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1)
- 2023(12512)
- 2022(10741)
- 2021(10286)
- 2020(8716)
- 2019(20794)
- 2018(20437)
- 2017(37981)
- 2016(20323)
- 2015(23501)
- 2014(23386)
- 2013(23222)
- 2012(21523)
- 2011(19417)
- 2010(18932)
- 2009(17766)
- 2008(17547)
- 2007(15052)
- 2006(12655)
- 2005(11385)
- 学科
- 济(90427)
- 经济(90343)
- 管理(56584)
- 业(54770)
- 方法(45386)
- 企(44230)
- 企业(44230)
- 数学(41025)
- 数学方法(40581)
- 中国(25389)
- 农(22985)
- 财(22615)
- 贸(19024)
- 贸易(19013)
- 易(18574)
- 业经(17454)
- 学(16746)
- 制(15370)
- 地方(15341)
- 农业(14985)
- 务(13995)
- 财务(13952)
- 财务管理(13918)
- 和(13275)
- 环境(13232)
- 企业财务(13199)
- 银(13098)
- 银行(13069)
- 融(12835)
- 金融(12832)
- 机构
- 大学(294502)
- 学院(291593)
- 济(131060)
- 经济(128846)
- 管理(115136)
- 研究(101686)
- 理学(100038)
- 理学院(98958)
- 管理学(97386)
- 管理学院(96831)
- 中国(77903)
- 京(61774)
- 科学(60202)
- 财(56419)
- 所(50373)
- 农(47841)
- 中心(47040)
- 研究所(46150)
- 财经(45861)
- 业大(42853)
- 经(42047)
- 经济学(41490)
- 江(40558)
- 北京(38972)
- 农业(37808)
- 经济学院(37539)
- 范(36800)
- 院(36559)
- 师范(36442)
- 财经大学(34394)
- 基金
- 项目(200085)
- 科学(159002)
- 基金(149234)
- 研究(143912)
- 家(130581)
- 国家(129599)
- 科学基金(111489)
- 社会(94015)
- 社会科(89333)
- 社会科学(89309)
- 基金项目(78729)
- 省(75298)
- 自然(72102)
- 自然科(70497)
- 自然科学(70476)
- 自然科学基金(69255)
- 教育(66174)
- 划(64649)
- 资助(61729)
- 编号(56110)
- 部(46053)
- 重点(45461)
- 成果(44604)
- 发(43030)
- 创(41631)
- 国家社会(40372)
- 教育部(39684)
- 科研(39143)
- 创新(39113)
- 课题(38227)
共检索到424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本文在分析中国各主要工业省区工业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选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3个主要工业省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每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值,通过定额比较法计算工业节水潜力,并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13个主要工业省区划分为3种节水潜力类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工业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未达到1,说明各省存在一定的节水空间,节水潜力较大;随着工业用水效率的不断提高,各省每年的工业节水潜力大体上呈逐年递减态势;各省区不仅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工业节水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江苏和湖北的工业节水潜力较大,黑龙江、上海、福建和广东次之,其他省区工业节水潜力较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节水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目前,我国工业用水资源配置偏离了效率原则;各地区工业用水的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工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和水资源禀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各省(市、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的潜力。我国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时,需要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水目标和政策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祥 成金华
本文基于DEA方法,计算了中国13个主要工业省区1990~2006年的能源效率。结果显示,13个省区的能源效率差异较大。比较几个模型,我们发现能源的相对定价并没有为节约能源提供合适的激励。两阶段估计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工业内部结构是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此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节能减排,这些工业省区需要:(1)吸引外资和技术,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2)改变重型化的工业结构,促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3)适当提高能源的使用成本。
关键词:
能源效率 DEA 技术进步 工业内部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立 赵海涛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提高工业水污染日益严重背景下的工业用水效率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DEDF),选取中国13个典型的主要工业省区2003年-2009年数据,以工业从业人数、工业资本存量和工业水供给量为投入指标,工业产值和污染物(COD、氮氨)排放量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计算了这13个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研究发现,考虑污染物后工业省区在生产前沿上的数目增加且用水效率高于不考虑的情形;中国工业用水效率、规模收益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比其它地区有更高的工业用水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本文依据中国31个省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测算和对比分析各省每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值,并建立回归方程分别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应提高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鼓励循环用水、调整产业布局和优化工业结构、根据区域差异制定有区别的管理方案和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SFA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永毅 沈满洪
构建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投入价格体系,利用成本效率DEA模型将要素禀赋因素纳入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中国2002—2011年地区工业用水效率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在不断上升,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存在三个明显的梯队;大部分地区的要素投入结构与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不匹配,东、中部地区普遍表现为资本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西部地区则普遍表现为劳动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并未像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一样呈现出较强的收敛趋势,但高用水效率地区与低用水效率地区分别存在俱乐部收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珊 张玲玲 丁雪丽 王小红
