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7)
2023(12703)
2022(10855)
2021(9933)
2020(8567)
2019(19989)
2018(19608)
2017(38520)
2016(20482)
2015(23029)
2014(23132)
2013(22994)
2012(21359)
2011(19458)
2010(19276)
2009(17973)
2008(17362)
2007(15346)
2006(13367)
2005(11933)
作者
(59488)
(50143)
(49882)
(47759)
(31933)
(24099)
(22867)
(19566)
(19074)
(17706)
(17059)
(16826)
(15858)
(15704)
(15668)
(15409)
(14954)
(14867)
(14466)
(14462)
(12372)
(12309)
(12114)
(11606)
(11452)
(11264)
(10902)
(10716)
(10134)
(9782)
学科
(109063)
经济(108973)
管理(58682)
(54116)
方法(45704)
(44533)
企业(44533)
数学(40987)
数学方法(40528)
中国(24927)
地方(24561)
(22614)
(22361)
(20413)
业经(19743)
(16000)
贸易(15996)
(15963)
(15430)
农业(15051)
地方经济(14796)
环境(14440)
(14098)
财务(14052)
财务管理(14018)
(13949)
理论(13335)
企业财务(13331)
(12648)
金融(12645)
机构
大学(302017)
学院(301795)
(135086)
经济(132418)
管理(118416)
理学(102817)
理学院(101660)
研究(100938)
管理学(99875)
管理学院(99309)
中国(74388)
(62055)
科学(61074)
(57592)
(50050)
财经(47070)
中心(46843)
(46733)
研究所(45665)
(44183)
业大(43634)
经济学(43000)
(42719)
经济学院(38587)
(38247)
北京(38201)
师范(37849)
农业(36846)
(36160)
财经大学(34896)
基金
项目(203808)
科学(161973)
基金(150660)
研究(145337)
(130809)
国家(129825)
科学基金(112964)
社会(95291)
社会科(90511)
社会科学(90485)
基金项目(80250)
(79556)
自然(73677)
自然科(72028)
自然科学(72010)
自然科学基金(70713)
教育(66977)
(66179)
资助(62043)
编号(57260)
重点(45962)
(45467)
成果(44867)
(44339)
(41962)
国家社会(39965)
科研(39461)
创新(39393)
教育部(39351)
课题(38982)
期刊
(146737)
经济(146737)
研究(86278)
中国(50358)
(45388)
学报(44741)
管理(42328)
科学(42016)
(40618)
大学(34276)
学学(32775)
技术(27726)
农业(27353)
经济研究(24582)
(24008)
金融(24008)
财经(23982)
教育(22776)
业经(21888)
问题(20722)
(20702)
统计(17341)
技术经济(17023)
(15511)
商业(14315)
(14200)
决策(14158)
(14145)
理论(14026)
现代(13596)
共检索到434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杨文文  
基于多中心网络城市理论和集群网络结构竞争理论,在构建城市群网络空间绩效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0年环鄱阳湖区城市群42个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从效率总体比较来看,环鄱阳湖区内的大部分城市处在空间网络联系的生产前沿面上,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城市逐渐向生产前沿面靠近;(2)从效率分解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的变化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水平起的作用更为明显;(3)从效率空间差异分布看,环鄱阳湖区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呈现核心区大于边缘区、边缘区大于外围区的规律,而城市群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邱浩  戴璐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和引力模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不仅能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新视角,而且可为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将景观结构安全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来构建生态安全指数,并引入到改进的引力模型中,对研究区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生态安全度有所降低,部分区域经历了由高生态安全度向低生态安全度的转化,生态风险提升;2)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整个研究期间南昌市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变化呈松散趋势。在生态安全约束下,研究区多中心网络结构特征逐渐凸显,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发育程度逐步走向成熟,向协同方向优化;3)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多数城市关联强度低且处于稳定的均质状态,形成以南昌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单核心特征。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关联整体呈现异速非均衡特征,并形成以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抚州市区和景德镇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可见,结合生态安全指数的引力模型能有效测度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炜威  杨斐  官雨娴  庞祯敬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建立了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模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的联系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圈城市群整体的网络密度处于中高水平,城市群已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经济网络,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但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城市群基本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驱动周边城市网络化协同发展的格局,但城市群内的枢纽型城市较少;集群内存在明显的小团体现象,凝聚子群间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骆康  李硕硕  邓伟凤  
基于流空间可以有效刻画特殊地域城市群企业异地投资网络。基于土地利用和工企登记数据,采用股权穿透法获取195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区工商企业异地投资数据,分别从“主要节点-骨干路径-空间格局”层面揭示环鄱阳湖城市群企业异地投资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节点加权入度逐渐上升,南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净流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突出,区位倾向性特征明显;(2)骨干路径主要发生在南昌、九江、鹰潭、抚州以及景德镇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辖区,跨越地理要素阻碍现象明显;(3)行业整体上朝多中心结构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异地投资网络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金融业向多地平级互通格局演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演变为三中心,制造业呈现南移东进的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海攀  郑林  张敬伟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明  
