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25)
- 2023(19449)
- 2022(16579)
- 2021(15340)
- 2020(12844)
- 2019(29357)
- 2018(29083)
- 2017(56220)
- 2016(30273)
- 2015(33937)
- 2014(33682)
- 2013(33206)
- 2012(30224)
- 2011(27133)
- 2010(27221)
- 2009(25273)
- 2008(24661)
- 2007(21970)
- 2006(19363)
- 2005(16862)
- 学科
- 济(128879)
- 经济(128738)
- 业(108114)
- 管理(95012)
- 企(89234)
- 企业(89234)
- 方法(58930)
- 农(50072)
- 数学(49103)
- 数学方法(48334)
- 业经(36133)
- 财(35203)
- 农业(33420)
- 中国(31126)
- 地方(27209)
- 贸(24809)
- 贸易(24797)
- 学(24249)
- 易(24171)
- 务(24070)
- 财务(23987)
- 财务管理(23946)
- 制(23125)
- 企业财务(22639)
- 理论(22498)
- 技术(22496)
- 和(21502)
- 环境(19650)
- 划(19610)
- 策(19078)
- 机构
- 学院(433720)
- 大学(426816)
- 管理(175521)
- 济(174478)
- 经济(170921)
- 理学(152492)
- 理学院(150920)
- 管理学(148016)
- 管理学院(147246)
- 研究(137834)
- 中国(105420)
- 京(89382)
- 科学(86895)
- 农(81632)
- 财(77578)
- 业大(68842)
- 所(68470)
- 江(64327)
- 中心(64114)
- 农业(62990)
- 财经(62711)
- 研究所(62424)
- 经(57151)
- 北京(55336)
- 范(54370)
- 师范(53841)
- 州(51833)
- 经济学(51726)
- 院(50175)
- 经济管理(47271)
- 基金
- 项目(299112)
- 科学(236631)
- 基金(217714)
- 研究(217612)
- 家(189774)
- 国家(188127)
- 科学基金(163213)
- 社会(137938)
- 社会科(130606)
- 社会科学(130568)
- 省(118867)
- 基金项目(115330)
- 自然(107162)
- 自然科(104690)
- 自然科学(104663)
- 自然科学基金(102748)
- 教育(99488)
- 划(98332)
- 资助(89485)
- 编号(89222)
- 成果(69751)
- 重点(66734)
- 部(65089)
- 发(64651)
- 创(63497)
- 课题(60363)
- 创新(58886)
- 科研(57090)
- 国家社会(56759)
- 教育部(55615)
- 期刊
- 济(192784)
- 经济(192784)
- 研究(119282)
- 农(79058)
- 中国(78955)
- 学报(67427)
- 管理(65532)
- 科学(63342)
- 财(60296)
- 农业(53774)
- 大学(51930)
- 学学(49545)
- 教育(42969)
- 技术(40561)
- 业经(37301)
- 融(36395)
- 金融(36395)
- 财经(29759)
- 经济研究(28830)
- 业(28290)
- 问题(25970)
- 经(25513)
- 技术经济(22826)
- 版(21441)
- 科技(20914)
- 统计(20677)
- 现代(19965)
- 商业(19816)
- 资源(19810)
- 策(19402)
共检索到62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菲 唐家良 赵举 章熙锋 申东 王芮
【目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形式,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农耕活动频繁,缺乏对农事操作所导致的氮、磷迁移通量的模拟和预测工具,从而难以针对小流域尺度氮、磷流失制定优化的非点源污染减控措施。【方法】本研究将SWAT运用在面积为12.36 km2的典型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通过实测数据率定模型参数,模拟了小流域水文过程和氮、磷污染物迁移过程。【结果】SWAT2012能够很好地模拟每日径流、泥沙输出(决定系数R2>0.60,纳什系数E_(ns)>0.55),同时可模拟月步长氮、磷污染物输出过程(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尹忠东 苟江涛 李永慈
以农作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轻度以上侵蚀土地占地率与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其它用地占地率无截距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占地率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①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及其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397.78t/km2·a、1639.95t/km2·a、5000.00t/km2·a、9119.12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7%、6%、34%、67%,在不同小流域变幅为:-3%--2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波 朱雪梅 刘倩 徐小婵 黄金龙 徐建洪
根据川中丘陵区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整,对6种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梨树-蔬菜复合系统、核桃-油菜复合系统、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全钾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的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柏树林>梨树-蔬菜>核桃-油菜>核桃-花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全氮:柏树林>梨树-蔬菜>核桃-花生>核桃-油菜>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全磷:梨树-蔬菜>核桃-花生>玉米地>核桃林>核桃-油菜>柏树林;土壤全钾:核桃-油菜>柏树林>核桃林>梨树-蔬菜>核桃-花生>玉米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庭生,谢树春,赵玲
在对湖南中部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拟定目标 ,进行背景调查的基础上 ,划分了土地生态类型 ,提出了农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和设计的内容 ,制订了设计方案 ,包括 11个生态工程类型和相应的生态技术 ,以及 3个农业生态工程区。 6年来 ,在示范区按照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 ,进行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紫色土丘陵 综合治理 湘中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庭生
本文针对湘中紫色土丘岗地区的自然特点、生态现状 ,按照一定原则 ,提出了紫色土丘陵开发治理优化农业生态模式设计方案 ;并根据在这一地区的定位试验研究 ,论述和分析了建立这些模式的途径和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力 卫三平 王全九
基于野外实测资料,用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model)——CoupModel对陕北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地、刺槐林地、荒草地2006年6月—2007年5月间土壤水库充失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0~600cm土层平均蓄水量随土壤基质吸力增大而减小,土壤水库库容曲线均呈幂函数关系;试验期间,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充水量分别为437,361和429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463mm的94.3%,77.9%和92.6%;农地土壤水库的充满程度达72.8%~79.3%,荒草地为41.4%~47.5%,刺槐林地仅为37.1%~41.2%;农地、刺槐林地和荒草地的总失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学善 陈尚洪 陈红琳 曹均成 刘定辉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
关键词:
