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4)
- 2023(15178)
- 2022(13435)
- 2021(12688)
- 2020(10675)
- 2019(24919)
- 2018(24805)
- 2017(48438)
- 2016(26207)
- 2015(29656)
- 2014(29700)
- 2013(28956)
- 2012(26121)
- 2011(23215)
- 2010(23017)
- 2009(20726)
- 2008(19639)
- 2007(16802)
- 2006(14450)
- 2005(12036)
- 学科
- 济(103727)
- 经济(103618)
- 管理(73311)
- 业(69615)
- 企(57869)
- 企业(57869)
- 方法(50897)
- 数学(44944)
- 数学方法(44169)
- 农(28537)
- 中国(25338)
- 财(25024)
- 学(22767)
- 地方(22690)
- 业经(22481)
- 农业(19226)
- 理论(17961)
- 贸(16516)
- 贸易(16507)
- 制(16292)
- 和(16141)
- 技术(16131)
- 环境(16020)
- 易(15973)
- 务(15864)
- 财务(15777)
- 财务管理(15740)
- 企业财务(14808)
- 划(14000)
- 银(12729)
- 机构
- 学院(358490)
- 大学(357857)
- 管理(146240)
- 济(136496)
- 经济(133378)
- 理学(128131)
- 理学院(126719)
- 管理学(124038)
- 管理学院(123395)
- 研究(113352)
- 中国(83046)
- 京(75628)
- 科学(73301)
- 财(60145)
- 农(58698)
- 业大(56520)
- 所(55502)
- 中心(53117)
- 江(51494)
- 研究所(51127)
- 财经(49391)
- 范(48032)
- 师范(47589)
- 北京(46836)
- 农业(45938)
- 经(45064)
- 院(42118)
- 州(41760)
- 经济学(40260)
- 技术(38732)
- 基金
- 项目(257740)
- 科学(202658)
- 研究(186901)
- 基金(186142)
- 家(162438)
- 国家(161098)
- 科学基金(139313)
- 社会(115941)
- 社会科(109742)
- 社会科学(109710)
- 省(101970)
- 基金项目(99533)
- 自然(92837)
- 自然科(90684)
- 自然科学(90664)
- 自然科学基金(88963)
- 教育(87235)
- 划(85686)
- 编号(77327)
- 资助(77071)
- 成果(60599)
- 重点(57515)
- 部(56215)
- 发(54471)
- 创(53572)
- 课题(52714)
- 创新(49906)
- 科研(49557)
- 教育部(48155)
- 大学(48040)
- 期刊
- 济(141875)
- 经济(141875)
- 研究(97177)
- 中国(66419)
- 学报(56654)
- 农(52845)
- 科学(52797)
- 管理(50940)
- 财(45437)
- 大学(43101)
- 教育(41157)
- 学学(40494)
- 农业(36758)
- 技术(34295)
- 业经(25042)
- 融(24510)
- 金融(24510)
- 财经(22380)
- 经济研究(22010)
- 图书(19792)
- 经(19047)
- 问题(18918)
- 业(18910)
- 资源(17893)
- 科技(17609)
- 技术经济(17608)
- 统计(17245)
- 版(16989)
- 理论(16179)
- 策(15817)
共检索到500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坚
文章阐释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经济-生态"(SEE)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遵义县30个乡镇土地集约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南白镇、虾子镇处于高度集约水平;石板镇、泮水镇等处于中等集约水平;乌江镇、尚稽镇等属于一般集约水平;新民镇等土地利用不集约。就协调度分析得出:经济层指数最高,社会层其次,生态层指数最低。总体来说,协调性水平与集约度相关性显著,且两者均表现出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并提出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城镇 土地集约利用 SEE模型 遵义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筱明 吴泉源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措施
关键词:
小城镇 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仅1处属于II级土地利用较集约,其余均属于III级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和IV级土地利用不集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级别开发区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持续状况差异显著,不同产业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显著。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对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起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 开发区 小城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李峻峰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不仅是缓解当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借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了江苏省兴化市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化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和不集约5类,从市域范围看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从南向北递减,分别形成以戴南镇、昭阳镇和戴窑镇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分析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各因素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制约程度,将小...
