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9)
- 2023(11089)
- 2022(9654)
- 2021(8997)
- 2020(7875)
- 2019(18624)
- 2018(18669)
- 2017(36341)
- 2016(19717)
- 2015(22570)
- 2014(22584)
- 2013(22071)
- 2012(20112)
- 2011(17907)
- 2010(17859)
- 2009(16512)
- 2008(16159)
- 2007(14292)
- 2006(11934)
- 2005(10215)
- 学科
- 济(83169)
- 经济(83089)
- 管理(57767)
- 业(55430)
- 企(46237)
- 企业(46237)
- 方法(45793)
- 数学(41521)
- 数学方法(40841)
- 财(21155)
- 农(20924)
- 中国(18611)
- 业经(16447)
- 学(15246)
- 地方(14680)
- 贸(14676)
- 贸易(14671)
- 易(14259)
- 务(14174)
- 财务(14114)
- 财务管理(14082)
- 农业(13672)
- 理论(13540)
- 企业财务(13312)
- 制(13118)
- 技术(12542)
- 环境(12338)
- 和(12331)
- 划(10940)
- 银(10774)
- 机构
- 学院(280341)
- 大学(278535)
- 济(115256)
- 管理(113490)
- 经济(112987)
- 理学(99451)
- 理学院(98468)
- 管理学(96439)
- 管理学院(95938)
- 研究(86172)
- 中国(64080)
- 京(56974)
- 科学(54029)
- 财(49967)
- 农(45500)
- 业大(43502)
- 所(42626)
- 中心(41472)
- 财经(41206)
- 江(40257)
- 研究所(39113)
- 经(37493)
- 农业(36164)
- 经济学(35382)
- 北京(34966)
- 范(34413)
- 师范(34031)
- 经济学院(32240)
- 州(31939)
- 院(31208)
- 基金
- 项目(195350)
- 科学(154519)
- 基金(142750)
- 研究(139668)
- 家(124283)
- 国家(123316)
- 科学基金(107246)
- 社会(88273)
- 社会科(83847)
- 社会科学(83818)
- 省(77695)
- 基金项目(75793)
- 自然(71519)
- 自然科(69955)
- 自然科学(69938)
- 自然科学基金(68659)
- 教育(66432)
- 划(65107)
- 资助(59768)
- 编号(56856)
- 成果(44172)
- 重点(44092)
- 部(43462)
- 发(41425)
- 创(41234)
- 课题(38527)
- 创新(38517)
- 科研(38312)
- 教育部(37477)
- 大学(36893)
- 期刊
- 济(114601)
- 经济(114601)
- 研究(72004)
- 中国(47170)
- 学报(42269)
- 财(40065)
- 管理(39917)
- 科学(39443)
- 农(39321)
- 大学(32306)
- 学学(30670)
- 技术(28362)
- 教育(27225)
- 农业(26836)
- 融(20082)
- 金融(20082)
- 财经(19830)
- 业经(19588)
- 经济研究(18960)
- 统计(17127)
- 经(16979)
- 策(15504)
- 问题(15457)
- 技术经济(15377)
- 业(15109)
- 决策(14134)
- 版(13141)
- 商业(13057)
- 理论(12744)
- 科技(12562)
共检索到38419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莉
只考虑GDP产出的工业能源效率与包含非合意CO_2产出的工业能源效率相比,前者的值要高于后者,这意味着不包括非合意产出的工业能源效率被高估,全国和各省能源效率的提升还有更大的空间。基于此,建议中央政府在制定节能约束指标的时候,应该从"能耗强度"转变为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能源效率",并根据区域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分解节能目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本照 刘淇 王海涛
文章以客运量和货运量为产出指标构建了新的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2年中国各省市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对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其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存在地区性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东北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是其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DEA 产出指标 运输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鹏 曾光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也同时提出理论上分析其产值增长背后的效率结构、以促进其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基于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细分行业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运行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利息支付额增加不利于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效率;出口交货值对效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存货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其效率。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17个细分行业分为四种类型,各行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的重点不同。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有侧重地提高管理水平或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提高农副食品加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辉 李志翠
根据199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SBM模型和DEA-CCR模型测度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结果表明:DEA-SBM模型较好地处理了非期望产出问题,测度的工业环境效率比DEA-CCR模型测度的工业经济效率更客观、真实;我国西部工业没有达到最佳的生产前沿;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在1998—2007年逐渐缩小,但在2007—2011年有所扩大;环境污染对西部各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其中,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四省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较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学之 黄敬 王玉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钢铁企业的能源效率和排放效率,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通过DEA交叉效率模型分析,呈现企业能源效率评价结果及排序,充分挖掘和揭示影响钢铁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钢铁企业提升能源效率的改善途径,为政府部门制定钢铁行业整体宏观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能源效率 DEA交叉效率模型 钢铁企业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尤济红 高志刚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角度,以劳动力、资本存量和能源消费总量为投入端,实际GDP为产出端,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新疆1995—2010年间生产活动的DEA超效率值,并对其变化历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5—2010年间,新疆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缓慢波动的态势,以1999年为分界点,前后年的能源效率均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总体来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不十分明显,而且呈周期性变化特点。因此,提高新疆能源利用效率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DEA模型 超效率 新疆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琦 武春友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基于DEA方法建立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对中国30个行政区域进行实证研究。针对能源效率的概念缺少统一标准的现状,从综合投入、技术效率和有效产出3个角度界定能源效率概念,为能源效率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框架;构建以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和固定资产折旧为投入指标以及以经济产出和环境影响为产出指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可处理非期望产出的DEA能源效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应用于能源效率的评价,并较好地满足系统分析的要求;在生产实践方面可以为能源效率提...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跃
