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8)
2023(15804)
2022(13628)
2021(12342)
2020(10627)
2019(24242)
2018(23757)
2017(45865)
2016(24636)
2015(27362)
2014(26752)
2013(26391)
2012(24307)
2011(21783)
2010(21711)
2009(19621)
2008(19091)
2007(16280)
2006(14079)
2005(12140)
作者
(72274)
(60586)
(60507)
(56997)
(38457)
(29242)
(27409)
(23694)
(23020)
(21372)
(20591)
(20571)
(19222)
(18822)
(18776)
(18767)
(18366)
(17956)
(17574)
(17517)
(15021)
(14930)
(14697)
(13818)
(13582)
(13448)
(13286)
(13029)
(12189)
(11971)
学科
(101921)
经济(101807)
(67094)
管理(66800)
(53131)
企业(53131)
方法(52194)
数学(46344)
数学方法(45740)
(27052)
贸易(27041)
(26247)
(25958)
(25517)
中国(23968)
(21908)
业经(20999)
地方(19725)
(17755)
农业(17112)
(16426)
财务(16381)
财务管理(16347)
(16172)
金融(16169)
企业财务(15512)
技术(15194)
(14913)
银行(14850)
理论(14776)
机构
大学(353538)
学院(349057)
(144706)
经济(142016)
管理(135696)
理学(119283)
研究(117969)
理学院(117920)
管理学(115643)
管理学院(115019)
中国(87191)
科学(74280)
(72833)
(63732)
(63238)
(59477)
业大(56325)
研究所(54901)
中心(54750)
财经(52612)
农业(50508)
(49744)
(48214)
经济学(45389)
(44562)
北京(44459)
师范(43948)
(43111)
经济学院(41498)
(39661)
基金
项目(250271)
科学(197825)
基金(186054)
研究(173674)
(166046)
国家(164788)
科学基金(140887)
社会(112803)
社会科(107232)
社会科学(107202)
基金项目(98374)
(95075)
自然(94273)
自然科(92235)
自然科学(92209)
自然科学基金(90591)
(82306)
教育(80181)
资助(76405)
编号(67071)
重点(57303)
(55818)
成果(53453)
(52904)
(52172)
科研(49590)
创新(48971)
国家社会(48330)
教育部(47664)
计划(47649)
期刊
(141840)
经济(141840)
研究(93464)
学报(62687)
中国(58577)
科学(54929)
(54342)
大学(46844)
(46776)
管理(46366)
学学(44505)
农业(37250)
教育(29667)
(28947)
金融(28947)
技术(27928)
财经(25176)
经济研究(24544)
业经(22245)
(21663)
(21615)
(20687)
国际(20228)
问题(19972)
图书(18760)
统计(18319)
(17530)
(16702)
技术经济(16243)
科技(16174)
共检索到49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晨  王海鹏  韩庆潇  
本文作者基于亚太各国间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使用SNA方法,实证分析国际服务贸易格局的网络特征及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服务贸易联系紧密,网络结构形态健全。经济发达国家处于网络中心,易成为中心行动者,发挥"中介"与"桥梁"作用;经济欠发达国家位于边缘,易受他国"控制"。地理、经济距离因素在多数行业贸易网络中显著,制度距离因素在服务交换中更依赖"人"的贸易网络中显著,技术距离因素在新兴服务贸易网络中显著性较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冰  邱志萍  
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有利于揭示其内部经济联系规律,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0-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交流数据,采用SNA方法刻画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时空特征,借助贸易网络引力模型和QAP回归方法实证研究省际贸易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演化成"苏-浙-皖-赣"和"川-渝-滇-贵"两大贸易联系核心圈;(2)网络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弱连结联系态势,圈层特征明显,子圈间联系较弱;(3)中心性水平呈现"下冷中上热"态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冰  邱志萍  
研究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有利于揭示其内部经济联系规律,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0-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交流数据,采用SNA方法刻画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时空特征,借助贸易网络引力模型和QAP回归方法实证研究省际贸易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步演化成"苏-浙-皖-赣"和"川-渝-滇-贵"两大贸易联系核心圈;(2)网络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弱连结联系态势,圈层特征明显,子圈间联系较弱;(3)中心性水平呈现"下冷中上热"态势,各贸易主体影响力日趋均衡,但点出入度非均衡趋势明显;(4)城镇化、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地方保护是长江经济带省际贸易网络演变的重要因子。建议:着力构建区域联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适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跨区域联合协调机制,以深化地区间经济联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洁   石慧敏  
近年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正逐渐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的典范。本文基于2006-2020年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本格局和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并运用QAP方法考察其具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贸易网络中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贸易规模均呈增长态势,网络密度、平均度不断上升,贸易集聚效应显现;第二,整体贸易网络并不稳定,贸易可达性一般;第三,俄罗斯处于该网络绝对中心地位,网络不平衡性明显;第四,贸易网络演进受多方因素影响,其中人口、地理与文化等因素正向作用较为明显,经济距离的内生动力有所减弱,物流绩效水平差异呈负向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欣  徐晓玉  韩珠林  
生产性服务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贯穿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国家间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相互联系,形成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47个国家,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分析2010-2017年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发现全球生产性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网络内的国家在地位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的特征。在利用QAP方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地理距离因素对国家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  李苹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网络的视角,使用2000—2019年二十国集团(除欧盟)的面板数据,构建贸易网络强度指标,对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贸易渠道是提高双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关键渠道;双边直接贸易强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取决于专业化分工程度;金融危机时期,间接贸易渠道会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周期的传导,加剧危机蔓延;地区因素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能提高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爱萍  张晓平  宋现锋  李润奎  
