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9)
- 2023(10151)
- 2022(8692)
- 2021(8239)
- 2020(6994)
- 2019(16245)
- 2018(16065)
- 2017(30813)
- 2016(16439)
- 2015(18613)
- 2014(18024)
- 2013(17382)
- 2012(15587)
- 2011(13584)
- 2010(13415)
- 2009(11876)
- 2008(11298)
- 2007(9000)
- 2006(7451)
- 2005(6047)
- 学科
- 济(64928)
- 经济(64868)
- 管理(45153)
- 业(43651)
- 企(36578)
- 企业(36578)
- 方法(35929)
- 数学(32863)
- 数学方法(32241)
- 财(17182)
- 农(16587)
- 贸(16322)
- 贸易(16316)
- 易(16022)
- 中国(15104)
- 业经(13094)
- 学(12562)
- 出(12037)
- 地方(11704)
- 农业(10844)
- 理论(10610)
- 技术(10566)
- 务(10545)
- 财务(10493)
- 财务管理(10469)
- 企业财务(9879)
- 环境(9448)
- 制(9440)
- 和(9409)
- 划(8394)
- 机构
- 学院(219010)
- 大学(217215)
- 管理(89076)
- 济(88489)
- 经济(86877)
- 理学(78777)
- 理学院(77980)
- 管理学(76174)
- 管理学院(75794)
- 研究(67069)
- 中国(49985)
- 京(43346)
- 科学(42659)
- 财(39035)
- 农(35121)
- 业大(34257)
- 中心(32614)
- 财经(32243)
- 所(32034)
- 江(30678)
- 研究所(29714)
- 经(29707)
- 经济学(27918)
- 农业(27910)
- 范(27128)
- 师范(26789)
- 北京(25748)
- 经济学院(25582)
- 院(25215)
- 财经大学(24305)
- 基金
- 项目(162986)
- 科学(130247)
- 基金(121029)
- 研究(115452)
- 家(106601)
- 国家(105820)
- 科学基金(92386)
- 社会(73825)
- 社会科(70241)
- 社会科学(70223)
- 基金项目(64350)
- 省(64169)
- 自然(62337)
- 自然科(60986)
- 自然科学(60972)
- 自然科学基金(59858)
- 教育(54952)
- 划(54164)
- 资助(49897)
- 编号(45851)
- 重点(37309)
- 部(36213)
- 创(35040)
- 发(34463)
- 成果(34277)
- 创新(32749)
- 科研(32344)
- 教育部(31309)
- 国家社会(31205)
- 课题(30890)
共检索到297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胤胤 胡雷地 姜泉良 江俊武 吴亚林 黄涛 杨浩 宋挺 黄昌春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太湖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以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和30a逐日降雨数据为模型的主要输入变量,利用SWAT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内6个不同时期营养盐输出进行模拟研究,得到研究区内30a时间尺度(1984~2013年)营养盐输出情况。根据模型输出结果探究研究区内营养盐输出与降雨量、径流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以2009~2013年宜兴站径流数据和水质数据作为模型的率定和验证数据,总氮(TN)和总磷(TP)在模型率定期确定系数R2为0.76和0.92,纳什效率系数Ens为0.76和0.79,验证期确定系数R2为0.66和0.95,纳什效率系数Ens为0.6和0.54,模拟结果较好。结果表明:营养盐输出与降雨在时间是呈现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在空间上降雨与营养盐输出相关性不明显;土地利用类型与营养盐输出密切相关,耕地和建设用地是研究区主要的营养盐输出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TN、TP空间分布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3。将为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及数据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晨 万荣荣 马倩 杨桂山
氮磷污染一直是太湖流域的首要污染问题,有效遏制氮磷入湖量的增加是治理太湖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河流和湖泊氮、磷水质标准存在差异,即河流无总氮控制指标、河湖总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往往造成通过控制入湖河流污染来改善太湖湖泊水质时,湖泊污染物浓度往往达不到治理目标。以太湖西北部湖区及其入湖河流为例,利用BATHTUB模型模拟入湖河流与湖泊TN、TP的关系,推算太湖在满足现行湖泊水质标准中TN和TP各类别目标值的情形下的环境容量并以此环境容量决定入湖河流的水质,进而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比选,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标准修正方案。结果表明:(1)当太湖入湖河流执行现行河流水质TP标准时,对应湖泊的水质TP超标,并不能达到保护湖泊的目标;(2)当太湖西北部湖区入湖河流TN、TP执行现行湖泊水质标准,对应湖区水质均能达标并且优于目标限值,然而该方案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太湖区域的实际参考意义不足;(3)以现行湖泊水质标准TN、TP各类别为目标值反推计算入湖河流水质指标,既能保证湖泊水质达标,又不会使河流水质标准过于严格,因此其结果可作为入湖河流水质标准修正的参考,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TN、TP水质标准建议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加汛 赵耕毛 郭西亚 张海涛 邓建才
