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1)
2023(14925)
2022(13076)
2021(12307)
2020(10220)
2019(23915)
2018(23679)
2017(45909)
2016(24786)
2015(27858)
2014(27661)
2013(26994)
2012(24502)
2011(21734)
2010(21589)
2009(19398)
2008(18661)
2007(15886)
2006(13574)
2005(11261)
作者
(70016)
(58398)
(57898)
(55107)
(37152)
(28110)
(26330)
(23167)
(22201)
(20650)
(20015)
(19506)
(18457)
(18231)
(18051)
(17802)
(17476)
(17355)
(16650)
(16623)
(14456)
(14070)
(14066)
(13338)
(12938)
(12888)
(12879)
(12827)
(11736)
(11635)
学科
(95970)
经济(95871)
管理(74032)
(69336)
(59252)
企业(59252)
方法(49246)
数学(43284)
数学方法(42520)
(25549)
(24842)
中国(22842)
(21461)
业经(21211)
地方(17987)
(17693)
财务(17608)
财务管理(17570)
理论(17486)
企业财务(16652)
农业(16624)
环境(16552)
(15935)
贸易(15926)
技术(15766)
(15613)
(15606)
(15468)
(14613)
(13023)
机构
学院(342266)
大学(341630)
管理(139946)
(129662)
经济(126839)
理学(122943)
理学院(121617)
管理学(118986)
管理学院(118391)
研究(107441)
中国(78483)
(71662)
科学(69856)
(58225)
(55859)
业大(54760)
(52829)
中心(49849)
研究所(48727)
(47888)
财经(47881)
北京(44356)
(44060)
农业(44046)
(43689)
师范(43581)
(39887)
(39088)
经济学(38281)
技术(37349)
基金
项目(247164)
科学(194461)
基金(179604)
研究(177173)
(157418)
国家(156159)
科学基金(135202)
社会(109891)
社会科(104167)
社会科学(104134)
(97623)
基金项目(95909)
自然(91149)
自然科(89065)
自然科学(89043)
自然科学基金(87389)
教育(82653)
(81908)
资助(74449)
编号(72463)
成果(56303)
重点(55328)
(53682)
(51816)
(51653)
课题(49059)
创新(48276)
科研(47844)
大学(46082)
教育部(46008)
期刊
(131719)
经济(131719)
研究(91593)
中国(59256)
学报(56368)
科学(51413)
管理(50020)
(49314)
(44998)
大学(42958)
学学(40711)
教育(37318)
农业(34665)
技术(32210)
(23677)
金融(23677)
业经(22841)
财经(22114)
经济研究(21110)
(18729)
(18195)
科技(17143)
图书(17080)
问题(16968)
(16699)
技术经济(16479)
理论(15795)
资源(15771)
统计(15765)
业大(15096)
共检索到470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辰松  邵明  葛韵宇  戈晓宇  
公园绿地相对其他城建区拥有大面积的透水性下垫面,可以配合城市管网接纳外源雨水,有效地参与城市雨洪调控。本文以迁安市滨湖东路东侧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概化,并在区域内建立公园绿地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和传统开发模式,根据项目要求引入外源雨水,运用SWMM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1 h降雨下的两种开发模式,对比分析排放口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以及2年一遇1 h降雨下各单项LID设施对径流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1)SWMM模型可以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为城市进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2)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淼  戈晓宇  
【目的】根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首钢西十项目以消纳北京市3年一遇24 h降雨量(108 mm)为目标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从雨水渗透滞留与储存利用两个角度考虑,以西十地块的现状特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方法】针对渗透滞留系统,通过SWMM建立低影响开发模型和传统开发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 24 h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排放过程,对比分析两种开发模式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针对储蓄利用系统,通过SWMM模拟2017年全年降雨过程,以周为单位统计外源雨水调蓄池收集的径流总量,与西十地块植物灌溉需水量相比较,分析雨水调蓄池中收集径流的利用情况。【结果】(1)依据场地现状在其内部设计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调蓄池6种LID设施,在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西十地块低影响开发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8. 79%、50. 41%、34. 73%;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0. 12%、33. 33%、19. 44%,1~3年重现期峰值消失,其后峰值出现时间推迟375、310、240min。(2) 2017年,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接纳径流总量9 617 m3,径流收集主要集中在第25~35周,单周最大收水总量为2 078 m3,发生在第27周(6月初),第1~20周、43~52周收水量基本为0; 2017年第25周、第27周、第29~32周、第34~35周、第41周雨水调蓄池收集径流量在满足本周灌溉需求后仍有余量,冬季雨水调蓄池空置率较大。