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4)
- 2023(14729)
- 2022(12589)
- 2021(11529)
- 2020(10089)
- 2019(23108)
- 2018(22963)
- 2017(43869)
- 2016(24145)
- 2015(27183)
- 2014(27028)
- 2013(26416)
- 2012(24219)
- 2011(21550)
- 2010(21479)
- 2009(19753)
- 2008(19186)
- 2007(16970)
- 2006(14325)
- 2005(12098)
- 学科
- 济(97043)
- 经济(96946)
- 管理(68236)
- 业(66138)
- 企(54137)
- 企业(54137)
- 方法(50579)
- 数学(45563)
- 数学方法(44839)
- 农(26630)
- 财(24643)
- 中国(22490)
- 业经(20661)
- 学(20538)
- 地方(19543)
- 贸(18623)
- 贸易(18617)
- 易(18113)
- 农业(17894)
- 务(16124)
- 财务(16064)
- 财务管理(16028)
- 制(15459)
- 理论(15404)
- 技术(15224)
- 企业财务(15163)
- 环境(14723)
- 和(14087)
- 划(12811)
- 银(12756)
- 机构
- 学院(342655)
- 大学(339983)
- 济(134646)
- 管理(133703)
- 经济(131887)
- 理学(117562)
- 理学院(116267)
- 管理学(113754)
- 管理学院(113157)
- 研究(110082)
- 中国(79946)
- 科学(73575)
- 京(69608)
- 农(67087)
- 业大(59595)
- 财(58194)
- 所(56646)
- 农业(53706)
- 研究所(52467)
- 中心(52109)
- 江(50119)
- 财经(47806)
- 经(43473)
- 范(42696)
- 北京(42131)
- 师范(42072)
- 经济学(40854)
- 州(39658)
- 院(39572)
- 技术(38444)
- 基金
- 项目(244233)
- 科学(190995)
- 基金(176927)
- 研究(167952)
- 家(157656)
- 国家(156398)
- 科学基金(133764)
- 社会(105334)
- 社会科(99905)
- 社会科学(99870)
- 省(99690)
- 基金项目(94427)
- 自然(91602)
- 自然科(89571)
- 自然科学(89543)
- 自然科学基金(87939)
- 划(82953)
- 教育(79192)
- 资助(73158)
- 编号(66858)
- 重点(55587)
- 部(52661)
- 发(51860)
- 成果(51555)
- 创(51356)
- 计划(48471)
- 科研(48277)
- 创新(48019)
- 课题(46260)
- 大学(44699)
- 期刊
- 济(134763)
- 经济(134763)
- 研究(85282)
- 学报(63044)
- 中国(59662)
- 农(59273)
- 科学(54631)
- 大学(46455)
- 管理(45991)
- 财(45726)
- 学学(44419)
- 农业(40415)
- 教育(32158)
- 技术(31422)
- 融(24301)
- 金融(24301)
- 业经(23609)
- 财经(22620)
- 业(22208)
- 经济研究(22134)
- 经(19313)
- 统计(18576)
- 版(18364)
- 问题(18330)
- 策(17371)
- 技术经济(17301)
- 业大(17068)
- 科技(17041)
- 资源(15877)
- 商业(15831)
共检索到471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程元鹏
近年来云南省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发显著。库兹涅茨曲线分析表明经济是能源消耗的驱动因素,且近阶段云南省不存在U型线的拐点,能源消耗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年增加。故本文选取人口、人均GDP、工业GDP比率、城市化率、能源消耗强度五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云南省2000~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为样本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构建STIRPAT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和城市化率是影响云南省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人均GDP和工业GDP比率对于能源消耗有驱动作用,而能源消耗强度对于能源消耗有抑制作用。针对目前现状,为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能源消耗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涑贤 张丹
基于STIRPAT模型,采用岭回归方法,对陕西省建筑业1990-2011年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业人数、富裕度、劳动生产率和能源强度均对陕西省建筑业能源消耗有显著影响,且均能促进能源消耗的增长;通过对弹性系数的分析,得出从业人数是陕西省建筑业能源消耗的首要影响因素,其他按影响程度依次是能源强度、富裕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在此基础上,为陕西省建筑业节能减排提出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司海恩 高斌
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耗最大的产业。我国政府作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对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以云南省制造业工业产值作为投入指标,对投入指标进行效率测算,得出云南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效率为57.7%;以制造业能源投入有效值为参考,计算前后能源投入下的二氧化碳碳排放量,得出制造业有效能源使用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减少7%。
关键词:
制造业 能耗 效率 碳减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娟 李明云 刘红琴
基于LMDI模型,分别研究碳排放系数、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六个因素对云南省生产活动的碳排放的贡献量和贡献率。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驱动云南省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也是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素;能源强度则是抑制碳排量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也对减少碳排放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很明显。说明云南省由于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工业发展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大,影响因素中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率大于抑制因素,在短时期内云南省的碳排放仍将持续增长。因此,云南省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与能源消...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 LMDI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分解模型 结构调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关键词:
中国 能源消耗强度 分解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常征 潘克西
LEAP平台是分析经济与能源环境复杂系统的理想工具。构建LEAP-Shanghai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准情景、减排情景、强化减排情景三个综合情景及产业结构优化、终端能效提高等八个子情景,模拟上海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并分析各自的情景贡献率。结果显示,基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中短期内上海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增长态势难以逆转,但2040年前后可能出现峰值,早于全国。长期节能碳减排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经济发展增速,并依靠其他多种手段共同实现。
关键词:
LEAP 上海 能源消耗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玉潜 袁建文
输入是开放经济系统中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因素,中间输入通过改变各部门能源完全消耗结构、最终输入通过改变最终产出结构影响能源消耗强度。文章根据波及效应的分解原理,弄清中间输入和最终输入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机制;利用输入品完全消耗系数和最终产品输入系数,确定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输入因素,从而构建开了放经济系统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
关键词:
投入产出 输入 能源消耗强度 因素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潜
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可以从生产的角度用产业结构和能源直接消耗技术、从使用的角度用需求结构和能源完全消耗技术建立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全面地对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因素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在投入产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补充,构造实用的和扩展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并进行因素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平 葛栋栋
依据甘肃省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估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数量、老龄化率、城市化率等人口因素,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和能耗强度与产业结构等技术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人口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3)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二大驱动因素;(4)产业结构是影响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三大因素;(5)能耗强度尽管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需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减少能源消耗。本文以甘肃省工业部门24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各产业的能耗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发现能源消耗集中在六大高耗能产业,并且其比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应用能耗产出弹性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产业产值增量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重点评价了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可持续状态;然后,应用改进型结构分解法分析了部门结构变化和部门强度变化在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中所起的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分解产品结构变化和产品强度变化对部门强度变化的影响,还原了部门结构变化对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的真实作用;最后,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现状提出了节约能源的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燕
对2003—2017年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与倒"N"型;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为煤炭消费比重,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因素为研发强度、能源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府低碳政策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等建议降低碳排放规模与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婷 孙林岩 何哲
能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强度能够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工业生产效率。本文运用1998年-2007年30个省市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6个区域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个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均可显著降低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则可显著降低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各区域工业能源消耗的特点,具体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智佳 谢昌浩
从对云南经济通货膨胀的历史回顾出发,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状况,分析了物价总水平与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构建了分析、预测云南通货膨胀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作了相应的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