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5)
- 2023(12969)
- 2022(10979)
- 2021(10277)
- 2020(8226)
- 2019(19205)
- 2018(18695)
- 2017(36071)
- 2016(19133)
- 2015(21184)
- 2014(20632)
- 2013(19806)
- 2012(18022)
- 2011(15828)
- 2010(15750)
- 2009(14167)
- 2008(13279)
- 2007(11183)
- 2006(9592)
- 2005(8013)
- 学科
- 济(81391)
- 经济(81321)
- 管理(54052)
- 业(48594)
- 企(39847)
- 企业(39847)
- 方法(38993)
- 数学(35272)
- 数学方法(34622)
- 中国(21387)
- 农(20309)
- 地方(17899)
- 财(17196)
- 业经(16303)
- 学(15166)
- 环境(14792)
- 农业(13702)
- 理论(12927)
- 贸(12054)
- 贸易(12048)
- 技术(11731)
- 易(11625)
- 划(11612)
- 和(11494)
- 制(11310)
- 务(11080)
- 财务(11021)
- 财务管理(10994)
- 企业财务(10410)
- 发(9818)
- 机构
- 学院(260076)
- 大学(257155)
- 管理(105363)
- 济(103848)
- 经济(101587)
- 理学(92237)
- 理学院(91179)
- 管理学(89151)
- 管理学院(88681)
- 研究(83094)
- 中国(60657)
- 京(54086)
- 科学(52315)
- 财(43987)
- 中心(39878)
- 业大(39870)
- 农(39416)
- 所(39191)
- 江(37024)
- 财经(36565)
- 研究所(36240)
- 范(34909)
- 师范(34596)
- 经(33543)
- 北京(33016)
- 经济学(31644)
- 院(31598)
- 农业(30869)
- 州(29709)
- 经济学院(28747)
- 基金
- 项目(191426)
- 科学(153378)
- 基金(140652)
- 研究(137146)
- 家(123064)
- 国家(122128)
- 科学基金(107390)
- 社会(88640)
- 社会科(84214)
- 社会科学(84187)
- 基金项目(75394)
- 省(75308)
- 自然(71462)
- 自然科(69916)
- 自然科学(69903)
- 自然科学基金(68582)
- 教育(64100)
- 划(63816)
- 资助(56565)
- 编号(54703)
- 重点(43378)
- 部(41467)
- 发(41271)
- 成果(40629)
- 创(40384)
- 课题(37875)
- 创新(37784)
- 国家社会(37023)
- 科研(36753)
- 教育部(35822)
共检索到357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庚鸿 王一茹 刘铁冬 龚文峰 林世平 陈翀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动态特征与城市空间布局关系,为海口市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合理配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和高质量绿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口市2008—2020年4期遥感数据和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在研究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状态与演变监测模型(State-and-Evolution Detection Models,SEDMs),通过公园绿地空间评价(公园可获得性水平与可达性水平),探究城市环境与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关系。【结果】2013—2017年社区公园和历史名园的景观格局变化明显,其他类型公园无明显演变特征;2008—2020年海口市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各类型绿地发展不平衡且建成区居民公园绿地保持稳定增长;海口市建成区东部和北部的大型公园可达性较高且辐射范围较广;西部和南部的公园数量较少、辐射范围小且可达性差。【结论】海口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由复杂化趋于景观破碎化和局部规则化,景观空间结构由离散非连续布局向局部中心集聚式布局发展,绿地植被总体趋势向高集聚空间、高质量绿化模式发展。图5表5参2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明 杜小玉 杨炜茹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标准,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评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北京市5个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非量化因素的可量化研究,是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植物景观 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楚琳 黄文明 石磊 刘素芳 周宇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邱冰 张帆
通过分析绿地在织补城市景观方面的独特作用,以维护和延续城市风貌为出发点,建构以绿地为介质的城市景观织补运作机制。归纳出"基质"、"隔离"和"背景"三种适用于多尺度下景观织补的模型,并结合绿地规划设计的流程与特点制定了三种模型的实际运用策略与方法,实现以一种低价而高效的方式织补城市景观片段的目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华如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生态学 格局优化 合肥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琳 陆玉麒
以2007年1∶10000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基础资料,在ARCGIS 9.0软件支持下,提取南京市主城区公园绿地信息并把研究区公园绿地分为综合性公园绿地、街旁绿地、带状公园绿地、专类公园绿地和风景林地5种类型,建立研究区公园绿地GIS数据库。在景观生态软件FRAGSTATS支持下,计算相应的景观生态指数,进行研究区公园绿地景观单元特征分析和景观异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优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德良
The park landscape pattern in Meizhou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parks in Meizhou were not much reasonable.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areas of green space,the area of the city parks and district p...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公园绿地 梅州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一飞
为进一步优化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结构,为今后同类城市的公园绿地布局参考,以浙江省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从公园绿地分类标准、景观生态学和景观可达性等3个层面出发,对诸暨市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指出存在总体布局缺乏网络化、小型斑块绿地布局欠合理、公园绿地类型不健全等问题。最后结合诸暨市的城市特色,提出平衡布局各类公园绿地,加强大型斑快绿地建设,健全各类公园绿地类型、公园绿地布局结构网络化,强化公园绿地在布局上的均衡性与可达性,挖掘社会文化价值与创建地方特色等6条改进意见。
关键词:
园林学 公园绿地 景观生态学 诸暨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迎 周波 任茜 车玲
城市景观格局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动态演变的研究能够从景观的角度加强人类对于城市巨复杂系统的理解。随着GIS技术和空间预测模型的逐渐成熟,使得对于城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的研究成为可能。以内江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GIS技术与CA模型的松散耦合,构建了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了2020年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CA模型能够模拟内江城市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该研究区域的最佳栅格大小为60m×60m,2.875个模型循环对应真实时间的1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玲 谭丽 何兴元 李小玉 陈玮 张国友
