(13518)
(13457)
(13454)
(13122)
(12932)
(12440)
(12352)
(12259)
(10483)
(10236)
(10213)
(9915)
(9653)
(9621)
(9310)
(9118)
(8556)
(8498)
学科
(84962)
经济(84897)
管理(59463)
(57757)
(47986)
企业(47986)
方法(39435)
数学(35359)
数学方法(34938)
中国(24649)
技术(21581)
(20653)
(19471)
业经(17433)
(16775)
贸易(16764)
地方(16643)
(16408)
农业(14178)
技术管理(13881)
(13712)
(13387)
环境(12520)
(12199)
银行(12180)
(12019)
金融(12017)
(11971)
财务(11933)
财务管理(11911)
机构
大学(268488)
学院(267902)
(120545)
经济(118695)
管理(109125)
理学(95609)
理学院(94626)
管理学(93177)
管理学院(92647)
研究(89798)
中国(68980)
(55335)
科学(51744)
(50845)
(42133)
财经(41823)
中心(41613)
研究所(38631)
(38537)
经济学(38345)
(36776)
(36722)
业大(36130)
经济学院(34672)
北京(34387)
(33588)
师范(33295)
(33217)
财经大学(31536)
商学(29694)
基金
项目(191630)
科学(155219)
基金(143776)
研究(141795)
(125266)
国家(124340)
科学基金(108796)
社会(95118)
社会科(90568)
社会科学(90551)
基金项目(75927)
(72465)
自然(68571)
自然科(67137)
自然科学(67124)
自然科学基金(65974)
教育(65369)
(61674)
资助(57266)
编号(54566)
(45376)
(44017)
重点(43241)
成果(42019)
(41745)
创新(41731)
国家社会(41532)
教育部(38624)
人文(37385)
课题(37247)
期刊
(119719)
经济(119719)
研究(76743)
中国(51088)
管理(41852)
(38745)
科学(37814)
学报(36327)
(31743)
大学(29236)
学学(27568)
教育(27408)
技术(26995)
农业(22851)
(21295)
金融(21295)
经济研究(20977)
财经(20556)
业经(17894)
(17860)
问题(15579)
技术经济(15351)
科技(14919)
(14731)
(14019)
(13198)
统计(13175)
世界(13108)
国际(12889)
资源(12007)
共检索到383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薇  邱荣燕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利用1998—2014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从省际以及东、中、西部视角出发,采用基尼系数、Theil指数以及对数离差均值对中国各省市的技术创新差距进行测算,发现各省市之间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技术创新存在明显差距。进一步,在构建C—D生产函数基础上,运用Shapley值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差异的成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祝仲坤  聂文广  陶建平  
基于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基尼(Gini)系数测算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并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并测度出各类因素对区域差异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2004—2012年,表征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Gini系数均值高达0.64,明显高于公认的警戒水平,但呈现收敛趋势,Gini系数最低的2012年已降至0.47。2)区域差异的50.59%来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地区的社会环境及保险市场差异也是形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因,贡献率分别达到26.06%和20.78%,地区固有因素贡献最小仅为2.58%。因此,要将努力缩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距作为破解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淑荣  
企业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进行了界定,然后运用熵值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分布特征,提出了企业创新区域差异化战略和创新辐射型的区域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区域技术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洪  赵桂芹  
本文试图解释1998~200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在1998~2008年的11年间,保险发展区域差距整体呈现逐步阶梯式收敛的过程。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禀赋,也即地区固有因素,是最主要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化程度。其中,市场化程度是诸因素中持续降低保险区域差异的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万广华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等方面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39.78%;由于先行优势和试点效应,在金融改革活跃时期,这...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璞  李超民  
与大多数分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视角不同,文章基于高等教育集聚的视角,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提出了一个新解释,认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与区域高等教育集聚有关。文章利用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检验高等教育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高等教育集聚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征明显;(2)高等教育集聚整体上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3)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伟  张永超  马一博  田世海  
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保持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稳定运行,实现联盟预期目标的关键。结合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特点,构建了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AHP-GEM-Shapley的利益分配法,运用有效克服Saaty矩阵不一致性问题的AHP-GEM法确定联盟利益分配影响因素权重,使投资、风险、成本和贡献等影响因素定量化,修正了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策略,实现了兼顾多因素的联盟利益分配策略,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婵娟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缩小的力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婵娟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m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縮小的力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婵娟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缩小的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秀芳  闫笑非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各地区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文章用发展的眼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着全面性、密切相关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则,经过分析比较,选取了一套重在衡量地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并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研究结果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淑芬  张文礼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因此,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这一角度解释科技人才在区域集聚上的不同具有合理性。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总样本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分样本情境下,地区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均对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环境的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东部地区创新环境对邻近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虹吸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有体现。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创新环境改善建议,以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阮建青  王凌  李垚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究竟什么因素影响了区域间技术创新差异?本文从基因视角对区域间技术创新差异给出了新的解释,我们认为用遗传距离代表的区域间基因差异会显著影响技术创新程度的差异。利用1988~2009年中国省际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遗传距离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绝对遗传距离和相对遗传距离均对技术创新差距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遗传距离越远的区域其技术创新的差距也越大。本文进而检验了遗传距离对技术创新差距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遗传距离并非通过智商上的差异导致创新差异,而是通过影响人群交流从而影响技术创新差异。本文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德成  宋志龙  
构建工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然后运用BP-DEMATEL方法对每类工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30个省份可分为四个梯队,其中全国三分之二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动力处于较弱和弱的状态,且与状态较强和强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2)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动力最强,西部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动力状态最弱,从东到西,总体上呈现出由强到弱的变化;(3)第一、三、四梯队的工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产业内部,第二梯队则来自于产业内外两个方面;(4)中小企业规模、非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四个梯队工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顺成  
借助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从纺织服装专利授权量、纺织业技术创新经济绩效、获得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数量、纺织服装企业品牌总价值、拥有纺织服装高等科研院所数量等14个指标出发,构建了各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的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做了具体测评,发现中国各省纺织服装业创新能力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分布,沿海省份创新能力最强,越向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越弱。提出了改变这一趋势、提升西部省区(市)纺织服装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