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9)
- 2023(7873)
- 2022(6867)
- 2021(6488)
- 2020(5675)
- 2019(12975)
- 2018(12878)
- 2017(24468)
- 2016(13399)
- 2015(15084)
- 2014(14738)
- 2013(14092)
- 2012(12742)
- 2011(11181)
- 2010(10694)
- 2009(9474)
- 2008(8737)
- 2007(7146)
- 2006(5651)
- 2005(4499)
- 学科
- 济(51560)
- 经济(51516)
- 管理(36774)
- 业(35417)
- 方法(30536)
- 企(29647)
- 企业(29647)
- 数学(28062)
- 数学方法(27550)
- 财(12836)
- 农(12709)
- 中国(11510)
- 学(10080)
- 业经(10055)
- 地方(8877)
- 务(8733)
- 财务(8693)
- 财务管理(8676)
- 贸(8628)
- 贸易(8624)
- 农业(8415)
- 易(8411)
- 技术(8369)
- 企业财务(8268)
- 理论(8207)
- 环境(7506)
- 和(7482)
- 制(7064)
- 划(6804)
- 银(5968)
- 机构
- 学院(178118)
- 大学(177167)
- 管理(72191)
- 济(69153)
- 经济(67867)
- 理学(64413)
- 理学院(63756)
- 管理学(62195)
- 管理学院(61863)
- 研究(55563)
- 中国(39206)
- 科学(37074)
- 京(35550)
- 农(33907)
- 业大(31041)
- 财(29180)
- 所(27596)
- 农业(27380)
- 中心(26942)
- 研究所(25876)
- 财经(24669)
- 江(24485)
- 经(22756)
- 范(21601)
- 经济学(21293)
- 师范(21278)
- 北京(20877)
- 院(20374)
- 技术(20336)
- 州(19537)
- 基金
- 项目(136459)
- 科学(107817)
- 基金(100395)
- 研究(94605)
- 家(89265)
- 国家(88578)
- 科学基金(76634)
- 社会(59635)
- 社会科(56637)
- 社会科学(56623)
- 省(54736)
- 基金项目(53169)
- 自然(52688)
- 自然科(51563)
- 自然科学(51546)
- 自然科学基金(50594)
- 划(46291)
- 教育(45093)
- 资助(41760)
- 编号(37167)
- 重点(30828)
- 部(30120)
- 创(29349)
- 发(28830)
- 成果(27888)
- 科研(27399)
- 创新(27378)
- 计划(27078)
- 教育部(25640)
- 大学(25447)
共检索到233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桑 崔翠 郜欢欢 雷维 王刘艳 王瑞莉 陈柳依 曲存民 唐章林 李加纳 周清元
【目的】菜籽油在烹饪、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根据生产需要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2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的QTL及影响本群体脂肪酸组分的候选基因。【方法】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研究材料,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个年度在重庆市北碚区2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气相色谱法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DNA样品预处理及芯片处理严格按照Illumina Inc公司Infinium HD Assay Ultra操作说明进行。取最小阈值LOD 2.0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Mapping V4.1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结果】2种环境中,两亲本各性状间差异及RIL群体各性状在株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6种脂肪酸含量在2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分布,适合进行QTL检测。构建用于QTL定位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平均图距1.69 cM。利用此图谱,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位于8条染色体上的23个控制脂肪酸组分QTL位点,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6、3、4、5、2和3个,其中在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发现多种脂肪酸含量的QTL"富集区"。在A05染色体上检测到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亚油酸与亚麻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同;在A08和C03上都检测到油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油酸与廿碳烯酸及芥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反。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在17个QTL置信区间内筛选到22个候选基因,主要通过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全羧化酶合酶、碳链延长酶和参与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等途径调控脂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结论】利用甘蓝型油菜6K SNP芯片准确定位了2种环境条件脂肪酸组成的QTL位点,筛选到位于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多种脂肪酸QTL的"富集区",并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脂肪酸代谢基因,可作为改善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区段及候选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荐红举 魏丽娟 李超 唐章林 李加纳 刘列钊
