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5)
2023(15764)
2022(13228)
2021(12068)
2020(10006)
2019(22654)
2018(22152)
2017(41917)
2016(22602)
2015(24893)
2014(24489)
2013(23844)
2012(22080)
2011(19979)
2010(19768)
2009(17565)
2008(17031)
2007(14947)
2006(12890)
2005(10946)
作者
(65470)
(54738)
(54583)
(51358)
(34709)
(26269)
(24577)
(21364)
(20991)
(19380)
(18754)
(18404)
(17521)
(16931)
(16904)
(16847)
(16318)
(16223)
(15877)
(15614)
(13706)
(13403)
(13290)
(12693)
(12439)
(12288)
(12089)
(11938)
(11068)
(10838)
学科
(94961)
经济(94863)
管理(62428)
(60201)
(47403)
企业(47403)
方法(39557)
数学(34874)
数学方法(34416)
中国(28081)
(27412)
地方(25208)
(22106)
业经(21954)
农业(18769)
(18618)
(17579)
贸易(17567)
(17005)
环境(15843)
(15597)
技术(15334)
(14782)
银行(14730)
(14676)
金融(14674)
(14176)
(13960)
(13899)
(13515)
机构
学院(312529)
大学(310776)
(126516)
经济(124082)
管理(119726)
研究(107994)
理学(103799)
理学院(102592)
管理学(100597)
管理学院(100033)
中国(80391)
科学(68638)
(65592)
(59472)
(56243)
(54152)
业大(50942)
中心(50158)
研究所(49701)
农业(46869)
(46863)
财经(44991)
(41710)
师范(41136)
(41114)
北京(40543)
(39670)
经济学(38458)
(37336)
经济学院(34788)
基金
项目(220117)
科学(173564)
基金(159742)
研究(156197)
(141956)
国家(140754)
科学基金(120394)
社会(100176)
社会科(94983)
社会科学(94960)
(87586)
基金项目(85182)
自然(79525)
自然科(77739)
自然科学(77713)
自然科学基金(76314)
(74186)
教育(72110)
资助(63974)
编号(61549)
(51882)
重点(50413)
成果(48033)
(47864)
(46644)
创新(43640)
课题(43243)
科研(42953)
计划(41749)
国家社会(41735)
期刊
(137376)
经济(137376)
研究(86475)
中国(62953)
学报(54284)
(54235)
科学(48836)
管理(44119)
(42341)
大学(40959)
学学(38787)
农业(37236)
教育(34072)
技术(28230)
(28077)
金融(28077)
业经(24633)
经济研究(21898)
财经(21597)
(19575)
(18580)
问题(18410)
(15881)
科技(15606)
技术经济(14750)
资源(14590)
图书(14546)
商业(14405)
业大(14216)
(13655)
共检索到459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晏克非  于晓桦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高铁枢纽车站的综合开发理念,分析了车站的功能定位,并从枢纽的"触酶—集聚"效应理论和"点—轴"空间结构理论方面分析了高铁枢纽车站集聚效应的体现。通过国内外典型枢纽车站综合开发的案例,对不同类型车站的开发模式、功能定位及其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提出高铁枢纽车站建设开发成功的条件,以此对我国新一轮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小洲  过秀成  杨涛  张小辉  
对高铁枢纽站房及交通广场布局型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由于轨道交通与高铁枢纽之间的强换乘关系对高铁枢纽立体化布局的影响,提出机动性交通工具三种立体化分层模式。界定了换乘空间和换乘界面的概念,设计了基于换乘空间的枢纽换乘设施的布局流程,并给出了高铁枢纽换乘设施的平面和立体化典型布局模式。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郭伟  姚加林  
为更客观科学评价高铁客运枢纽的离站换乘衔接水平,参考专家意见,乘客意见以及以往研究成果,从换乘的效率、服务换乘设施、系统的顺畅性、综合效用和服务环境5个方面出发,建立包含20个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专家权重和改进熵权法确定基于乘客体验的客观权重,将二者结合,让权重更具有代表性。同时,结合Vague集理论建立高铁客运枢纽离站换乘衔接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长沙南站为实例,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该模型的赋权方法较好保留了乘客的客观意见,并较大程度解决了专家决策的不确定性。该方法和模型能较好反映高铁客运枢纽离站换乘现状,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庄莉莉  曾坚  洪再生  
高铁枢纽布点决策是国家进行高铁枢纽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高铁建设的顺利开展,对枢纽效能的充分发挥起到关键作用,并对枢纽运行长期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是实现高铁枢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综合借鉴多种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重点挖掘绿色城镇群理论内涵,分析高铁枢纽对绿色城镇群发展的影响,结合典型高铁枢纽特征,建立高铁枢纽布点决策评价体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欧国立  谢辉  
高铁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对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但增强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同时是否会拉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发展的差距,引起局部区域发展不协调,有待深入研究。从高铁网络枢纽节点分析入手,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各主要城市分为四类:全国性枢纽城市、区域性枢纽城市、地区性枢纽城市和普通城市,用重力模型估算高铁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重点分析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特点。通过构建地区经济差异指数和区域一体化指数,分析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绩效。结果表明: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欧国立  谢辉  