河流水体污染物消减作用是降低其入湖通量的重要方式,为探明太湖河流氮磷污染物消减速率时空变化特征,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原位培养装置,开展了太湖西岸出入湖河口总氮绝对消减速率(TNR_绝)、总氮相对消减速率(TNR_相)、总磷绝对消减速率(TPR_绝)、总磷相对消减速率(TPR_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北部和西部河流夏、秋季TNR_绝和TPR_绝高于春、冬季,南部河流则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夏季西部和西北部河流TNR_绝和TPR_绝高于南部,冬季则相反,春、秋两季空间差异不明显。颗粒态总氮(PTN)浓度及水温是TNR_绝时空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TP浓度是TPR_绝的季节差异性的主要原因,不同季节TPR_绝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春、夏、秋、冬四季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p H等水体物理性质、TP浓度和SS浓度、SS浓度、TP浓度。TNR_绝和TPR绝及其初始浓度是TNR_相和TPR_相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河流水体 氮磷 消减特征 时空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菲 唐家良 赵举 章熙锋 申东 王芮
【目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形式,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农耕活动频繁,缺乏对农事操作所导致的氮、磷迁移通量的模拟和预测工具,从而难以针对小流域尺度氮、磷流失制定优化的非点源污染减控措施。【方法】本研究将SWAT运用在面积为12.36 km2的典型紫色土丘陵区农业小流域。通过实测数据率定模型参数,模拟了小流域水文过程和氮、磷污染物迁移过程。【结果】SWAT2012能够很好地模拟每日径流、泥沙输出(决定系数R2>0.60,纳什系数E_(ns)>0.55),同时可模拟月步长氮、磷污染物输出过程(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晓明 廖凯华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麦轮作 富营养化 氮磷淋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晓明 廖凯华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在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水分渗漏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深层土壤溶液取样及氮磷浓度测定,分析了当前耕作方式下农田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渗漏与降雨、灌溉及前期土壤含水率有关;麦季深层渗漏量小但持续时间长,而稻季单次渗漏量大却持续时间短。模拟时段内铵态氮和可溶解性总磷的淋失主要发生在稻季,淋失量分别为2.62、0.49kg/Hm2,分别占稻麦轮作期总淋失量的96.0%、96.0%,而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麦季,淋失量为57.97kg/Hm2,占总淋失量的80.2%;无机氮淋失的主要形态为硝态氮,其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96.4%...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稻麦轮作 富营养化 氮磷淋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 刘云慧 肖禾 宇振荣
识别流域氮磷流失风险区是高效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校正和验证后的SWAT模型,在模拟区域氮磷流失负荷的基础上,参考水质控制标准,对密云水库上游沿湖区氮磷流失风险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沿湖区地表饮用水质磷指标良好,总磷流失风险处于优质饮用水区和一般饮用水区2个风险水平,均达到地表饮用水标准。但总氮流失需要加强重视,总氮的一般饮用水区为地表饮用水标准的Ⅲ级,占总面积的50.42%;风险饮用水区为地表饮用水标准的IV和V级,占总面积的49.58%,未达到饮用水标准。总氮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石城乡、高岭镇和北庄乡,与潮河段、小汤河段、/牛河下游一起,应加强对区域氮素流失的治理。
关键词:
水库 水质标准 SWAT模型 氮磷流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兰影 庞博 徐宗学 赵捷
敏感性分析是增强水文模型率定的针对性、提高率定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太湖流域西苕溪为例,探究分布式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的参数敏感性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为使本研究更具推广性,选取了关注高流量过程和关注整个流量过程线的两类目标函数。结果表明,可变下渗率曲线形状参数B、最大基流容量Dmax和最上层土壤层厚度d1对高流量过程较为敏感;当关注整个流量过程线时,除以上3个参数外,非线性基流开始时占最大基流的比例Ds也较为敏感。在参数的交互作用方面,当关注高流量过程时,参数d1与参数B的交互作用最为敏感;当注重整个流量过程时,参数d1与所有其它参数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娜娜 张彦军 周小刚 邹俊亮 刘庆芳 李俊超 刘京 郭慧敏 王蕊 郭胜利
青海省地处高寒区,近几十年来针对这一区域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C)库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研究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1982年),结合近期(2011年)重复采集的田间土壤样品,以土壤类型为单元,对县域尺度(青海乐都县)农田表层(0~20 cm)SOC库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乐都县1982年表层有机碳密度(SOCD)为3.8kg·m-2,2011年降低至2.8 kg·m-2,30 a间降幅达26%,且呈东北部和南部降低、西北地区增加的趋势;2乐都县1982年表层SOC储量1.8×106t,2011年1.4×106t,30 a间降幅达24%;3土壤类型中,草甸土、栗钙...