对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分析能够了解区域的协调发展状况。本文通过引入城市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省的13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用网络密度、点度中心度和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对江苏省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具有不对称性,但有协调发展的趋势;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核心城市,对其他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贤房  万智巍  陈永林  雷军成  张安皓  
基于长途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构建偏离度指标,研究不同尺度下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及偏离度,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南昌市在不同尺度不同流数据网络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如九江、宜春、新余等城市不同尺度及流网络下排名各有不同;2)基于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区域网络结构显现出明显的差异;3)研究尺度对加权度中心、图密度影响最小,而对介数中心影响最大,度中心次之;4)两种尺度网络结构位序偏离度分别为:加权度中心为0.24,图密度为0.48,度中心为1.7,介数中心为0.24。区域是各种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区域空间结构刻画需要考虑不同尺度以及综合各种要素。最后,对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洁方  
基于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级别的划分,文章提出构建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方法。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置指标刻划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反映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状况。用pajek软件生成了江苏省苏南和苏中地区的经济联系网络,并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宋雅宁  温湖炜  李晶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间的双向经济联系格局与城市网络得出: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际经济联系强度存在明显的方向性差异,上海、苏州、重庆、武汉等城市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他城市对其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②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大,而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总量较小。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格局很不平衡,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约占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总量的77%。③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网络密集程度整体不高,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西疏东密"。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以直接联系为主,但城市网络仍依赖一些关键城市作为联系"媒介",重庆、武汉和成都的中介功能尤为突出。④聚类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84个城市可分为8个三级子群、4个二级子群,组成滇中黔中、成渝以及长江中下游3个城市小团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  王英  谢非  
湖域地区日益城市化并进而演化为复杂的环湖城市群空间网络化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普遍趋势。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分析方法和非参数检验对其城市规模演变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揭示。研究表明:①环湖城市群首位城市影响较大,中间城市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中小城市数量多且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②环湖区整体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中小城市晋升为大城市速度加快,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短期内各规模城市之间转型比较困难,首位城市依然占主导地位。③城市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分布状态,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同时能较好拟合β>1时的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各个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合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小宁  白永平  宋龙军  高祖桥  
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和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测度各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等级结构,从中心性、网络密度和凝聚子群3个方面对各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城市群内城市等级结构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和关中均分为3个等级,呼包鄂榆中缺少三级城市;各城市群市(州)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其市(州)等级划分呈现一定协同性。(2)各城市群内经济联系总量及紧密程度不一,兰西、宁夏沿黄、呼包鄂榆内市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小,但联系最紧密,县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但联系最松散;关中则市与县间联系总量最大且联系最紧密。(3)各城市群的网络结构存在差异,关中对外经济吸引辐射能力、中介能力均最强,宁夏沿黄最弱;网络密度上,呼包鄂榆和关中网络密度较高,兰西和宁夏沿黄较低。(4)对各城市群进行聚类分析,兰西、宁夏沿黄凝聚子群基本依赖行政区划分,呼包鄂榆、关中凝聚子群分割行政区较严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俭  
目前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首位城市南昌垄断性相对较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数目较多、规模小实力弱,城镇体系存在严重断层等。为此,我们建议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十二五"建设规划中采取优化措施,进一步强化首位城市南昌的建设,提高南昌对周围城镇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区内中等城市九江、上饶等的发展,创造一两个大城市,弥补城镇体系中间断层;利用生态区位错位竞争原理,促进城镇间的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弥补中等城市过少、辐射能力不强的缺陷;建立协调机构,统筹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使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秦尊文  戴璐  王鑫磊  
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空间联系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城市交通物流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位第一层次;②湘鄂赣各省内部都已初步形成大致均匀和相对紧密的运输成本空间格局,长株潭城市群更加均匀分布,交通物流联系网络更为密集;③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频繁和密切,而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对被边缘化;④环鄱阳湖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地位有待提高,南昌、新余、九江和景德镇是江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桥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