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
2023(1144)
2022(1022)
2021(995)
2020(845)
2019(2014)
2018(1989)
2017(3910)
2016(2083)
2015(2247)
2014(2031)
2013(1774)
2012(1616)
2011(1344)
2010(1186)
2009(848)
2008(672)
2007(447)
2006(279)
2005(158)
作者
(4359)
(3757)
(3739)
(3561)
(2408)
(1757)
(1706)
(1557)
(1433)
(1295)
(1229)
(1212)
(1190)
(1174)
(1151)
(1117)
(1099)
(1059)
(1045)
(995)
(895)
(894)
(881)
(874)
(859)
(842)
(796)
(767)
(732)
(730)
学科
(8864)
经济(8861)
方法(5206)
数学(5046)
数学方法(5002)
管理(4555)
(4485)
(2849)
企业(2849)
(2360)
中国(2125)
地方(2089)
(2010)
农业(1783)
(1602)
贸易(1602)
(1557)
业经(1428)
环境(1340)
技术(1217)
地方经济(1148)
收入(1134)
产业(1102)
(1007)
(975)
金融(975)
(939)
(932)
财务(932)
财务管理(929)
机构
大学(23882)
学院(23326)
(11799)
经济(11675)
管理(9948)
理学(9005)
理学院(8912)
管理学(8781)
管理学院(8724)
研究(7148)
中国(5005)
(4666)
(4545)
经济学(4309)
经济学院(4048)
财经(4009)
科学(3948)
(3769)
中心(3629)
业大(3547)
(3482)
财经大学(3088)
经济管理(3034)
(2895)
(2845)
研究所(2734)
(2733)
(2718)
师范(2717)
农业(2696)
基金
项目(19791)
科学(16142)
基金(15447)
研究(14510)
(13417)
国家(13334)
科学基金(11770)
社会(10308)
社会科(9877)
社会科学(9876)
基金项目(8467)
自然(7318)
(7154)
自然科(7151)
自然科学(7149)
自然科学基金(6996)
教育(6578)
(6204)
资助(5741)
编号(5430)
(4790)
国家社会(4760)
(4534)
重点(4428)
(4410)
教育部(4297)
人文(4182)
创新(4162)
科研(4008)
(3923)
期刊
(9596)
经济(9596)
研究(5965)
(3419)
学报(3289)
科学(3182)
管理(3073)
大学(2803)
学学(2714)
(2658)
中国(2638)
财经(2081)
技术(2041)
农业(1875)
(1792)
问题(1710)
经济研究(1649)
业经(1399)
(1370)
金融(1370)
资源(1311)
技术经济(1204)
理论(1202)
(1193)
教育(1112)
实践(1087)
(1087)
(1070)
经济问题(1062)
科技(992)
共检索到28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直杨  王建  白世彪  张志刚  
传统地貌类型划分时多是基于单一或固定的地形因子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以90m分辨率三峡库区SRTM 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了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面积为2.34km2;并采用相关矩阵法和雪氏熵值法获取三峡库区地貌类型划分的最佳因子组合为高程、起伏度、坡度、全累计变率、坡度变率、高程变异系数;同时借鉴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原理中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功能完成了三峡库区8种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分类结果与三峡库区实际地貌类型相符,对三峡库区资源开发、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力宇  吴锦忠  
河流特征提取是流域生态恢复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数据资料,是领域综合利用和开发必要自然地理要素获取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基于SRTM DEM数据对汾河流域特征提取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汾河流域范围提取、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提取、划分汾河流域子流域要素提取3个核心层次。利用ARc GIS水文模块分析工具,通过对汾河流域的SRTM DEM数据进行处理、填洼,水流定向的方法,提取出汾河流域地理要素特征;再通过计算汇流累积量,确定集流阈值,提取河网等路径,进而提取出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流域子流域划分,以及进行其他流域水文分析处理;最后对提取精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9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提取汾河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金星  魏远  漆良华  张旭东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生态学理论为基本依据,探讨了生态区划的原则、指标和方法。采用ISO- DATA法结合SPSS10.0中的层次聚类分析软件包,选择生态环境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等20个定性、定量指标,利用数量化评分标准将三峡库区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区,并对各生态类型区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应用ArcGIS绘制出三峡库区生态区划图,结果表明第Ⅰ区生态类型较好。研究指出三峡地区生活在生态安全质量较高的人口约有28万多人,只占库区总人口的17%;此外通过对各区生态经济特征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各区主要以山地、丘陵地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面积占60%左右,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春海  李忠勤  王飞腾  王林  
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为例,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和SRTM DEM数据,在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配准、校正、误差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大地测量法的冰川物质平衡计算流程。表明:2000—2012年十一冰川冰面高程变化为-7.47±0.92 m,变化率为-0.62±0.08 m·a(-1),估算十一冰川的年均物质平衡为-0.53±0.07 m w.e.,累积物质平衡为-6.35±0.78 m w.e.,折合水当量约为(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春海  李忠勤  王飞腾  王林  
以祁连山黑河流域十一冰川为例,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数据(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和SRTM DEM数据,在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高程数据配准、校正、误差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大地测量法的冰川物质平衡计算流程。表明:2000—2012年十一冰川冰面高程变化为-7.47±0.92 m,变化率为-0.62±0.08 m·a~(-1),估算十一冰川的年均物质平衡为-0.53±0.07 m w.e.,累积物质平衡为-6.35±0.78 m w.e.,折合水当量约为(330.4±40.8)×10~4m~3;与其他典型监测冰川物质平衡进行对比和分析,论证了估算结果的可靠性;LiDAR数据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目前关于其在冰川物质平衡研究中的应用很少,论文尝试将其应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宝雷  周万村  周启刚  冯朝阳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近50年的林地变化及气候响应,该文以TM、SPOT、MSS影像和地形图等多种信息源为基础,通过一种新的自动提取方法获取了2002年三峡库区的各类型林地资源现状分布,并通过人工修改达到了精度要求.通过人工解译找动态图斑的方法获取了近50年三峡库区其他各期(2000、1995、1986、1973和1953年)的林地资源分布图,并对近50年三峡库区各种林地的变化过程作了分析.以全国191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通过插值获取三峡库区的气候要素资料,并对三峡库区林地变化的气候响应做了阐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各种林地在近50年经历了剧烈减少—缓慢减少—较大减少—不断恢复的发展过程.三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京蓉  李炯光  李庆  
