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43)
2023(18876)
2022(16103)
2021(14845)
2020(12542)
2019(28706)
2018(28426)
2017(55109)
2016(29646)
2015(33348)
2014(32939)
2013(32483)
2012(29455)
2011(26356)
2010(26438)
2009(24562)
2008(24055)
2007(21349)
2006(18849)
2005(16267)
作者
(85098)
(71214)
(70669)
(67319)
(45008)
(34248)
(31884)
(27989)
(26940)
(25314)
(24170)
(24031)
(22511)
(22440)
(21794)
(21721)
(20942)
(20903)
(20462)
(20343)
(17640)
(17359)
(17256)
(16432)
(15923)
(15879)
(15788)
(15727)
(14319)
(14147)
学科
(124194)
经济(124052)
(108022)
管理(94713)
(89143)
企业(89143)
方法(58315)
(50001)
数学(48532)
数学方法(47765)
业经(35708)
(34528)
农业(33382)
中国(29941)
地方(24728)
(24366)
财务(24284)
财务管理(24246)
(23917)
企业财务(22966)
(22769)
技术(22216)
理论(22157)
(21134)
(21010)
贸易(20998)
环境(20515)
(20414)
(19896)
(18880)
机构
学院(425047)
大学(417687)
管理(173502)
(170148)
经济(166682)
理学(151028)
理学院(149450)
管理学(146574)
管理学院(145824)
研究(133856)
中国(102064)
(87532)
科学(84714)
(79830)
(75744)
业大(67651)
(66153)
(62646)
中心(62625)
农业(61458)
财经(61456)
研究所(60452)
(56053)
北京(54186)
(53469)
师范(52991)
(50310)
经济学(50208)
(48649)
经济管理(46746)
基金
项目(294362)
科学(233145)
基金(214728)
研究(214017)
(186930)
国家(185277)
科学基金(161271)
社会(135832)
社会科(128576)
社会科学(128537)
(116833)
基金项目(114195)
自然(106176)
自然科(103716)
自然科学(103691)
自然科学基金(101830)
教育(97787)
(96412)
资助(88158)
编号(87740)
成果(68061)
重点(65547)
(64091)
(62991)
(62423)
课题(59136)
创新(57856)
科研(56307)
国家社会(55822)
教育部(54799)
期刊
(187999)
经济(187999)
研究(115634)
(77159)
中国(75810)
学报(65364)
管理(64050)
科学(62211)
(58999)
农业(52659)
大学(50669)
学学(48469)
教育(41311)
技术(39306)
业经(36927)
(34664)
金融(34664)
财经(29090)
经济研究(27704)
(27482)
问题(25164)
(24931)
技术经济(22333)
(21128)
科技(20583)
资源(20548)
统计(20365)
现代(19627)
商业(19321)
(19253)
共检索到607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红梅  蒋岚  
基于湖南省洞庭湖区1996—2016年21个县(市、区)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综合采用SE-SBM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对湖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县(市、区)际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洞庭湖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农药、农膜和化肥投入过量是影响洞庭湖区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同时碳排放、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过量排放也是造成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且各县(市、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泰尔指数三个指标显示,总体上湖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县际差异及差异变化程度相对不大;σ敛散性检验结果显示,湖区各县(市、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差距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扩大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洁   刘琴   唐晓佩   谭雪兰   刘沛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域和草地次之,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程度最小。(2)总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碳排放高值区由中部转向西、东、南部,土地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以0.54的年均增幅不断上升。(3)人均GDP、单位GDP用地面积和单位土地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人均GDP和单位GDP用地面积分别成为促进和减缓洞庭湖区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吴忠才  
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一直是理论和实践中众人关注的问题。那么,既要保护好湿地,又要合理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就必须科学设计合理的湿地保护生态农业模式,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按照种植型、养殖型和综合型研究基于湿地保护的生态农业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正华  邓丽萍  何姣  高小玲  
近年来,洞庭湖区农业用水供求矛盾日益凸显,提升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农业水资源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项影响,2011—2019年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均值为0.583 2,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均GDP和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加可以促进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人均水资源量增加会降低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经历上升—下降—上升三个主要阶段,农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基本同步。最后提出了洞庭湖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正华  邓丽萍  何姣  高小玲  
近年来,洞庭湖区农业用水供求矛盾日益凸显,提升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对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19年农业水资源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项影响,2011—2019年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均值为0.583 2,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均GDP和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加可以促进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提升,人均水资源量增加会降低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洞庭湖区农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经历上升—下降—上升三个主要阶段,农业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基本同步。最后提出了洞庭湖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恒  
