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89)
2023(18039)
2022(15572)
2021(14358)
2020(11770)
2019(27380)
2018(27038)
2017(51837)
2016(28138)
2015(31338)
2014(31217)
2013(30644)
2012(28359)
2011(25479)
2010(25235)
2009(22743)
2008(21854)
2007(18889)
2006(16611)
2005(14298)
作者
(80136)
(66588)
(66094)
(62680)
(42334)
(32074)
(30045)
(26275)
(25440)
(23562)
(22737)
(22437)
(21075)
(20783)
(20603)
(20224)
(19785)
(19763)
(19014)
(18933)
(16406)
(16212)
(15980)
(15217)
(14812)
(14776)
(14687)
(14607)
(13376)
(13126)
学科
(116695)
经济(116577)
管理(78476)
(74429)
(60099)
企业(60099)
方法(50456)
数学(44011)
数学方法(43389)
中国(33792)
(32051)
地方(29775)
(26721)
业经(26337)
(24415)
农业(21938)
环境(20344)
(19241)
贸易(19225)
(18830)
技术(18584)
(18543)
理论(18483)
(18153)
(16825)
银行(16778)
(16700)
财务(16618)
财务管理(16580)
(16396)
机构
学院(389157)
大学(388876)
管理(154412)
(153079)
经济(149624)
理学(133984)
理学院(132443)
研究(131762)
管理学(129919)
管理学院(129235)
中国(97059)
(83760)
科学(83457)
(68075)
(65082)
(64365)
中心(60434)
业大(59671)
研究所(59591)
(56792)
财经(54860)
(53955)
师范(53433)
北京(52690)
农业(50209)
(49937)
(48976)
(46646)
经济学(45286)
师范大学(43390)
基金
项目(273490)
科学(215341)
研究(198881)
基金(197086)
(171995)
国家(170553)
科学基金(147245)
社会(124906)
社会科(118319)
社会科学(118286)
(107985)
基金项目(105463)
自然(96563)
自然科(94336)
自然科学(94314)
自然科学基金(92569)
教育(91400)
(90812)
编号(81437)
资助(80413)
成果(64339)
重点(61379)
(61201)
(59246)
(56678)
课题(56254)
创新(52921)
科研(52211)
国家社会(50991)
教育部(50597)
期刊
(166759)
经济(166759)
研究(112455)
中国(74884)
学报(61090)
(57843)
科学(57260)
管理(55429)
(50827)
大学(46542)
教育(45156)
学学(43656)
农业(40562)
技术(35981)
(31489)
金融(31489)
业经(28992)
经济研究(25988)
财经(25458)
问题(23018)
(21762)
图书(21333)
(21075)
资源(19529)
科技(19106)
技术经济(18927)
(17836)
理论(17734)
现代(17271)
商业(17180)
共检索到565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杰  景一佳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及时空分异特征。首先,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7—2016年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016年绿色发展效率的均值仅为0.809,10年间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大。其次,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空间上呈现"西北外围高,南部较低"的特征,各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郑贺允  葛力铭  
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法评价中原城市群2007—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其次,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协同提高机制。进一步地,在协同提高机制中嵌入区域、省份、资源禀赋等多种类型的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缓慢。(2)重视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和科技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3)东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弱于中部地区;中心省份与外围省份的绿色发展大体一致;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郑贺允  葛力铭  
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法评价中原城市群2007—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其次,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协同提高机制。进一步地,在协同提高机制中嵌入区域、省份、资源禀赋等多种类型的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缓慢。(2)重视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和科技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3)东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弱于中部地区;中心省份与外围省份的绿色发展大体一致;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基于2010—2019年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测度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及其动态演化趋势,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从绝对差异视角识别八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分布动态演进,构建动态空间SDM模型从相对差异视角揭示八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收敛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年度均值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等四类分解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贡献程度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均呈现出波动性上升态势,并表现出空间差异趋于缩小和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的动态演进趋势;八大城市群中仅有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微弱的发散趋势,八大城市群整体及其余七大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为此,应在强化技术创新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功能,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贡献程度,缩小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等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焱文   陈强   陈婉钰   樊新生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演变规律。选取2007年、2014年、2021年3个时间节点,运用前沿距离法、三阶段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间差距在缩小,时空分布上表现为从片状布局向带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各城市多层次分化与省际边界差异的特点,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从“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异向带状、片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创新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区域协调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呈现空间均衡发展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张学思   田爱瑞   周莹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其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亟须提高。论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199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对其时间动态变化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期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均值上下游高中游低的“U”型分布;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随时间逐渐缩小且向高效率地区聚集,但仍存在个别区域两极分化现象。为提高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应引导各地区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制造产业结构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张学思   田爱瑞   周莹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其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亟须提高。论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199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对其时间动态变化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期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均值上下游高中游低的“U”型分布;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随时间逐渐缩小且向高效率地区聚集,但仍存在个别区域两极分化现象。为提高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应引导各地区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制造产业结构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传明   姚楠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双维度,构建包括基础设施、创新要素、治理环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结合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比分析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产出维度表现突出,但投入维度尚待提升;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扩大;发展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并可以分为四种空间集聚类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窦睿音  焦贝贝  张文洁  张鹏飞  
绿色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体现。通过构建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基于MinDs模型、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算2001—2019年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论如下:(1)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以2015年为界,呈“先升后降”变化,西北、广西的资源型城市整体上升,西南和内蒙古的资源型城市近年呈下降趋势,成长型城市发展较为稳定,成熟型和再生型城市2017年后下降明显,衰退型城市呈上升趋势;(2)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表现为极低和极高区间数量少、中间得分数量多的正态分布特征;(3)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非均衡的问题较为严重,其中,西北与西南地区的成熟型城市的变化是导致绿色发展效率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4)经济发展、城市化、城市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生命周期下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驱动因素各有特点。研究对提升西部各类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有实际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莉娜   刘军   张江峰  
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0-2022年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系统分析其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特征。结论表明: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逐步提高,整体保持向上增长态势;从具体空间分布来看,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呈现以拉萨为核心向外围六个区域扩散的分布特征;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来看,空间差异相对较小且呈现缩小态势;Global Moran’s I指数统计结果表明,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在统计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形成了相邻区域的空间聚集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影  文传浩  沈体雁  
绿色发展效率是绿色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基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别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测度200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预测其绿色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为0.882较高水平,呈现从“较高水平较大差距”向“更高水平较小差距”转变的时序特征,但仍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Malmquist均值为1.278,绿色发展效率高增长且总体快于长三角城市群;(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渐形成以“雅安-资阳-重庆”与“成都-遂宁-广安”为平行双主轴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宜宾-泸州”与“绵阳-达州”为两翼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分布格局;(3)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规模效率提升的贡献率,并据此将其分为综合促进发展型、专项引领发展型、单项阻碍发展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杨  杨建梁  梁媛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2011—2015年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构造均衡函数对城市群的均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2011—2015年我国112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西北、华中、华北低,东南高"逐渐演变成"西北、华中低,华北、西南、东部沿海高";我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与均衡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所研究的19个城市群主要集中在H-H象限(高效高均衡)、H-L象限(高效低均衡)和L-H象限(低效高均衡)。最后,根据各类型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特征,本研究对各类特征的城市群提出相应的绿色发展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永琴  曹怡品  
首先根据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完善的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该区域城镇化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表现一般且区域间差异明显。(2)大部分城市存在期望产出不足、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3)经济基础、空间集聚水平对中原城市群城镇化效率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魏奇锋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