【目的】甘蓝型油菜籽粒重量是构成油菜单株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是重要的育种目标。通过对5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千粒重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千粒重的QTL及影响本甘蓝型油菜群体千粒重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德国吉森、重庆北碚5种不同的环境下,测定各株系天然种子千粒重。利用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构建的SNP高密度遗传图谱扫描5种环境中的千粒重QTL。该遗传图谱包括2 795个SNP位点,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1 832.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66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列钊 李加纳
【目的】菜籽油包括多种脂肪酸组分,提高油酸(C18:1)含量,降低亚麻酸(C18:2)和芥酸(C22:1)含量是油菜育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利用刚开发的油菜60K芯片构建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连锁图谱,对3个不同环境中影响甘蓝型油菜品质的油酸、亚麻酸及芥酸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可对脂肪酸组分QTL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准确比较分析。【方法】以高芥酸亲本GH06为母本和低芥酸亲本P174为父本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分别于2008年在德国吉森、德国霍亨里特及2009年德国吉森3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近红外分析方法 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俎峰 赵凯琴 张云云 原小燕 田正书 贺斌 奚俊玉 束正齐 符明联
【目的】在云南生境下挖掘甘蓝型油菜含油量QTL位点,为高含油量性状遗传机制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高含油量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高含油量材料G28为母本,低含油量材料H008为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包含175份株系的F_1 DH群体,利用60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016-2017年丽江与临沧点DH群体含油量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LOD=2.5为阈值扫描含油量性状QTL。【结果】DH群体含油量性状呈现正态分布,表现出单向超亲分离。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含油量QTL,分别可解释6.29%~10.36%的表型变异。通过Blast分析将这6个QTL分别映射到参考基因组-Darmor-bzh ChrA01,ChrA10,ChrC05与ChrC08染色体物理图谱上。与前人研究比较分析推测位于C05染色体上的qOCc05.1与qOCc05.2为新的含油量性状相关的QTL。【结论】在云南生境下检测到6个含油量性状QTL并明确了其在染色体的物理区间,定位结果可用于下一步主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高含油量油菜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志林 靳丰蔚 刘婷婷 王毅 谭莹莹 杨春慧 李蕊彤 王博 刘克德 董云
【目的】表皮蜡质是覆盖植物叶片和茎秆等部位的疏水层,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甘蓝型油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研究表皮蜡质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为实现油菜高产稳产提供参考。【方法】对油菜光叶突变体M8和普通蜡质叶中双11(ZS11)和C20的叶片表征进行记载,使用便携式植物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利用M8和ZS11、C20分别杂交获得2个F_1、自交构建2个F_2分离群体,用于分析油菜光叶性状的遗传规律;选取M8和ZS11杂交的F_2群体中光叶和蜡质叶表型单株分别进行混池,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结合靶向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克隆,结合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并通过RT-PCR验证候选基因。【结果】甘蓝型油菜光叶表型叶片气孔导度更大、光合效率更高;遗传分析表明M8光叶性状受1对基因控制,光叶相对蜡质叶为隐性。图位克隆将光叶控制基因定位至A08染色体0.134—0.699 Mb物理区间内。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ZS11,光叶突变体M8中A08染色体0.22—0.58 Mb区间存在大片段缺失,ZS11在该区段中的Bna A08G0006900ZS(Bna A08.SAGL1)可能为光叶的候选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Kelch-F-box蛋白,在ZS11叶片中表达量高而M8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缺失可能导致了M8光叶表型。