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5)
- 2023(16709)
- 2022(14424)
- 2021(13783)
- 2020(11475)
- 2019(26731)
- 2018(26144)
- 2017(50660)
- 2016(27010)
- 2015(30565)
- 2014(30314)
- 2013(29905)
- 2012(27359)
- 2011(24585)
- 2010(24097)
- 2009(22127)
- 2008(21546)
- 2007(18452)
- 2006(15952)
- 2005(14033)
- 学科
- 济(106844)
- 经济(106727)
- 管理(77268)
- 业(73530)
- 企(61633)
- 企业(61633)
- 方法(53880)
- 数学(47493)
- 数学方法(46834)
- 中国(29409)
- 财(28832)
- 农(26716)
- 制(24573)
- 银(24105)
- 银行(23958)
- 学(23424)
- 行(22576)
- 业经(22392)
- 贸(20550)
- 贸易(20533)
- 易(20045)
- 务(19416)
- 财务(19339)
- 财务管理(19302)
- 融(18674)
- 金融(18672)
- 企业财务(18405)
- 地方(18394)
- 农业(17857)
- 理论(17243)
- 机构
- 大学(382334)
- 学院(377824)
- 济(154150)
- 管理(151295)
- 经济(151059)
- 理学(131796)
- 理学院(130374)
- 管理学(127922)
- 管理学院(127249)
- 研究(127230)
- 中国(101238)
- 京(81512)
- 科学(78650)
- 财(70136)
- 所(62903)
- 农(61721)
- 中心(58432)
- 研究所(57888)
- 财经(57486)
- 业大(56919)
- 经(52660)
- 江(52400)
- 北京(51516)
- 农业(48833)
- 范(47980)
- 经济学(47528)
- 师范(47476)
- 院(46543)
- 财经大学(43435)
- 州(43292)
- 基金
- 项目(265121)
- 科学(209244)
- 基金(195803)
- 研究(190127)
- 家(171573)
- 国家(170251)
- 科学基金(146720)
- 社会(120863)
- 社会科(114700)
- 社会科学(114672)
- 基金项目(103269)
- 省(100100)
- 自然(97111)
- 自然科(94939)
- 自然科学(94915)
- 自然科学基金(93205)
- 教育(87454)
- 划(85739)
- 资助(81990)
- 编号(75520)
- 成果(60275)
- 部(59371)
- 重点(59142)
- 发(55119)
- 创(54759)
- 科研(51411)
- 课题(51280)
- 创新(51201)
- 教育部(51071)
- 国家社会(50631)
- 期刊
- 济(156074)
- 经济(156074)
- 研究(111354)
- 中国(67773)
- 学报(61656)
- 科学(56793)
- 农(54240)
- 管理(54160)
- 财(53788)
- 大学(47092)
- 学学(44432)
- 融(41690)
- 金融(41690)
- 教育(37303)
- 农业(36803)
- 技术(32644)
- 财经(28004)
- 经济研究(26334)
- 经(23888)
- 业经(23830)
- 问题(20265)
- 业(19581)
- 图书(18623)
- 理论(18426)
- 技术经济(18133)
- 统计(17834)
- 版(17739)
- 科技(17670)
- 贸(16863)
- 实践(16713)
共检索到545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娜娜 陈超
运用Shapley值方法对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将系统性风险分配到单个银行中来度量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结果表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更具有系统重要性,交通银行虽然规模较大但Shapley值却相对较小,说明并非规模大的银行就具有系统重要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王振磊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运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股票市场日收益率数据,对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做了静态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与银行规模基本一致,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靠前。金融危机以来,所有银行的系统性影响指数(SII)和附带破坏指数(CDI)值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总体上看,不同时期国内银行SII值和CDI值计算结果均远高于相关研究中以国外银行为样本的计算结果。这一方面说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银行业体系可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 极值理论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卫东
本文阐述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由来以及评估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指标法的演变过程,运用指标法分别按照国内和国际标准对目前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是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交通银行在中国上市银行中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单独处于第二梯队,但从国际标准计算的角度来看,中国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明显大于其它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也说明了同一家银行在不同的金融系统内其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大小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系统重要性银行 指标法 评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静 张佳
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国际银行监管机构提出的新概念,其评估方法还未达成一致。本文根据巴塞尔委员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的监管理念,从规模、关联性和复杂性出发,对附带破坏指数CDI做出改进,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和规模加权的稳定尾部相依函数,评估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上市银行股票收益极端值之间的关联性明显增加,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高于其他银行。因此,从宏观审慎和防范系统风险的角度出发,应着重加强对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的监管,避免"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减少社会成本。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王莹
