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0)
- 2023(14711)
- 2022(12539)
- 2021(11546)
- 2020(10082)
- 2019(23112)
- 2018(22981)
- 2017(44047)
- 2016(24139)
- 2015(27090)
- 2014(26933)
- 2013(26233)
- 2012(23948)
- 2011(21378)
- 2010(21270)
- 2009(19717)
- 2008(19203)
- 2007(17003)
- 2006(14409)
- 2005(12333)
- 学科
- 济(97146)
- 经济(97046)
- 管理(70694)
- 业(67905)
- 企(55511)
- 企业(55511)
- 方法(50493)
- 数学(45280)
- 数学方法(44573)
- 农(26595)
- 财(25003)
- 中国(23172)
- 学(20623)
- 业经(20329)
- 地方(18720)
- 贸(18684)
- 贸易(18679)
- 易(18160)
- 农业(17971)
- 环境(17612)
- 务(16720)
- 财务(16660)
- 财务管理(16624)
- 企业财务(15743)
- 制(15602)
- 理论(15376)
- 技术(15294)
- 和(14546)
- 划(14486)
- 银(12892)
- 机构
- 学院(342826)
- 大学(340915)
- 济(135299)
- 管理(135027)
- 经济(132606)
- 理学(118680)
- 理学院(117373)
- 管理学(114867)
- 管理学院(114273)
- 研究(109083)
- 中国(80312)
- 科学(71961)
- 京(70654)
- 农(64224)
- 财(58765)
- 业大(57801)
- 所(55426)
- 中心(52230)
- 农业(51282)
- 研究所(51202)
- 江(49758)
- 财经(48487)
- 经(44160)
- 北京(43071)
- 范(42668)
- 师范(42052)
- 经济学(41264)
- 州(39638)
- 院(39435)
- 经济学院(37688)
- 基金
- 项目(243455)
- 科学(190922)
- 基金(177507)
- 研究(167794)
- 家(157771)
- 国家(156500)
- 科学基金(134331)
- 社会(106232)
- 社会科(100827)
- 社会科学(100795)
- 省(96653)
- 基金项目(94801)
- 自然(91660)
- 自然科(89630)
- 自然科学(89601)
- 自然科学基金(87986)
- 划(82036)
- 教育(78633)
- 资助(73234)
- 编号(66587)
- 重点(55246)
- 部(52732)
- 发(51431)
- 创(51345)
- 成果(51286)
- 科研(48292)
- 创新(48020)
- 计划(47645)
- 课题(45665)
- 大学(44816)
- 期刊
- 济(135568)
- 经济(135568)
- 研究(85613)
- 学报(60750)
- 中国(59455)
- 农(56150)
- 科学(53688)
- 管理(46450)
- 财(46441)
- 大学(44895)
- 学学(42970)
- 农业(38033)
- 技术(31011)
- 教育(30852)
- 融(24935)
- 金融(24935)
- 业经(23445)
- 财经(23083)
- 经济研究(22362)
- 业(20855)
- 经(19731)
- 统计(18624)
- 问题(18473)
- 版(18040)
- 策(17409)
- 技术经济(17130)
- 科技(16770)
- 资源(16388)
- 商业(15926)
- 业大(15887)
共检索到471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庆 周敬宣 李湘梅 肖人彬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要了解导致环境问题的各种驱动力,更应建立模型来精确描述环境影响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以武汉市为例,应用SPSS软件、以STIRPAT模型为依据,建立了描述环境影响与各驱动力之间精确关系的数个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的增长和人类发展指数的上升是最主要的环境影响驱动力,城市化率、人均GDP等因素对环境也有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有助于减小环境影响;基尼系数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以此为据,就如何改变这些影响因素,以减小环境影响提出了建议。除了人口总量等常规指标,还分析了人类发展指数、城市化率、基尼系数等指标,充实了环境影响驱动力指标体系,更客观反映了造成武汉市环境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洁宇 彭静
[目的]通过探索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性价值,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阶段性规划,综合评价其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现状及其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系统发展指数,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旅游4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拓展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10—2017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表明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整体效益在逐步提高,产业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其中,经济功能对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贡献是最大,其次为社会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而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结论]武汉市通过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武汉市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休闲旅游功能整体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阶段,但应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来促使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武汉市不同区域农业的主导功能存在差异,各区因地制宜的农业多功能发展促进了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协调发展;武汉市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从功能定位来看,各区在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禀赋条件基础上发展多功能农业,体现出完善的农业功能布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黄晶晶
论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优化创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具备有效性、时滞性和积累效应,其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平台期,其正面效果逐步显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预计城市创业环境将持续改善。最后指出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应该从创新引领、聚集人才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以及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形成创业型经济方面着手。
关键词:
PSR模型 创业环境 城市创业 评价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黄晶晶
论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优化创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具备有效性、时滞性和积累效应,其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平台期,其正面效果逐步显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预计城市创业环境将持续改善。最后指出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应该从创新引领、聚集人才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以及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形成创业型经济方面着手。
关键词:
PSR模型 创业环境 城市创业 评价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丽娜 赵涛 杨晓峰
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省份的代表,运用PATH-STIRPAT模型,基于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资源型省份碳排放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人口、富裕度、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城市化是资源型省份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温阳阳 高建华 梁迪
