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96)
- 2023(19372)
- 2022(16854)
- 2021(15838)
- 2020(13262)
- 2019(30504)
- 2018(30291)
- 2017(59099)
- 2016(32026)
- 2015(36255)
- 2014(36143)
- 2013(35342)
- 2012(32456)
- 2011(29264)
- 2010(29642)
- 2009(27398)
- 2008(26844)
- 2007(23797)
- 2006(21330)
- 2005(18654)
- 学科
- 济(129963)
- 经济(129788)
- 管理(95587)
- 业(95484)
- 企(73351)
- 企业(73351)
- 方法(56348)
- 农(51281)
- 数学(49271)
- 数学方法(48468)
- 财(34872)
- 中国(34683)
- 农业(33967)
- 业经(31491)
- 制(28649)
- 地方(26965)
- 学(26276)
- 贸(22701)
- 贸易(22688)
- 易(22068)
- 理论(21426)
- 务(21088)
- 财务(20993)
- 财务管理(20943)
- 技术(20403)
- 银(20230)
- 银行(20188)
- 环境(20003)
- 企业财务(19837)
- 策(19831)
- 机构
- 学院(454470)
- 大学(451504)
- 济(182507)
- 管理(180403)
- 经济(178416)
- 理学(156170)
- 理学院(154466)
- 管理学(151416)
- 管理学院(150589)
- 研究(149955)
- 中国(113999)
- 京(95791)
- 科学(92165)
- 财(85452)
- 农(83219)
- 所(74383)
- 业大(70228)
- 中心(69961)
- 江(68288)
- 财经(67430)
- 研究所(67328)
- 农业(63961)
- 经(61409)
- 北京(60026)
- 范(59288)
- 师范(58777)
- 院(54597)
- 州(54556)
- 经济学(54031)
- 财经大学(49858)
- 基金
- 项目(308840)
- 科学(243945)
- 研究(227225)
- 基金(224309)
- 家(194626)
- 国家(192992)
- 科学基金(166977)
- 社会(142983)
- 社会科(135318)
- 社会科学(135284)
- 省(120623)
- 基金项目(118581)
- 自然(108922)
- 自然科(106366)
- 自然科学(106339)
- 教育(104877)
- 自然科学基金(104378)
- 划(101022)
- 编号(94033)
- 资助(92432)
- 成果(75891)
- 重点(68813)
- 部(68323)
- 发(65640)
- 课题(64408)
- 创(63858)
- 创新(59566)
- 教育部(58646)
- 国家社会(58505)
- 科研(58438)
- 期刊
- 济(203297)
- 经济(203297)
- 研究(132794)
- 中国(90036)
- 农(80434)
- 学报(68836)
- 财(65131)
- 科学(64951)
- 管理(64935)
- 农业(54347)
- 大学(53761)
- 学学(50911)
- 教育(50267)
- 融(42879)
- 金融(42879)
- 技术(41057)
- 业经(36979)
- 财经(32416)
- 经济研究(30429)
- 问题(28520)
- 经(27698)
- 业(26734)
- 版(22204)
- 技术经济(21791)
- 科技(21257)
- 理论(20843)
- 图书(20820)
- 现代(20762)
- 统计(20548)
- 资源(20424)
共检索到670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立 吴萌 甘臣林 陈银蓉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双重背景下,农户群体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力"向新型"农业经营决策者"的转型。面对土地投入"高成本、高劳耗和低效益"的现实特征,小型农户是典型的"风险规避者",其土地投入行为对风险因素更加敏感,但其背后的认知机理和决策逻辑尚未明确。本文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结合武汉城市圈近郊区483名小型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和土地投入行为的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仿真。研究表明:①农户土地投入感知风险遵循分布式认知的基本框架,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3个认知功能系统的影响,其效应排序为"地域力>个人力>文化力",农户对土地投入的风险认知主要来源于土地投入行为本身,同时也是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高风险、低收益→弱化感知价值→降低投入意愿→减少投入行为→较高风险、更低收益"的"递弱回路"是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基本逻辑,在一定的政策引导和禀赋约束条件下,农户能够在短期内保持土地投入行为,但传统的低效土地利用方式终将难以持续,对于小型农户而言,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性衰退将不可逆转。助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是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萌 任立 甘臣林 陈银蓉
研究目的:基于耕地多功能价值的视角研究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并诊断其障碍因子,以探索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农户"既不愿意种地,又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研究方法:在构建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入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展开绩效分析。研究结果:总体上,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绩效水平为"良好";多群组对比分析显示,男性绩效水平高于女性,青壮年绩效水平高于老年;补贴标准偏低和职业认同感差是制约土地投入行为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而满足就业和养老需求依然是耕地资源的核心价值功能。研究结论:耕地在农户认知层面发挥着"弱保障"功能,"存而不用"的保守心态在事实上导致家庭承包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这便是当前形势下城市近郊区耕地资源低效利用的底层逻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立 吴萌 甘臣林 陈银蓉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机理和逻辑,明确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关键因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研究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城市近郊区农户"风险规避者"的现实特征,提出了农户土地投入风险的分布式认知框架,结合武汉城市圈483名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展开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认知是一种分布式认知,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三个认知功能系统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主要来源于"地域力"和"个人力"的局限,而"文化力"则是调节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修峰 周丁扬