基于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沈阳城市绿地分布图,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结合梯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沈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了其幅度效应。结果表明:绿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应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来定量。不同的绿地类型沿景观格局梯度确实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征"。不同景观指数沿样带的表现也有差异。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而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类型百分比,多样性指数和景观聚集度指数则不明显。为了研究绿地景观的幅度效应,尝试了不同的窗口大小,5km的幅度是比较合理的尺度,能够通过景观指标的变化反映城市绿地空间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晏忠 陈建华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至“非常好”区间,评分较高。【结论】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景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满足游人的游赏需求及对于自然环境体验感受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游人追求美的感受、良好的游憩社交体验是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侧重点。广州市天河公园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公园面积较大,植被覆盖度极高,景观多样,可达性较高,但因该公园建设时间较早,建筑风格及内部部分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应根据公园特色进行设计更新以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艳红 郭晋平
以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太原市为研究区,借助RS、GIS等手段,以太原市1986年、1995年、2001年三个时相的TM/ETM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辐射温度分别作为城市绿地和热环境效应的反映指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绿地景观格局及其与热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热环境效应的相关关系;以寻求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日后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研究表明:1986-2001年间,NDVI值较大的植被覆盖情况较好的绿地逐年减少,取代以NDVI值较小的植被覆盖差的硬质半硬质景观;景观水平上,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各景观要素混杂程度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但这样的多样性是以大量的人工干扰为前提的;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降低,分布趋于均匀。反映城市绿地景观的NDVI与反映热效应的地表辐射温度LST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关系,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随着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加剧、景观优势度降低和多样性的增加而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热环境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混合格局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志猛 叶功富 康伟锋 潘辉 关庆伟
As a sub-ecosystem of city ecosystem,urban vegetation is the principal natural factor of the city and it can adjust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The investigation of traditional urban greening mainly by combining artificial investigation with statistic method,needs a great amount of people and money,...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绿地 厦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峰 彭重华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平均斑块最近距离、斑块形状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6个景观指数对株洲市建成区绿地现状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建成区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值和景观破碎度指数值差异明显,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值最大和最小的绿地景观类型分别为社区公园和带状公园,值分别为366.12和79.90。景观破碎度指数值最大和最小的绿地景观类型为生产绿地和综合公园,值分别为414.815和2.836。株洲市绿地景观格局中综合公园、带状公园斑块分布相对均匀,生物多样性高,但同时存在着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景观斑块的功能辐射区域有限、生产防护绿...
关键词:
绿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公园 株洲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书 胡希军 金晓玲 杨岑 粟德琼
【目的】研究迎丰公园与同纬度其他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体物种重要值和植物多样性差异,提出优化措施,旨在为怀化市和周边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与改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与怀化同纬度9个城市的公园绿地植物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采用典型样地法,调查分析迎丰公园11个植物群体植物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结果】1)同纬度城市公园绿地植物重要值大多为乔木层落叶植物大于常绿植物,灌木层落叶植物小于常绿植物;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重要值比平均为4∶6,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为7∶3。公园绿地植物种类平均密度为乔木2.7种、灌木2.1种、地被植物5.1种,共9.9种。公园类型不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大小不同。2)迎丰公园共记录植物84科168属226种,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重要值比为7∶3,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为8.7∶1.3,常绿植物重要值明显偏大。公园绿地植物种类平均密度为乔木2种、灌木2种、地被植物2.8种,共6.8种;乔木和地被植物种类数较同纬度城市公园少。植物多样性平均值大多呈现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植物层的特征;乔木的Margalef平均值为1.915 3,灌木为1.284 4,木本地被植物为0.557 6;乔木的Shannon-Weiner平均值为1.433 8,灌木为1.493 0,木本地被植物为0.869 2;乔木和地被植物多样性比同纬度其它城市公园小。乔木的Simpson平均值为0.659 7,灌木为0.693 0,木本地被植物为0.517 5;乔木的Pielou平均值为0.701 0,灌木为0.726 6,木本地被物为0.630 6,木本地被植物优势种过于集中。【结论】迎丰公园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与同纬度其它城市公园相比还有差距,如植物配置不科学,植物群体层次结构简单;常绿乔、灌、木本地被植物的重要值比例偏大,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个体数量比例不合理;地被植物种类单一,长势差,地被层覆盖率低。在公园二期建设中,建议加大落叶乔木、灌木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丰富地被植物种类。
关键词:
植物群体 物种多样性 城市公园 怀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