运用建设用地综合扩展系数分析河南省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差异显著,扩展变化由弱到强的城市数量和剧烈程度不断增加,整体以郑州为中心的北部、西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较为强烈;影响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中,总人口、城镇化水平、公路里程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共性的驱动因素。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应通过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统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亚平 卢有朋 单卓然 周敏
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需要借助情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大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力的变迁促使主导功能要素升级,而政府力则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与制度框架干预空间资源配置。随后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市场力与政府力的现状特征识别出三大空间发展驱动力,并生成三种情景空间布局方案,在综合比对分析后提出了整合性方案,对多元驱动力下城市空间布局情景规划方法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驱动力 情景规划 城市空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亚平 卢有朋 单卓然 周敏
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需要借助情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大城市空间发展驱动力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市场力的变迁促使主导功能要素升级,而政府力则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与制度框架干预空间资源配置。随后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市场力与政府力的现状特征识别出三大空间发展驱动力,并生成三种情景空间布局方案,在综合比对分析后提出了整合性方案,对多元驱动力下城市空间布局情景规划方法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驱动力 情景规划 城市空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武亚鹏 李慧颖 李婷 刘淮源
采用有效度法对线性回归、ARIMA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进行线性组合,经验证,其最大误差为5.56%,平均误差为2.94%,处于合理范围。运用组合模型对武汉市2021-2030年物流需求(货运量)进行预测分析,经计算至2030年武汉市年货运总量将达到140 000万吨以上,接近上海等一线城市现有物流需求水平。面对巨大的物流需求规模,武汉市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制定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指导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立,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胜帮 刘江宜 张婧婧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2—2007年武汉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市的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之中,全市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远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资源压力巨大,表明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性的状态。针对目前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人们行为观念等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孝宇 赖宗裕 张安录
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耕地非农化概率值和其驱动力的空间作用强度分布在土地资源配置和耕地保护方面有积极的指示性。基于武汉市2000~2011年耕地非农化地块的微观数据,通过比较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验证了耕地非农化驱动力的空间异质性,并对异质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政策涵义做出总结分析。研究表明:1耕地间的空间依赖效应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具有显著影响力,且耕地非农化驱动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由于考虑到数据的空间非平稳状态所以比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3耕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隆杨 刘胜华 李健
城市生态用地是维持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屏障,研究其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驱动力,将为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该文以武汉城区为实证区,采用1990、2002、2014年等3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矩阵量化数量变化,景观格局指数量化空间格局变化,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和InVEST模型量化质量变化,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梯度分析法量化相关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生态用地总面积持续下降,累计减少239.55 km~2,其中水域为主要转出地类;生境质量下降24%;生态用地斑块破碎度提高,"孤岛化"现象逐渐显现;坡度、建设用地的最小距离、建设用地增长、GDP增长和道路密度是驱动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向三环线外扩张,三环线以外的生态用地面临较高的生态转化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锐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稳健增长,家用汽车行业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私家车保有量的变化趋势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规划、交通和环保等政策的制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准确地预测未来私家车保有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武汉市1996~2007年私家车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预测未来私家车保有量,以确保数据结果的有效性,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能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武汉市为例,选取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在对武汉市1978~2004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量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了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并根据VIP值的大小分析了各指标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期间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其中规划期末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810 5 hm~2,高于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足迹为2.200 0 hm~2);根据VIP值得出人口、能源消费量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并就如何实现武汉市"十一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向书坚 温婷
本文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模型对武汉市服务业的优势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是武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教育与文化、体育娱乐业可成为服务业升级改造的突破口。"十一五"期间武汉市服务业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分行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显示房地产业增长波动是造成服务业整体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故"十二五"时期武汉市应进一步做大做强教育文化产业,不断提升金融业专业化程度,加大房地产业风险监控力度,促进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