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6)
2023(15178)
2022(13276)
2021(12472)
2020(10499)
2019(24489)
2018(24214)
2017(46802)
2016(25195)
2015(28531)
2014(28167)
2013(27453)
2012(24827)
2011(21751)
2010(22124)
2009(20094)
2008(18956)
2007(16060)
2006(13733)
2005(11549)
作者
(69667)
(57790)
(57217)
(54522)
(37036)
(27737)
(26119)
(22861)
(21900)
(20443)
(19775)
(19264)
(18111)
(17997)
(17759)
(17540)
(17333)
(17184)
(16462)
(16325)
(14251)
(13977)
(13961)
(13272)
(12877)
(12761)
(12743)
(12568)
(11495)
(11474)
学科
(97637)
经济(97524)
管理(73451)
(70556)
(60233)
企业(60233)
方法(50070)
数学(43593)
数学方法(42843)
(25966)
(25080)
中国(24880)
业经(21440)
(20208)
地方(19187)
(17518)
理论(17494)
财务(17430)
财务管理(17357)
(16843)
贸易(16829)
农业(16814)
企业财务(16483)
技术(16391)
(16348)
(15878)
(15586)
环境(14961)
(14011)
(13004)
机构
大学(344253)
学院(344080)
管理(141479)
(132779)
经济(129929)
理学(124341)
理学院(123032)
管理学(120480)
管理学院(119868)
研究(106884)
中国(78595)
(72620)
科学(67566)
(60382)
(51968)
业大(51879)
(51785)
财经(49654)
中心(49611)
(48095)
研究所(47418)
(45355)
北京(44713)
(44602)
师范(44179)
农业(40543)
(39602)
经济学(39351)
(39267)
财经大学(37406)
基金
项目(246170)
科学(194524)
研究(179372)
基金(179356)
(156493)
国家(154980)
科学基金(134544)
社会(112060)
社会科(106264)
社会科学(106230)
(96649)
基金项目(95414)
自然(89383)
自然科(87329)
自然科学(87309)
自然科学基金(85696)
教育(84033)
(80988)
资助(74341)
编号(73686)
成果(58135)
重点(54751)
(54104)
(51694)
(51391)
课题(50031)
创新(48133)
科研(47534)
教育部(46871)
大学(46305)
期刊
(135216)
经济(135216)
研究(95654)
中国(64321)
学报(53203)
管理(50667)
科学(49039)
(47103)
(45854)
大学(41101)
教育(39283)
学学(38741)
农业(32426)
技术(32342)
(23253)
金融(23253)
财经(22908)
业经(22903)
经济研究(22299)
(19474)
图书(17726)
问题(17373)
(17075)
科技(16886)
技术经济(16582)
(16208)
统计(15850)
理论(15714)
财会(15432)
商业(14827)
共检索到481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易继红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是推动审计全覆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将研究方向置于审计协同方面,同时,引入SFIC协同治理模型,进一步明确了SFIC模型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以及协同过程四要素,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提供了重要的实施方向与技术路径。最后,依托于实际案例企业,深入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关与国企内部审计的审计协同路径,从保障协同基础条件、发挥审计机关的领导与凝聚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工作顺利展开,对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强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确保各利益方的利益以及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行,实施有效监管是当务之急。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监管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形势下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审计主体的合作有助于审计监管效果的改善,有鉴于此,基于SFIC模型,从审计人员角度阐述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协同的起始条件现状,从审计流程和审计技术角度探讨审计协同的催化领导现状,从审计购买服务角度分析制度设计现状,重点基于审计公告分析审计协同的过程及结果。提出审计协同有助于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保障审计监管效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心蕾  冯均科  
本文以SFIC模型为研究框架,在分析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建议,并探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莫芃  
近年来民航空防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尤其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如何顺应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提升空防安全水平,防范化解重大空防安全风险是民航安全体系改革的重要主题。本文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通过对我国民航空防安全保卫的各主体维度进行分析,优化民航空防安保协同治理的SFIC模型,为提升我国民航安全治理水平,形成空防安全协同优势提供了新思路,并希冀以此助推民航空防安全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历  张红  魏红梅  
职教国际联盟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征途的新样态。文章揭示了职教国际联盟协同治理的内涵,对SFIC协同治理模型及其适切性进行了阐释。同时,围绕SFIC模型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与协同过程对职教国际联盟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囿展开探讨。针对职教国际联盟协同治理的主要困境,从三个方面提出联盟协同治理推进方略:催化与维持协同动机,激活协同治理的初始诱因;完善与落实协同条件,保障协同治理的行动过程;归总与审视协同结果,反哺协同治理的持续循环。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阮哈建  刘西友  
本文把公司治理的研究范式应用至国家治理大系统中,考察了国家审计与中央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是否可以推动中央部门单位职能履行。研究发现,审计机关与中央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可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增收减支,可以帮助审计机关提出更多审计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静   许谢楠   潘俊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现阶段金融领域审计工作中,二者还未能形成监督合力。本文基于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维护金融安全作用机理的剖析,尝试构建以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为主体,包含业务统筹、资源配置、成果共享、督导整改四个模块的协同机制。通过加强协同主体联系,建立健全协同制度保障体系,优化审计协同管理工作、促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两大审计主体不断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增强二者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助推国家金融安全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巩凤  周云龙  
