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9)
- 2023(15326)
- 2022(13259)
- 2021(12647)
- 2020(10545)
- 2019(24534)
- 2018(24094)
- 2017(46409)
- 2016(25020)
- 2015(28039)
- 2014(27615)
- 2013(27236)
- 2012(24923)
- 2011(22452)
- 2010(21831)
- 2009(19736)
- 2008(18892)
- 2007(15862)
- 2006(13440)
- 2005(11608)
- 学科
- 济(100953)
- 经济(100848)
- 管理(68126)
- 业(64900)
- 企(53554)
- 企业(53554)
- 方法(49133)
- 数学(43681)
- 数学方法(43141)
- 中国(27403)
- 农(25830)
- 财(24434)
- 学(21980)
- 业经(21072)
- 贸(19721)
- 贸易(19711)
- 易(19239)
- 地方(18204)
- 制(17101)
- 农业(17069)
- 务(15590)
- 财务(15521)
- 财务管理(15490)
- 环境(15412)
- 和(15352)
- 理论(14948)
- 技术(14931)
- 企业财务(14719)
- 银(14093)
- 银行(14049)
- 机构
- 大学(351421)
- 学院(347466)
- 济(143304)
- 经济(140621)
- 管理(138141)
- 理学(121410)
- 理学院(120039)
- 研究(119939)
- 管理学(117878)
- 管理学院(117283)
- 中国(87624)
- 科学(75157)
- 京(74192)
- 财(61313)
- 所(59499)
- 农(57947)
- 研究所(55152)
- 业大(53931)
- 中心(53200)
- 财经(50916)
- 经(46817)
- 北京(46586)
- 江(46439)
- 农业(45735)
- 范(44931)
- 师范(44428)
- 经济学(44158)
- 院(44025)
- 经济学院(39965)
- 财经大学(38441)
- 基金
- 项目(250073)
- 科学(197096)
- 基金(184221)
- 研究(178993)
- 家(161972)
- 国家(160742)
- 科学基金(138019)
- 社会(113610)
- 社会科(107796)
- 社会科学(107767)
- 基金项目(97705)
- 省(95074)
- 自然(91246)
- 自然科(89185)
- 自然科学(89158)
- 自然科学基金(87574)
- 教育(82116)
- 划(81195)
- 资助(76421)
- 编号(70783)
- 重点(56268)
- 成果(56181)
- 部(55875)
- 发(52913)
- 创(51965)
- 创新(48663)
- 科研(48505)
- 课题(48427)
- 教育部(47889)
- 国家社会(47642)
- 期刊
- 济(145300)
- 经济(145300)
- 研究(99189)
- 学报(58916)
- 中国(58776)
- 科学(53871)
- 农(51739)
- 管理(49208)
- 财(44884)
- 大学(44775)
- 学学(42407)
- 农业(36668)
- 教育(34504)
- 技术(29574)
- 融(25266)
- 金融(25266)
- 经济研究(24716)
- 财经(24358)
- 业经(22554)
- 经(20869)
- 业(19332)
- 问题(19067)
- 科技(16887)
- 图书(16707)
- 版(16512)
- 技术经济(16371)
- 贸(15860)
- 理论(15819)
- 世界(15566)
- 业大(15276)
共检索到485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爱军 苏华楠 王雪峰 唐科志 李中安 周常勇
目的亚洲韧皮部杆菌是柑橘黄龙病病原。通过筛选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位点,分析中国境内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群体结构。方法根据已报道亚洲韧皮部杆菌基因组上的25个SSR位点,使用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的样品,对报道的SSR位点进行筛选,找出其中适宜进行中国样品群体结构分析的位点。应用PCR的方法,对收集的中国境内的285个亚洲韧皮部杆菌相应SSR位点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得电泳图导入软件Quantity One 4.5.0读取产物的碱基数。通过Pop Gen version1.31软件评估选出...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SSR 种群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霄云 武跃通 张颖力 燕玲 韩浩 王瑞平
采取植物解剖学与发育形态学相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的方法,对纤维亚麻的韧皮纤维形态、结构与分布特征,韧皮纤维细胞个体与群体发育的情况及其与麻株生育期和茎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亚麻韧皮纤维的群体结构、纤维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因不同的生育阶段、麻株茎段而异,表现明显的遗传和位置效应;亚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经历分生形成、伸长增粗、胞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麻株韧皮纤维细胞群体发育具有与麻株生长的协同性,发育进程的阶段性。
