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0)
2023(12251)
2022(10509)
2021(9693)
2020(8322)
2019(19572)
2018(19578)
2017(38212)
2016(20840)
2015(23612)
2014(23755)
2013(23289)
2012(21336)
2011(19149)
2010(19020)
2009(17281)
2008(16737)
2007(14749)
2006(12382)
2005(10569)
作者
(59796)
(50321)
(49977)
(47522)
(31454)
(24197)
(22825)
(19809)
(18868)
(17754)
(17069)
(16808)
(15743)
(15621)
(15610)
(15425)
(15387)
(14861)
(14503)
(14378)
(12479)
(12308)
(12068)
(11332)
(11329)
(11223)
(11038)
(11036)
(10159)
(10019)
学科
(88021)
经济(87939)
管理(61856)
(57302)
(47476)
企业(47476)
方法(45929)
数学(41589)
数学方法(40869)
(22576)
(22208)
中国(19677)
(19456)
业经(17024)
环境(16564)
地方(15466)
(15105)
贸易(15100)
农业(14744)
(14679)
(14678)
财务(14606)
财务管理(14574)
(13925)
理论(13763)
企业财务(13755)
(13698)
技术(12678)
(12592)
(11373)
机构
学院(295216)
大学(293182)
(118596)
管理(118219)
经济(116164)
理学(103258)
理学院(102205)
管理学(100047)
管理学院(99535)
研究(91881)
中国(68793)
(60439)
科学(58995)
(52029)
(51323)
业大(47663)
(45904)
中心(44459)
(43048)
财经(42760)
研究所(42163)
农业(40833)
(38891)
北京(36933)
(36374)
经济学(36364)
师范(35943)
(34001)
(33549)
经济学院(33136)
基金
项目(206743)
科学(162844)
基金(150673)
研究(146427)
(132126)
国家(131119)
科学基金(113339)
社会(91919)
社会科(87311)
社会科学(87280)
(82688)
基金项目(79961)
自然(76238)
自然科(74492)
自然科学(74474)
自然科学基金(73091)
(69474)
教育(69078)
资助(62788)
编号(59504)
重点(46817)
成果(45934)
(45564)
(43944)
(43490)
科研(40764)
创新(40707)
课题(40398)
计划(39238)
教育部(38832)
期刊
(118626)
经济(118626)
研究(74487)
中国(53102)
学报(47152)
(44939)
科学(43625)
(41526)
管理(40823)
大学(35576)
学学(33829)
农业(30693)
技术(28850)
教育(27859)
(21181)
金融(21181)
业经(20648)
财经(20370)
经济研究(19305)
(17452)
(16875)
统计(16872)
问题(16069)
技术经济(15413)
(15311)
资源(14532)
(14455)
决策(13981)
商业(13476)
科技(13445)
共检索到407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苗  甘臣林  陈银蓉  
研究目的:寻找以碳排放作为成本的适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低碳优化策略。研究方法:模型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东、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值;(2)在省际分布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碳排放效率值高低并不一致,仅有14%的省份处于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高碳排放效率的理想状态;(3)技术效率不足是造成东、中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技术效率不足和规模效率不足是西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论:全国29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需结合东、中、西地区区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差别化地构建低碳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四代  钱昱冰  赵锐  
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西部地区农业碳减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份2006年~2015年的农业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Undesirable模型评价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效率,并利用σ收敛、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方法检验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变动趋势。结果发现:(1)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农业碳排放量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明显。(2)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广西、四川、新疆等省份的农业碳排放效率长期位于生产前沿面,其投入产出效率处于较优状态。(3)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β绝对收敛性和β条件收敛性,存在着低效率省份向高效率省份追赶的趋势,区域内各省的碳排放效率趋于各自稳态水平,且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投入是提高西部碳排放绩效的关键因素。故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水平,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劳动者低碳意识、不断提升农业碳减排技术水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张俊飚  张露  
为探索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生产碳排放效率的演化趋势与异同,利用碳排放核算和DEA-SBM模型的方法,对2002—2014年我国水稻主产省份的碳排放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传统的DEA-CCR模型存在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高估问题;2)在研究期间内,尽管我国大部分种植水稻的省和直辖市未达到帕累托有效,但其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3)进一步地,将水稻划分为早、中、晚三季水稻并分别计算其碳排放效率值。结果显示,种植单季稻(中稻)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种植双季稻(早稻和晚稻),这也表明稻作制度影响水稻生产的碳排放效率。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改善水稻生产碳排放效率的策略建议,从而为实现农业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伟  杨璐嘉  姜静  
基于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SBM模型,本文对2002~2012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无效率来源的分解,并对中国三大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最后对全国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潜力与潜在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总体较高,宁夏、山西、云南等7个省(区)的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各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主要受生产特征、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全国农业碳排放的中心已由东部转移到中部,因此,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碳减排的潜在规模较大,尤其是河南、安徽、河北等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许锋  王雨菲  张光宏  
农业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构成,农业低碳发展对于我国实现3060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面向低碳发展,基于SBM方法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模型,使用1998—2018年中国农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对面向低碳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科学量化,并运用ESDA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面向低碳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三大经济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较高、中西部较低;多数省份在投入指标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劳动力冗余和土地冗余的情况尤为严重;农业碳排放冗余是造成我国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不足的普遍因素;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农业活动空间关系密切。因此,应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地区和省域间的协调发展;优化农业要素投入,减少农业碳排放;加强农业发展合作联动,开展农业污染协同治理,从而实现面向低碳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巧娴  梅昀  陈银蓉  韩啸  
