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7)
- 2023(12152)
- 2022(10528)
- 2021(10123)
- 2020(8844)
- 2019(20809)
- 2018(21043)
- 2017(41551)
- 2016(22545)
- 2015(25954)
- 2014(26113)
- 2013(25727)
- 2012(23649)
- 2011(21378)
- 2010(21583)
- 2009(20279)
- 2008(20122)
- 2007(18104)
- 2006(15518)
- 2005(13845)
- 学科
- 济(95223)
- 经济(95127)
- 管理(65426)
- 业(63243)
- 企(51673)
- 企业(51673)
- 方法(50124)
- 数学(45344)
- 数学方法(44657)
- 农(25501)
- 中国(24634)
- 财(24378)
- 贸(19021)
- 贸易(19010)
- 制(18587)
- 业经(18539)
- 易(18507)
- 学(17202)
- 农业(15744)
- 银(15650)
- 银行(15624)
- 务(15558)
- 财务(15495)
- 财务管理(15454)
- 地方(15341)
- 理论(15079)
- 行(14903)
- 融(14724)
- 金融(14721)
- 企业财务(14608)
- 机构
- 学院(329092)
- 大学(328611)
- 济(137370)
- 经济(134509)
- 管理(130673)
- 理学(112798)
- 理学院(111668)
- 管理学(109519)
- 管理学院(108916)
- 研究(103954)
- 中国(80847)
- 京(68548)
- 财(64051)
- 科学(62390)
- 农(52983)
- 所(52294)
- 财经(51638)
- 中心(49416)
- 业大(48569)
- 江(48449)
- 研究所(47133)
- 经(46790)
- 北京(43086)
- 经济学(42442)
- 农业(42073)
- 范(40030)
- 师范(39610)
- 经济学院(38569)
- 财经大学(38497)
- 州(38357)
- 基金
- 项目(216091)
- 科学(169934)
- 基金(157429)
- 研究(156003)
- 家(136710)
- 国家(135624)
- 科学基金(116880)
- 社会(97715)
- 社会科(92735)
- 社会科学(92706)
- 省(84529)
- 基金项目(82845)
- 自然(77297)
- 自然科(75542)
- 自然科学(75519)
- 自然科学基金(74159)
- 教育(74101)
- 划(71437)
- 资助(66849)
- 编号(64601)
- 成果(51727)
- 部(48742)
- 重点(48495)
- 发(45506)
- 创(45096)
- 课题(43584)
- 创新(42142)
- 科研(42051)
- 教育部(42003)
- 大学(40939)
共检索到475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辰 穆月英
从生产成本、流通费用、货币溢出效应的视角出发,选取蔬菜批发价格、蔬菜零售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流通费用和货币供应的对应变量,利用S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蔬菜市场纵向价格传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和燃油价格变化是引起蔬菜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蔬菜批发价格在传导中处于主导地位;蔬菜价格传导表现为由流通、消费向生产环节传导;蔬菜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均会对冲击立即做出同向响应,且响应强度逐渐波动衰减,二者冲击所造成的响应也十分相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冲击对蔬菜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影响持续时间较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长鸣 徐娟 章胜勇
本文在剥离蔬菜生产和零售价格季节性波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蔬菜价格的纵向传导机制,之后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蔬菜生产和零售价格的主导地位,最后运用VECH模型从条件方差的角度探寻了蔬菜生产和零售价格自身的波动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蔬菜本期生产价格受预期零售价格影响,本期零售价格受预期生产价格影响;蔬菜生产价格季节性波动的剧烈程度远甚于零售价格;但相比于生产价格而言,零售价格在蔬菜市场中主导作用更强;此外,蔬菜生产和零售价格本期的波动均来自前期的波动信息,且生产和零售市场已建立稳定的联合机制,整合程度高,这种联合机制不易受外部因素的冲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干琼 许世卫 孙益国 李哲敏
【目的】以11种不同蔬菜品种的全国月度批发价格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蔬菜品种间的短期波动强度与波动形态,估计蔬菜市场收益率分布,并对其短期波动风险进行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变异系数法、层次聚类法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等,研究分析蔬菜市场价格的短期波动与收益率分布。【结果】不同蔬菜品种价格波动强度大小依次为茄子>青椒>尖椒>大蒜>黄瓜>豆角>菠菜>油菜>西红柿>芹菜>大白菜。波动形态有三类:明显的波峰与波谷型("V"型);窄幅紧凑波动型("W"或"M"型);波动集群型(尖峰厚尾)。蔬菜市场的收益率分布是不对称的,涨价的风险要高于降价的风险;菠菜市场价格风险最大,涨跌幅度在30%以上的概率高达40.38...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郑浩昊 张文 丁雪峰 傅亚三
自2009年以来,我国许多蔬菜的市场价格呈现出不规律的巨幅波幅,这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严重扰乱了我国蔬菜市场的经济秩序,进而造成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尴尬局面。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我国蔬菜市场利益相关者联合定价模型,通过具体的运算来论证蔬菜市场中实际存在的定价问题。最后,为改善我国蔬菜的市场环境提出高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联合定价 集成运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晓飞
1.菜农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分散。近十多年来,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菜篮子"工程,由地区行政领导主管,支持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鼓励成立农村合作社,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但目前国家对菜农的优惠主要是针对种植大户,小农户处于分散状态,使得其在利益分配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出现部分菜农有脱离农村合作社的倾向,一些地方合作社已是形同虚设。我国蔬菜主要是由农户分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丽
蔬菜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从整个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蔬菜市场属性的认识,指出蔬菜市场存在着"市场失效"现象,需要政府加强管制。并得出结论:蔬菜市场是由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无论哪一个利益链条出现问题,都会破坏整个市场的正常运作。政府管制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符合蔬菜市场内在运行规律,各相关主体经济利益得到保证的有序市场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胜