关键词:
小城镇 土地集约利用 综合评价 兴化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韦俊敏 胡宝清 张中秋
土地精明利用是促进城镇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潜力在小城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新的战略选择下,以"中国长寿之乡"、"广西旅游名县"——上林县所辖11个乡镇为评价单元,构建了包括经济集约、资源节约、城乡统筹、环境友好四个方面在内的小城镇土地精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物元可拓模型测度了土地精明利用水平,以期为土地精明利用路径选择及城镇化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仅县城所在地大丰镇的土地利用为精明利用等级,粮食主产区巷贤镇和乔贤镇为基本精明利用等级,绝大部分乡镇为不精明利用等级。土地精明利用等级与经济发展水平、用地方式、生态环境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耕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以20个镇(街道)为评价单元,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四级评价标准对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和科学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包括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4个准则层;②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是以资金的大量投入为重要表征的,因而其重要程度最高,而粮食稳定性指数在气候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南方,其重要性最低;③慈溪市小城镇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多数小城镇耕地利用处于Ⅱ级较集约和Ⅲ级基本集约水平;④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小城镇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刚 王玲 王丽洁
文章通过阐述集中与分散概念,提出集中分散论在实现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中的意义,进而指出如何在小城镇空间布局、乡镇企业布局、迁村并点中运用集中分散理论,来实现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目标。
关键词:
小城镇 集中分散理论 土地集约优化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许月卿 毛群谊
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三江口村“旧村改造”规划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评分法和4级评价标准对其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口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Ⅲ级基本集约的比重最大,其次是Ⅳ级土地利用不集约状况的较多,保留下来的建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拆除建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此说明,一方面三江口村保留下来的建筑在土地集约利用上已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同等规模的小城镇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潜力还很大,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和土地供需矛盾较大地区更应注意挖潜;但在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的拆除及合村并点需注重质量,同时对于整理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组织复垦,注重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陈家荣
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首次建立了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实证演算。研究得出:①影响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均GDP、地均碳排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②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评价指数从0.41增加到0.55,年均增长速率为2.72%;③土地利用程度、土地低碳水平和可持续性制约了南京市土地低碳集约利用发展,是未来改革方向。所构建模型和ANP方法有助于客观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玮轩 杨惠 方斌
研究目的:从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中寻求小城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路径,为产城融合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构建通勤流矩阵,运用Arc GIS路径分析测算通勤距离,并通过缓冲区分析通勤距离在空间上的特征,并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通勤距离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小城镇通勤方式以便捷型工具为主,通勤高峰集中于上下班,通勤距离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短距离占比增大。主要结论: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短距离通勤集聚更具有"同心圆"特征,核心力更强。工业化带动的聚集结构呈现出"条带形"态势,与区域工业布局结构有较密切的关系,也与城镇化和工业化扩增融合有关。短距离通勤集聚区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由"双核"向"单核"结构发展,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玮轩 杨惠 方斌
研究目的:从居民的通勤行为特征中寻求小城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路径,为产城融合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构建通勤流矩阵,运用Arc GIS路径分析测算通勤距离,并通过缓冲区分析通勤距离在空间上的特征,并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通勤距离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回归方程,分析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小城镇通勤方式以便捷型工具为主,通勤高峰集中于上下班,通勤距离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短距离占比增大。主要结论: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短距离通勤集聚更具有"同心圆"特征,核心力更强。工业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和平,沈琼,廖万林,邱道持,谢德体
“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其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评价的原则,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小城镇土地 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幸强国 白云升
我国小城镇发展迅猛 ,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性越来突出。小城镇建设必须贯彻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必须坚持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原则。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 ,依法实施土地管理是小城镇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法制保障。加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 ,特别是加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条件。当前 ,应该建立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指标体系 ,总结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成效和经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丽民 陈惠雄
本文对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个假说,并利用浙江省2009年"小城镇居民幸福状况"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实证比较了传统与三元链幸福指数模型,以探索收入与幸福之间的内在结构与传导机理。结果证明:在现阶段的中国,收入对幸福指数影响的基础地位依然存在,并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路径影响着幸福指数;收入通过对个体状况、社会状况等中间变量间接影响幸福指数的强度要大于直接影响的强度;各幸福影响因素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提高收入向个体状况、社会状况的改善程度可以有效提升幸福指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松志 陈烈 武友德
通过分析和论证不同区位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影响 ,并与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区位条件相比较 ,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区位独特性以及区位制约机制 ,探讨了不同区位条件下小城镇成长的不同模式。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小城镇 区位 成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