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79)
2023(11600)
2022(9973)
2021(9246)
2020(8065)
2019(18650)
2018(18338)
2017(35168)
2016(19173)
2015(21731)
2014(21761)
2013(21507)
2012(19838)
2011(17900)
2010(17389)
2009(16158)
2008(15710)
2007(13970)
2006(11702)
2005(10299)
作者
(57212)
(48068)
(47841)
(45413)
(30087)
(23303)
(21844)
(19042)
(18217)
(16807)
(16223)
(16218)
(15185)
(15088)
(14974)
(14961)
(14829)
(14415)
(13839)
(13663)
(12114)
(11756)
(11600)
(11031)
(10878)
(10655)
(10633)
(10604)
(9757)
(9649)
学科
(83106)
经济(83026)
管理(52412)
(49713)
方法(41193)
(40255)
企业(40255)
数学(37074)
数学方法(36609)
(21343)
(20198)
地方(19293)
中国(18960)
(18043)
业经(15891)
(14333)
贸易(14331)
农业(14280)
(13881)
(12875)
(12742)
财务(12701)
财务管理(12666)
环境(12274)
(12255)
企业财务(12003)
理论(11435)
技术(10985)
地方经济(10956)
(10881)
机构
学院(274220)
大学(274211)
(110412)
经济(108172)
管理(105323)
研究(92719)
理学(91745)
理学院(90667)
管理学(88858)
管理学院(88371)
中国(68158)
科学(61104)
(57340)
(51380)
(48335)
(47875)
业大(45271)
研究所(44195)
中心(43673)
农业(41107)
(40210)
财经(39214)
(35615)
(35516)
北京(35300)
师范(35039)
经济学(34134)
(33869)
(32201)
经济学院(31052)
基金
项目(193815)
科学(152173)
基金(141166)
研究(135147)
(125468)
国家(124500)
科学基金(106023)
社会(84859)
社会科(80431)
社会科学(80405)
(77196)
基金项目(75192)
自然(71700)
自然科(70021)
自然科学(69995)
自然科学基金(68725)
(65515)
教育(62510)
资助(58275)
编号(53770)
重点(44737)
(42447)
(42358)
成果(42154)
(40244)
科研(38433)
计划(37994)
创新(37776)
课题(37317)
教育部(35644)
期刊
(113150)
经济(113150)
研究(72138)
学报(48703)
中国(47867)
(44706)
科学(43171)
(38143)
管理(36068)
大学(35824)
学学(34105)
农业(30586)
教育(24659)
技术(24539)
(20620)
金融(20620)
财经(18937)
业经(18566)
经济研究(18375)
(16820)
(16235)
问题(15611)
统计(14514)
(14221)
资源(13858)
技术经济(13624)
(12966)
理论(12849)
科技(12677)
业大(12179)
共检索到385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运刚  何娇楠  李雪  
本文基于红河流域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气温数据以及干支流2个水文站1956-2013年逐月流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径流干旱指数(SDI)分析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并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2012年期间,流域总体上表现出干旱化的趋势,季节变化上春季有变湿的趋势,而夏、秋、冬三季有变干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干旱频率季节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春旱和冬旱发生频率较高。从干旱范围来看,春旱范围呈缩小的趋势,夏旱、秋旱和冬旱范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2)1956-2013年期间,流域水文干旱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其中1958-1963、1975-1982、1987-1993、2003-2006和2009-2013年为水文干旱多发期,近10年来频率明显增加;(3)流域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1~8个月,气象和水文干旱事件的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强度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流域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谷丽萍  郭永清  郎南军  杨旭  泽桑梓  李江  阮宏华  谷晓萍  
用平均标准木法建立了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人工幼龄林不同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采用VARIOEL元素分析仪测定了麻疯树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开展了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用y=25.005(D2H)0.952方程测算出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6.03t·hm-2。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幅范围为39.35%~56.74%,其中果实含碳率为56.74%,干枝含碳率为45.87%,根含碳率为45.12%,叶含碳率为39.35%,平均含碳率为47.27%。麻疯树幼龄林碳密度为5.54t·hm-2,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为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志杰  何云玲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1961~201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历史旱情资料验证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E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验证了SPEI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2)SPEI指数与历史旱情资料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地反映云南中部区域的干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欧春平  王中根  
为深入理解海河流域水资源剧减的影响原因,进行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分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传统的时间序列变异方法主要是用变异系数法,论文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差异信息测度与GIS技术的时空变异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海河流域的31个测站的1960—2001年降水、蒸发和气温的分析,结果直观地表达海河流域降水、蒸发和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海河流域的水循环变化规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初步分析得出海河流域降水和蒸发时空变异相对较大、气温时空变异相对较小的结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小云  林志斌  叶敬忠  
