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4)
- 2023(17133)
- 2022(14854)
- 2021(13607)
- 2020(11466)
- 2019(26030)
- 2018(25604)
- 2017(49639)
- 2016(26675)
- 2015(29742)
- 2014(29729)
- 2013(29341)
- 2012(26808)
- 2011(24271)
- 2010(24092)
- 2009(21875)
- 2008(20880)
- 2007(18104)
- 2006(15721)
- 2005(13582)
- 学科
- 济(123817)
- 经济(123631)
- 管理(75419)
- 业(69826)
- 企(57528)
- 企业(57528)
- 方法(53291)
- 数学(46985)
- 数学方法(46394)
- 农(28927)
- 中国(28098)
- 地方(27215)
- 学(26213)
- 财(26151)
- 业经(24722)
- 农业(19543)
- 制(18422)
- 贸(18076)
- 贸易(18069)
- 理论(18052)
- 环境(17961)
- 易(17451)
- 和(17278)
- 务(16508)
- 技术(16491)
- 财务(16415)
- 财务管理(16381)
- 地方经济(16126)
- 企业财务(15594)
- 融(15415)
- 机构
- 大学(382192)
- 学院(381071)
- 济(158052)
- 经济(154870)
- 管理(150293)
- 理学(131585)
- 理学院(130086)
- 研究(128922)
- 管理学(127616)
- 管理学院(126920)
- 中国(92540)
- 科学(81002)
- 京(79592)
- 财(68504)
- 所(64313)
- 农(61987)
- 研究所(59203)
- 业大(58476)
- 中心(57800)
- 财经(56204)
- 江(53664)
- 经(51247)
- 范(50268)
- 师范(49773)
- 北京(49320)
- 农业(48691)
- 经济学(48596)
- 院(46924)
- 州(43699)
- 经济学院(43610)
- 基金
- 项目(268790)
- 科学(212100)
- 基金(196278)
- 研究(193099)
- 家(171974)
- 国家(170601)
- 科学基金(146865)
- 社会(123374)
- 社会科(116949)
- 社会科学(116918)
- 省(104980)
- 基金项目(104312)
- 自然(96360)
- 自然科(94117)
- 自然科学(94094)
- 自然科学基金(92397)
- 教育(89043)
- 划(88409)
- 资助(80698)
- 编号(77335)
- 成果(61460)
- 重点(60337)
- 部(59101)
- 发(57538)
- 创(55437)
- 课题(53069)
- 创新(51828)
- 科研(51704)
- 国家社会(51203)
- 教育部(50718)
- 期刊
- 济(169610)
- 经济(169610)
- 研究(109211)
- 中国(66565)
- 学报(62518)
- 科学(57131)
- 农(55277)
- 管理(54286)
- 财(51181)
- 大学(47437)
- 学学(45075)
- 教育(38721)
- 农业(38489)
- 技术(33958)
- 融(28653)
- 金融(28653)
- 经济研究(28156)
- 财经(27716)
- 业经(26386)
- 经(23840)
- 问题(21746)
- 技术经济(19528)
- 业(19011)
- 科技(18110)
- 图书(18099)
- 统计(17991)
- 版(17671)
- 理论(17407)
- 资源(17192)
- 商业(16502)
共检索到540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剑 杨爱婷
运用集对分析法(SPA)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性角度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经济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普遍具有较高应对性,但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深圳、中山、佛山因敏感性较低,经济表现出低脆弱性,而广州、东莞和珠海因敏感性较高,落入中等脆弱性区域。从广东欠发达地区看,东西两翼处于中等及较高脆弱性区域;山区普遍具有高敏感性和低应对性,其经济脆弱性最高。根据障碍因素分析,珠三角最主要障碍因素有R&D经费/GDP、劳动生产率、消费率等,欠发达地区主要障碍因素是人均GDP、财政收入/GDP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飞 储毓婷 张平宇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经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对我国15个典型旅游城市的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各旅游城市经济系统普遍具有较高的应对能力,但系统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武汉和济南由于经济敏感性较低,应对能力较高,表现为低脆弱性;厦门和广州因经济敏感性高、应对能力较低而处于高脆弱性等级。障碍因素分析表明,客源市场集中度、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等敏感性因子,地方财政自给率、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等应对能力因子是影响各旅游城市经济脆弱性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崇强 翟国方 李莎莎 吴云清
[目的及方法]以脆弱性理论和VSD模型,基于制度因素度量了2013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和障碍度分析。[结果](1)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在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较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低,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系统相对稳定与安全。在制度应对性高的省区,经济脆弱性较低;在制度应对性低,增长要素敏感性强的省区,经济脆弱性高。(2)空间特征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呈现西—中—东脆弱性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空间热点地区显示,脆弱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崇强 翟国方 李莎莎 吴云清
[目的及方法]以脆弱性理论和VSD模型,基于制度因素度量了2013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和障碍度分析。[结果](1)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在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较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低,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系统相对稳定与安全。在制度应对性高的省区,经济脆弱性较低;在制度应对性低,增长要素敏感性强的省区,经济脆弱性高。(2)空间特征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呈现西—中—东脆弱性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空间热点地区显示,脆弱性高值集聚的热点地区为不发达的西部省区。(4)障碍度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出口增长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主要的增长障碍。[结论]增加经济制度的应对性,可以消减经济增长系统的脆弱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宝 彭安琪 王荣成
以长江经济带干线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概念界定和“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和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识别,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与应对能力呈“并驾齐驱”式同步增长态势,整体脆弱性表现为“震荡起伏”式有序下降,且时序分异特征鲜明。(2)空间维度,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具有显著的动态演替性,下游环境高风险区呈现空间集群特性,但区段脆弱性程度不断下降,中游脆弱性呈“先降后升”演变走势,上游脆弱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指数值波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变迁是流域多重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化与工业化、投资与消费激增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是引致流域旅游产业系统环境敏感性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制约旅游产业系统环境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则表现为公共交通与生态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升 孙会荟 刘伟
深入分析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与障碍因子对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胁迫性、敏感性、弹性、应对能力4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与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征与障碍因子。研究发现:首先,2008和2012年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较低且较上年度优化转变最明显。其次,敏感性与应对能力总体呈现稳步提升特征。胁迫性与弹性分别在2008年和2012年对脆弱性影响最大,其余年份敏感性对脆弱性影响最大。最后,各年度准则层障碍度由高到低均为胁迫性、弹性、应对能力、敏感性,各年度指标层前4个障碍因子累计障碍度均大于60%,其中,沿海地区风暴潮造成经济损失与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均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升 孙会荟 刘伟