【结论】甘蓝型油菜光叶新突变体M8相比野生型蜡质叶片光合速率更高,该光叶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图位克隆鉴定到光叶性状调控基因为Bna A08.SAGL1,基因缺失产生了光叶表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郎丽娜 赵娜 马兵 刘亚萍 田正书 刘璐 卢虹 刘霞 王阳 徐爱遐 黄镇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花叶性状的遗传特点,开发与花叶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以甘蓝型油菜品系2205(圆叶)、1423(花叶)为亲本,构建了3个世代群体:F1、BC1和F2,探讨花叶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花叶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1植株叶形表现为花叶,BC1(F1×2205)和F2中花叶与圆叶的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1∶1和3∶1,说明甘蓝型油菜的花叶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筛选637对SSR引物,共筛选到了3个与花叶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CB10079、BNGMS114和BNGMS385。连锁分析发现,这3个连锁标记均位于花叶基因的一侧,其中BNGMS11...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叶 遗传 SS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镇 许婷 班元元 刘欢 范胜栩 杨丽 徐爱遐
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是一种有用的指示性状,本研究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白花基因进行AFLP分析,在256对AFLP引物中共获得6个与白花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EA11MC04与EA12MC01为基因两侧最近的分子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8,1.0 cM。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花 遗传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露申 牛应泽 余青青 郭世星 柳丽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进行量化观察,研究其数量遗传特性,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仪和颜色提取软件对油菜新鲜花瓣进行处理,获得花瓣颜色特征值(CIERGB值),选择能反映花瓣颜色差异的B值,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243×HZ21-1和HW243×中油821)的P1、P2、F1、B1、B2和F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媛媛 沈金雄 王同华 傅廷栋 马朝芝
【目的】建立甘蓝型油菜的高质量遗传图谱,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复杂性状打下基础并提供保证。【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SI-1300”及其恢复系“Eagle”组配得到的184个F2单株为群体,利用SRAP、SSR和AFLP标记技术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结果】该图谱共包含21个连锁群,涉及137个SRAP标记、143个SSR标记和118个AFLP标记。图谱总长1949.8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cM。以SSR标记为锚定标记,该图谱与国际标准图谱进行了初步对应。研究共发现了8个偏分离区域。【结论】根据对标记分布的均匀程度,图谱覆盖程度以及标记密度等方面的分析,本研究构建的甘蓝型油菜分子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丹 胡庆一 张振乾 王悦 官春云
提高油菜籽品质一直是育种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栽培措施对油菜不通脂肪酸合成有一定影响,为从分子方面促进油菜脂肪酸组成改良研究的发展,以甘蓝型油菜420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及fad2、fad3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硼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fad2、fad3的表达量变化与叶绿素含量规律相同,且通过线性拟合分析发现,fad2、fad3基因表达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俊 蒲晓斌 张锦芳 李浩杰 柴靓 黄驰 胡海兵 郑本川 牛应泽 蒋梁材
选用甘蓝型油菜J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个(A1、A2、A3、A4、A5)、恢复系3个(R1、R2、R3),采用5×3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5个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的估算与分析,旨为探明亲本材料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①在一般配合力上,3个父本的优劣顺序为R3>R2>R1,5个母本的优劣顺序为A4>A1>A2>A5>A3。②组合A2×R3在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表现最好,15个组合中,单株产量排名前3的组合是A2×R3、A1×R1、A2×R1。③性状遗传力中以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最高,分枝部位最低,结合田间表现,R3、A2、A4这3份材料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国建 俎峰 刘坚坚 李劲峰 董云松 罗延青 赵凯琴 陈苇 束正齐 王敬乔
利用35个甘蓝型油菜Ogura胞质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采用4×35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0个组合的9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的估算,其中包括根据云南地方气候特点制定的主茎冻荚与主茎阴荚性状。研究表明,一般配合力综合排名母本前5名分为a19>a29>a21>a20>a2;父本优劣排名次序为21r>64r>68r>16r;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为a17×21r。本研究旨在探明亲本材料的应用潜力,为生产上利用Ogura胞质不育系统选育甘蓝型油菜强优势组合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孙学成 张献龙
