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3)
- 2023(16609)
- 2022(14310)
- 2021(13438)
- 2020(11224)
- 2019(26195)
- 2018(25792)
- 2017(50147)
- 2016(26996)
- 2015(30530)
- 2014(30451)
- 2013(29722)
- 2012(26982)
- 2011(24200)
- 2010(24139)
- 2009(21839)
- 2008(21234)
- 2007(18547)
- 2006(16060)
- 2005(13329)
- 学科
- 济(107013)
- 经济(106897)
- 管理(77921)
- 业(74273)
- 企(60810)
- 企业(60810)
- 方法(53380)
- 数学(47038)
- 数学方法(46268)
- 中国(30886)
- 农(27757)
- 财(26747)
- 业经(23490)
- 地方(22641)
- 学(21505)
- 理论(19662)
- 农业(18543)
- 制(18404)
- 贸(17584)
- 贸易(17574)
- 务(17389)
- 财务(17296)
- 财务管理(17259)
- 易(17021)
- 环境(16965)
- 技术(16892)
- 和(16862)
- 银(16362)
- 企业财务(16330)
- 银行(16328)
- 机构
- 大学(375042)
- 学院(375004)
- 管理(152711)
- 济(145214)
- 经济(141873)
- 理学(132974)
- 理学院(131548)
- 管理学(128796)
- 管理学院(128130)
- 研究(118076)
- 中国(89628)
- 京(79280)
- 科学(74674)
- 财(66919)
- 农(57344)
- 所(57105)
- 业大(56434)
- 中心(55315)
- 财经(54377)
- 江(53575)
- 研究所(52406)
- 经(49647)
- 北京(49459)
- 范(48865)
- 师范(48409)
- 农业(44859)
- 州(43960)
- 院(43932)
- 经济学(43796)
- 财经大学(40901)
- 基金
- 项目(265741)
- 科学(209566)
- 研究(192825)
- 基金(192633)
- 家(167465)
- 国家(166117)
- 科学基金(144445)
- 社会(121019)
- 社会科(114707)
- 社会科学(114676)
- 省(104331)
- 基金项目(102436)
- 自然(95615)
- 自然科(93471)
- 自然科学(93451)
- 自然科学基金(91717)
- 教育(90340)
- 划(87590)
- 资助(80083)
- 编号(79019)
- 成果(62065)
- 重点(59202)
- 部(58242)
- 发(55382)
- 创(55103)
- 课题(54218)
- 创新(51358)
- 科研(50930)
- 教育部(50290)
- 大学(49772)
- 期刊
- 济(149615)
- 经济(149615)
- 研究(106825)
- 中国(68842)
- 学报(57392)
- 管理(53984)
- 科学(53104)
- 农(50576)
- 财(50155)
- 大学(44318)
- 教育(43359)
- 学学(41583)
- 技术(35924)
- 农业(35368)
- 融(31489)
- 金融(31489)
- 财经(25284)
- 业经(25261)
- 经济研究(23820)
- 经(21535)
- 问题(20525)
- 图书(19994)
- 统计(18652)
- 技术经济(18517)
- 业(18386)
- 科技(17892)
- 理论(17516)
- 策(17165)
- 版(16934)
- 资源(16905)
共检索到529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向鹏成 聂晟 贾富源
基于扎根理论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特点,从管理、社会、资金、技术、生态等5个维度识别得出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因素清单。通过构建基于SD(系统动力学)的风险评价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效应进行定量评价。最后以重庆市悦来新城为例,运用Vensim PLE模拟建设风险的变化趋势,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悦来新城建设过程中对管理风险的敏感度最高。研究结论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效应评价。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海绵城市 传导效应 风险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向鹏成 贾富源
科学合理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实施评价有利于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推广。首先从管理、技术、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维度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2种方法结合,提出基于灰色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重庆市海绵城市试点新区悦来新城为例,对其建设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峻恺 徐建刚 胡宏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缺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视角的评价研究。基于此,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为实证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生态、社会、经济多维指标的系统建模评价方法。首先,从孕灾环境危险程度、承灾体易损程度、海绵体改造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城市空间采用元胞栅格化、指标分级量化、人口密度估算等方法计算和生成各个指标的量化分级图层;最后,基于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构建拓扑结构为9×3×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海绵体的城市空间布局及其建设时序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齐露鹭 李秀霞 李辉
[目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是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文章旨在为实现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平市为例,首先,利用土地集约度公式,对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其次,探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作用机理,构建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利用回归分析和C-D函数确定变量的关系式,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利用2001—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2015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仿真,并对2030年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结果](1)土地集约度在40~6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22.02%、-5.50%、0.16%、161.92%;(2)土地集约度在60~8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12.98%、-4.26%、1.12%、188.62%;(3)土地集约度在80~100,到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全市耕地面积、人口、GDP较2015年分别变化5.43%、-2.49%、1.53%、254.08%。[结论]2015年四平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区面积仅占15.91%,中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22.50%,低度集约利用区面积占61.59%,说明目前四平城市用地效率低下;今后四平市应提高土地利用率,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应将土地集约度作为约束条件,预测四平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该研究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为实现四平市城市转型和精明增长双赢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洋 刘璇 黄绵松 付德宇
