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4)
- 2023(14528)
- 2022(12108)
- 2021(11187)
- 2020(9672)
- 2019(21902)
- 2018(21818)
- 2017(42687)
- 2016(22614)
- 2015(25498)
- 2014(25051)
- 2013(24606)
- 2012(22376)
- 2011(19835)
- 2010(20033)
- 2009(18665)
- 2008(18668)
- 2007(16462)
- 2006(14118)
- 2005(12542)
- 学科
- 济(105644)
- 经济(105541)
- 业(94495)
- 企(86296)
- 企业(86296)
- 管理(82066)
- 方法(54096)
- 数学(44656)
- 数学方法(44010)
- 财(31714)
- 业经(31662)
- 农(29695)
- 务(23712)
- 财务(23653)
- 财务管理(23616)
- 中国(22993)
- 企业财务(22418)
- 农业(21021)
- 理论(20444)
- 技术(19819)
- 制(18673)
- 贸(17977)
- 贸易(17968)
- 和(17565)
- 易(17431)
- 划(16949)
- 策(16761)
- 地方(16149)
- 学(14473)
- 体(14360)
- 机构
- 学院(328304)
- 大学(321728)
- 济(141133)
- 经济(138699)
- 管理(138179)
- 理学(120078)
- 理学院(119050)
- 管理学(117063)
- 管理学院(116468)
- 研究(95530)
- 中国(75851)
- 京(65312)
- 财(65205)
- 科学(54473)
- 财经(52785)
- 农(48495)
- 江(48120)
- 经(48106)
- 中心(45603)
- 所(45435)
- 业大(44938)
- 经济学(43216)
- 研究所(40755)
- 北京(40153)
- 财经大学(39248)
- 经济学院(39222)
- 商学(38470)
- 商学院(38136)
- 农业(38076)
- 州(37960)
- 基金
- 项目(218592)
- 科学(176036)
- 基金(161973)
- 研究(161897)
- 家(138366)
- 国家(137178)
- 科学基金(122367)
- 社会(105477)
- 社会科(100290)
- 社会科学(100264)
- 省(86132)
- 基金项目(85043)
- 自然(79110)
- 自然科(77436)
- 自然科学(77424)
- 教育(76144)
- 自然科学基金(76102)
- 划(70649)
- 资助(67263)
- 编号(65457)
- 成果(50919)
- 部(49054)
- 创(48580)
- 重点(48277)
- 发(45900)
- 创新(44653)
- 课题(43951)
- 国家社会(43917)
- 教育部(43330)
- 业(43205)
- 期刊
- 济(149518)
- 经济(149518)
- 研究(90079)
- 管理(56306)
- 中国(55885)
- 财(54430)
- 农(44044)
- 科学(41525)
- 学报(41369)
- 技术(33901)
- 大学(33686)
- 学学(32026)
- 教育(30572)
- 农业(30430)
- 融(28214)
- 金融(28214)
- 财经(26935)
- 业经(26447)
- 经济研究(24166)
- 经(23200)
- 问题(19578)
- 技术经济(19257)
- 业(19058)
- 统计(18470)
- 策(17439)
- 商业(16822)
- 财会(16424)
- 现代(15615)
- 贸(15473)
- 决策(15398)
共检索到469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韬 李文勇 刘清海
文章运用SEM技术,建构了动态能力、核心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动态能力如何克服核心能力刚性进而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翠珍 赵国浩
文章将绿色创新视为利用性和探索性绿色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遵循"过程—能力—优势"的逻辑范式,对"绿色创新—绿色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分层解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绿色创新对于资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地正向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绿色动态能力的完全中介实现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翠珍 赵国浩
文章将绿色创新视为利用性和探索性绿色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遵循"过程—能力—优势"的逻辑范式,对"绿色创新—绿色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分层解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绿色创新对于资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地正向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绿色动态能力的完全中介实现的。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圻 王汉友 陈国栋 周海海
本文运用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中国设计产业钻石模型的存在,以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解释效用,明确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运用基于设计产业现实表现评价和基于对设计产业的重要性评价的李克特量表数据,分别构建两个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中国设计产业不存在要素驱动阶段;设计产业钻石模型存在且具有解释效用,但竞争优势来源于各因子的互补效应,而非直接影响;政府作用的错位和缺位影响了设计产业竞争优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孟迪云 徐莎
将价值网理论运用于电商零售企业运营模式,构建并探析了电商零售企业竞争优势体系及价值生成路径。研究表明:价值网模式下电商零售企业价值增值机制由原来"供应商-企业-顾客"的线性单一的价值链模式转变为企业、顾客、供应商、战略伙伴之间的全方位立体空间模式;电商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包括企业核心能力和网络整合能力两方面;电商零售企业价值网运营模式设计的五个关键要素是价值定位、价值活动、价值创造、战略控制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
价值网 价值链 竞争优势 电商零售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武 杨大飞 雷家骕
提出产业技术竞争优势的概念,并探讨其"规模-质量-价值"三维模型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利用熵值法设置权重,采用合成指数法计算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以世界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国家(中、美、德、日)1996-2016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及分指数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其中规模指数增长较快,价值指数次之,质量指数发展居于末位;美国、日本和德国竞争优势指数相近,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产业技术竞争能力处于劣势地位,规模维度方面中国与其它三国差距较小,价值维度差距次之,质量维度差距较大。