[目的]城市近郊区土地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土地利用目前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最终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3个方面构建济南城郊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加权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并利用障碍因素分析法对2009—2017年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状态和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济南市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分呈上升趋势,分值由2009年的0. 199提高到2017年的0. 827,可持续性程度明显提高,由不可持续过渡到了可持续程度很高,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接受性与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环境协调性并不平衡。(2)对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性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确定出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人均耕地面积、地均固定资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结论]济南城郊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提升空间还很大,针对限制土地资源利用的障碍因素,今后应从增加资本和科技投入,提高垃圾的处理率和切实保护耕地入手,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城市近郊 土地 可持续利用 评价 济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本文从农户投入行为角度出发,以农户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理论分析框架。采用农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农户家庭模型回归分析法,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大城市郊区农户由于受工业化、城镇化的影响不同(其实质是受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影响不同),其土地投入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农户土地投入强度逐渐增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渐增强;(2)其影响因素对不同区域农户土地投入行为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与显著水平均有所不同。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政府应该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培训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孔清 马豆豆
论文基于山西省4县421户农户农业生产调研数据,应用C-D生产函数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生态脆弱区农户化肥减量投入行为及决策机制。结果显示,生态脆弱区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较为严重,化肥过量施用的农户比例和施用量都较高。其中户主年龄、具有干部身份和兼业程度对化肥减量投入有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中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化肥施用,农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化肥减量施用,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为严重的地方,化肥施用量超过了最优经济施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另外,农户具有相关认知及亲身参与培训对化肥减量具有良好作用。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相关技术培训;鼓励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加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政府加强宣传和服务工作,建立"两减一增"绿色生产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管婧婧 谷晓坤 徐保根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中不同区位农户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关整治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案例比较法。研究结果:(1)总体意愿方面,愿意参与农居点整治的近远郊农户人数比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由政府提供新的宅基地和一定的补偿金为近远郊农户所期望的安置补偿方式,政策导向对农户的安置补偿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相较远郊农民愿意在本镇范围内居住,近郊农户愿意搬迁至离城市更近的他镇,更偏向于城镇化的集中居住模式;远郊农户的承包地自耕意愿要高于近郊农户。(3)集中居住地的硬件设施,搬迁后生活变化是影响近郊农户和远郊农户的重要因素,近郊农户对其中81%的影响因素的响应高于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立 甘臣林 吴萌 陈银蓉
非自愿性移民的农业安置模式正面临安置效果和安置效率的"双低困局",传统"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农业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不仅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局部紧张,同时也表现为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与行为的变化。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多群组SEM的分析方法,对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移民安置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是经济、心理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行为逻辑符合"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2)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原住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是对土地投入"利弊权衡"后的"客观理性"决策,而移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则更多的表现出"风险厌恶"的"主观理性"倾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皖东 田双清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通过选取自然情况整治满意度、社会情况整治满意度和经济情况整治满意度3个方面12个满意度指标,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进行绩效评价,对其整治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以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章基于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采用CSI评价法,从农户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总体绩效评价值为4.03,处于"优秀"水平等级;满意度指标绩效评价显示,目前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农田设施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情况满意度程度最高,道路质量和生态环境满意度程度最低,在整治过程中,未有效处理好发展与生态和谐问题;农户特征差异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有一定影响。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不同,农户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存在主观认识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结论]通过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村庄空心化程度明显降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地区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村庄综合整治效果良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皖东 田双清 陈宇阳 陈文宽