高铁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对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但增强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同时是否会拉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发展的差距,引起局部区域发展不协调,有待深入研究。从高铁网络枢纽节点分析入手,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各主要城市分为四类:全国性枢纽城市、区域性枢纽城市、地区性枢纽城市和普通城市,用重力模型估算高铁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重点分析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特点。通过构建地区经济差异指数和区域一体化指数,分析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绩效。结果表明: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呈现出等级差异化和空间集聚化特点,同时高铁网络化建设扩大枢纽城市经济规模,增强了核心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向传三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问题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 ,总量不足 ;第二 ,空间分布不均 ;第三 ,时间分布也不均。西部康巴藏区———川、滇、藏交界区域 ,将成为中国未来水资源调配的枢纽。实施从康巴地区开始的大规模调西南之水济西北之土的工程 ,即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雪  张文新  吕国玮  胡志丁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两个基本属性,对周边区域产生节点效应和场所效应。这两种效应的发展关系存在着六种不同发展类型,即:过多节点效应发展、相互依赖发展、相互紧张发展、平衡发展、相互调整发展和过多场所效应发展。文章以北京南站为例,发现北京南站目前属于过多节点效应发展类型,北京南站过多的交通功能减弱了其对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压制了其场所效应的发展。在北京南站后期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根据实际特点进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协调,寻求其节点效应和场所效应的最优平衡点,以发挥高铁枢纽站对周边区域发展影响的最大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筱  王铮  
本文论述了研发枢纽城市的概念。文章认为研发枢纽城市是区域枢纽-网络结构中具有创新行为、知识扩散与商贸中心功能的城市,一个研发枢纽城市是产业集群、研发企业活跃、具有生产性和商贸性附域、具有知识城市特征的空间集合体。文章在分析与观察基础上提出在区域管理意义上,通过促进聚集、发展文化多样性、建立风险基金建设、利用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网络生成等措施是研发枢纽城市发展的基本途径。文章认为在管治上,政府应通过实施外部网络战略、善待大学和发展金融服务业来构建研发枢纽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利平  戴文静  
本文利用2008—2018年的地市级高铁站点数据匹配上市公司研发数据,从地理同群效应的视角,研究高铁枢纽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高铁枢纽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抑制效应为主,且存在一定的效应动态性。第二,通过促进创新要素流动,高铁枢纽性增强了创新的地理同群效应,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抑制作用。第三,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更易受到高铁完善与同群效应导致的竞争压力减小的抑制效应的影响。第四,高铁枢纽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负向效应更显著,而在高创新城市则以促进作用为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宝明  
阐述了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功能,对国内外典型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运营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结构复杂性与功能多样性,分析了枢纽旅客集散仿真手段在其建设运营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理,并对我国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决策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蕾  
通过对上海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了交通枢纽型商业地产的规划与设计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城际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不断加快,一方面对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到相关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在上一期主题中,我刊从高铁建设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宏观层面作了一些探讨,本期主题,则主要针对"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瑛莹  
本文以我国2015-2022年29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且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这条路径有效提升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俊玲  
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是有效集聚分散的物流资源、畅通干线物流通道、强化区域枢纽互联、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的纵向面板数据,探究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通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间流通联系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在市场分割度低、物流资源更丰裕的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加大政府投资、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差异化举措的建议,以期增强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