深入分析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与障碍因子对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胁迫性、敏感性、弹性、应对能力4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与障碍度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征与障碍因子。研究发现:首先,2008和2012年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较低且较上年度优化转变最明显。其次,敏感性与应对能力总体呈现稳步提升特征。胁迫性与弹性分别在2008年和2012年对脆弱性影响最大,其余年份敏感性对脆弱性影响最大。最后,各年度准则层障碍度由高到低均为胁迫性、弹性、应对能力、敏感性,各年度指标层前4个障碍因子累计障碍度均大于60%,其中,沿海地区风暴潮造成经济损失与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均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张慧
脆弱性作为系统的内在特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区域高质量发展。论文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角度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各子系统指标到系统脆弱性的映射,分析黄河下游地区复合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和障碍度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黄河下游地区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下降幅度整体呈现逐渐放慢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6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上高于山东省9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的前五大障碍因素由经济因素逐渐向生态因素转变。基于此,提出应保护和建设多种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促进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持续性,合理调整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增强复合系统韧性的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下游地区 复合系统 脆弱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爽 张慧
脆弱性作为系统的内在特征,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区域高质量发展。论文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角度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各子系统指标到系统脆弱性的映射,分析黄河下游地区复合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和障碍度因子。结果表明:2001—2020年,黄河下游地区各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均在波动中不断下降,下降幅度整体呈现逐渐放慢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6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整体上高于山东省9个地市;复合系统脆弱性指数的前五大障碍因素由经济因素逐渐向生态因素转变。基于此,提出应保护和建设多种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促进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持续性,合理调整复合系统的内部结构,增强复合系统韧性的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下游地区 复合系统 脆弱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锋
文章运用集对分析法,从旅游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和应对性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度1983~2011年间中国旅游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经济系统整体上敏感性呈上升趋势、应对性呈上升趋势、脆弱性呈下降趋势;我国旅游经济系统敏感性具有高弹性,但其弹性在逐渐降低;近期,我国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出现了翘尾现象,说明我国旅游经济系统发展中矛盾在增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认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可以分为"内生性结构累积式脆弱"和"外生性环境胁迫式脆弱"两种类型;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深层压力,来源于"内生性结构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廖高可 谢梦园
在考虑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实体经济脆弱性的概念,从经济预期环节、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三个方面构建实体经济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实体经济脆弱性指数,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脆弱性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次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角度考察实体经济脆弱性影响因素,通过使用ARDL模型和LST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企业部门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它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廖高可 谢梦园
在考虑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实体经济脆弱性的概念,从经济预期环节、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三个方面构建实体经济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实体经济脆弱性指数,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脆弱性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次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角度考察实体经济脆弱性影响因素,通过使用ARDL模型和LST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企业部门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它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杰 张炜熙
传统区域经济研究中侧重“如何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脆弱性作为目前研究的前沿从另一视角研究“如何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区域复合系统,阐述了区域经济社会脆弱性外部特征与成因,提出区域经济社会系统脆弱性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聚类法对河北省按行政区划分进行了分类,为进一步评价动态开放的区域经济系统发展中的脆弱性提供了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维洋 王红毅
文章在定义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改进灰色聚类法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河北省,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关键词:
社会经济系统 脆弱性 综合评价 灰色聚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媛媛 卢荣旺 唐波 林琳
基于PSR理论构建贫困地区生态—经济脆弱性评价体系,以韶关市8个贫困县为案例地分析其脆弱性时空格局并探讨耦合度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生态脆弱性整体呈"U"型走势,经济脆弱性呈匀速下降趋势,生态—经济脆弱性呈倾斜且平滑的"L"型阶段性下降趋势。(2)县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缩小,生态—经济脆弱性形成"东高西低、中部适宜"的格局。(3)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耦合脆弱性在中度水平以下,耦合度较高的县主要集中在中部片区。(4)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该地区耦合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年降水、气温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状态指标是基础障碍因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响应指标重要性有所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