关键词:
农田 土壤类型 SOC 青海乐都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爽 陈敏 肖尚斌 罗怡君 虞之锋 许浩霆
以鄂西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的喀斯特小流域下牢溪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对河道内15个观测点进行了间隔半月的现场水环境因子监测、水样采集和室内营养盐分析,以探讨河流氮磷浓度及输出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下牢溪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1.46±0.05和0.02±0.04 mg/L,普遍低于长江流域内其他河流。氮素浓度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年内变化特征,磷素浓度总体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与降雨密切相关。河流上游氮磷浓度均较高,受控制流域内农业活动影响较大。流域氮素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较为明显,磷素浓度对河流附近人为活动及生活污染的响应敏感。流域中全年氮磷输出负荷分别为26.57和0.25 t,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贡献了全年氮负荷的82.0%、磷负荷的83.9%。硝氮和溶解态总磷分别为最主要的氮磷流失形态。夏季受降雨冲刷影响,颗粒态磷流失负荷占总磷负荷的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关键词:
长江 喀斯特 小流域 氮磷 流失负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相灿 孟凡德 姜霞 王晓燕 庞燕
对太湖东部和北部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磷赋存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各理化性质与磷赋存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为307.43~1454.39 mg/kg,阳离子交换量为15.18~22.68 meq/100g土,有机质含量为1.66%~3.45%;颗粒组成以粉砂级和粘粒级为主,占总量的54.39%~76.83%;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混层为主,其次是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沉积物中氧化物以SiO2、Al2O3和TFe2O3为主,且它们的含量随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的不同变化较大。磷的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污染较重沉积物中铁/铝磷的含...
关键词:
磷 磷形态 沉积物 理化性质 太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隋博文
鉴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石化、钢铁、林浆纸、电子、能源、生物制药、轻工食品、海洋经济为主的临港产业集群的现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机遇、政府角色等角度,对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
钻石模型 产业集群竞争力 港口物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晓雯 沈珍瑶 刘瑞民 齐珺
降雨是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驱动条件,地形是非点源污染输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均与非点源污染紧密相关。输出系数模型是大尺度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常用模型,从降雨和地形对非点源污染产生、迁移的影响出发,对现有输出系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改进模型中降雨影响因子和地形影响因子的确定方法,以提高模型在大尺度流域的模拟精度。最后,以长江上游1990和2000年TN负荷估算为例,分析了模型改进前后的精度变化。精度对比表明,通过模型改进,流域综合相对误差从45.02%和42.49%减小到23.93%和18.38%,直门达站、沱江大桥站和罗渡溪站控制流域的相对误差有明显减小。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结构更合理,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艳梅 顾欣 陈海涛 钟静 刘鹏 陈波
采用Mann-Kendall、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8a贵州西北部冻雨日数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贵州西北部冻雨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冻雨日数自东向西逐渐增多,冻雨日数出现频率最多的在威宁,年平均冻雨日数48.1d,冻雨日数出现频率最少的在六枝,年平均日数仅4.8d,贵州西北部冻雨主要出现在12月到翌年2月。近48a来贵州西北部冻雨日数呈下降趋势,年冻雨日数存在3~5a左右的周期,突变分析表明,贵州西北部冻雨日数突变特征明显,突变发生在1989年。冻雨日数偏多和偏少时期,其环流特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贵州西北部 冻雨 突变 环流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红兵 肖润林 杨知建 张树楠 刘锋
为了研究长沙县金井河流域农业源头生态沟渠氮和磷的输出特征,对灌溉和降雨条件下及不同季节生态沟渠水体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和降雨期间,生态沟渠中总氮的输出最大值为2.70mg/L,其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总磷的最大值达0.32mg/L。灌溉后,生态沟渠氮、磷的输出均呈单调递减变化,在灌溉初期均最高。降雨后,总氮、总磷沿程变化趋势均呈递减变化;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达64%、70%;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氨态氮含量在雨后第3d达到最高,总磷含量在雨后第2d达到最高。在不同季节中水体氮、磷的变化以冬季总氮、氨态...
关键词:
生态沟渠 氮 磷 输出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