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4)
2023(11174)
2022(9499)
2021(8833)
2020(7757)
2019(17931)
2018(17763)
2017(35021)
2016(18728)
2015(21087)
2014(20935)
2013(20782)
2012(19215)
2011(17135)
2010(16785)
2009(15389)
2008(15120)
2007(13396)
2006(11030)
2005(9606)
作者
(53700)
(45201)
(44909)
(42924)
(28144)
(21729)
(20597)
(17811)
(16906)
(15849)
(15217)
(15136)
(14199)
(14056)
(13982)
(13896)
(13848)
(13467)
(12954)
(12754)
(11209)
(11131)
(10988)
(10287)
(10236)
(10122)
(9933)
(9678)
(9011)
(8960)
学科
(82740)
经济(82666)
(52792)
管理(51933)
(43462)
企业(43462)
方法(41576)
数学(37246)
数学方法(36808)
(21740)
(20957)
中国(18241)
业经(17573)
(16565)
地方(16342)
(14270)
贸易(14267)
农业(14235)
(14074)
(13837)
(13805)
财务(13764)
财务管理(13732)
企业财务(13068)
技术(12421)
产业(12020)
(11805)
理论(11230)
环境(11062)
(10742)
机构
学院(267677)
大学(266427)
(112698)
经济(110578)
管理(106640)
理学(93408)
理学院(92439)
管理学(90763)
管理学院(90288)
研究(86058)
中国(63740)
(54327)
科学(54205)
(49299)
(45373)
(42782)
业大(41543)
中心(41241)
财经(40508)
研究所(39428)
(38525)
(36812)
农业(36001)
经济学(35273)
(33380)
北京(33235)
师范(32985)
经济学院(32243)
(31343)
(30449)
基金
项目(187939)
科学(149043)
基金(138229)
研究(133873)
(120966)
国家(120036)
科学基金(103667)
社会(85681)
社会科(81504)
社会科学(81483)
基金项目(74066)
(73844)
自然(68514)
自然科(66926)
自然科学(66908)
自然科学基金(65717)
(62317)
教育(61546)
资助(56457)
编号(53354)
重点(42902)
(41874)
成果(41440)
(41247)
(39599)
创新(37083)
科研(37003)
课题(35958)
国家社会(35824)
教育部(35787)
期刊
(113801)
经济(113801)
研究(70149)
中国(42715)
学报(41799)
(39377)
科学(39321)
(38985)
管理(36651)
大学(31628)
学学(30271)
农业(26735)
技术(24313)
教育(21146)
业经(19722)
财经(19714)
(19681)
金融(19681)
经济研究(18679)
(16992)
问题(15999)
(14720)
统计(14191)
技术经济(14079)
(12951)
商业(12790)
(12704)
资源(12271)
科技(12220)
理论(12210)
共检索到367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静  盖志毅  
为探讨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对近70年的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重点对1993—2015年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演进相对滞后,牧区产业政策是影响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力量。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结构素质较低,第二产业原有竞争优势减弱,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第一产业超出了产业所需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很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鉴于独一无二的草原生态经济价值和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从"二三一"模式调整为"三一二"模式。政府作为牧区政策的强力引导者,需要制定符合草原牧区特殊性和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的产业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微  修长柏  娄伯君  李旭东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是当前内蒙古国有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特别是对于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指标的分解,阐明林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史俊宏  赵立娟  
本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内蒙古牧区牧户的调研数据,比较分析了迁移与未迁移牧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风险状况。结果表明,与未迁移牧户相比,迁移牧户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人力资本禀赋更好,生计策略更加多样化,面临的风险种类少且发生频率低。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增强牧户生计资本禀赋、促进生计策略多样化以及增强抗风险能力等政策,可以考虑将迁移作为牧户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群  
本文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2013~2015年间内蒙古某铜矿开发区B嘎查三种不同类型的牧户生计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牧区工矿业开发使牧户的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传统型牧户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兼业型牧户的生计空间不断缩小,抽离型牧户则成为发展的边缘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时保国  周民良  
应用SSM分析法,对贵州省2001—2008年的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虽然已有较大转变,经济也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据此,基于SSM分析模型对贵州省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燕梅  
内蒙古是化石能源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接近一次能源消费的90%,同时内蒙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重型化和高耗能化趋势还将延续。文章从煤炭消费入手,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作用,探讨了煤化工行业对未来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燕梅  
内蒙古是化石能源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接近一次能源消费的90%,同时内蒙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重型化和高耗能化趋势还将延续。文章从煤炭消费入手,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作用,探讨了煤化工行业对未来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媛媛  孙志宏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在1998~2012年间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及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林业第一产业在结构素质、区域竞争优势方面问题突出,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其中二、三产业结构素质好,但竞争力较弱。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发展高质量的林业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曙东  崔奇峰  王翠翠  
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的数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传统能源的消费占绝对主体地位,畜粪、秸秆和煤炭是最主要的家庭用能,新能源使用量少、比例小;②能源使用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牧区农村使用畜粪、太阳能和风能较多,农区农村则使用秸秆、煤炭、电力、成品油、液化气和沼气较多,农牧结合区农村处于两区之间。最后,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户的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牲畜饲养头数、人均耐用家电数量、人均摩托车拥有量、人均农业机械台数、人均住房面积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正相关;家庭留守人口与农村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负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微著  谭淑豪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初衷是通过控制牲畜数量、改善草地的不合理利用来遏止草原退化。2015年年底,第一轮草原生态奖补已在我国大部分牧区正式完成。文章利用2015年8月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调研所获取的一手数据和访谈资料,对首轮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为新一轮生态奖补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第一轮生态奖补政策在局部地区实施效果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地方政府的执行疏漏和监管乏力、补偿标准与牧民受偿意愿间的差距、部分牧民态度与行动不相符引起的超载,是导致政策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林静  修长柏  
城镇化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贫富差距的减少,其关键是控制城镇内部的不均等上升。内蒙古牧民的城镇化进程是在生态保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牧区学校撤并三方面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开展的。从分析在锡林浩特市就学的中小学生移民及其家庭入手,我们发现子女在城市就学后,牧民家庭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大部分牧民家庭财务负担加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造成牧区特有的"季节性市民"和"留守父母"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宝音,包玉海,阿拉腾图雅  
本文简要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及调整产业结构的意义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内蒙古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则,立足内蒙古实际,经过选择,确立了内蒙古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对产业结构的的调整对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与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晓毅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敖拉哈,塞冬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地区。为了探索蒙古族牧区牧民老年人(60岁以上)的健康、疾病情况,以及长寿因素,我们进行了遗传、营养、劳动、嗜好、血压、主要疾病等方面的调查,其结果如下: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祖国的北部边疆,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位于东经115~010”~119~050”,北纬44~045”~46~045”,海拔1,000米,属内蒙古高原的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艳玲  孟繁杰  
扶贫开发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成功的前提 ,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开发的效益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