从社会资本方视角,构建基于总体、过程、商务和管理四维度的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投资后评价体系,以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宁夏固原为例进行投资后评价案例分析,识别项目投资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柳映潇 王衡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把握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预测发展趋势,需要对生态城市建设展开系统评价。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旨在了解贵阳生态城市建设状况,有利于推进贵阳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以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文章从环境、经济、社会角度构建贵阳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和ARIMA模型对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测度,并预测贵阳市2020年生态城市建设水平,根据评价及预测结果对贵阳市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笪可宁 彭一峰 郭宝荣
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是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总结我国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缺陷,提出基于利益多方视角与PSIR模型确定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模型中各子系统因素指标,构建包含3层53个指标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建立海绵城市PPP项目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了综合绩效评价,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该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总排序前三的指标构成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证实了海绵城市项目水循环全过程参与、创新和控制的绩效考核思路的合理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彩玲 高歌 张现文
基于P-S-R模型,以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建立郑州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为认识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其他城市生态评价提供依据和借鉴。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改善明显,资源环境压力对系统压力的影响最大,生态环境状态的变化决定了系统状态波动,污染治理和经济潜力的变化是引起系统响应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琴
文章将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环渤海智慧城市群和中西部智慧城市群作为考察对象,以AHP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按照该模型的评价方法,结合专家赋分,最终计算出三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智慧城市群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最高,环渤海智慧城市群和中西部智慧城市群次之;三大城市群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善程度最高,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均存在欠缺;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是下一步建设的重点,这与现实状况相符,因此,以AHP为基础构建的模型有助于客观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
AHP 智慧城市 建设水平 评价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前虎 孙攸莉 黄初冬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全生命周期视角,识别并构建了法规、管理、技术和资金四类风险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各风险因素的因子荷载和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四类因素与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呈现枝状链式影响的结构特征,其中法规、管理、技术与资金分别构成海绵城市建设风险的根本因素、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随生命周期演进而不同,风险管理重点也应与时俱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法定地位、管理体系中的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海绵城市建设的地方适应性以及雨水排放收费制度分别为各因素中的关键指标,需要针对性地加强这些指标的有效管控。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风险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逯宇铎 孙秀英
跨境电子商务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具有SD特征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将跨境电商贸易存在的风险因素分为交易风险、海关通关风险、物流风险及环境风险4类,并利用SD方法分析其演化机理,借助AHP建立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FAM完成对风险因素风险等级的静态评价,进一步建立跨境电商风险系统的动态分析模型,将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集成,对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实例仿真试验,实现了静态与动态分析方法的良好融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博 李政道 白杰 姜炜
为全面、系统地管理PPP海绵城市项目的全过程,首先总结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的具体特点,构建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四维结构模型,并分别从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和空间维四个维度对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展开系统性研究。其次,以时间维和逻辑维为例,通过建立二维活动矩阵实现对海绵城市项目某一状态点微观层面的具体分析,并以项目融资阶段为例,论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最后,构建基于四维结构的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运行框架,旨在为PPP海绵城市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耿潇 赵杨 车伍
政府和企业合作的PPP模式是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到公共项目中,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财政的压力和风险。这种模式在未来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和营运维护等多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不同领域的PPP模式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成功应用案例,而海绵城市由于自身复杂性及行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所限,如何高质高效地推行PPP模式尚属一个新的课题。从一年多的海绵城市试点经验看,PPP模式的推行尚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海绵城市PPP融资与收益模式的确定、项目的整体策划与打包、责权归属、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