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8)
2023(17831)
2022(15400)
2021(14697)
2020(12225)
2019(28363)
2018(27941)
2017(54213)
2016(29227)
2015(33077)
2014(32839)
2013(32270)
2012(29664)
2011(26882)
2010(26550)
2009(24278)
2008(23500)
2007(20175)
2006(17571)
2005(15333)
作者
(81583)
(68148)
(67390)
(64428)
(43429)
(32407)
(30770)
(26709)
(25856)
(24279)
(22953)
(22890)
(21564)
(21399)
(21069)
(21007)
(20223)
(19914)
(19539)
(19399)
(16867)
(16657)
(16363)
(15522)
(15223)
(15124)
(14894)
(14758)
(13655)
(13318)
学科
(117884)
经济(117757)
管理(83501)
(79063)
(65226)
企业(65226)
方法(57032)
数学(50569)
数学方法(49786)
中国(32674)
(31716)
(29666)
业经(25321)
(24353)
贸易(24341)
(23759)
(22916)
地方(21423)
农业(20864)
(20772)
理论(19758)
(18335)
财务(18248)
财务管理(18211)
技术(17985)
(17953)
(17931)
环境(17907)
银行(17896)
企业财务(17210)
机构
大学(410260)
学院(410211)
(170780)
经济(167392)
管理(164094)
理学(142882)
理学院(141380)
管理学(138669)
管理学院(137943)
研究(137228)
中国(104342)
(86428)
科学(82693)
(76682)
(67407)
中心(62370)
(62337)
财经(62081)
研究所(61631)
业大(58931)
(57405)
(56774)
北京(54816)
(53172)
师范(52722)
经济学(52155)
(50017)
农业(48737)
经济学院(47180)
(46579)
基金
项目(282748)
科学(223909)
研究(207598)
基金(207200)
(180086)
国家(178644)
科学基金(154486)
社会(131483)
社会科(124769)
社会科学(124739)
基金项目(108607)
(108011)
自然(100650)
自然科(98392)
自然科学(98371)
教育(96607)
自然科学基金(96597)
(91600)
资助(87010)
编号(84410)
成果(67937)
(63489)
重点(62942)
(59777)
(58726)
课题(58004)
教育部(55015)
创新(54743)
国家社会(54485)
科研(53972)
期刊
(178211)
经济(178211)
研究(121035)
中国(74137)
学报(61126)
管理(59940)
科学(57741)
(57117)
(56055)
大学(47404)
教育(45649)
学学(44649)
农业(39333)
技术(37379)
(37018)
金融(37018)
经济研究(30205)
财经(29870)
业经(28635)
(25610)
问题(22991)
(20917)
(20317)
技术经济(20034)
统计(19830)
图书(19741)
理论(18827)
科技(18642)
(17951)
(17949)
共检索到591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曹伟  左杨  
本文基于SVEC模型框架,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所使用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与多重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物价、产出及货币供给冲击均对利率工具和准备金率工具产生持久、显著的影响,这与通过泰勒规则预测得到的结论基本吻合,但与其预测的反应时滞存在一定的差别。利率和准备金率对实体经济有重要影响,但效果、传导时滞存在差异,同时,两种工具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既不充分、也不及时。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一一作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许多有益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永刚  周子瑜  
文章选取我国省域层面2003~2014年的月度工业数据,在考虑区域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G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各区域工业产出和工业品价格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有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艳萍  冯斐  
文章应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并基于30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从省际角度对1997~200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和省际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小于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力;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省际影响差异,各省际单位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我国货币政策短期内对内陆经济水平较低省份的影响力较大,中期内对沿海或靠近沿海地带省份有较大的影响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朱艳丽  王霞  
本文提出了具有时变阈值的门限泰勒规则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14年间货币政策规则中的时变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时变阈值的引入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三大显著特征:第一,非对称性,即高通胀时期利率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值均大于低通胀时期;第二,不稳定性,即不论通胀率高低,利率对通胀缺口的反应系数均非显著大于1;第三,时变性,即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所参考的阈值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汪玲  彭玉磊  宋晓飞  
单一的利率规则或数量规则均不足以反映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践。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具有并行选择性和包容性特征的货币政策混合规则形式,并基于中型新凯恩斯DSGE模型,通过校准和贝叶斯方法分别估计了利率规则、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三个模型的参数。通过比较不同规则模型在提前一期预测值、预测值标准差和根均方误差上的实证表现,并与现实数据对比,我们发现新的混合规则能更好地拟合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基于等价消费稳态偏离等标准,我们对比了不同规则模型在遭遇外部冲击时的福利表现,发现央行使用具有并行选择特征的混合规则,可以提高调控效率,减少福利损失。概言之,无论在实证(是什么)还是在规范(应该是什么)的意义上,新构建的混合规则均优于利率规则或数量规则。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汪玲  彭玉磊  宋晓飞  
