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9)
- 2023(13864)
- 2022(11576)
- 2021(10722)
- 2020(8698)
- 2019(20462)
- 2018(20233)
- 2017(38886)
- 2016(20675)
- 2015(23404)
- 2014(23091)
- 2013(22410)
- 2012(20773)
- 2011(18619)
- 2010(18571)
- 2009(16631)
- 2008(15824)
- 2007(13883)
- 2006(12186)
- 2005(10363)
- 学科
- 济(92470)
- 经济(92398)
- 管理(54432)
- 业(52954)
- 企(41022)
- 企业(41022)
- 方法(39182)
- 数学(35010)
- 数学方法(34391)
- 地方(27158)
- 中国(27015)
- 农(26853)
- 业经(21171)
- 农业(18367)
- 财(18281)
- 学(14981)
- 贸(14887)
- 贸易(14872)
- 环境(14630)
- 制(14344)
- 易(14297)
- 理论(13744)
- 地方经济(13396)
- 融(13359)
- 金融(13358)
- 技术(13240)
- 和(13196)
- 银(13152)
- 银行(13145)
- 发(13053)
- 机构
- 学院(280509)
- 大学(274951)
- 济(114895)
- 经济(112445)
- 管理(110928)
- 理学(95416)
- 理学院(94347)
- 研究(92540)
- 管理学(92347)
- 管理学院(91818)
- 中国(69664)
- 京(58324)
- 科学(55983)
- 财(50505)
- 中心(44928)
- 所(44266)
- 农(44030)
- 江(43653)
- 业大(40930)
- 研究所(40185)
- 财经(39903)
- 范(38469)
- 师范(38121)
- 州(36555)
- 经(36297)
- 北京(36287)
- 经济学(34811)
- 院(34553)
- 农业(33874)
- 技术(31494)
- 基金
- 项目(194416)
- 科学(154790)
- 研究(145209)
- 基金(139112)
- 家(119832)
- 国家(118799)
- 科学基金(104190)
- 社会(91937)
- 社会科(87153)
- 社会科学(87130)
- 省(80202)
- 基金项目(73686)
- 教育(68172)
- 自然(66960)
- 划(65528)
- 自然科(65454)
- 自然科学(65441)
- 自然科学基金(64175)
- 编号(59919)
- 资助(56726)
- 成果(46754)
- 发(46071)
- 重点(44100)
- 课题(42396)
- 部(42118)
- 创(41293)
- 创新(38496)
- 发展(37473)
- 国家社会(37299)
- 科研(36976)
- 期刊
- 济(128999)
- 经济(128999)
- 研究(80697)
- 中国(60938)
- 管理(41820)
- 农(40733)
- 学报(37781)
- 财(37406)
- 科学(37153)
- 教育(36366)
- 技术(30248)
- 大学(30202)
- 农业(28493)
- 学学(28062)
- 融(25964)
- 金融(25964)
- 业经(23729)
- 经济研究(20328)
- 财经(18684)
- 问题(16932)
- 经(16101)
- 业(15149)
- 统计(14973)
- 技术经济(14486)
- 资源(14314)
- 图书(14073)
- 策(13836)
- 商业(13087)
- 科技(12834)
- 决策(12443)
共检索到41981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乐勤 陈素平 王文琴 许信旺
针对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展的现状,运用空间分析模型、STIRPAT模型,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数理分析方法,对建设用地扩展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池州市建设用地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36%;2000-2005年为1.70%;2006-2010年为4.62%。②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绿地面积、城镇化水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对建设用地扩展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1835、0.0779、0.1320、0.5821、0.3419、0.1939、0.0415。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严控房地产和工业经济建设用地,明晰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适度控制景观用地及城镇化水平,强化政府土地监管是减缓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举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张乐勤 汪应宏 陈发奎
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方法,测算池州市2000—201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同时对碳源、碳汇和净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情况,计算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并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池州市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35.835 4kt增加到2010年的1 774.016 3kt,碳排放总量递增主要以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递增为主,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具有趋同的变化趋势。2)2000—2010年池州市碳汇能力基本稳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文海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利益冲突,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利益协调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鲍睿宁 舒家先
一、引言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以来,PPP于2013年被国家正式作为推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目标模式。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财政部等中央部门的强力推进下,我国PPP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期,不仅构建了从政策法规到操作指引在内的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还加强了机构建设、设立了PPP融资支持基金,分期推出的一批示范项目在全国纷纷落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乐勤 李荣富 陈素平 祝亚雯 许信旺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919.11万t,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幅为10.48%,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2.44t/万元降至2009年的1.09t/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平均年降幅9.69%,煤炭类碳排放量占绝对优势,年平均为93.77%。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等驱动因子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同林 方志德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农民收入一个极佳的结合点,它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项目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建设整体品位不高、技术服务保障滞后、与农村其他发展项目未能有机结合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安徽省池州市的实际,提出了全面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应对之策,并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价值进行了理性思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晓华 张小林