[目的]通过选取自然情况整治满意度、社会情况整治满意度和经济情况整治满意度3个方面12个满意度指标,对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进行绩效评价,对其整治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以及规律研究。[方法]文章基于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采用CSI评价法,从农户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总体绩效评价值为4.03,处于"优秀"水平等级;满意度指标绩效评价显示,目前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中,农田设施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情况满意度程度最高,道路质量和生态环境满意度程度最低,在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鑫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被广泛关注,各地相继出台了政策措施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需要。但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土地流转的规范、政策的完善、经营者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需要加强。文章通过结合国内外发展家庭农场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近郊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原则和进一步发展近郊区家庭农场的对策。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近郊区 经营主体 国外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刘丹丹 马思瀛 王瑞娟
基于北京市郊区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考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劳动力占比,打工、创业机会以及市场政策因素对农户种植选择行为影响显著;农业劳动力占比、家庭农业收入占比以及当前农作物价格对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影响显著;住宅距耕地距离,打工、创业机会,对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2)对农户综合行为影响最显著的是土地收益因子,其次是政策制度因子和农户特征因子。为了引导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户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户土地投入积极性;完善农业保护制度,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户农业生产收益稳定;健全农村集体土地市场,促进集体土地合理流转,因地制宜有效引导农户参与规模经营。
关键词:
农户 土地利用行为 影响因素 北京市郊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路建祥 李增福 何鸿武
随着改革、一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城市郊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北京市海淀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以下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胜
在构建Hedonic工资模型的基础上,对农户非农就业收入的决定要因进行分析得出:都市郊区农户非农就业工资不仅仅由劳动时间、技能水平以及工作年限等因素决定,还和闲暇时间、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劳动市场的环境相关。由此可以得出,为了提高农户非农工资收入,不仅要对农户成员进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考虑通勤条件、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就业环境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莫际仙 王亚静 毕于运 周珂 覃诚 高春雨
[目的]预测2017—2035年诸城市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农业结构进行多情景优化仿真,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方法]文章以山东省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结构划分为种植、种养结合和加工休闲3个子系统,选取56个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41个方程,建立农业结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模型,运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分析。[结果]S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5万hm~2,总产量80.37万t,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52万hm~2,总产量152.03万t;生猪出栏量达到296.15万头,家禽出栏量1.105 231亿只,畜禽粪污利用率87.92%;农业总产值达到251.32亿元,休闲农业产值61.34亿元,食品加工业产值1 252.63亿元。假设种植业生产中的农业科技投入增加2个百分点, 2035年粮食作物产量较优化前增加5.76万t;经济作物产量较优化前增加28.14万t;假设有机肥施用补贴增加3个百分点, 2035年畜禽粪污利用率较优化前提高7.62个百分点;假设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增加1个百分点, 2035年食品加工产值较优化前增加735.2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值由优化前的3.25:1达到4.1:1。[结论]为进一步推进诸城市农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有机肥扶持政策,培育种养结合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休闲农场,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郊区农户作物选择演化机制分析——基于河南省杏花营村和贺砦村的比较研究
分散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决策研究——基于TPB和SEM的实证分析
农户参与农业价值链金融扶贫的行为分析——基于SEM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农户微观视角下的大城市郊区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区6村的实证研究
大城市郊区典型区域农户作物种植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基于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的调查研究
环境规制下养殖户的环境投入行为研究——基于双栏模型的实证分析
大城市郊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对上海郊区实地考察的研究
农户两型农业认知对行为响应的作用机制——基于TPB和多群组SEM的实证研究
农户自发性土地流转行为机制研究:仿真、验证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