关键词:
亚麻 形态与结构 韧皮纤维发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晏春耕
为了寻求苎麻栽培的科学管理依据及提高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苎麻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苎麻纤维细胞壁具有 6个层次 ,其中初生壁 1层 ,次生壁 5层 .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 ,发现苎麻纤维次生壁具 3个不同的螺旋层次 ,即外层、中层和内层 ,内、外层纤维素微纤丝近横向排列 ,中层微纤丝近轴向排列 ;结节处纤维素微纤丝出现断裂、缺损或附加 ,这些是影响苎麻纤维长度、强力、光泽等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苎麻 韧皮纤维 细胞壁 超微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猛 魏朔南 胡正海
漆树所产生漆是从其树干韧皮部采割而来。应用植物解剖学技术对陕西的3个漆树品种的韧皮部进行结构及其发育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个漆树品种韧皮部的基本结构无明显差别,次生韧皮部由垂直系统的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石细胞、乳汁道以及径向系统的韧皮射线组成。在当年产生的次生韧皮部中,筛管发育成熟,具输导功能,韧皮薄壁组织和射线尚处于幼嫩期,乳汁道也在分化发育中,此部分称具功能韧皮部。具功能韧皮部外侧为往年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其中的筛管萎缩,失去输导功能,称为无功能韧皮部,占据韧皮部大部分区域;无功能韧皮部薄壁细胞的体积增大,进而挤毁筛管;乳汁道发育成熟,大量分泌生漆,韧皮射线可增至3~5列细胞。此外,在...
关键词:
漆树 韧皮部 乳汁道 结构 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莲韵
采用砂土管和滤纸片两种保藏方法,对分属31个亚种的61株有代表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经过1—23年保存后的菌体存活情况、形态特征及对林业主要害虫舞毒蛾(lymantriadispar)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试验;并对苏云金芽孢杆菌5个亚种的标准菌株和保存不同年限后的11项生理生化特性及酯酶型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保藏 生物测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加跃 吴明亮 吕江南 林崟 谢伟 罗海峰
为了给整骨式苎麻剥制机设计提供力学参数,利用自制夹具,在SANS-CMT6104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苎麻韧皮纤维撕裂试验,探究撕裂角度、撕裂部位、撕裂方式(单侧与双侧撕裂)对苎麻韧皮纤维与麻骨间撕裂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撕裂角度为135°180°时,苎麻韧皮纤维与麻骨间撕裂力随撕裂角度的增大而变小,撕裂角越接近于180°,撕裂力越小;同一试样双侧反向撕裂的撕裂力约为单侧反向撕裂的2倍;同一苎麻植株不同部位的韧皮纤维撕裂力变化幅度约17%,但节点处撕裂力会急剧增大。
关键词:
苎麻 韧皮纤维 撕裂力 试验分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洁 黄子洋 康婕 崔祺 任梓铭 马斯 楼建华 夏宜平 吴昀
植物韧皮部卸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概述了韧皮部卸载的主要途径,并重点综述了韧皮部卸载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韧皮部运输的主要糖分物质;(2)韧皮部卸载方式;(3)韧皮部卸载研究方法;(4)园艺植物韧皮部卸载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园艺植物韧皮部卸载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酶与蔗糖转运蛋白等需得到更深入地阐释,进一步助力解析植物韧皮部卸载参与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有望为更多的植物韧皮部卸载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图1表1参7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德国 陈军 高文胜 蔡明 于翠 秦嗣军
为了探讨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时期苹果果皮真菌种群结构变化,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不同纸袋、苹果表面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套袋的微域环境下,链格孢霉(Alternaria)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一直存在,随套袋处理时间延长,分别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在内袋为黑色未涂蜡的前卫袋中,真菌种群结构为链格孢霉和青霉,未套袋果实上的真菌种群结构与前卫袋基本一致,小林袋中分离出链格孢霉、青霉、木霉和曲霉,而彤乐袋中没有分离出曲霉。可见,不同时期和不同...