工业用水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直接因素,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空间分布规律是提高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通过选取Super-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来测算中国31省2007~2016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动态演变状况,以求研究结果为制定有差异的区域集约型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结果发现:(1)我国多数省份的工业用水处于无效率状态,同时高效率中心由东向西转移;(2)不同影响因素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关系不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R&D投入占比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影响,工业用水效率会降低;而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人均教育支出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正向影响,促进工业用水效率提升。(3)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城镇化率、R&D投入占比和人均教育支出对工业用水效率带来的影响作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影响高值区主要落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在东部沿海;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和地区常住人口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一种演变的状态,随时间发展影响高值区和低值区都发生了中心转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蓓蕾 耿雷华 卞锦宇 刘恒 赵志轩 贾仁甫
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0年的工业发展规模、资源环境、工业结构、技术投入、环境以及经济杠杆等方面的指标数据为分析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认为水资源条件和高耗水行业的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呈现负向作用,且水资源条件约束性是持久性的,高耗水行业比重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工业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且从时间上看,推进作用持续明显。根据2010年全国及各省区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聚类分析法基础上,将全国划分成5个区域:区域Ⅰ资源压力是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小;区域Ⅱ工业产业规模和资源压力是主要驱...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驱动因素 区划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学渊 赵连阁
本文利用1997—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灌溉用水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农业用水效率仅为0.49,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目前的产量可减少一半的用水量;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与生产技术效率相比地区间差异更大;西北地区是全国最具节水潜力的区域。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减少水密集型作物的种植、新建和改造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用水供给系统、加强农业水资源需求管理、采取有利于增加农民节水积极性的经济措施,对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许友 张陈俊
文章利用多层次LMDI方法,分解2002—2013年安徽省工业用水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规模以上工业及其部门用水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规模以下工业用水强度远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并且居高不下;(2)规模结构效应、部门结构效应和行业结构效应对工业用水强度的下降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效应阻碍了工业用水强度下降,主要由于规模以下工业用水强度太高,拉高了工业用水强度,但是规模以上工业的技术进步效应有利于工业用水强度的下降;(3)规模以上工业技术进步效应反转是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强度出现反转的主要原因,除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之外,剩下36个行业的用水强度全部下降,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多层次 LMDI 工业用水强度 因素分解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安岗 郁培丽 石俊国
能源利用效率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工业部门2003年至2010年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各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各行业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低。各行业能源效率都有提高的趋势,节能潜力因行业而异。针对不同行业的节能潜力,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节能激励政策。本研究可以为识别行业节能潜力差异性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能源利用技术效率提高和经济的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张超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近年来,中国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比例在20%~30%左右,提升工业用水效率、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网络SBMDEA模型和GML指数,研究了2007-2015年中国各省工业用水效率,实证结果发现:(1)从年度平均值来看,与污水治理阶段相比,生产阶段处于前沿面的省份更多,各省份与前沿面的差距相对较小。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广东、海南等省份生产阶段工业用水效率较高,但是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值却较低;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等省份生产阶段效率值较低,但是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值却较高。(2)从各时间段的几何平均值来看,大部分省份网络和污水治理阶段的GML指数值小于1,但是生产阶段的GML指数值大于1。因此,在提升生产阶段的工业用水效率的同时,需要加大工业污水的治理力度,提升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并树立工业生产和治污同步进行的意识,特别是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广东、海南等污水治理效率较低的省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阿伦 滕飞
能源和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优化管理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制订的宏观能源政策中,没有考虑对于水资源的影响,而有关水资源的政策中也没有考虑到对能源消耗以及GHG排放的影响,缺乏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分析。本文从中国能源-水的关系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评价模型,建立能源部门和水供应部门的关联系数,分析工业节能政策对于节水的效果,对选定的重点部门如黑色金属行业、石化行业、建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轻工重点行业,测算"十一五"期间以上部门实现节能而带来的节水效益,揭示节能与节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一冬
笔者首先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冰山形式"运输成本假定下建立了一个关于工业地区集聚影响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采用我国2001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和省域工业集聚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结果均显示,市场潜力和贸易开放度显著促进我国工业集聚。此外,为克服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我们还引入了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贸易开放度系数的低估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