文章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社团演化等方面探讨了2000—2019年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QAP回归方法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贸易网络结构来看,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的网络密度、贸易规模、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美国和俄罗斯在网络中居于重要地位,控制能力较强;中国的中介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2)从贸易集团演化角度分析,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核贸易圈,以俄罗斯、中国为中心的双核贸易圈,以法国、瑞典、德国等为中心的多核贸易圈。(3)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能源供应结构差异、地缘政治关系是影响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结构体系的主要因素。国家间核电设备贸易网络格局的变化,反映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各国的贸易“竞合”关系和国际地位变化,对未来中国的核电设备贸易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佳卉  贺灿飞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加深,生产分工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中间产品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论文选取了纺织业、运输业和电子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传统全球分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研究其贸易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以中国为中心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为例,探究了影响贸易网络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3种产业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有明显差异,电子产业网络联系紧密,而运输业和纺织业的结构则相对松散。②1998—2017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③从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来看:地理距离对中间产品出口偏好的影响显著,但是仅纺织业体现出了地理距离衰减效应,在电子和运输业中,地理距离越大,贸易偏好反而越高;沟通成本显著影响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偏好,中国文化在目的地国家推广能够提高贸易偏好;目的国制度质量对贸易偏好的影响显著,国家的话语权和可靠性能够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偏好,但同时,规制的质量越高,中国对其出口偏好则更低。④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3种产业中均体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何叶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全球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 ,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对各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亚太地区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很快 ,发达国家在亚洲国家留学生教育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居高不下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采取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大力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博文  刘义圣  
使用2006—2020年亚太地区17个国家相互之间数字服务贸易的国家对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比较分析国家间数字贸易潜力,并考察数字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数字服务贸易受到双边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使用共同语言的正向影响,以及双边地理距离的负向影响。进出口国签署包含数字贸易规则的自由贸易协定,健全数字基础设施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削弱资本自由流动障碍将显著提升亚太地区数字服务贸易效率。观测期内亚太地区数字服务贸易潜力持续上升,西太平洋地区数字服务贸易潜力低于东太平洋地区但增速较快,发达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潜力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在数字服务出口方面存在较大非效率的问题,未来面向亚太国家可扩展的数字贸易潜力可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成丽红  许和连  吴钢  
笔者利用UN COMTRADE 1992年~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类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国际工程机械类产品加权贸易网络的密度、点强度、聚集系数、异质性、核心边缘结构等复杂网络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工程机械类产品的国际贸易网络的密度和点强度都在逐年增大(除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外),贸易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核心度在近20年基本在下降,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的核心度在此期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卓  
本文扩展了传统的引力模型,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不仅包括GDP和绝对距离,还包括国土面积、贸易国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否相邻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文章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运用二元网络分析法,计算了国际贸易网络的密度和各国在网络中的三种中心性,将整个网络分为四个子群,区分了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和边缘地位的国家。文章还考察了国际贸易网络的权重结构,计算了国际贸易网络和剩余网络的顶点强度、平均最近邻顶点强度和顶点集聚强度等指标,探讨了这三个指标的关系。最后,计算了2004-2010年间国际贸易网络、剩余贸易网络和随机网络的网络强度熵、网络权重熵和冗余比,比较了三种网络在这三个指标上的差别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汪宁  
现代经济的生产和分工越来越趋于网络化,贸易网络对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本文探究企业在与上下游伙伴形成的贸易网络中的位置变化如何影响其自身的研发创新,首先通过一个分工贸易网络与企业创新模型揭示贸易网络地位与创新的关系,然后使用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供应商-客户贸易网络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的贸易网络地位提升显著激励了其自身的研发投入,且生产边际成本降低、产出扩张和交易成本提升是重要的作用机制。与相应组别的其他企业相比,企业贸易网络位置提升对自身研发水平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与其贸易伙伴间地理距离的缩短、贸易伙伴创新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位于贸易网络下游程度的加深而增强。此外,企业所在行业层面的贸易网络地位提升也显著提高了其研发水平,即存在正向的外部规模经济、或网络分工经济效应。本文基于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的贸易数据构建企业贸易网络,拓展了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的维度,揭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未来创新增长的结构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