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6)
- 2023(14277)
- 2022(12535)
- 2021(11720)
- 2020(9759)
- 2019(22782)
- 2018(22610)
- 2017(44395)
- 2016(24076)
- 2015(27058)
- 2014(26835)
- 2013(26270)
- 2012(23806)
- 2011(21229)
- 2010(21007)
- 2009(18496)
- 2008(17466)
- 2007(14858)
- 2006(12662)
- 2005(10397)
- 学科
- 济(93913)
- 经济(93817)
- 管理(70535)
- 业(64879)
- 企(54940)
- 企业(54940)
- 方法(48773)
- 数学(43193)
- 数学方法(42439)
- 农(23853)
- 财(23049)
- 中国(22376)
- 学(20572)
- 业经(20305)
- 地方(18010)
- 环境(17867)
- 理论(16775)
- 农业(16036)
- 贸(15759)
- 贸易(15752)
- 和(15707)
- 务(15485)
- 财务(15403)
- 财务管理(15370)
- 易(15306)
- 技术(15054)
- 企业财务(14541)
- 划(14367)
- 制(14202)
- 银(11917)
- 机构
- 学院(328767)
- 大学(327883)
- 管理(135763)
- 济(126868)
- 经济(124194)
- 理学(119593)
- 理学院(118348)
- 管理学(115810)
- 管理学院(115233)
- 研究(102462)
- 中国(74024)
- 京(68261)
- 科学(65875)
- 财(55642)
- 业大(51137)
- 农(50971)
- 所(49705)
- 中心(47433)
- 财经(46099)
- 研究所(45879)
- 江(45136)
- 范(42457)
- 北京(42257)
- 经(42092)
- 师范(42041)
- 农业(39969)
- 院(38026)
- 经济学(37491)
- 州(37099)
- 技术(35689)
- 基金
- 项目(238091)
- 科学(187862)
- 基金(173263)
- 研究(172180)
- 家(151116)
- 国家(149926)
- 科学基金(130235)
- 社会(106957)
- 社会科(101416)
- 社会科学(101388)
- 省(93789)
- 基金项目(92373)
- 自然(87314)
- 自然科(85334)
- 自然科学(85315)
- 自然科学基金(83718)
- 教育(80476)
- 划(78934)
- 资助(72026)
- 编号(70677)
- 成果(54692)
- 重点(53010)
- 部(52038)
- 发(50036)
- 创(49928)
- 课题(47817)
- 创新(46499)
- 科研(46156)
- 教育部(44825)
- 大学(44654)
- 期刊
- 济(126955)
- 经济(126955)
- 研究(89006)
- 中国(55082)
- 学报(51767)
- 管理(48448)
- 科学(47932)
- 农(44759)
- 财(41839)
- 大学(39669)
- 学学(37520)
- 教育(36798)
- 农业(31692)
- 技术(31544)
- 业经(21989)
- 融(21690)
- 金融(21690)
- 财经(20967)
- 经济研究(20814)
- 经(17807)
- 图书(16666)
- 业(16615)
- 科技(16432)
- 问题(16305)
- 技术经济(16243)
- 统计(15793)
- 理论(15257)
- 版(15207)
- 资源(15018)
- 策(14408)
共检索到448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小乐 孙慧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西北五省区199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出西北五省区碳排放总体趋势;其次,对西北五省区碳排放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峰值额进行预测;最后,计算了西北五省区财富生态弹性。研究发现:技术与财富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能同步增长,则不能在2030年内出现峰值。若碳排放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能推动碳排放提前达峰。同时现阶段的财富生态弹性富有弹性,可通过增加人均GDP使碳排放峰值提前。因此可以在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下,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西北五省区将能在2030年之前达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渠慎宁 郭朝先
利用STIRPAT模型对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首先,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展示目前我国各地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其次,对中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从中得出我国总体碳排放趋势;再次,在先前回归的基础上对今后我国碳排放的峰值出现时间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技术对峰值的影响较为重要。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高,而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相对较低,则不能在2050年内出现峰值。同样,若碳强度降低速度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为快,则会推动排放提早达到峰值。按照目前发展趋势,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碳排放强度合理下降,中国的峰值到达时间应为2020-2045年之间。因此,保持碳排放强...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碳排放 峰值预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慈 宋晓聪 刘晓宇 沈鹏 陈忱 刘磊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探究该目标实现的可达性,以浙江省为例,充分考虑人口、人均GDP、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STIRPAT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精确度良好,R~2值达到0.982,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浙江省的碳排放。设定三种情景对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通过分析模型系数发现人口、能源结构、人均GDP是影响浙江省碳减排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慈 宋晓聪 刘晓宇 沈鹏 陈忱 刘磊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探究该目标实现的可达性,以浙江省为例,充分考虑人口、人均GDP、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STIRPAT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精确度良好,R~2值达到0.982,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浙江省的碳排放。设定三种情景对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通过分析模型系数发现人口、能源结构、人均GDP是影响浙江省碳减排的主要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晓灵 刘嘉敏