采用1995—2015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测度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1995—2015年间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差异,四川等地区的能源效率位于前沿面上,而青海等地区能源效率一直较低;大多数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表明各地区在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优化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德春 董宇怡 刘炳胜
能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2009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文章将技术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利用其数值来分析能源效率,同时,加入环境变量来分析完善上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剔除外部因素和环境变量以前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大部分省在第三阶段计算出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这说明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不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性。从区域上来看则是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针对这一结果,本文给出几点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跃
采用1995—2015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效率的测度和的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1995—2015年间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各地区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存在差异,四川等地区的能源效率位于前沿面上,而青海等地区能源效率一直较低;大多数地区的技术效率较高,表明各地区在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管理优化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胡汉辉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0年的工业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因素后,我国工业的技术效率由0.501下降到0.371,下降程度明显;高外向度、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最高,低外向度、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最低。以效率值0.9为界,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划分,行业可以分为"双低型"、"低高型"、"高低型"、"双高型"四种类型,其中,"双低型"行业占行业总数的79%,说明我国工业无论在纯技术效率方面还是在规模效率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尹航 李柏洲
工业系统的运行效率影响着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增值模式、成长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测度了区域工业系统发展所承载的生态、环境和能源资源成本;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超效率混合DEA模型的评价体系,该模型能够同时处理满足锥性和不满足锥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去除决策单元的自限制条件,可以获得决策单元相对效率指数的绝对排序,避免了因评价指标较多而造成的过多决策单元被判定为相对有效,继而致使评价模型失效;评价体系力求突出评价指标的精练性、统计数据的可获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操作性,以黑龙江省1998~2006年度的统计资料为数据分析基础,剖析了评价体系的操作程序和分析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飞
以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选择农业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的S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相结合的方法,以县域单元为尺度对2000—2017年安徽省农业效率水平、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传统DEA模型忽视了农业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的负面效应,从而高估农业资源利用的实际状态,基于超效率的SSBM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能较好地识别各评价单元之间的优劣关系。②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值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但总体上处于效率中等水平,农业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出皖南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递增、自北向南U型增长的变化态势,南北差异的增大是安徽省县(市、区)农业效率差异增大的主导因素。③除2010年外,安徽省农业效率呈正相关,空间差异有所缩小,但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安徽农业效率HH集聚县区集中分布于皖南地区,且呈现出向周边县区扩散的态势,LL型县(市、区)则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且空间分布较为稳定。④研究期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区)数量有所增加,表明该时间段内安徽省农业效率空间上进一步集聚,LL型集聚的皖北地区应当是安徽省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兵 罗佑军
本文运用基于RAM的网络DEA模型对2001—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影响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工业平均综合效率取得了增长,"十一五"期间的增速快于"十五"期间;大西北地区的工业综合效率最高,黄河中游最低,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综合效率增长速度最快;各地区的工业生产效率均高于环境治理效率,污染治理投资不足、已有的投资未得到有效利用是导致环境治理阶段效率较低的原因;地区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要素禀赋结构以及研发投入对工业综合效率有显著影响,有效地利用治理污染投资、促进自主创新、推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凤荣 陈明
针对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问题,文章选取新能源产业的6个二级产业,14个三级行业的190家相关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级数法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法,对样本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相对效率判定法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情况进行判定。研究发现:加入风险因素和未加入风险因素得到的新能源产业经营效率值差别很大,而且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及其经营水平不均衡,均未达到最大规模产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规模收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章据此提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基于碳排放测算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DEA模型分析与空间分异研究
我国省域电子信息制造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和面板Tobit模型
中国林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区域差异分析——基于MalMquist-DEa模型的省际面板数据
对外开放与工业行业能源技术效率——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
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经济能源效率研究——基于DEA-SBM模型测算
华东地区工业生态效率面板数据研究——基于整合超效率DEA模型分析
陕西省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BRICS能源效率实证研究
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
安徽省星级饭店能源利用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