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33)
2023(15958)
2022(13908)
2021(12837)
2020(10746)
2019(24778)
2018(24383)
2017(47126)
2016(25012)
2015(28304)
2014(28204)
2013(27617)
2012(25374)
2011(22774)
2010(22801)
2009(20738)
2008(19720)
2007(16971)
2006(15025)
2005(12938)
作者
(71502)
(59833)
(59027)
(56489)
(38193)
(28676)
(26985)
(23471)
(22788)
(21059)
(20329)
(20241)
(19053)
(18693)
(18525)
(18165)
(17649)
(17523)
(17122)
(16913)
(14635)
(14624)
(14270)
(13735)
(13378)
(13276)
(13005)
(12914)
(12017)
(11612)
学科
(118359)
经济(118238)
管理(72187)
(65705)
(54350)
企业(54350)
方法(49254)
数学(43166)
数学方法(42618)
(27699)
地方(27474)
中国(26851)
(24813)
(24469)
业经(23651)
环境(19310)
农业(18768)
(17518)
贸易(17508)
(17280)
(17136)
(16874)
理论(16721)
地方经济(15690)
技术(15206)
(15075)
(14970)
财务(14899)
财务管理(14864)
(14713)
机构
大学(355797)
学院(354435)
(148450)
经济(145438)
管理(142365)
理学(123763)
理学院(122365)
管理学(120148)
研究(120112)
管理学院(119506)
中国(87718)
(75278)
科学(73971)
(64478)
(58915)
中心(54779)
研究所(54004)
(54001)
财经(52446)
业大(52291)
(50566)
(47790)
北京(47369)
(47302)
师范(46897)
经济学(45187)
(44130)
农业(41779)
(41077)
经济学院(40459)
基金
项目(248786)
科学(196029)
基金(181384)
研究(181026)
(158262)
国家(156769)
科学基金(135217)
社会(115424)
社会科(109377)
社会科学(109345)
基金项目(96714)
(95886)
自然(88104)
自然科(85950)
自然科学(85927)
自然科学基金(84326)
教育(82521)
(81009)
资助(74452)
编号(73080)
成果(57720)
重点(55335)
(54635)
(53369)
(51132)
课题(49570)
创新(47750)
国家社会(47659)
科研(47366)
教育部(47133)
期刊
(164367)
经济(164367)
研究(104419)
中国(63017)
学报(54748)
管理(52206)
科学(51466)
(48272)
(48269)
大学(42027)
学学(39834)
教育(35201)
农业(33623)
技术(31953)
(27802)
金融(27802)
经济研究(26444)
财经(25705)
业经(25434)
(22037)
问题(21163)
技术经济(18231)
图书(17637)
资源(17147)
(17040)
理论(17007)
科技(16999)
统计(16011)
(15899)
现代(15878)
共检索到514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月明,冯艳芬,李强,傅恒勋,徐剑波,李华兴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 ,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中生态经济区划分的原则、指标和方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将中山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划分为中—东部中心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保护区、西—西北部工业生态发展区、东北部农业生态开敞区和南部环境生态建设区 4个生态经济区 ,应用ArcViewGIS绘制中山市生态经济分区图 ,并提出了各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细归  吴黎  吴清  张明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作为经济健康发展、生态循环再生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同进化的作用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借助Arc GIS和Geo DA等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其空间集聚程度表现出"提升—降低—增强"的趋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多中心、条带式"分布显著,其"核心—边缘"结构开始显现,总体上呈沿胡焕庸线两侧非均衡分布的"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格局;HH和LL集聚区的空间联动性较强,LH和HL集聚区的不稳定突变性显著,局部空间集聚格局的异质性逐步弱化,整体上朝优化协调方向发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集聚重心呈反"S"型轨迹移动,表现出由东北向西南变迁趋势;标准差椭圆的覆盖范围呈现"缩小—扩大—缩小"的离散特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表征是社会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差异、政府发展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冰   陈彦均   韩加林  
科学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的碳转移效应,有利于推进产业转移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产业转移中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总体上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碳排放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示范区政策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弱化了环境规制,进而加剧了碳排放;西部地区与无明确承接区域的示范区带来了更为显著的碳排放,示范区设立提高了周边地区碳排放,但降低了产业转出地碳排放。本文为辩证审慎看待我国产业转移所存在的碳排放问题提供了学术参考,并为实现全国碳减排与产业空间优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汝绪伟  李海波  
围绕我国省级层面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以山东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例,构建基于要素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基础评价框架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建立示范区分类标准体系,促进科学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定期评估工作。最后提出加快推进山东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省份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淑兰  柳易林  欧阳华  
为评价、监控和考核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程和成效,构建了一套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叠加、功效系数、模糊综合评价等三种数学模型,并以安徽省岳西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例研究生态示范区多时空尺度的可持续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在基准水平年(2000)、近期目标年(2005)和远景目标年(2010)生态示范区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度(0.268、0.541、0.859)、可持续功效系数(0.711、0.812、0.949)和可持续发展隶属度(0.129、0.332、0.671)都逐步增加,而且在不同规划年限中均以自然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为最优,这与该县生态环境优越、经济社会水平低、发展潜力大的客观实际非常...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巍  古龙高  
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总体协调联动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现有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级连云港东西互动示范区是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总体协调联动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探讨了设立国家级连云港东西互动示范区的基本依据及其可行性,提出了设立国家级连云港东西互动示范区的主要设想,并对如何实施国家级连云港东西互动示范区提出了配套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亚运   胡宇晨   刘俊霞  