以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L.)9506品系的下胚轴为受体,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进行了除草剂Glufosinate抗性基因(pat)的转化试验,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选择剂的小植株,并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Kan和羧苄青霉素(Cb)对芽再生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含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进行预培养和选择培养基中附加AgNO3均能促进转化细胞的生长和芽的再生。转化植株对Glufosinate除草剂的抗性和分子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卫国 张凯 塔娜 朝红波 杜慧娟 栗茂腾 王灏
【目的】定位控制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QTL,鉴定QTL区间的候选基因,为油菜高光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2种生态环境测定KN DH 群体348份品系叶绿素含量性状,结合KN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进行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和QTL区间候选基因鉴定。【结果】 在2个生态环境初步鉴定到34个叶绿素含量显著性QTLs,QTL区间整合获得31个叶绿素含量consensus QTLs,其中3个QTLs至少在2个种植环境鉴定到。2个QTL cqCC.A7-3和cqCC.A7-5在冬性和春性生态环境都能够鉴定到,属于冬性和春性环境稳定表达QTL;cqCC.A1-4在冬性生态环境中鉴定到,属于叶绿素含量性状的主效QTL。油菜叶绿素含量QTL置信区间共鉴定到66个潜在候选基因,其功能主要涉及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光合作用中的光信号和电子传递,包括BnaA01g14880D(ACD1-LIKE)、BnaA07g29990D(AtWSCP)、BnaA01g22670D(LHCA3)、BnaC08g43200D(PSAO)、BnaC06g28800D (FTSH1) 和BnaC08g19460D (SAUL1)等。【结论】控制油菜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鉴定可为油菜叶绿素调控基因的精细定位、遗传基础解析以及油菜高光效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刘艳 王瑞莉 叶桑 郜欢欢 雷维 陈柳依 吴家怡 孟丽姣 袁芳 唐章林 李加纳 周清元 崔翠
【目的】寻找苯磺隆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性状相关的QTL及其耐性基因,为筛选与培育耐苯磺隆油菜种质以及探究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苯磺隆耐性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0.15 mg·kg~(-1)苯磺隆溶液处理由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ZS11构建的包含175个株系的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进行种子发芽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测定其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干重。然后,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通过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基于该遗传图谱,利用MapQTL软件多QTL作图法对4个性状的相对值进行QTL定位,根据各QTL置信区间查找甘蓝型油菜的基因序列,并依次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进行BLAST,筛选可能与耐苯磺隆胁迫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频数分布表明4个相对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大,且呈连续性分布,符合数量性状表现特征,适宜进行QTL遗传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构建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标记之间的平均图距为1.69 cM。利用此图谱共检测到22个相关QTL,表型贡献率变幅为6.4%—12.6%。其中,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关的QTL分别有6个和3个,与相对根长和相对干重有关的QTL分别为8个和5个。在A01染色体64.857 cM、55.935 cM和56.645 cM处检测到的相对发芽势与相对发芽率QTL的置信区间完全或者部分重叠。通过分析QTL置信区间上甘蓝型油菜对应的区间序列,筛选到30个可能与油菜耐苯磺隆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包括18个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5个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1个GSTF相关基因、1个ABC转运蛋白相关基因和1个ALS基因,这些基因均与除草剂抗性机制有关,尤其ALS为磺酰脲类除草剂靶位点酶;另外筛选到1个BHLH和1个JAZ6基因,BHLH与JAZ蛋白可通过相互作用来防御胁迫;检测到1个LSU2蛋白相关基因和1个MATE家族成员,前者参与细胞氧化剂解毒及植物防御反应,后者参与类黄酮、生物碱、金属离子、其他多种代谢物的转运及有毒物质引起的植物胁迫响应。【结论】检测到与相关QTL共22个,筛选出可能与苯磺隆耐性有关的候选基因30个。这些基因通过加速毒性分子的转运与代谢从而响应有毒物质引起的胁迫反应,可能参与植物对苯磺隆的抗性调节与反应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