基于三峡库区427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农户转入土地的行为特征,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并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的主观解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户自身及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特征、环境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非农收入所占比重、耕地面积和地理条件是影响农户是否转入土地的主要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江霞  文传浩  
利用三峡库区491个移民户的调研数据,在研究人力资本对移民创业绩效影响的基础上,探索了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作用以及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知识水平、经验水平、能力水平、社会网络与移民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在人力资本与移民创业绩效关系中发生中介效应作用;社区环境在人力资本与移民创业绩效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江霞  文传浩  
利用三峡库区582个移民户的调研数据,在探讨就业质量对移民社会融合影响的基础上,验证了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作用。结果显示:第一,工作生活满意度、社会保障、收入和福利、职业发展前景、社会网络与移民社会融合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的特征;第二,社会网络在就业质量与移民社会融合两者之间发生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彦杰  贾洪沅  李庆天  白艺旋  刘芸杉  
【目的】SNPs和SSRs标记在功能基因的识别和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GATK和MISA软件分别分析狗牙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SNPs和SSRs。【结果】基于转录组数据搜索到297 542个SNP位点,主要以转换型为主;搜索到分布于18 982条Unigene中的22 154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12.89%,SSR位点主要以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三者合计占比为94.99%,其中AG/CT和CCG/CGG分别在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中占比最高;基序长度在12~20 bp的SSRs数量最多,占比达78.52%。【结论】狗牙根转录组中的SNPs和SSRs位点具有数量多、类型丰富和多态性较好等特点,或可为后续遗传多样性分析、品质鉴定和抗性相关性状解析等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孝良  王崇举  
本文利用三峡库区移民创业的调研数据,建立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社会资本对移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资源获取在社会资本与移民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环境在社会资本与资源获取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移民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获取在社会资本与移民创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政策环境负向调节社会资本与资源获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祥梅  郭志华  肖文发  王建力  杨海明  何红艳  
基于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973—2002年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出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对这些气候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100m×100m的栅格数据,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三峡库区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气候进行综合评价,共分为8个等级。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主要在12~19.12℃之间,大于10℃积温平均为4794.56℃,干燥度小于1,年降水量主要在1100~1500mm之间,年降水变率较小,主要在10%~15%之间。气候综合评价等级平均为5.3级,西南部、中部地区气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兴萍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从20个指标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直辖以来的生态安全问题。运用熵权和AHP的平均值作为权重,结合主观和客观赋权的优点,使评价更为合理。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1997-2003年生态安全度为很不安全状况,2004-2007年生态安全度为不安全状况。从资源环境压力来看,1997-2007年其ESI一直处于很不安全状况;从资源环境状态来看,1997-1999年为很不安全状态,2000年和2001年为不安全状态,2002-2006年为临界安全状态,2007年为较安全状态;从人文环境响应来看,1997-2004年为很不安全状况,2005-2007年为不安全状况。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3方面分析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的影响,据权重值得知,人文环境响应对城市生态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源环境状态,影响最小的是资源环境压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采云  安睿  窦超  刘耀林  
三峡库区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提取三峡库区重要生态源地、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生态安全网络,对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识别出林地生态源地斑块,通过景观连通性指数评价斑块重要性;结合土地利用类型、DEM、坡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和NDVI等阻力因子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廊道,提取生态廊道上重要生态节点,形成三峡库区林地生态安全网络;最后对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网络结构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林地生态源地共38块,占林地面积的59.55%,占区域总面积的27.95%,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湖北段的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区以及重庆段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云雾山区。(2)阻力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建设用地区,最高值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阻力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林地和水域,最低值位于湖北段巫山山脉。(3)生态廊道共79条,其中,3条重要廊道,76条一般廊道,廊道总长度为1 326.37 km。(4)生态廊道的平均阻力为2.50,生态斑块间的廊道总累积阻力为197.36;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分别为0.52、2.08、0.73;耕地、林地和草地是构成重要廊道的主要景观类型。研究结果呈现出“三屏多廊多点多斑块”的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远琴  任平  洪步庭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安全视角,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提取生态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对三峡库区重庆段2015年的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以期为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耕地冲突分布较为分散,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奉节县、开县、石柱县与涪陵区,严重与较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的外围区县,一般与不冲突集中分布于长寿区和巴南区;(2)建设用地冲突分布较为集中,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严重和较严重冲突分布较为分散,各区县均有分布,一般和不冲突也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且大多位于极严重冲突的外围;(3)综合土地利用冲突的极严重冲突集中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的中心区域与奉节县,严重与较严重冲突各区县均有分布,一般与不冲突集中分布于极严重冲突的外围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