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9)
2023(15056)
2022(13264)
2021(12374)
2020(10492)
2019(24091)
2018(23628)
2017(45624)
2016(24740)
2015(27694)
2014(27346)
2013(26713)
2012(24426)
2011(21750)
2010(21431)
2009(19510)
2008(18822)
2007(16125)
2006(13989)
2005(11840)
作者
(71323)
(59251)
(58770)
(56132)
(37658)
(28728)
(26706)
(23405)
(22624)
(21009)
(20428)
(19888)
(18805)
(18499)
(18438)
(18072)
(17928)
(17722)
(17062)
(16989)
(14797)
(14341)
(14319)
(13653)
(13350)
(13141)
(13087)
(13055)
(11993)
(11748)
学科
(99110)
经济(99007)
管理(70278)
(65129)
(56678)
企业(56678)
方法(48009)
数学(41455)
数学方法(40831)
(24806)
(24042)
业经(23576)
中国(23170)
(22177)
地方(18701)
理论(17111)
农业(16877)
(16186)
贸易(16180)
(16039)
(15793)
财务(15721)
(15693)
财务管理(15683)
(15327)
环境(15196)
技术(14836)
企业财务(14818)
(13463)
(12905)
机构
大学(345451)
学院(344697)
管理(137795)
(131100)
经济(128220)
理学(120046)
理学院(118709)
管理学(116301)
管理学院(115708)
研究(113904)
中国(82762)
科学(74391)
(73655)
(58822)
(57545)
(56732)
业大(54677)
研究所(52310)
中心(51658)
(48841)
财经(48032)
(46379)
北京(46106)
师范(45837)
农业(45495)
(43769)
(42438)
(39879)
经济学(38498)
师范大学(37275)
基金
项目(246119)
科学(192486)
基金(177890)
研究(175890)
(156622)
国家(155370)
科学基金(133128)
社会(109238)
社会科(103367)
社会科学(103335)
(96935)
基金项目(95037)
自然(89228)
自然科(87141)
自然科学(87115)
自然科学基金(85503)
(81886)
教育(81262)
资助(74011)
编号(71293)
成果(55899)
重点(55342)
(53401)
(52233)
(50841)
课题(48980)
科研(47885)
创新(47434)
计划(45667)
大学(45572)
期刊
(138532)
经济(138532)
研究(95573)
中国(59587)
学报(58644)
科学(53385)
(50801)
管理(49315)
(44275)
大学(44270)
学学(41821)
教育(37448)
农业(35887)
技术(30687)
(24135)
金融(24135)
业经(23717)
财经(22690)
经济研究(22172)
(19337)
(18445)
问题(17805)
图书(17668)
科技(17097)
(16655)
技术经济(16471)
理论(16077)
资源(15915)
业大(15378)
统计(15011)
共检索到484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震宇  陈瑜  李梁平  黄平芳  
国有林场转型关系到全国几十万职工的生存发展,科学研究其转型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WOT-PEST法确定了评价体系的大致方向,根据德尔菲法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情况拟定了5个景观系统和19个具体评价指标,并根据AHP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权重赋予,最终进行了旅游景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上清林场7个区块中,各板块平均得分4.4分,最高得分为北部济头源和薛家厂;2)旅游景观评价可以用于指导国有林场转型的产业空间划分和产业时序控制;3)基于SWOT-PEST法和AHP法的旅游景观评价可以作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一种参考性科学决策方法;4)旅游景观评价兼具旅游资源评价和景观评价的优势,并能回避二者的不足;5)旅游景观评价的结果并不能只看总分,需结合各系统及具体指标得分进行综合解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震宇  陈瑜  李梁平  黄平芳  
国有林场转型关系到全国几十万职工的生存发展,科学研究其转型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WOT-PEST法确定了评价体系的大致方向,根据德尔菲法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情况拟定了5个景观系统和19个具体评价指标,并根据AHP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权重赋予,最终进行了旅游景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上清林场7个区块中,各板块平均得分4.4分,最高得分为北部济头源和薛家厂;2)旅游景观评价可以用于指导国有林场转型的产业空间划分和产业时序控制;3)基于SWOT-PEST法和AHP法的旅游景观评价可以作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的一种参考性科学决策方法;4)旅游景观评价兼具旅游资源评价和景观评价的优势,并能回避二者的不足;5)旅游景观评价的结果并不能只看总分,需结合各系统及具体指标得分进行综合解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肖拥军  万芸  唐嘉耀  
南阳市旅游资源资源丰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地,发展旅游已成为必然之势。在对南阳市旅游发展进行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AHP定量分析方法,测算出战略P点位于第一象限,南阳旅游发展应该选择进取型战略。测算结果还表明机遇特征强度大于优势特征强度,说明南阳旅游的发展战略制定,关键是要抓住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机遇。战略实施要点是:设置旅游特区、构建大旅游生态系统、培植旅游龙头产品体系和具有竞争力的经营接待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永博  沙润  沈敏  
文化是旅游景观的灵魂,在旅游景观中处于核心地位。主题公园的建造目标与功能均明确指向旅游需求,是当代旅游景观的高级形态。回顾了无锡各大主题公园的兴衰历程,从文化评价与选择入手,提出旅游景观文化结构概念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构建旅游景观文化选择矩阵,为旅游景观文化评价与选择提供了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价将旅游景观文化要素定位于理想象限、机会象限、收缩象限和摒弃象限四类共八大象限中,为位于各象限的旅游景观文化要素提供选择依据和决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正文  
旅游景观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秀美和壮丽的景观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而出自大家手笔的诗词歌赋又使许多景观名播中外,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登黄鹤楼,油然想起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口而出……文以景兴,景以文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和旅游景观关系更为密切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独有的楹联。那些悬挂、雕刻、镶嵌在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体在存在中对于世界因缘整体性的领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素玲  赵宁曦  张建新  薛婷  刘培学  徐帅  许丹丹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多以主观定性为主,客观定量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将眼动分析方法引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选择乡村旅游地宏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大学生被试在观看景观图片时的客观眼动数据,运用美景度和语义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并将客观眼动指标与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对不同景观具有不同眼动特征,三个眼动指标(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和眼跳频率)在四类景观上呈现显著差异,注视热点主要集中在景观的主体建筑物、独特的景观元素或景观元素交界处;(2)客观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重、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及眼跳时间比重与主观调查问卷得出的景观视觉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3)构建景观视觉质量的眼动评价模型,计算可得宏村四类景观的视觉质量值分别为:聚落景观5.99、生态景观5.98、农业景观5.96、文化景观5.90,模型显示注视频率越大,观看时间越长(注视时间比重越小),则旅游景观视觉质量评价越高。