环洞庭湖区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优越,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并有着良好的宏观政策背景,适宜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但区内农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经营较为分散,农业生物资源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打破单一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水生作物种植业、林纸生产加工业,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建立现代经营模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玉林  李明杰  王茂溪  龙雨孜  
运用能值理论通过对湖南环洞庭湖区2009年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计算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所消耗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能值-货币价值,进而核算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GDP。结果表明:经过调整后2009年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GDP应为177.61亿元(传统GDP为491.60亿元),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重仅为36.13%,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是一个建立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两型"建设任重而道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守真  李仁东  朱超洪  
为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变化,运用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洞庭湖流域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以及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的TM遥感影像所得到的土地利用情况,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不同年代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20年间的变化进行了估算和比较。采用变异系数来测度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初步分析了各县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了934亿元,但区域变异系数较大,各县市之间差异明显;湖区各县市20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8.27%。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华容县,超过了2....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民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张建民一洞庭湖区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本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长期以“鱼米之乡”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流传成颂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熟天下足”之谚,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丽萍  邓正华  汤小红  杨玉梅  
为评价环洞庭湖农业种植区水资源环境效率,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节水灌溉确保湖区农业用水安全,以环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3市16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19年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关指标,应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Luenberger生产率模型,计算环洞庭湖典型生态区主要种植模式的环境效率,估算16个县(市、区)的整体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环洞庭湖16个县(市、区)4种典型种植模式环境效率(LEI)存在明显差异;2)四口河岸地区农业水资源相对环境效率较低。最后提出实施湖区种植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优化湖区水稻+种植模式、加强四口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丽萍  邓正华  汤小红  杨玉梅  
为评价环洞庭湖农业种植区水资源环境效率,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节水灌溉确保湖区农业用水安全,以环洞庭湖区岳阳、常德、益阳3市16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19年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关指标,应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Luenberger生产率模型,计算环洞庭湖典型生态区主要种植模式的环境效率,估算16个县(市、区)的整体环境效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环洞庭湖16个县(市、区)4种典型种植模式环境效率(LEI)存在明显差异;2)四口河岸地区农业水资源相对环境效率较低。最后提出实施湖区种植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优化湖区水稻+种植模式、加强四口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晓华  阳文林  傅泽鼎  曹俭  王赫  杨欣欣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湖南境内洞庭湖区水环境治理绩效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良PSR框架模型,筛选14项水环境相关指标构建湖区水环境治理绩效指标体系。测算2010—2019年21个“县域单元”水环境治理水平。结果表明:(1)准则层中权重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状态值(0.462)、压力值(0.285)、响应值(0.253),表明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状态环境是最能反映治理绩效。(2)湖区水环境治理总体呈现良好趋势,但不明显,年均增长率区间为(-0.92%~1.92%),说明治理力度即响应水平还有待提升。(3)洞庭湖区水环境治理绩效呈现出“东西两边高中部低”整体趋势,远离湖区(上游)水环境治理绩效好于中心湖区(下游)治理绩效的分布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晓华  阳文林  傅泽鼎  曹俭  王赫  杨欣欣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湖南境内洞庭湖区水环境治理绩效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良PSR框架模型,筛选14项水环境相关指标构建湖区水环境治理绩效指标体系。测算2010—2019年21个“县域单元”水环境治理水平。结果表明:(1)准则层中权重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状态值(0.462)、压力值(0.285)、响应值(0.253),表明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状态环境是最能反映治理绩效。(2)湖区水环境治理总体呈现良好趋势,但不明显,年均增长率区间为(-0.92%~1.92%),说明治理力度即响应水平还有待提升。(3)洞庭湖区水环境治理绩效呈现出“东西两边高中部低”整体趋势,远离湖区(上游)水环境治理绩效好于中心湖区(下游)治理绩效的分布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新荣  付红卫  
目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湿地保护、水文水质、生物多样性、血吸虫病感染、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对加快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我们应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角度来发展该地区湿地生态农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高辉  胡冉再琪  唐璇  唐雅倩  郑佳欣  孟晋华  
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研究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基于县级尺度,揭示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态势,且在县级空间尺度上呈现出由2007年的中北部集聚分布状态演变为2017年的零散分布状态;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有所提高,且趋向于空间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