关键词:
专利信息 产业技术竞争优势 生物医药产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林艺
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相同的: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重要,而组织知识比员工知识更有价值;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换效率是企业利用知识创建竞争优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传导链5C模型,其支撑体系包括内部网络、知识展示系统、共享文化、激励体系和知识控制系统等。
关键词:
企业知识 知识传导模型 竞争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英 游达明
文章在回顾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评价的理论模型,设计了包含15个题项的竞争优势评价量表,并运用SPSS 13.0 for Windows以及AMOS7.0两个统计软件检验了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文章对企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思路。
关键词:
企业竞争优势 评价模型 指标检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骅 李德玉 陈晓慧
本文借助耗散结构的概念,在对既往战略管理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企业关键外部环境要素和内部要素,构建出动态的持续竞争优势模型。该模型从耗散结构的角度阐释了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互动关系,以及企业何以调节互动关系去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为企业培育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
耗散结构 熵流 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德进 朱萱
本文在对传统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资源学派观点进行考察、批判、整合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深度分类,提出了资源环路模型,揭示了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背后的内在资源逻辑,并基于此模型实施战略聚焦,推动资源环路的良性循环,从而培育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关键词:
资源环路 战略聚焦 可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子稳 张雪凌
文章在理论体系上,提出了基于顾客资本建立竞争优势的整合模型,为实施以顾客资本为核心的战略管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包括顾客资本增值过程的思路,对基于顾客资本的企业组织结构理论模型的设计,以及与顾客资本增值相匹配的企业竞争能力结构的构建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定涛 雷明
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SCA)的构建,已成为当前企业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理论呈现出相对静态和着眼点单一等缺陷。本文提出“优势基础观”,把企业看作包括潜在优势集和现实优势集的竞争优势集合,从而使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持续的问题,转化为竞争优势集合如何演化的问题。建立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管理”模型,以持续创新、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为驱动,通过对主导优势和辅助优势进行选择、培育、更新和主动破坏等动态管理过程,获得企业在总体竞争优势上的发展持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焦豪
作为竞争优势获取机制的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但已有研究并没有对"动态能力通过什么样的创新行动提升企业绩效"的问题给予合理解释。本文基于组织和战略管理领域中的动态能力理论,考察通过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来构建双元型组织以提升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机制和路径。利用抽样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动态能力对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无论从路径系数还是从显著程度上来看,利用式创新的影响都比探索式创新强;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在企业动态能力和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关系得到了实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岩 郭文博
本文测度区域性企业特定优势和非区域性企业特定优势两类竞争优势,以2010—2017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跨国并购为研究样本,基于倍差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了跨国并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发现:(1)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区域性企业特定优势,但对于非区域性企业特定优势的作用不显著。(2)跨国并购对区域性企业特定优势存在持续的推动作用,但作用逐渐减弱。(3)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并购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规模和营销支出,但对研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抑制了非区域性企业特定优势的提升。(4)基于企业异质性和控股模式的分析显示,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能够更有效利用跨国并购提升上述两类特定优势;被普遍认为具有制度优势的国有企业,并未有效利用跨国并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不完全控股模式的跨国并购对区域性企业特定优势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完全控股模式。本研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更全面的诠释,对政府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和指导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