关键词:
套袋 苹果 不同时期 真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作峰 孙传清 付永彩 张培江 王象坤
用 30对SSR引物比较了 5 2份不同生态型的栽培稻和 34份不同省 (区 )的普通野生稻 (简称CWR)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在 2 84条多态性带中 ,有栽培稻特异带 15条 (5 .2 % ) ,普通野生稻特异带 117条 (41.2 % )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差异主要来自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的平均基因多样性分别为 0 .6 7和 0 .9,每一位点在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平均为 5 .3,而在野生稻中平均为 9.6 ,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数仅为野生稻的 6 2 % ;野生稻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80 11,远大于栽培稻品种之间的 0 .6 6 0 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翔 Thomas Sttzel
对亚洲谷精草属 (EriocaulonLinn .) 65种种子表皮突起物的起源、分布和类型进行扫描电镜研究 .突起物源于外珠被的内层细胞垂周壁的加厚 ,主要集中在纵向壁 ,有柱状、T 型、带状、条状、伞形和光滑 6种类型 .对种皮结构在谷精草属分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谷精草属 种皮结构 突起物 分类 亚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文斌 贺快快 狄皓 钮世辉 马彦广 张子杰 李悦
【目的】分析油松种源区的遗传结构能够为油松起源探索和引种地人工林种群溯源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山西油松5个山脉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地理系统。试验方法分别用了8对多态性较高引物和4对卡方检测差异显著性引物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关帝山遗传变异最丰富,中条山遗传变异最低;8对引物分析显示5个山脉地理种群分化较小(FST=0.032 8),4对引物分析显示5个山脉种群存在中等程度分化(FST=0.051 9);5个山脉种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参数与1月均温有负相关趋势,年均降水与1月均温比值和遗传多样性参数有正相关趋势。【结论】研究发现山西省主要山脉油松地理种群间有相对较小的遗传分化和种群内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可以有效显示各种群的遗传结构特点,而筛选得到的有限差异显著标记能更有效的用于油松的种群遗传分析;生境气象因子的水热相对水平对种群遗传多样性有主导影响,相对较高的水热比利于种群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成 徐怀德 王敏 蒋爱民 方勇
对传统酸奶发酵剂菌种嗜热链球菌 (L N- 6 )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L N- 8)的基础培养基和生长促进物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脂乳固体为 110 g/kg的脱脂乳作为基础培养基效果较好 ,L N- 6和 L N- 8的活菌数分别为 2 .8× 10 8和 1.9× 10 8m L- 1。生长促进物质番茄汁、猕猴桃汁、肝浸汁对 L N- 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蜜桔汁和酵母膏则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对 L N- 8来说生长促进物质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新梅 何绍江 刘冰玉
利用亨氏厌氧技术从沤麻塘底泥等厌氧生境中分离筛选到Clostridium属的N2、Y4、Z2-83株厌氧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其产酶最适pH为7.0~7.4,最适温度为30℃,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N2、Y4、Z2-8的果胶酶活分别为913u、973u、927u,半纤维素酶活分别为137u、140u、170u,纤维素酶活分别为0u、3u、0u,产酶高峰时间在72h左右。3个菌株混合发酵红麻皮、构皮等韧皮纤维,5d可成浆。打浆后做手抄片,红麻皮浆手抄片白度为40.5,裂断长为3529m;构皮浆手抄片白度为22.7,裂断长为2998m。
关键词:
厌氧细菌 韧皮纤维 生物制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书晶 韩靖玲 刘爱萍 闫志坚 常秀清
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亚洲小车蝗,分别为0.322 4和0.256 0;亚洲小车蝗27.6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2.3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黄胫小车蝗41.9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58.0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种群间变异均小于种群内变异。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亚洲小车蝗与黄胫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观察次生韧皮部筛管分子发育过程中原生质组分的变化,对于研究筛管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美洲黑杨为实验材料,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次生韧皮部筛管发育过程.根据筛管细胞结构和原生质组分的系列变化,可将筛管发育过程划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未成熟期是指筛管液泡膜破裂之前筛管的发育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细胞的径向扩展、壁的增厚以及筛管质体和P--蛋白质的产生.成熟期是筛管原生质组分发生选择性自溶,形成成熟筛管的阶段,以液胞膜的裂解作为分化开始的标志.在此时期内,筛管内的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细胞器迅速解体消失.细胞核的降解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①核膜早期降解,核质呈弥...
关键词:
美洲黑杨 筛管 发育 原生质 选择性自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