基于协同理论,以促进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作共生,实现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整体增值为目标,本文从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协同、建立业务统筹机制、建立审计信息成果共享机制、完善审计采购服务机制、建立审计机构信息查询平台、建立协同审计管理办法、建立审计风险防控机制七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方案,绘制了审计人才动态管理流程图和协同审计风险防控清单,以期推动我国三大审计系统的协同发展,解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与审计覆盖面日益增长的矛盾现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文钦  
一、国家治理目标的发展国家治理就是针对政府、市场和自愿提供公共产品存在负外部性时,由政府对这些公共产品进行引导、加强和管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治理主要采用行政方式对经济领域进行调配,经济生活中会出现粗放式经营及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等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现象。因此国家治理就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及其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了实现国家统治职能,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体制设置,协同其他的立法、司法等组织结构,共同管理公共事务、推动经济和社会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攀  汪丹梅  
要强化、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实现维护政府公信力、健全公立医院监督制度的目标,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提升助力。文章以样本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为例,在分析医疗设备采购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公立医院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构建了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框架。并提出了审计资源整合、成立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和与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督办的协同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国常  陈金鹏  
内部审计是审计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国家经济监督的基础防线。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同治理,对全面提升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审计协同治理的基本要求,在分析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审计协同治理路径、提升审计协同治理整体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会金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监督自控制系统,通过发挥国民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国家治理系统稳定与有序发展。文章引入协同理论分析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特征,认为国家审计监督的协同效应是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国家审计协同的内容框架与实现模式。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协同包括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协同,国家审计协同实现模式构建包括完善国家审计协同的基础建设、培育国家审计协同的社会资本、实现信息共享与沟通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璇   李渊   郭宇龙   位贺杰  
探究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规律,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InVEST模型对1990~202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展开评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权衡协同度模型(ESTD)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供给服务由1990年的2.39×10~7m~3下降至2000年的1.92×10~7m~3,再到2020年上升至3.74×10~7m~3,土壤保持、固碳释氧与生境质量服务的物质量持续上升;(2)从空间格局来看,水资源供给服务的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较稳定。园内生态系统服务的Ⅳ类热点区面积由1990年的7.78 km~2增加至2020年的12.75 km~2;(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以协同为主,协同关系主要出现于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三者之间,权衡关系则存在于水资源供给与其他三种服务之间;(4)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条件的改变、相关政策与专项规划的实施、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的主要因素。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变化显著,主导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覆盖变化,当前园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未来应重点关注园区的功能分区优化,逐步探索与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着力平衡生态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耘通  
在国家监察体制向纵深改革时期,作为党和国家监督重要力量的国家审计,应当与监察协同推动腐败治理,以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当前,审计与监察从部门设置、监督关系和工作流程等领域,均具备开展协同监督的前提条件。结合深圳市坪山新区开展协同监督实际情况,审计与监察的协同监督仍存在制度和实践层面的障碍。基于此,亟需在细化审计与监察的协同监督制度、探索审计与监察的组织机构协调、加深审计与监察的双向结果利用和注重审计与监察的人员素养提升等层面予以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清   毛春梅   丰智超  
跨区域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多元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以行政区划为治理单元的生态治理模式无法应对跨界污染危机带来的挑战,跨域生态协同成为跨区域城市生态治理模式转型的一个新方向。论文基于SFIC理论,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从初始条件、干预领导、制度设计、合作过程四个方面呈现长三角协同治理图景,对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实践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建立协同行为、协同引擎与协同环境于一体的跨区域城市生态协同治理支持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