本研究以旅游景观为例,运用实测数据探讨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为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素玲  赵宁曦  张建新  薛婷  刘培学  徐帅  许丹丹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多以主观定性为主,客观定量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将眼动分析方法引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选择乡村旅游地宏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大学生被试在观看景观图片时的客观眼动数据,运用美景度和语义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并将客观眼动指标与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对不同景观具有不同眼动特征,三个眼动指标(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和眼跳频率)在四类景观上呈现显著差异,注视热点主要集中在景观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慧  张华  王延松  沈渭寿  
在风景区旅游设施,其选址是否合理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点。在视觉敏感的位置建设旅游设施,将会对景观资源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因此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尽量避开视觉敏感的地方,以避免或减少建设项目对风景区的景观影响。论文以某旅游区索道建设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首先分析景区主要景点、休闲场所、旅游线路和周围交通干线等视觉敏感观察点的可见度,表明索道1/3位于高可见区或较高可见区内。进而进行索道的可见度分析,表明景区内7个景点和1条主要旅游线路及景区外的1条二级公路处在索道的可见区内。最后分析索道对可见区内的敏感观察地点的景观影响,表明索道对景区内的7个景点和1条主要旅游线路景观影响较大。从以上分析得出索道...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兴  吴倩  兰伟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乡村性表征的核心特性,在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中,现行的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国标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内涵及特性的关照及对乡村空间结构特征的兼顾,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的适用性不足。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内涵与特性的解析,基于乡村旅游资源本体是乡土景观体系的判断,围绕乡土景观要素与结构,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进行了构建,确定出乡土自然环境系统、传统乡村基础设施、传统农业系统、乡土聚落系统、乡土文化形态等5个主类和17个亚类、54个基本类型。同时,基于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目的的综合性,并结合乡土景观的地方感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资源自身价值、开发条件和综合效益三个方面,确定出15项评价指标及具体评价标准。研究基于乡土景观视角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进行了创新性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东  夏学英  
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为旅游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近年来关于旅游景观的研究颇多,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意识到了旅游研究的整体性和异质性,这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进步。但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多数研究并没有进入到景观研究的实质范畴,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结构、等级等问题多没有涉及。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为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一套较为成型的方法和指标,为旅游景观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因此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借鉴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南岭位于我国湖南、广东、江西、广西四省区交界处,其山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南岭山地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南岭山地旅游资源地开发提出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钊  
【目的】视觉景观质量是体现森林公园独特性与艺术性的关键所在。运用AHP法对森林公园视觉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为合理布局、规划森林公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记录为主、文献查阅为辅的方法,围绕太原城郊五龙森林公园、狼坡生态景区与玉泉山森林公园,从自然生态景观、园林美学价值、文化蕴含和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系统建立了太原城郊森林公园视觉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展开综合评价。【结果】1)从自然生态景观(B_1)、园林美学价值(B_2)、文化蕴含(B_3)与基础设施建设(B_4)共4个方面进行评价,权重大小依次为B_1>B_2>B_3>B_4,表明自然生态景观最为重要,园林美学价值也需优先考虑;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然生态景观中植被覆盖率(C_1)与景观时序性(C_3)的权重最大,园林美学价值中的景观类型丰富度(C_7)与景观色彩多样性(C_(12))的权重最大;2)五龙森林公园视觉景观指标权重排序为B_1>B_2>B_4>B_3;狼坡森林公园视觉景观指标权重排序为B_1>B_3>B_2>B_4;玉泉山森林公园视觉景观指标权重排序为B_2>B_1>B_3>B_4;3)依据评价结果,针对太原城郊森林公园视觉景观提出自然生态、美学设计、文化凸显与基建分布四方面目标,提供多样化自然生态塑造、合理化景观规划布局与差异化有限绿地筹划3个设计建议。【结论】运用AHP法对太原城郊森林公园视觉景观进行评价,提出园区视觉景观规划与设计建议,为太原城郊森林公园视觉景观布局、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琦  王明付  
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资源的南北过渡性,地质构造的地域差异性,地貌类型的复杂多样性,孕育了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时代蝉联,既有峰、石、谷、洞、瀑、溪、泉、林等大自然天斧神工的绝妙佳作,也有窟、寺、塔、陵、亭、台、楼、阁等后人巧夺天工的历史陈迹。旅游景观分布以“两山”为依托,以“两河”为纽带。这些景观既有体现自然美的韵律美、新奇美和意蕴美,又有体现人文美的艺术美和社会美、自然美、人文美的彼此交织,完美结合,便赢得了河南省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