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5)
- 2023(14979)
- 2022(13049)
- 2021(12352)
- 2020(10381)
- 2019(23768)
- 2018(23579)
- 2017(45824)
- 2016(24726)
- 2015(27931)
- 2014(27619)
- 2013(26781)
- 2012(24264)
- 2011(21453)
- 2010(21313)
- 2009(19280)
- 2008(18445)
- 2007(15586)
- 2006(13376)
- 2005(11249)
- 学科
- 济(95869)
- 经济(95770)
- 管理(73099)
- 业(67796)
- 企(57575)
- 企业(57575)
- 方法(49146)
- 数学(43287)
- 数学方法(42542)
- 农(25119)
- 财(24065)
- 中国(23632)
- 业经(21373)
- 学(19547)
- 地方(18805)
- 理论(17336)
- 农业(16690)
- 贸(16611)
- 贸易(16602)
- 制(16224)
- 易(16127)
- 务(16066)
- 财务(15981)
- 财务管理(15942)
- 技术(15496)
- 和(15342)
- 环境(15215)
- 企业财务(15095)
- 划(13959)
- 银(13282)
- 机构
- 学院(339078)
- 大学(338428)
- 管理(139837)
- 济(130477)
- 经济(127669)
- 理学(122972)
- 理学院(121697)
- 管理学(119129)
- 管理学院(118529)
- 研究(105620)
- 中国(77714)
- 京(70544)
- 科学(66880)
- 财(57905)
- 农(52242)
- 业大(51857)
- 所(50890)
- 中心(49090)
- 财经(47783)
- 江(46858)
- 研究所(46824)
- 范(43765)
- 经(43706)
- 北京(43622)
- 师范(43357)
- 农业(40918)
- 院(39248)
- 经济学(38670)
- 州(38529)
- 技术(36470)
- 基金
- 项目(244055)
- 科学(192547)
- 研究(177758)
- 基金(177473)
- 家(154420)
- 国家(153164)
- 科学基金(133021)
- 社会(111054)
- 社会科(105244)
- 社会科学(105216)
- 省(95870)
- 基金项目(94268)
- 自然(88101)
- 自然科(86106)
- 自然科学(86085)
- 自然科学基金(84484)
- 教育(83122)
- 划(80406)
- 资助(73384)
- 编号(73016)
- 成果(57354)
- 重点(54270)
- 部(53485)
- 创(51175)
- 发(51055)
- 课题(49584)
- 创新(47688)
- 科研(46803)
- 教育部(46224)
- 大学(45767)
- 期刊
- 济(132758)
- 经济(132758)
- 研究(91900)
- 中国(58892)
- 学报(52859)
- 管理(50270)
- 科学(48811)
- 农(46641)
- 财(43785)
- 大学(40867)
- 学学(38610)
- 教育(38520)
- 农业(33070)
- 技术(32288)
- 融(24177)
- 金融(24177)
- 业经(23027)
- 财经(22153)
- 经济研究(21344)
- 经(18811)
- 问题(17216)
- 图书(17094)
- 业(17049)
- 科技(16755)
- 技术经济(16414)
- 版(16044)
- 理论(15934)
- 统计(15666)
- 资源(14834)
- 实践(14761)
共检索到467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莫芃
近年来民航空防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尤其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如何顺应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提升空防安全水平,防范化解重大空防安全风险是民航安全体系改革的重要主题。本文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通过对我国民航空防安全保卫的各主体维度进行分析,优化民航空防安保协同治理的SFIC模型,为提升我国民航安全治理水平,形成空防安全协同优势提供了新思路,并希冀以此助推民航空防安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协同治理 民用航空安全 SFIC模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历 张红 魏红梅
职教国际联盟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征途的新样态。文章揭示了职教国际联盟协同治理的内涵,对SFIC协同治理模型及其适切性进行了阐释。同时,围绕SFIC模型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与协同过程对职教国际联盟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囿展开探讨。针对职教国际联盟协同治理的主要困境,从三个方面提出联盟协同治理推进方略:催化与维持协同动机,激活协同治理的初始诱因;完善与落实协同条件,保障协同治理的行动过程;归总与审视协同结果,反哺协同治理的持续循环。
关键词:
SFIC模型 职教国际联盟 协同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清 毛春梅 丰智超
跨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多元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以行政区划为治理单元的生态治理模式无法应对跨界污染危机带来的挑战,跨域生态协同成为跨区域城市生态治理模式转型的一个新方向。论文基于SFIC理论,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初始条件、干预领导、制度设计、合作过程四个方面呈现长三角协同治理图景,对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实践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建立协同行为、协同引擎与协同环境于一体的跨区域城市生态协同治理支持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清 毛春梅 丰智超
跨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多元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以行政区划为治理单元的生态治理模式无法应对跨界污染危机带来的挑战,跨域生态协同成为跨区域城市生态治理模式转型的一个新方向。论文基于SFIC理论,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初始条件、干预领导、制度设计、合作过程四个方面呈现长三角协同治理图景,对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实践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建立协同行为、协同引擎与协同环境于一体的跨区域城市生态协同治理支持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中许 刘慧娟 贺元骅
以恐怖主义为标识的新型空防安全形势凸显了民航空防安全预警机制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空防安全预警机制的技术局限以明确机制创新的技术需求,其次构建一个以"双层动态威胁评估"和"双重互补威胁响应"为技术特征,以情报信息融合为技术手段的新型威胁预警机制,最后对机制创新进行模拟论证和评价。
关键词:
空防安全 信息融合 威胁评估 预警响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易继红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是推动审计全覆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将研究方向置于审计协同方面,同时,引入SFIC协同治理模型,进一步明确了SFIC模型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以及协同过程四要素,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提供了重要的实施方向与技术路径。最后,依托于实际案例企业,深入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关与国企内部审计的审计协同路径,从保障协同基础条件、发挥审计机关的领导与凝聚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工作顺利展开,对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强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确保各利益方的利益以及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行,实施有效监管是当务之急。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监管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形势下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审计主体的合作有助于审计监管效果的改善,有鉴于此,基于SFIC模型,从审计人员角度阐述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协同的起始条件现状,从审计流程和审计技术角度探讨审计协同的催化领导现状,从审计购买服务角度分析制度设计现状,重点基于审计公告分析审计协同的过程及结果。提出审计协同有助于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保障审计监管效果。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审计协同 国家审计 社会审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蒲泓宇 马捷 胡漠
协同治理对提升政务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超网络解构政务数据协同治理模型,从数据应用对象、数据应用场景以及数据本身三个层面入手,分别构建了“人”的子网络,通过子网耦合完成政务数据协同治理模型构建,并以深圳市为案例,基于实际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政务数据协同治理超网络模型,完成数据协同治理现状的模型刻画,揭示数据协同治理网络中数据应用对象间的关联关系,最终发现:各类参与者数据协同需求度差异显著,可根据需求度高低分步、分层推进协同治理;服务事项协同数据类别存在特定集群,治理过程中,可首先发掘集群的共性特征,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政务数据资源协同阻力较大,需以关键节点为突破。总体而言,政务数据协同治理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类资源协同参与感较低,需从提升人的主观能动性入手,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协同治理的发展。
关键词:
数据协同 协同治理 超网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捷 蒲泓宇 胡漠
协同治理对提升政务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政务数据资源、数据应用对象及应用场景,为政府这一复杂系统构建数据协同治理模型,切实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力求为解决政务数据高烟囱、难融合等“老大难”问题提供依据。利用超网络解构政务数据协同治理模型,分别构建政务数据子网络、数据应用对象的子网络、数据应用场景子网络,并通过子网耦合完成政务数据协同治理模型构建,将复杂多元的数据协同过程抽象为超网络模型,实现协同治理的量化分析以探究政务数据协同治理的深层规律。以深圳市为案例,基于实际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政务数据协同治理超网络模型,完成数据协同治理现状的模型刻画,揭示数据协同治理网络中数据应用对象间的关联关系,测度当前政务服务数据协同治理的现状和水平。
关键词:
智慧政务 数据协同 协同治理 超网络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捷 蒲泓宇 胡漠
协同治理对提升政务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政务数据资源、数据应用对象及应用场景,为政府这一复杂系统构建数据协同治理模型,切实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力求为解决政务数据高烟囱、难融合等“老大难”问题提供依据。利用超网络解构政务数据协同治理模型,分别构建政务数据子网络、数据应用对象的子网络、数据应用场景子网络,并通过子网耦合完成政务数据协同治理模型构建,将复杂多元的数据协同过程抽象为超网络模型,实现协同治理的量化分析以探究政务数据协同治理的深层规律。以深圳市为案例,基于实际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政务数据协同治理超网络模型,完成数据协同治理现状的模型刻画,揭示数据协同治理网络中数据应用对象间的关联关系,测度当前政务服务数据协同治理的现状和水平。
关键词:
智慧政务 数据协同 协同治理 超网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彤 曹海峰 孙红霞 白福利
以往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中,大多对单一类型威胁或差错进行评估以管理风险,忽略了威胁与差错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准确反映出不同类型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提出了基于不确定测度的空管运行风险决策模型,即将不确定积分Choquet积分作为风险函数,在由威胁和差错构成的集合的概念下,由Shapley值作为校正函数,重新评估各个威胁和差错的风险值。本文通过应用上述风险决策模型,结合案例得出了考虑交互作用的空管运行修正风险值,该风险值与单一风险值相比更贴近空管运行实际情况,因而对风险决策更具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婷 魏娇 张燕
结合航空公司运营特点,改造经典价值链模型,揭示航空公司能力系统构成;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提出航空公司能力系统协同度测评方法,并以X航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性较好,且可转化为航空公司能力提升方案。
关键词:
航空公司 能力系统 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腾飞 杨润恺 陈立文
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目前存在环境治理低效、协同效应欠佳现象,尚未形成稳定的治理格局。论文基于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MICMAC等方法,从系统视角剖析了京津冀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隐性障碍之间的递阶层级结构关系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京津冀三地政府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上的差异是根源性隐性障碍,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组织领导力与权威性问题对协同治理有显著负面影响;(2)政绩评估体系片面化、各行政区内部部门权责重叠以及信息和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是主要障碍;(3)生态环境补偿不到位、预期收益不足以及市场调节不到位导致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市场驱动力不足。三地政府应在理念认知和利益结构相互包容下,打破信任壁垒,创建互惠互利且足够稳定的协同网络,建立高效灵活对话机制、降低政府间沟通协调成本,方能化解目前的协同治理低效的困境,为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洪扬 王佃利
基于2009~2017年我国10个城市群1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减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显著减少了该区域内城市的污染排放,且对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远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导致区域内工业企业从核心城市转移到边缘城市,从而引发区域污染的内部转移;京津冀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来减少区域污染排放。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治理 双重差分 区域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