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3)
- 2023(12334)
- 2022(10343)
- 2021(9779)
- 2020(8570)
- 2019(20106)
- 2018(20257)
- 2017(40305)
- 2016(21588)
- 2015(24953)
- 2014(24991)
- 2013(24820)
- 2012(23006)
- 2011(20648)
- 2010(20733)
- 2009(19379)
- 2008(19128)
- 2007(17103)
- 2006(14744)
- 2005(13168)
- 学科
- 济(92468)
- 经济(92367)
- 管理(62620)
- 业(61281)
- 企(49776)
- 企业(49776)
- 方法(44699)
- 数学(39522)
- 数学方法(39069)
- 农(25911)
- 中国(24223)
- 财(23007)
- 业经(20492)
- 制(18160)
- 贸(18074)
- 贸易(18064)
- 地方(17637)
- 易(17595)
- 学(16627)
- 农业(16574)
- 银(14765)
- 银行(14731)
- 技术(14660)
- 务(14368)
- 财务(14314)
- 财务管理(14275)
- 理论(14159)
- 和(14107)
- 行(14019)
- 企业财务(13446)
- 机构
- 学院(314894)
- 大学(313161)
- 济(132077)
- 经济(129392)
- 管理(124966)
- 理学(107822)
- 理学院(106749)
- 管理学(105021)
- 管理学院(104446)
- 研究(98602)
- 中国(75789)
- 京(64757)
- 财(60807)
- 科学(59001)
- 财经(48917)
- 农(48916)
- 所(48819)
- 中心(46984)
- 江(46410)
- 业大(45205)
- 经(44274)
- 研究所(44086)
- 经济学(40712)
- 北京(40486)
- 范(39857)
- 师范(39422)
- 农业(38702)
- 州(37141)
- 经济学院(37044)
- 财经大学(36300)
- 基金
- 项目(206908)
- 科学(162832)
- 研究(152804)
- 基金(149320)
- 家(128667)
- 国家(127635)
- 科学基金(110019)
- 社会(96501)
- 社会科(91572)
- 社会科学(91546)
- 省(82054)
- 基金项目(79491)
- 教育(71322)
- 自然(70535)
- 自然科(68862)
- 自然科学(68843)
- 划(68424)
- 自然科学基金(67593)
- 编号(63378)
- 资助(61555)
- 成果(50796)
- 部(46513)
- 重点(46430)
- 发(45387)
- 创(43720)
- 课题(42926)
- 创新(40831)
- 教育部(40102)
- 科研(39692)
- 国家社会(39467)
- 期刊
- 济(141642)
- 经济(141642)
- 研究(87985)
- 中国(55610)
- 财(47587)
- 管理(46160)
- 学报(44515)
- 农(43831)
- 科学(42040)
- 大学(34255)
- 学学(32269)
- 教育(31304)
- 技术(30112)
- 农业(29811)
- 融(27780)
- 金融(27780)
- 业经(25166)
- 财经(24198)
- 经济研究(22605)
- 经(20851)
- 问题(19908)
- 技术经济(16607)
- 统计(16135)
- 业(15923)
- 贸(15917)
- 商业(15903)
- 理论(15798)
- 策(14794)
- 现代(14299)
- 实践(14236)
共检索到452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立辉 王崇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维达 张凯
本文针对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和钢铁需求刚性的特征,依据国外著名学者Yoichi Kaya提出的Kaya恒等式,构建了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模型,并利用协整方法探讨了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均衡关系。研究表明:钢铁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25.58万吨;能源消耗1吨标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为1.25吨;能源消耗经济效益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降低38.58万吨;钢铁消耗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3.03万吨。基于此,依据定量分析的结论从控制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速度、增加清洁能源比例、进行技术创新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钢铁工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分解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俊岭 徐丹宁 刘辰玥
生态效率能够同时反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论文以中国钢铁工业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2009—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的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各年度的投入冗余状况。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钢铁工业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规模效率对生态效率的贡献度大于纯技术效率。通过分析可知,各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文章最后对提升中国钢铁工业生态效率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中国钢铁工业 生态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继祥
1994年钢铁工业监测、预测、预警分析王继祥(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1993-1994年钢铁工业景气分析1.11993年钢铁工业景气状态的基本判断1993年钢铁工业景气状态与我们在1992年所做的景气动向预测分析基本一致。反映钢铁工业总体波动的一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路文杰 马翠香
我国的钢铁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走生态化道路。本文建立了一套钢铁工业生态化的指标体系,钢铁工业生态化指标体系有正效益和负效益两类指标,其中每类指标又由若干个子指标构成。本文运用此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年钢铁工业生态化水平进行了运算。研究结果表明钢铁工业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总体上是负向的,即钢铁工业对环境质量的损害较大。
关键词:
钢铁工业 生态化 评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谭英平
自1996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受到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因此,研究中国钢铁工业近些年的发展轨迹,探寻产业内部特征与经济外部环境对我国钢铁工业供给与需求的影响结构,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总结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适当的统计、计量经济方法与模型,对中国钢铁工业的供需机制展开定量研究,改进和弥补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得出了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结论。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继祥 何军红
1 1992年钢铁工业景气状态的基本判断 1.1 景气状态经济景气波动分析方法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析经济运行状态并判断经济趋势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剔除经济增长波动中不确定因素、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影响,并能把众多经济指标的变化信息加工成经济景气指数,从而可以避免众多指标变化带来的分析判断难度,使人们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情况。目前最常用的景气指数有两种,一是景气扩散指数;二是景气合成指数。景气扩散指数主要反映经济扩张情况及景气发展动向,它以0.5为中心线上下波动;景气合成指数反映景气扩张程度,以100为中心线上下波动。我们采用这两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之梅
我国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有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钢铁总产量供过于求、生产率低、产业集中度低、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和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又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应积极应对挑战。从政府角度,应做好钢铁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工作,并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范围内,对我国钢铁企业进行保护;从企业角度,则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竞争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瑞钰
世纪之交的钢铁工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接上期)四、当代钢铁产品在质量、品种、深加工方面的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钢铁产品的质量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转炉复合吹炼、钢的二次精炼装置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在线化”作业,铁水预处理技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殷瑞钰
世纪之交的钢铁工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图120世纪世界粗钢产量总的变化趋势20世纪钢铁工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图1[1]给出了自1900年以来世界粗钢产量的总的变化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甘卓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片峰 栾维新 李丹 杜利楠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分析了目前我国各省份的钢铁工业空间布局现状,利用ArcGIS的热点分析工具对钢铁工业空间布局与消费市场地的耦合状况进行分析。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空间集聚性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钢材产地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北地区,钢材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从生产消费地空间耦合程度上看,吉林和内蒙古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市场的空间耦合度最高,辽宁、河北和山东的耦合度最低。最后,分析了钢铁工业空间集聚性下降的原因,并根据钢材生产消费耦合程度提出各省份钢铁工业企业布局优化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