本文基于贝叶斯图模型测度的银行网络,第一次将网络结构中的传染风险和银行的个体风险相结合,设计了考虑网络结构因素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对中国上市的14家银行进行了系统重要性评估。该指数可以用来衡量银行破产或崩溃时对系统造成的外溢效应大小,不仅有助于克服综合指数法无法避免的大型银行由于政府救助的必然性产生的道德风险,还保持了综合指数法的易操作性,为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和分类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的个体风险排名与资产规模排名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但个体风险排名与传染风险排名差异较大。2016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指数 银行网络 贝叶斯图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周伟 万里欢 茆训诚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识别出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还没有就如何有效识别达成共识。首先阐述MES法、SRISK法和Co Va R法三个主流的市场识别法原理与计算,在统一的DCC-GARCH模型相关性分析框架中,对它们做了理论比较。然后,以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收集市场交易数据,用DCC-GARCH模型拟合相关结构,分别进行了中国SIFIs识别,根据各指标的理论特征分析了各系统重要性排序结果的有效性及其经济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群英
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运用Copula函数方法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之间的风险传染性进行分析,使用尾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风险传染性的指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比较次贷危机前后尾部相关系数的变化,确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6家银行为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2)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传染性非常强,一旦发生风险可能会对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因此,这些银行是"大而不能倒"的,必须加强对这些银行的监管,做到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高江健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评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动态和国际比较,然后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根据此方法,确定了目前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危机前后各银行系统重要性及来源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银行 指标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马亚芳
从系统整体出发,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诱发机制进行分析,考察系统外部冲击和系统内部传染两种诱因作用下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银行的内部脆弱程度指标,以反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单家银行的影响程度;并在测算系统性风险时同时考虑了相关银行和其存款客户遭受的损失,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采用夏普利值计算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以此评估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与其他银行的关联性是影响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春娜
复杂网络为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重要性机构提供了全局性视角,但由于数据获取上的局限,我国银行系统网络构建存在困难。利用贝叶斯方法和2013—2015年银行资产负债数据构建银行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性损失测度指标,并讨论规模与网络中心性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处于银行系统的枢纽位置;同业负债和入度对银行个体风险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本缓冲和出度增大能够降低局部危机造成的整体损失。因此,规模仍是影响银行系统重要性的主要因素,而银行之间的关联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秀秀
围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定义,分别基于规模、功能性、关联度和复杂性四个单一指标及综合上述四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和TOPSIS模型衡量了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结果显示:(1)国内五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交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得分低于上述四家银行但高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其单独列出作为阈值;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潜力发展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而城市商业银行为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关联度是决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最关键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波 卢露
本文使用系统性风险指数方法对2007—2013年期间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度量,应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指数方法是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较为合适的度量方法。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具有时变特征,2008年和2013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指数较高并表现出集聚性。规模小、存款占比高、贷款比率低、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比低的银行具有较高的网络关联性,应当予以关注。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动态监管除需关注银行自身特征和风险演变信息外,还需重视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赵进文
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水平的评估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首要任务。本文将整体预期损失作为系统风险的度量,使用成分预期损失法利用市场数据将系统风险分解为单个机构的系统风险贡献,以此作为系统重要性指数,评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水平,并分析其系统重要性指数的动态特征,计算其对系统风险的贡献百分比,最后从规模、可替代性、复杂性与关联性的角度分析影响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并给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