在对BP神经网络、LSTM网络和PSO-LSTM模型在碳排放预测方面进行对比选优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好的PSO-LSTM模型在低碳、基准、高碳3种情景下,分别对建筑碳排放峰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低碳、基准、高碳3种情景的建筑碳排放峰值分别为226 774.56万吨、239 738.11万吨和253 379.47万吨;达峰时间分别为2029年、2032年和2033年。可见,在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仍难在2030年前实现建筑领域的碳达峰,还需采取相应的低碳措施来推进目标的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青龙 王建明 郭丕斌
区域经济间的分工合作及相互依赖,对区域碳排放峰值有重要影响。本文以能源生产区域山西省为例,从山西和全国两个层面选择驱动因素构建开放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山西省2016—2040年碳排放峰值。结果显示,全国层面选择节能或低碳情景,可实现山西碳排放量在2035年达峰;而同时山西以节能或低碳情景相配合,可实现2030年之前达峰;在当前全国碳排放控制趋于严格的背景下,山西碳排放量2030年达峰是可以实现的;山西碳排放峰值大小主要受全国层面情景选择影响,受山西情景选择影响较小;山西碳排放峰值的可控性较差,自身减排努力对碳排放峰值时间及大小的影响相对较小;与开放视角相比,封闭STIRPAT模型会推迟山西碳峰值年份,在预测时段无峰值,并高估其排放量。因此,山西应该从开放视角,关注全国层面的节能发展状况,将其作为山西碳峰值政策的重要约束因素,制定灵活的碳排放达峰方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向阳 胡佳男
造纸行业作为中国八大重点排放行业之一,其碳排放情况直接影响中国能否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为了科学预测造纸行业碳达峰情况,明确未来造纸行业碳减排目标,文章首先基于2001-2019年中国造纸行业数据,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其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其次结合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评估模型(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进行造纸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13种情景对造纸行业碳峰值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能源结构、就业规模、经济发展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正向相关,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负向相关;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能源结构(1.168)、就业规模(0.200)、经济发展(0.171)、能源强度(-0.165)、碳强度(-0.177)。(2)在13种情景中,情景4更符合未来造纸行业碳排放发展趋势,即保持经济的中速发展、就业规模趋于稳定,同时强化碳减排目标,此时,碳达峰量为155.20百万吨,达峰时间为2029年。(3)根据情景分析,要保证造纸行业如期实现碳达峰,需要控制就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并进一步优化能源效率,到2030年,能源结构应控制在61%左右,能源强度每年应降低3.4%,碳强度每年应降低4.4%。鉴于此,文章认为造纸行业应该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培养行业低碳意识,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宇恩 李丽芬 贺思思 李华 王云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合理预测碳排放峰值年,有助于明晰减排目标,为有效设计减排路径提供帮助。本文采用IPAT模型,对山西省中长期能源碳排放量以及峰值年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山西省当前能源与结构状态下,相较于可再生能源年替代率,年GDP增速和年节能率对山西省中长期碳排放影响更为显著,是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年的关键控制指标。在GDP低速和中速发展情景下,山西省碳排放量均可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排放最大峰值量分别为6.6亿T和7.1亿T;在GDP高速发展情景下,预测结果显示,2015-2040年碳排放量一直增长,无法达到峰值年,上调年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王建军
调整高耗能行业的结构,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文章围绕如何设计这一过程展开研究。首先构建了我国CO2排放量与人口因素、人均不变价格GDP、高耗能行业结构、高耗能行业能效和第三产业结构之间的STIRPAT关系模型,通过对1980~2012年期间的数据模拟得到长期均衡发展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研究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变化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三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和人均不变价格GDP而言,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和能效对CO2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我国在未来是有可能通过调整高耗能行业结构和提高高耗能能效在203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宪恩 王泳璇 段海燕
探讨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峰值的影响,对国家(地区)低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根据低碳社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设定低碳情景、节能-低碳情景、节能情景和基准情景等4种情景,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峰值时间分别为2029年、2036年、2040年和2045年,对应峰值依次为264.0×106t,356.2×106t,430.0×106t和477.3×106t。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展开可控性研究,探讨各因素变化对峰值大小和峰值时间的影响,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人口、城市化率只影响峰值大小,人均GDP、碳排放强度和第二产业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程文 夏咏 赵向豪
