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08)
2023(17162)
2022(14807)
2021(13850)
2020(11585)
2019(26848)
2018(26408)
2017(51186)
2016(27228)
2015(30632)
2014(30408)
2013(30161)
2012(27728)
2011(24996)
2010(24717)
2009(22757)
2008(21849)
2007(18722)
2006(16448)
2005(14621)
作者
(78023)
(65364)
(64559)
(61808)
(41525)
(31241)
(29419)
(25656)
(24863)
(23008)
(22272)
(21972)
(20615)
(20582)
(20182)
(20088)
(19386)
(18864)
(18613)
(18545)
(16178)
(15976)
(15704)
(14878)
(14698)
(14504)
(14168)
(13826)
(13059)
(12685)
学科
(128288)
经济(128161)
管理(76875)
(72283)
(59011)
企业(59011)
方法(54976)
数学(48574)
数学方法(48011)
中国(32476)
(30332)
(28018)
(26499)
地方(26090)
业经(25345)
(22016)
贸易(22005)
(21343)
农业(20565)
(20372)
环境(18269)
(18038)
理论(17350)
(17078)
财务(17007)
财务管理(16973)
(16506)
金融(16504)
(16387)
银行(16330)
机构
大学(393786)
学院(389992)
(169719)
经济(166545)
管理(153822)
研究(137173)
理学(134080)
理学院(132538)
管理学(130198)
管理学院(129510)
中国(101785)
(83739)
科学(82856)
(73686)
(68600)
研究所(62845)
(60502)
中心(60228)
财经(60158)
业大(56659)
(54976)
(53950)
北京(53098)
经济学(52864)
(50571)
师范(50093)
(49986)
经济学院(47446)
农业(47168)
财经大学(44930)
基金
项目(270091)
科学(213777)
基金(199516)
研究(195249)
(174460)
国家(173113)
科学基金(149062)
社会(125923)
社会科(119447)
社会科学(119416)
基金项目(105361)
(101728)
自然(96892)
自然科(94689)
自然科学(94667)
自然科学基金(93004)
教育(88800)
(86525)
资助(82886)
编号(77296)
成果(61577)
重点(60610)
(60538)
(57830)
(55353)
国家社会(52963)
课题(52747)
教育部(52170)
创新(51811)
科研(51781)
期刊
(182890)
经济(182890)
研究(117930)
中国(68964)
学报(61011)
科学(58119)
管理(56866)
(55211)
(53931)
大学(46764)
学学(44339)
农业(37636)
教育(36371)
技术(33886)
经济研究(31044)
(30680)
金融(30680)
财经(30042)
业经(27158)
(25878)
问题(23700)
技术经济(20291)
(19588)
(19261)
统计(18674)
世界(18562)
资源(18024)
理论(17624)
科技(17605)
图书(17468)
共检索到566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杏  M.W.Luke Chan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2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将人口结构指标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计量方法分别测算其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老年抚养比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滞后30年的就业人数比率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老年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老年抚养比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口增长率对储蓄和投资有着负相关,但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工作年龄人口比率对储蓄存在负相关,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但估计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加入其他制度和人口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新华  陈斌  伍再华  
文章采用1997~2012年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少年人口抚养系数、居民消费、家庭债务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运用单位根和VECM的检验方法,检验了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债务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少年人口抚养比的下降将促进家庭债务总额的增加,老年人口抚养比、居民消费总额和长期贷款利率的上涨则会促进家庭债务增长。基于实证结果,笔者建议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完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适量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同时深化金融改革,推行利率市场化,使家庭债务能保持平稳增长并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艺容  尹有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特点表现为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重增长,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但空间有限;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向关系,居民消费水平与少儿抚养比以及总抚养比正相关,而与老年人口抚养比负相关;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负相关,与老年抚养比也呈负相关关系,这与"生命周期假说"以及"家庭储蓄需求假说"相符;少儿抚养比与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与技术创新呈反向关系,同时抚养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延缓退休、放开二胎等政策将有利于适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以维持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贻忙  周建军  周颖  
利用2004—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考量人口结构变迁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人口社会结构和人口空间结构,人口自然结构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更为显著。具体表现在,少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房地产库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家庭户规模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全国和东部地区表现为抑制作用,中西部地区则为促进作用;男女性别比、高等教育比和人口城镇化率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房地产库存延续性强,滞后项对房地产库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预期项对房地产库存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经济开放度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征信  [作者] 陆序   陈加友  
我国银行业格局已从集中发展态势进入结构性竞争时代。基于我国29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SYS-GMM分析,实证检验了以银行网点扩张为表征的结构性竞争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结构性竞争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分产业检验表明,银行结构性竞争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非线性检验显示,随着银行结构性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竞争与实体经济增长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增长特征。通过深化银行业市场改革、完善中小银行治理、注重央地协同监管以及强化各类银行比较优势等举措,引导并推动各类银行主体从数量型竞争向质量型竞争转变,以最大化发挥银行结构性竞争的正外部性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迎春   张建伟   刘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迎春   张建伟   刘泽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人力资本成为一个越来越备受关注的因素。从理论上它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中外学者也不断地利用可能的资料来论证和评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2 年的统计资料对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铠豪  刘渝琳  
本文在个体储蓄模型和企业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拓展了索洛模型,基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收入结构和职业结构七个视角,通过199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老年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拐点将出现在2034年前后。研究发现:人口性别比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效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初见端倪的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高中学历人口所占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不显著,而专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例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而...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长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转而进入人口负债阶段;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未来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基于年龄分布和就业分布的人口结构红利和制度改革是新时代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高等教育的收益不高,推广高等教育对经济的直接支持作用有限。外部需求减少和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对我国外向型经济产生冲击,新时代下这一因素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基于以上发现,为促进中国经济更有质量地运行在合理区间,从挖掘人口数量红利、收取就业结构红利、扩大人口质量红利、注意转向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焰  丁莹  
文章选取全国31个省份近23年数据,按六大行政区域细化,采用面板模型研究人口结构转变对储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我国各地区是否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结果表明:东北和中南地区已经实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其余各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储蓄有负向影响,不利于储蓄的积累。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进文  
本文从现代协整理论出发,研究了中国人口转变、实际工资与实际产出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忠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在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实际人均工资、实际 GDP 之间,至少存在单向的 Granger 因果关系;对数序列均为非平稳Ⅰ(1)序列。长期来看,死亡率的降低将导致出生率的降低。此外,还证明了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智利  徐春耦  
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代及未来各国发展的核心主题。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所研究的重点。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现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人口转变过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伟  
供给侧结构性因素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重要原因,增加劳动要素供给(TFR)和全要素生产率(TFP)进步是提高潜在增长率的重要切入点,那我国中等收入阶段跨越应该依赖TFR还是TFP呢?基于我国人口结构转变背景,本文测算了1979-2014年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估算了2016-2050年不同TFR方案和TFP方案下潜在增长率,进一步分析了未来我国跨越中等阶段的重要着力点。研究发现:第一,过去我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人口红利的贡献,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的下降,我国已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第二,TFR生育政策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不利影响,但显著提高TFP增长速度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第三,我国将最早于2024年,最晚于2026年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毛新雅  翟振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迁的主要方向是从中西部欠发达省份流向东部发达省份。文章运用新古典模型,使用1980~2010年中国各省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净迁移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过去30年间中国区域人均GDP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条件收敛态势,省际人口净迁移对区域增长收敛起着促进作用,但力度很小;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人口净迁移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但人口净迁出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认为,由于流迁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优势,制约了人口净迁移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