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9)
2023(17892)
2022(15502)
2021(14639)
2020(12243)
2019(27635)
2018(27409)
2017(52598)
2016(28451)
2015(31804)
2014(31064)
2013(30082)
2012(27134)
2011(24207)
2010(24145)
2009(22152)
2008(20955)
2007(18022)
2006(15436)
2005(12916)
作者
(77730)
(64649)
(64363)
(61166)
(41193)
(31228)
(29197)
(25306)
(24541)
(22842)
(22038)
(21592)
(20395)
(20125)
(20121)
(19632)
(19277)
(19100)
(18575)
(18416)
(15852)
(15748)
(15614)
(14807)
(14477)
(14213)
(14212)
(14204)
(12923)
(12776)
学科
(110494)
经济(110381)
管理(83673)
(78833)
(67192)
企业(67192)
方法(52398)
数学(45649)
数学方法(44850)
(28877)
中国(28648)
(26725)
业经(25402)
地方(24572)
(23095)
技术(21874)
理论(20253)
农业(19556)
(18748)
贸易(18736)
(18547)
(18146)
(17674)
(17298)
环境(17241)
财务(17211)
财务管理(17175)
企业财务(16183)
(15882)
(15744)
机构
学院(385856)
大学(383666)
管理(155695)
(148817)
经济(145561)
理学(136171)
理学院(134690)
管理学(131871)
管理学院(131172)
研究(122662)
中国(90247)
(80123)
科学(78117)
(66234)
(59574)
(58557)
业大(57608)
中心(56551)
(55286)
研究所(54779)
财经(53900)
(51577)
师范(51086)
北京(49584)
(49105)
农业(45786)
(45771)
(45153)
经济学(44371)
技术(42702)
基金
项目(274348)
科学(217258)
研究(200803)
基金(198549)
(172956)
国家(171536)
科学基金(148887)
社会(125890)
社会科(119292)
社会科学(119262)
(109111)
基金项目(105223)
自然(97934)
自然科(95764)
自然科学(95744)
教育(94172)
自然科学基金(93967)
(91369)
编号(82646)
资助(81266)
成果(65040)
重点(61612)
(59994)
(59516)
(58600)
课题(56789)
创新(55455)
科研(52477)
国家社会(51392)
教育部(51392)
期刊
(155673)
经济(155673)
研究(106451)
中国(71401)
学报(59080)
管理(57537)
科学(55385)
(52204)
(50160)
教育(47925)
大学(45233)
学学(42551)
技术(37234)
农业(36672)
(28664)
金融(28664)
业经(27479)
经济研究(25471)
财经(24900)
(21326)
图书(20024)
科技(19899)
(19648)
问题(19552)
技术经济(19048)
统计(18043)
(17662)
商业(17494)
(17283)
资源(17265)
共检索到543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赵立平  黄飞  陈政  戴鹏飞  
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使用2003—2011年数据,研究长三角25个城市区域创新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结论包括:Moran's I值及散点图表明9年间长三角区域创新投入产出存在空间不平衡性,并向上海、无锡、南京、杭州和苏州5个城市集聚;以专利为创新产出的空间动态面板SEM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集聚受各城市的个体特征随机影响显著、前期创新产出影响显著且初始值具有内生性,如果忽略此影响,有可能会高估前期创新产出,而低估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王莹  李雅洁  李烨  
文章以长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共享投入的三阶段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将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价值创造三个阶段,测算2007—2020年长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与京津冀、珠三角等典型科创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与京津冀、珠三角相比,长三角在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价值创造三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偏低,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据此,为长三角区域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打造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晓露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选取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珠三角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长三角,但其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不如长三角,二者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天颖  华明浩  
研究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得到反映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指标,基于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以下结论:上海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呈现不均衡分布,苏南、浙北地区城市以及上海的区域创新空间联系量较大,联系较为密切,而苏北与浙中、浙南城市创新空间联系相对较弱;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密切的区域与长三角的主要都市圈存在空间拟合现象;苏州、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中心城市,杭州的创新辐射趋向北方,而苏州的创新辐射呈现四周辐射的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传荣  陈丽珍  
利用FDI为引资地区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创造了一个高级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吸引高质量的FDI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自主创新与利用FDI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及利用FDI的协整关系,发现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利用FDI之间既存在正的、也存在负的长期均衡关系。据此建议,加大高质量FDI引进力度,提升长三角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本土公司创新产出的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亮亮  施祖麟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伯伟  马骆茹  
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苏浙沪粤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在各自地方政府的创新政策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创新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江苏省表现为强势型政府指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浙江省表现为包容型政府引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上海市表现为强势型政府主导下的国有经济与外资经济双驱动,广东省表现为改革型政府指导下的外向经济驱动。在创新模式方面,江苏省以培育高新区为特色,浙江省是传统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并举,上海市以"主国有、辅外资"为特色,广东省以打造新型专业镇为特色。苏浙沪粤四省市各具特色的经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强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基于OFDI、FDI和进口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所有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使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OFDI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当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FDI和进口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明显。随着吸收能力变量水平的连续增加,基于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均在持续增强,国际R&D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控制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上述吸收能力变量均存在单一门槛,当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并使得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门槛值的样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两个吸收能力变量,但跨越各自门槛的样本比例较低;随着吸收能力变量水平的连续增加,OFDI对区域技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强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基于OFDI、FDI和进口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所有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使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OFDI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当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FDI和进口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祯雷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快速转型升级是当前阶段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物流业创新系统的本质内容,结合创新驱动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产出、创新投入、环境基础和经济效益这五个方面构建创新驱动指标体系,进而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创新驱动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区域物流业创新水平进行评估,并以最大权重要素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长三角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为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提供合理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少平  黄飞  
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与地理两方面特征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静态与动态面板SEM模型,对其2003—2013年区域创新空间集聚现象进行考察。Thiel熵显示区域创新存在不平衡性,但在逐渐缩小;Moran's I指数显示区域创新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空间静态面板模型实证虽发现长三角的区域创新集聚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因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因素,而高估创新生产的空间相关系数、个体随机效应以及创新投入变量的影响,从而使得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正好弥补其缺点,能更真实客观解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艳  皮宗平  
长三角区域创新券的通用通兑已经成为提高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构筑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的一项重要议题。基于长三角实践创新券的基础,深入分析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的可行性和实行障碍,积极探索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的服务模式和发展路径,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探索新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