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5)
2023(14577)
2022(12049)
2021(11521)
2020(9491)
2019(21884)
2018(21322)
2017(40149)
2016(21150)
2015(23348)
2014(22953)
2013(22316)
2012(20339)
2011(18266)
2010(17606)
2009(15978)
2008(15082)
2007(12826)
2006(10777)
2005(9361)
作者
(56678)
(47611)
(46954)
(44814)
(29774)
(22517)
(21295)
(18522)
(18157)
(16375)
(16095)
(15990)
(14888)
(14835)
(14796)
(14491)
(14258)
(13587)
(13572)
(13446)
(11745)
(11297)
(11277)
(10888)
(10610)
(10395)
(10224)
(9990)
(9429)
(9301)
学科
(89099)
经济(89010)
管理(62173)
(58581)
(48876)
企业(48876)
方法(39930)
数学(35709)
数学方法(35328)
中国(26682)
(22415)
(21388)
技术(18894)
地方(18516)
业经(18481)
(17407)
(16804)
贸易(16793)
(16401)
(16182)
农业(14635)
(14011)
银行(13988)
(13920)
(13847)
金融(13839)
(13502)
环境(13211)
技术管理(13031)
理论(12963)
机构
大学(288690)
学院(288247)
(127273)
经济(125146)
管理(114849)
理学(100321)
理学院(99258)
研究(98258)
管理学(97705)
管理学院(97147)
中国(75496)
(59802)
科学(57466)
(55177)
(46632)
中心(45290)
财经(44951)
研究所(42908)
(42551)
(41348)
经济学(40483)
(40290)
业大(40013)
北京(37054)
(36723)
经济学院(36556)
(36547)
师范(36309)
财经大学(33831)
农业(33301)
基金
项目(205506)
科学(165962)
基金(153250)
研究(151707)
(133750)
国家(132739)
科学基金(115703)
社会(100536)
社会科(95583)
社会科学(95568)
基金项目(80806)
(78754)
自然(73256)
自然科(71687)
自然科学(71668)
自然科学基金(70434)
教育(70199)
(67001)
资助(61242)
编号(58790)
(47641)
(46789)
重点(46702)
成果(46296)
(44901)
创新(43889)
国家社会(43411)
课题(41045)
教育部(40740)
科研(39331)
期刊
(130036)
经济(130036)
研究(83664)
中国(55988)
管理(44119)
(41654)
学报(41551)
科学(41272)
(37324)
大学(32980)
教育(31183)
学学(31172)
技术(27040)
农业(25915)
(24105)
金融(24105)
经济研究(22730)
财经(22350)
业经(20412)
(19409)
问题(17229)
科技(15013)
(14905)
(14901)
技术经济(14693)
统计(14022)
世界(13778)
(13706)
国际(12917)
(12562)
共检索到414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林  赵乾安  
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组成要素,创新主体及其结构演进是创新战略研究的重要基石。将区域创新主体分为市场导向型和科学导向型两类,运用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patial Shift-Share Model,SSSM)研究我国30年来各区域创新主体的结构、竞争力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以专利代表的创新产出主要依赖市场导向型创新主体;大多数区域的科学导向型创新主体由空间结构劣势转为空间结构优势;创新产出先发区域的知识溢出效果比较明显;两类创新主体空间结构与竞争力优劣势区域的演变趋势差异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颖  王怡  武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目的是获取超额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机,总成本最低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一定会把利润最大化放在决策的首位,基于此,我们从研究探讨合作研发发展趋势发现未来研发必然会向研发企业化方向发展,引入了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RJVs模式,这种模式以技术攻关为企业聚集的最初动力,通过研发创新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扩张,呈星云形态驱动区域企业集聚地运转,促使区域创新主体进行整合,使得企业通过市场运作,自主投入,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研发创新带动产业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并最终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晓娟  崔宏达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2)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小彬  包叶群  
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过程,就是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等四大创新主体在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协同创新的过程。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为知识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地方政府为制度政策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保障;信息中介机构为服务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纽带;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归宿;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是区域创新的心脏,为区域创新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以胜  赵浚吟  陈必坤  赵蓉英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内涵与研究现状,指出创新主体才是知识流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后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动因以及各主体在知识流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表示以及信息传递这一信息链过程来详细探讨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影响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月姣  吴和成  
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呈倒U型趋势;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短期正向影响,长期效应不明显;高校科研机构仅在滞后一期和两期时对创新效率有微弱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在短期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无显著影响,而长期影响显著;政府和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始终无明显促进作用,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则有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月姣  吴和成  
将经济发展水平引入变系数模型,讨论了经济发展影响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大主体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然后根据当前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现阶段各主体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最后进行地区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R&D经费产出效应先增加后减少,科研机构R&D经费产出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企业R&D经费产出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高校和科研机构R&D人员产出效应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而企业R&D人员产出效应呈上升趋势;现阶段中国各地区三大主体不同类型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差异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伟  戚安邦  杨玉武  
在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投入、执行、产出和应用四个方面,使用描述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它体现在总体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岩  李海波  陈铁  李星洲  高晓瑾  
区域技术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成为驱动区域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省域层面技术创新建设,本研究从创新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创新平台和新产品及产值4个技术创新关键方面,选取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长三角的江苏、上海和浙江为对象开展比较研究,基于创新主体政府视角,总结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共同之处,为我国其他省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声升   迟景明   张旭雯  
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是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内在逻辑,即产学研创新主体的适应性行为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产学研创新主体相互适应,生成复杂适应系统的复杂动态模式,推动着产学研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演化。本文围绕D大学和S集团的探索性案例,采用扎根理论凝练出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需经历创造性搜寻、适应性选择、自觉性变异3个阶段的演进路径。因而产学研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过程,就是在创造性搜寻、适应性选择、自觉性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高新区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创新的内容(功能要素)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内容之间进行转化,由此构成"双四"网络结构模型。依托主体的市场导向与竞争效应、创新联结与技术倾向、价值网络与协调效应的运行机理,建立主体间产学研合作的点对点、点对链和网络创新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震  张卫国  
经济领域的全球体制趋同方兴未艾,英美模式金融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金融制度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演绎了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逻辑,提出民营资本在市场自发形成的财团可能成为中国金融制度转型的最终创新主体,最后还通过简单的国际经验比较揭示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熊柏柳  王子宽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如何通过加强知识管理,深入挖掘人才创新潜力,提高企业的持久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企业创新主体集成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创新主体的特点、价值取向、集成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企业知识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银路  黄亦潇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这是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 文章阐述了我国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要性,剖析了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成因,提出了使企 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颖  
自主创新是学术界和实践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关于它的内涵和主体界定说法不一。从自主创新的产生、发展背景出发,对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实际控制权或控股权的内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模仿再创新、集成与合作等方式,以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或参与并制定国际标准为标志,以最终实现商业价值为结果的主动性创新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