边缘化地区是指在区域发展中 ,与核心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的地区。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 ,分析其空间边缘化的主要表现 ,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低谷 ,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持续下降 ,居民生活水平和地方管理水平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交通区位边缘性日益增强等。并对区域空间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进行探讨 ,认为空间过程缓慢是边缘化形成的历史基础 ,城镇体系发育不良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因素 ,行政区划频繁变动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产业结构低级无序化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原因等。区域空间边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空间边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
关键词:
边缘化地区 特征 形成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如海 聂雷 何方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荷芳
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分别就农村贫困妇女和脱贫妇女思想意识的差异性进行了客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状况与思想意识之间相关性显著,脱贫妇女的思想意识明显优于贫困妇女。
关键词:
农村妇女 经济状况 思想意识 关联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妍霏 宣蔚 赵力伟
基于双碳目标和空间耦合视角,对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修正并拟合碳排放模型,补充在2018—2021年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县级碳排放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县级单元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因素筛选—模型构建—耦合计算—交互影响”的思路,基于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模型,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进行预测演算,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空间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为实现碳达峰提供路径依据。结果表明:(1)1997—2021年安徽省碳排放呈现波动上升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在2013年后进入碳达峰前的平台期,自北向南呈由高到低分布,以主要工业城市为主形成了不同规模的高密度碳排放中心;(2)预测得到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区间为2030—2045年,峰值范围为4.472亿t~5.558亿t;(3)基准情景下,安徽将在2040年碳达峰,绿色发展情景最早达峰且峰值最低,是对比后确定的最优碳达峰路径;(4)人口和能源结构的驱动力最强,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与各种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强效果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温阳阳 高建华 梁迪
运用建设用地综合扩展系数分析河南省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STIRPAT模型对河南省及其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18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差异显著,扩展变化由弱到强的城市数量和剧烈程度不断增加,整体以郑州为中心的北部、西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较为强烈;影响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中,总人口、城镇化水平、公路里程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共性的驱动因素。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应通过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统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叶玉瑶 苏泳娴 陈伟莲
区域层面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是有效实现碳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经典的IPAT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的STIRPAT环境压力评价模型,对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各个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各不相同,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关键词:
碳排放 广东省 STIRPAT 驱动因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迪 张红梅 范树平 严静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基于存量挖潜视角,探寻产业用地调控对策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框架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存量产业用地形成原因为基础,构建了开发区存量产业用地分类识别、有序调控的技术体系,并以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开发区存量产业用地识别、分类、有序调控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存量产业用地 内涵挖潜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季昆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吕宁
基于安徽省统计数据,对建设用地碳排放量进行测度,然后运用扩展的Kaya等式和LMDI法对建设用地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进一步对脱钩效应及其贡献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建设用地规模以年均4.8%的速度不断扩张,同时,建设用地碳排放以年均12.87%的速度激增,到2019年达到747.23万吨。建设用地碳排放增加的驱动因素按贡献大小排序依次是能源强度、建设用地规模、经济增长和城市人口密度,促进建设用地碳排放减少的因素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建设用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弱脱钩,对脱钩经济增长努力有效的五大因素按贡献大小排序依次是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建设用地规模、能源强度和城市人口密度。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控建设用地规模等可成为未来安徽省抑制建设用地碳排放应优先考虑并重点采取的有效措施。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