云南红河流域所实施的一系列反贫困战略和措施,其基本的依据是高海拔山区人口密集,土地相对稀缺,交通不便,加之森林破坏;而河谷地区土地(主要是荒坡)相对丰富,人口稀少,向河谷地区移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山地区人口对土地和资源的压力,而河谷地区只要水利条件具备即可形成新的以热带林果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区。对红河流域的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综合研究的初步发现,上述战略的实施存在着经济、社会及生态等方面的一系列复杂因素。按目前的开发模式运行,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生态恶化,从而导致潜在贫困化的发生。该问题直接涉及扶贫与可持续性资源管理的相互关系,这不仅在红河流域,而且在全国很多地方均具有普遍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锡填  徐宗学  李占玲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兴绪  刘曼莉  
本文基于2009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95个村、300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方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生产经营投入及耕地面积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人力资本中的劳动力素质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居住的外部环境(离市场的距离、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玲燕  王慧敏  段琪彩  马剑锋  
基于云南省29个典型气象站1953年-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16个州(市)1979年-2011年的玉米生产资料,分析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4个时间尺度的干旱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验证了其与玉米减产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SPEI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历史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夏玉米的产量变化情况:①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EI值变化幅度减小,干旱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增长。3个月尺度的SPEI-3和6个月尺度的SPEI-6可体现干湿季节变化,12个月尺度的SPEI-1...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艳  张义伟  曾秋梅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红河州物流经济运行环境进行研究,借鉴相关研究指标体系运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发现:红河州综合物流竞争力在全省排名第四位;州内物流网络中的"点"与"线"不匹配。物流通道因子(物流网络中的"线")在全省位于前列,但是物流网点(物流网络中的"点")及劳动力因子在全省排在第10位,州内物流网点较少,"点"建设滞后于"线"的建设,物流网络不完善;经济规模与经济质量不匹配。经济规模在全省排第4位,而物流经济质量因子在全省处于第7位。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发展以工业产品为带动的产业物流;完善物流网点布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外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以此改善经济质量的针对性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计  李毅  贺缠生  
【目的】构建二、三维干旱特征变量重现期的联合分布模型,对实际的干旱变量重现期范围进行估计,为旱情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4种对称和5种非对称的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构建黑河流域上游莺落峡、梨园站和正义峡3个水文站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干旱烈度峰值的二、三维联合分布模型;通过拟合度评价,选取Frank和Clayton Copula函数,对黑河流域的联合重现期和同现重现期进行计算,分析黑河流域重现期的空间演变规律。【结果】单变量的重现期理论值介于二、三维变量联合重现期与同现重现期之间;当单变量重现期理论值为5年时,采用干旱历时与干旱烈度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推求的莺落峡、梨园站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文静  牛俊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Copula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忆文  张喜风  杨礼箫  贺缠生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浩  张洪波  张靖铷  吴延锐  邵淑婷  姚聪聪  吕丰光  
[目的]解析气候变化下渭河流域干旱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以及时空演变趋势,预估未来区域干旱发生发展情势,为渭河流域未来旱灾防控和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MIP5统计降尺度数据集NEXGDDP中的CanESM2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采用象限转换校正方法实施校准,并利用游程分析等方法,从干旱指标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与干旱事件特征的角度,分析渭河流域历史基准期(1966—2005年)与未来期(2021—2060年)2种排放情景(RCP4.5与RCP8.5)下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渭河流域干旱事件频率的空间特征与持续性变化。[结果]历史基准期与未来期SPEI在年际尺度下均呈下降趋势,其中RCP8.5情景下渭河流域春旱会显著加剧;未来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将呈现“两头减少,中间增多”的态势,即轻旱与特旱高频区域减少,中旱与重旱高频区域增多;流域尺度上,未来发生短历时干旱事件的频率有所减小,中长历时干旱事件频率增加,其中流域北部与渭河源头区的长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频率会显著减小;未来不同间隔干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变化不大,依旧以1~6个月间隔的干旱事件为主,局地会有一定差异性。[结论]春季与冬季将是渭河流域未来干旱风险防范的重点季节,流域西部是冬旱防范的重点区域;未来轻旱与中旱仍是渭河流域最主要的干旱类型,但要警惕发生频率持续走高的中旱与重旱灾害所带来的风险;未来期流域中长历时干旱事件会有所增加,应采取应对措施减轻长持续性干旱事件给流域工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学斌  石培基  罗君  刘海龙  魏伟  
合理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对于优化流域景观格局、建立流域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流域生态环境风险、维护流域生态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干旱内陆河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以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结合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流域景观发生较大了变化,草地面积减少12.73×104hm2,未利用地面积增加15.59×104hm2;将生态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低生态风险区向流域上游不断迁移,面积减少31.89×104hm2,较低生态风险区向上游和中游不断延伸,面积增加29.30×104hm2,高生态风险区向下游不断扩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会  张卫民  李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