论文基于2005~2014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各省的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并从农村金融规模及农村金融效率两个角度测度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在改进及拓展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西北五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农村金融规模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均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效应,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均有抑制作用,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旭东 林振福 黄彦璐 陈炎森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技术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的碳排放。进一步运用Holt双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1—2025年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发现未来广东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广西和云南始终是较大的碳排放来源地,贵州和海南的碳排放地位越来越低;未来广东的碳排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广西和云南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海南的碳排放增长较慢,贵州的碳排放下降较快。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行业 减碳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旭东 林振福 黄彦璐 陈炎森
以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区2011—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借助STIRPAT模型评估南方区域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均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本地区的技术进步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人口增长会显著增加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其他地区的技术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本地区的碳排放。进一步运用Holt双指数平滑模型预测2021—2025年电力碳排放变化趋势,发现未来广东一直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地,广西和云南始终是较大的碳排放来源地,贵州和海南的碳排放地位越来越低;未来广东的碳排放呈现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广西和云南的碳排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海南的碳排放增长较慢,贵州的碳排放下降较快。
关键词:
碳排放 电力行业 减碳措施 碳排放权交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邱立新 袁赛
本文选取北京、天津、保定、青岛、上海、宁波、重庆、广州等低碳试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经济规模与区域碳排放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八个典型城市整体碳强度脱钩状态呈现强脱钩;除北京、青岛在"十二五"期间出现强脱钩外,其他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现弱脱钩,说明碳排放量在经济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在持续增长,但碳排放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经济增长方式已从粗放向集约过渡,个别城市仍存在波动性。进一步运用滞后期工具变量法研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八个影响因素对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中国典型城市区域碳排放EKC假设成立,呈倒"U"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对外贸易的扩大还未起到有效降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城镇化的推进与能耗结构的优化明显有利于典型城市的碳减排目标的实施,而人口数量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作用短期内不显著;各城市均未越过拐点,预计2023年左右实现峰值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妍霏 宣蔚 赵力伟
基于双碳目标和空间耦合视角,对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修正并拟合碳排放模型,补充在2018—2021年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县级碳排放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县级单元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因素筛选—模型构建—耦合计算—交互影响”的思路,基于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模型,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进行预测演算,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空间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为实现碳达峰提供路径依据。结果表明:(1)1997—2021年安徽省碳排放呈现波动上升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在2013年后进入碳达峰前的平台期,自北向南呈由高到低分布,以主要工业城市为主形成了不同规模的高密度碳排放中心;(2)预测得到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区间为2030—2045年,峰值范围为4.472亿t~5.558亿t;(3)基准情景下,安徽将在2040年碳达峰,绿色发展情景最早达峰且峰值最低,是对比后确定的最优碳达峰路径;(4)人口和能源结构的驱动力最强,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与各种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强效果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