【结论】(1)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雨洪问题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可以减少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推迟峰现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迟削减能力逐渐减弱。低影响开发系统的雨洪调控能力具有上限。(2)根据北京市2017年全年降雨量日值统计,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中径流收集的利用率为43. 65%,有30周(210 d)雨水调蓄池空置率为100%,较为浪费。在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成本造价等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水根  刘红  孟光辉  
下凹式绿地具有蓄渗雨水、削减洪峰流量、过滤水质和防止水土流失等优点 ,是城市雨洪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在设计暴雨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蓄渗、减洪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在 1倍汇水面积的情况下 ,对于 10 ,5 0和 10 0年一遇的暴雨 ,下凹式绿地的降雨拦蓄率分别为 87.15 ,5 8.4 8和 5 0 .75 ;其减峰率分别为 71.0 4 ,4 6 .82和 4 1.5 2 ;蓄渗、减洪效果极为明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霄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规划水平不断得以提升。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校园内涝现象,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大学校园绿地雨洪系统的设计仍然存在不足,特别在雨洪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对此,提升大学校园绿地雨洪管理设计水平,能够有效缓解雨季大学校园雨洪排泄压力,促进雨水自然生态循环,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大学校园绿地特征分析表明,建筑、广场和道路空间较多,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区域雨水径流问题突出;斑块化分散的绿地布局形态导致绿量不足,可调蓄雨水空间有限;传统大学校园绿地使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虹  李家科  李亚娇  徐杨  沈冰  
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是近几年发展迅速、影响较大的水文模型。SWMM主要被用于模型适应性的检验及模型参数的识别、城市暴雨洪水地表径流及其污染过程的模拟、城市低影响开发效果的模拟、与其他模型软件的耦合应用模拟等方面。文章从SWMM的发展历程、模型原理及国内外的最新应用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最后对SWMM在中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雅琪  张磊  
昆明市地处西南地区,雨水资源丰富,干湿两季分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造成季节性干旱缺水,是全国14个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文章针对昆明的季节性缺水问题,立足于昆明市属公园绿地,针对公园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探讨在已建成的城市公园内,如何进行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同时将中水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水源,提出一套系统两种水源的模式,通过雨水和中水的互补互换,既合理控制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系统的规模,又减少了中水的使用量。在减少了对现有公园景观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了景观水体的水质,提升了公园整体环境的质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资源利用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殿鸣  邵大伟  
针对公园绿地建设及布局现状,引入场势效应理念,借助加权Voronoi方法,构建了包含"自身场强—辐射路径阻力—目标人群响应度—扰动因素"四个层面的公园绿地场势效应评估体系,并提出了公园绿地布局优化选址的场势效应优化方法。结合场势效应作用的四个方面,针对公园绿地布局,就如何提升服务水平,提出了相应调控构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殿鸣  邵大伟  
针对公园绿地建设及布局现状,引入场势效应理念,借助加权Voronoi方法,构建了包含"自身场强—辐射路径阻力—目标人群响应度—扰动因素"四个层面的公园绿地场势效应评估体系,并提出了公园绿地布局优化选址的场势效应优化方法。结合场势效应作用的四个方面,针对公园绿地布局,就如何提升服务水平,提出了相应调控构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邵明  汤林子  
绿地作为城市空间中调蓄雨洪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前海绵绿地建设多是宏观概念提出或微观局部技术改造,缺少城市绿地系统角度对于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体系研究。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下开展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专项探索,以通辽市为例提出绿地雨洪管理规划原则、内容和方法,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探索城市雨洪管理功能指引。既能够科学理性地呼应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也为优化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应对城市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聪惠  