玉米 肥料效应 测土配方 最佳施肥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慧 王继军 郭满才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是该区域的2大主要需求。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使满足这2个需求的"行为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此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流域(村)124户农户资料的分析与建模,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态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即农业产业构成了农户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而"耦合态势"却决定了农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农业资源、农户环境与农业产业具有两两相关性,且农业资源与农户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的发展传递并影响到农户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这一结果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理念相吻合。为此,必须提高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感知程度,合理、有效的利用农业资源,促进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优化耦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莉茹 许明祥 孙会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刺槐林不同土层土壤碳通量,以准确评估该区域土壤碳排放量。【方法】以坡耕地(对照)以及10,20,30和40年生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为研究对象,用气体井法测定CO2浓度,使用Fick扩散法(5种扩散系数模型)计算0~200cm土层土壤剖面碳通量,并用Li-8100腔室法对表层土壤碳通量进行实地监测,最后将黄土丘陵区刺槐林地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碳通量的估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种扩散系数模型对土壤剖面碳通量的模拟结果有较大差异,其中Penman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差异最大,Moldrup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最小。2)5种扩散系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彦军 郭胜利 南雅芳 李泽
研究土壤C∶N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过程及其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砖窑沟小流域为单元,基于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两大因素,采集737个土壤样品,研究流域内土壤C∶N的变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梁峁坡上,林地和草地0~20 cm土层的土壤C∶N分别是农田土壤C∶N的1.13和1.03倍;沟坡上,林地、草地和农田土壤的C∶N分别为13.88、12.58、9.02。农田条件下,梁峁坡、沟坡和沟谷的土壤C∶N分别为10.34、9.02和10.77;林地条件下,沟坡和梁峁坡的土壤C∶N分别为13.88、11.67;草地条件下,沟坡土壤C∶N是梁峁坡土壤C∶N的1.19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冬梅 孙保平 刘敬军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王冬梅孙保平刘敬军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现实生产潜力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物生存的源泉。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由于人口数量的迅...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俊宏 张利华 马永明
分析非点源污染对于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数学模型模拟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为了解犟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当地提供污染防治的研究依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sesment Tool)模型,在缺乏水文资料的犟河流域采用参数移植法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参数移植法,通过上级流域的模拟得到用于犟河流域模拟的各参数。模型模拟精度评价分别为(氨氮R~(2)=0.77,NSE=0.75;总磷R~(2)=0.77,NSE=0.73)。研究表明SWAT模型在犟河流域具有适用性,基于SWAT模型进行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犟河流域经过多年治理,其污染负荷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玉珍 陈能汪 曹文志 洪华生
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影响流域水质,对营养盐氮磷流失的模型模拟与控制措施方案的科学制定是当前国内外研究重点。本文利用多年的降雨-径流、水质实测数据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进行了模拟校验,通过校验后的模型用于最佳管理措施的模拟评价。AGNPS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径流量、峰值流量、氮和磷与实测值吻合得相当好,Nash-Sutcliffe系数均在0.75以上,且模拟值与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用校验后的模型模拟评价了2项现状管理措施(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和3项假设情景方案(降低30%施肥水平、坡地果园退耕还林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对于降低营养盐的流失效果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文辉 宋宇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活贫困的典型区域,农户生计模式选择既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以及当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采用随机调研所获取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微观层面数据,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为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运用随机森林法对生计模式分类进行判别并对重要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生计模式下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经济社会后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东梅 陈晏
【目的】研究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状土冲刷试验及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的方法,对紫色丘陵区农林混作模式的土壤抗冲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容重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正相关,总孔隙度与土壤抗冲指数呈负相关。在短历时高强度的冲刷条件下,紫色土的土壤容重越大,孔隙度越小,土壤越紧实,其抗冲性能越强;(2)土壤抗冲指数与细砂粒(0.25~0.05m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说明较粗颗粒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土壤抵抗径流冲刷的能力;(3)>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结构越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