基于2003-2020年地级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低碳发展;(2)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低碳发展效应在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间存在异质性;(3)从作用渠道上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和提升政府环境关注程度来促进承接地低碳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晓岚  孔令刚  
渐进式改革既是我国改革的基本策略,也是我国改革的一大特点。渐进式改革逐步优化形成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了制度演化和制度变迁。先行先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应运而生,是改革进程中最优试验、试错和验证、示范推进路径的简练概括。"试验"和"示范"为更大范围和更高层级推进改革积累经验,为国家推动全局改革提供方案。国家级试验区和国家级示范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通过国家战略确认、在空间载体上得以落实和功能实现的特殊区域,是落实先行先试渐进式改革推进策略的有效空间载体。试验区方向在于"杀出一条血路",示范区方向在于"蹚出一条新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鹏  杨晓霞  杜梦珽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优化其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文章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对我国112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最邻近点指数为0.83,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省际分布较为集中,半数分布在11个省级行政区内;在七大地理分区的基尼系数为0.96,呈集中分布的态势,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分布的高密度区域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建议改革和完善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选机制,完善评选标准,加强西部、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阿扎提·皮尔多斯  杨海珍  张玲玲  王晓强  西力艾力·买合苏提  
瓜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涉及到几十项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其中最关键的标准是产品质量标准,它是整个生产过程实施和监控的目标。对于瓜果生产者而言,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实现和提高,还需要建立以质量标准为目标的技术标准体系,并严格按标准体系组织生产,才能切实提高瓜果的优级率和商品率。但是不同标准化生产水平对于瓜果品质提高的影响程度,目前国内外尚无测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以新疆吐鲁番地区承担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2013年分别在非示范区、一般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采集了哈密瓜366个、吐鲁番葡萄431个样本,对3种标准化生产条件下哈密瓜和吐鲁番葡萄的品质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剑波   张宽元  
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既能衡量环境效益,也能兼顾气候效益与经济效益,势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立作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和重要的政策抓手,研究其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对于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困境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6~2019年中国209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及扩展的空间形式评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通过Bacon Decomposition发现“好处理组”占98.33%,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3)试点政策在空间溢出上表现出“以邻为壑”的特征,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禀赋、工业集聚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推广试点有序扩散、优化政策空间布局、设计梯度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丁晨辉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集聚、示范、引领、辐射的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由研发创新投入系统、创新组织支撑系统、创新基础环境系统、创新功能辐射系统、创新经济产出系统所组成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东中西之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研发创新投入系统的决定作用明显,据此提出以研究联合体为立足点构建示范区产业研发生态圈、建立以创新型领袖企业引领的跨示范区研究联合体企业创新平台、加强研究联合体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社会氛围等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刚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2012年以来我国微观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表明,以"双创"为导向的新经济正处于加速形成和发展中。与制造经济不同,新经济以第二次信息科技为主导的新科技产业革命为基础,通过"双创"活动的发展变革,供给侧结构主动适应消费结构的变迁,形成创新经济新形态。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新型创新区是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平台是新经济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互联网与硬科技的融合是新经济发展的方向,培育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是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的重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刚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2012年以来我国微观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表明,以"双创"为导向的新经济正处于加速形成和发展中。与制造经济不同,新经济以第二次信息科技为主导的新科技产业革命为基础,通过"双创"活动的发展变革,供给侧结构主动适应消费结构的变迁,形成创新经济新形态。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新型创新区是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平台是新经济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互联网与硬科技的融合是新经济发展的方向,培育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是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的重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士锋  陈兴鹏  周宾  李杰兰  
文章回顾了生态示范区研究的三个时期,评述了对创建内容、编制方法、保障措施、创建模式、理论和模型、评估体系、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相关领域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生态示范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