集约用地的规划导向对公园绿地布局调控中的指标均衡分配、用地效率提升、空间均匀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精细化理念下的公园绿地集约型布局优化调控基本特征与内涵。其次,解析了公园绿地集约型布局优化调控的要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佛山市公园绿地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以佛山中心组团中的区域性公园布局分析和调控为例,介绍了公园绿地集约型布局优化调控的应用特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瀛莉  张守红  陈明秀  阿娜尔  姜宇晨  曹书凝  谢朝帅  
【目的】定量评估雨水断接系统的径流调控效应,探寻影响其径流调控效应的主要因素,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断接系统水文设计和效益评估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参考。【方法】于2017年4—10月,取北京西山砂质壤土填充土槽(4 m长×0.6 m宽×0.25 m高),构建雨水断接试验系统并开展人工降雨试验,采用产流和峰现延迟时间及径流和洪峰削减率4个指标,定量分析绿地面积比例(25%、50%和75%)、绿地建设方式(平式绿地和深5 cm下凹式绿地)及绿地土壤前期含水量(26%~30%和35%~38%)对雨水断接系统径流调控效应的影响。【结果】本试验9组雨水断接系统的平均产流和峰现延迟时间分别为18和8 min,平均径流和洪峰削减率分别为38.9%和28.3%;雨水断接系统的径流调控效应随绿地面积比例增大而增强,绿地面积比例为25%、50%和75%的雨水断接系统的平均产流延迟时间分别为15、23和24 min,峰现延迟时间分别为5、5和15 min,径流削减率分别为29.4%、35.1%和52.2%;绿地下凹可增强雨水断接系统的径流调控效应,绿地下凹深度为0 cm和5 cm雨水断接系统的平均径流削减率分别为20.3%和52.3%,平均洪峰削减率分别为12.8%和35.4%;绿地土壤前期含水量越低(26%~30%),雨水断接系统的产流延迟时间越长(17 min),径流和洪峰削减率越高(分别为44.1%和39.1%)。【结论】雨水断接系统具有较好的径流调控效应,能有效滞蓄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延迟产流时间和峰现时间,削减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小钊  吴昊  张广宇  
基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与江苏省"海绵公园"项目实践,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东部入口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概化研究的方法,对在2年一遇、10年一遇以及20年一遇重现期下,研究区域内有组织地运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雨水罐4种海绵设施前后,峰值削减、径流总量、雨峰推迟、单次降雨径流控制率四个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设计问题,针对不同区域分别提出了继续保持、减少以及增加海绵设施布设的优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小钊  吴昊  张广宇  
基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与江苏省"海绵公园"项目实践,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东部入口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概化研究的方法,对在2年一遇、10年一遇以及20年一遇重现期下,研究区域内有组织地运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植草沟、雨水罐4种海绵设施前后,峰值削减、径流总量、雨峰推迟、单次降雨径流控制率四个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设计问题,针对不同区域分别提出了继续保持、减少以及增加海绵设施布设的优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萌茜   侯东瑞   武静   马驰   朱春阳  
为探究不同绿地调控方式对降雨径流的削减作用,以武汉市南湖汇水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模拟分析海绵绿地改造措施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流量及峰现时间的变化规律,揭示蓝绿协同视角下城市汇水分区绿地削减雨水径流效应特征。结果显示:城市汇水分区尺度20%~30%的下凹式绿地改造,可实现年径流控制率65%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不同的海绵绿地改造措施中,复杂下凹绿地(具备蓄水层和下排管)和简单下凹绿地(无蓄水层和下排管)对于单场降雨事件的作用差异不明显,但长历时多场次降雨情况复杂下凹绿地的表现会更加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月  康嘉奇  谢怀南  戈晓宇  
【目的】为探索半湿润地区城市公园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设计师和决策者提供经济层面的决策参考,本文以雨水径流收集灌溉利用的成本效益为研究内容,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已建成集雨型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半湿润地区公园绿地径流收集灌溉利用成本。【方法】根据场地径流量确定雨水调蓄池容积,基于2014-2021年逐日实测降雨数据和2022-2024年预测降雨数据,利用容积法测算年收集径流量,对比绿地完全用自来水灌溉成本和用收集径流与自来水共同灌溉成本,得到节约成本,并对比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得出建设效益。【结果】基于2014-2021年的实际降雨数据和2022-2024年的预测降雨数据与建设成本测算,在汇水面积为155.37 hm~2、灌溉面积为151.410 hm~2时,以解决径流为目的,从长期效益出发,调蓄池规模最佳选择方案为3 000 m~3,年平均节约灌溉费用101 114.15元,年平均效益65 424.15元。【结论】半湿润地区径流收集灌溉利用具有一定效益,基于某个时间段内植物的灌溉需求量作为径流收集的标准,可明显减少建设成本,增加径流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