单一的利率规则或数量规则均不足以反映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践。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具有并行选择性和包容性特征的货币政策混合规则形式,并基于中型新凯恩斯DSGE模型,通过校准和贝叶斯方法分别估计了利率规则、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三个模型的参数。通过比较不同规则模型在提前一期预测值、预测值标准差和根均方误差上的实证表现,并与现实数据对比,我们发现新的混合规则能更好地拟合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基于等价消费稳态偏离等标准,我们对比了不同规则模型在遭遇外部冲击时的福利表现,发现央行使用具有并行选择特征的混合规则,可以提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君斌  郭新强  王宇  
在采用SVAR模型识别货币政策冲击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数量型与价格型两类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实证研究发现,(1)货币供给水平政策的实施较为随意,宏观调控效果较差;(2)货币增长率政策具有盯住通胀的规则性,对产出的效应显著而持续;(3)利率政策同时盯住通胀和产出,虽然总体调控效果较好,但是对通胀的影响正负交错。基于中国货币新凯恩斯模型的量化评估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相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更能有效的调控产出和通胀,且不易引发经济波动;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政策应更多盯住通胀。据此,我们给出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中国有效货币政策的规则设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静远  王文甫  
为刻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本文引入指数平滑跃迁函数对STVAR模型进行拓展,就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在对产出的影响方面,当处于低增长区制时,利率、汇率以及货币供给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处于高增长区制时,只有利率对产出的非对称效应是明显的。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方面,在低增长区制,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高增长区制下,利率对物价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非对称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淑华  李庆华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供给到产出的传导机理,建立了中国省际货币政策传导的空间向量自回归模型。模型以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在模型中引入了空间变量,中国货币供给量M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季节虚拟变量等为解释变量或控制变量;空间变量的设置以中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区划为基础,并考虑北京、上海和广东经济影响的特殊性,设置了空间权重指示指标矩阵。并按八大经济区域分别估计省际方程,共得到31个方程和398个系数。通过显著性分析,研究了省际货币传导效应、空间效应和个体效应。最后归纳出三点结论,提出了在货币政策创新中可能要关注"点灌"的问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百胜  高崧耀  胡春燕  
本文构建以贸易开放度、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内生变量,以中长期贷款为共同外生变量的条件同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CHVAR),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非对称与时变效应。结果表明,本外币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与通货膨胀之间互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面对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正向冲击,以贸易开放度为条件变量时,贸易开放度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低于贸易开放度低的地区;以第二产业比重作为条件变量时,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以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时,人均收入指数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非对称格局。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傅强  沈雪鸿  
根据中国1995~2008年的季度GDP数据,对麦克勒姆模型进行扩展,用于检验中国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显示,总的来说,中国的货币政策目前是遵循麦克勒姆规则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础货币的调控对经济增长、汇率、外汇储备均反应显著。但通货膨胀的反应系数为负,这反映了中国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通货紧缩的基本事实。其中一些结果不同于现有的研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顾淳  王霞  
本文对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2007年1月—2016年3月间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溢出效应,发现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前后货币政策变量与其自身产出和物价的影响关系存在非对称性,即在退出前后其产出和物价对货币政策变量的影响有较大变化,而反过来的影响却没有显著的差异。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首先,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前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变量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出现了大的变化;其次,从影响的期限来看,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短期,而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长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娄峰  
本文基于FAVAR模型理论,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取出反映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两个潜在因子,并结合货币政策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单变量和中国货币政策多变量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通货膨胀与经济活跃性有所降低;利率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有重要影响;广义货币M2和新增贷款的冲击不会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造成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的传导机制趋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