今年以来,淮南市蔬菜市场价格波动明显,4月份因蔬菜大量上市,出现少量在地菜收购价格"滞销跳水",近期受干旱天气影响,蔬菜零售价格又始终"高企不下",出现市民"买菜贵"问题。蔬菜市场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千家万户。近期,淮南市物价局对淮南市蔬菜市场价格运行情况及生产、流通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就加强淮南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军洁 刘庆
生猪产业链涵盖多个产业环节以及多个市场主体,关联产品价格的形成和传导极为复杂。本文利用价格传递率这一经济学工具,对生猪产业纵向关联市场价格数据作协整回归,分析价格传导的"放大效应"和"缩小效应"。研究发现:在价格上涨阶段,生猪价格拉动猪肉价格和仔猪价格上升,生猪市场向猪肉市场和仔猪市场传递的价格信号被放大;在生猪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整体下跌阶段,猪肉价格拉动生猪和仔猪价格进一步下降,而且生猪价格对猪肉价格也具有较强的向下拉动作用;下游市场向中游市场传递的价格信号被缩小,下游市场向上游市场传递的价格信号被放大。
关键词:
价格传递率 生猪产业 价格传导放大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润梅 庞晓鹏 王征南
我国蔬菜的市场零售价格不断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蔬菜批零价差过大。因此,研究农产品不同流通环节的价格传递机制,对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北京蔬菜市场上小白菜、西红柿和土豆的价格变化进行研究,发现零售价格是影响蔬菜批零价差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发现蔬菜市场的零售商对某些产品拥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力,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零售价格,扩大价差。
关键词:
批零价差 价格传递 蔬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金深 张贯生 智健飞 张春锋
本文以石家庄SM超市2003年蔬菜销售数据和200个消费者问卷调查为基础,研究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价格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结果表明,无公害蔬菜比同品种的普通蔬菜有明显的价格溢出,且溢出幅度随季节、区域及蔬菜品种的不同而有异;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价格支付意愿和相对消费意愿受性别、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障碍公众消费无公害蔬菜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偏高和商品质量难以保证。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价格 消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章胜勇 何怡蒙 肖小勇
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导致我国蔬菜市场供求不平衡和价格波动,以"南菜北运"为代表的蔬菜跨区域流通有利于促进蔬菜市场整合。本文在交易成本视角下,运用受约束的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蔬菜价格日度高频数据,以青椒、西红柿、茄子和黄瓜4种跨区域流通的主要蔬菜品种为例,对我国南北蔬菜市场的整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北蔬菜市场间的整合程度低于北方蔬菜市场和南方蔬菜市场内部,而且北方蔬菜市场整合程度高于南方。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整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交易成本 市场整合 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凌振春 李岳云 卢中华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欧盟是最大的蔬菜贸易区域。两者间蔬菜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了中国与欧盟蔬菜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在主要蔬菜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双边蔬菜贸易存在单向的互补性。中国应加强与欧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关键词:
欧盟 蔬菜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晨
近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较大,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猪肉位于养猪业纵向产业链末端,其价格不仅面临养猪业外部的冲击,并且受到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我国养猪业纵向市场各环节价格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养猪业下游环节对上游环节的单位价格冲击大于上游环节对下游环节的单位价格冲击;仔猪对猪肉、生猪的单位价格冲击在长期中为负;玉米对猪肉、生猪、仔猪的单位价格冲击在长期中保持较大影响;猪肉、生猪、仔猪对玉米的单位价格冲击相对较小
关键词:
养猪业 纵向市场价格 互动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安玉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从事商品生产的广大农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农产品的毛收入取决于生产的数量和出售的价格。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是“随行就市”,事先很难预测,通常农户只有在出售了自己的产品中才知道其价格。价格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海刚 吴建瓴
[目的]蔬菜价格是否稳定既关系到老百姓的“餐桌子”,也是影响到宏观经济指标的“内里子”,探究蔬菜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稳定策略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在对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蔬菜市场供给来源、流通模式、销售终端等蔬菜商品社会生产总过程进行追踪分析的基础上,从正和博弈视角逐级分析蔬菜价格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形成过程以及使其保持长期稳定的技术构成和附加影响因素,评析中间环节扁平化等是否真正有助于蔬菜价格稳定。[结果]“供应链扁平化”是伪命题,中间环节过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农超对接”模式是理想模型,离开政府补贴尚不能苟活;“最后一公里加价过高”的言论有失公允,终端加价是宏观政策驱动的结果;商家联合人为操纵垄断蔬菜价格等行为假设不成立;菜农扩大种植规模并不能解决供需矛盾等。[结论]蔬菜价格不受人为因素操纵,每个环节加价幅度均是多主体长期博弈的结果,导致蔬菜价格波动实质原因是宏观政策变动。保持蔬菜价格长期稳定的最优路径是政府适时、适地给予补贴,在蔬菜生产端、流通端及销售终端等任何环节给予政府补贴,均可在相应环节降低加价幅度,也就保持住了蔬菜价格稳定性。
关键词:
蔬菜 价格 供应链 博弈 稳定 成都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