运用湖北省16个城市2000、2005、2010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经济产出和环境产出,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DEA模型,测算并分析各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湖北省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各城市的效率值大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2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由2000年以武汉市为最高值向周边城市递减的单一中心格局,逐步演变为2012年的鄂东南和鄂西部的双中心格局;3武汉周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偏低,且具有较大的减碳提效空间;4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净碳排放量过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提升;5省会城市、城市圈城市、鄂西圈城市的理想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碳排放效率可以弥补碳排放总量等指标对碳排放作为成本对期望产出作用考虑不足的弱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为基础,基于投入导向的CCR与BCC模型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研究结果表明:30个省份中仅内蒙古、福建、广西、青海土地利用碳排放总效率有效;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效率值及其分布与土地利用特征存在联系,规模效率有效地区分布远小于技术有效;规模效率有效省份与规模报酬不变省份存在不一致,改善土地利用碳排放规模效率需要考虑地区规模报酬所处阶段。因此对26个碳排放非DEA有效省份的土地利用从投入与产出进行低碳优化,并给出投入冗余度与产出不足率。最后针对低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火娣  
文章运用传统DEA与非径向的SBM模型从无环境规制与有环境规制、投入导向与产出导向测度、径向与非径向角度测度三大方面系统地比较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测度区别,并基于SBM模型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主要结论有:SBM模型测度效率值在有效单元个数及效率区分度方面都有优势;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晓红  易国栋  刘翔  
结合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SFA方法,提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用于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算。该模型具有非径向和非角度的特点,而且能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使效率评价更接近实际情况。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我国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碳排放效率不高,但从2006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表现了低碳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的碳减排效率将进一步下降。分区域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中>西"的格局,且东部的优势有所扩大。基于对投入、产出冗余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分析表明,提升能源、资本、人员的配置效率,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人才和技术交流,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晓红  易国栋  刘翔  
结合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SFA方法,提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用于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算。该模型具有非径向和非角度的特点,而且能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使效率评价更接近实际情况。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我国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碳排放效率不高,但从2006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表现了低碳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的碳减排效率将进一步下降。分区域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中>西"的格局,且东部的优势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德贵  吴群  
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县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科学相关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变化趋势,在分析区域未来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碳排放目标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控的CO2当量指数、经济效益指数及其目标函数,通过集成Markov模型和结构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低碳优化动态调控模型(LUSCC)及其求解方法。最后以江苏泰兴市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情况,获得3种不同碳排放目标调控程度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及其调控方法,研究表明,建立的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动态优化调控模型,能够满足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文君  李娇  刘秀春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旅游业快速发展,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定义旅游业的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采用SBM模型对我国各省旅游业在2002—2013年间的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环境效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并采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2—2013年间我国旅游业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总体上呈波动式上升,但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差异较大,旅游业能源纯技术效率明显低于旅游业能源规模效率,东部地区旅游业能源纯技术效率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秀梅  张慧  綦振法  董会忠  
文章探索性地将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相结合来测算我国东西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对东西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及受科技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西地区受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运气等随机因素影响,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虽然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依旧高于西部地区,但其差距明显缩小;其中,R&D人员对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而R&D项目对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认为,东西地区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因素,实现西部地区科技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