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5)
- 2023(13948)
- 2022(11937)
- 2021(10783)
- 2020(9301)
- 2019(21077)
- 2018(20608)
- 2017(39765)
- 2016(21228)
- 2015(23813)
- 2014(23252)
- 2013(23181)
- 2012(21284)
- 2011(19073)
- 2010(18751)
- 2009(16973)
- 2008(15830)
- 2007(13500)
- 2006(12066)
- 2005(10345)
- 学科
- 济(107661)
- 经济(107571)
- 管理(57758)
- 业(54118)
- 方法(44939)
- 企(42154)
- 企业(42154)
- 数学(40475)
- 数学方法(39951)
- 农(25611)
- 地方(25513)
- 中国(22481)
- 财(21520)
- 学(20797)
- 业经(20386)
- 农业(18037)
- 环境(14994)
- 地方经济(14794)
- 制(14644)
- 贸(14582)
- 贸易(14571)
- 易(14029)
- 和(13115)
- 理论(12915)
- 务(12872)
- 财务(12834)
- 财务管理(12803)
- 技术(12539)
- 企业财务(12049)
- 融(11996)
- 机构
- 大学(297786)
- 学院(297751)
- 济(132082)
- 经济(129647)
- 管理(114404)
- 研究(103471)
- 理学(99516)
- 理学院(98410)
- 管理学(96534)
- 管理学院(96001)
- 中国(76316)
- 科学(63957)
- 京(61541)
- 财(55976)
- 农(53745)
- 所(51685)
- 中心(47981)
- 业大(47437)
- 研究所(47298)
- 财经(45289)
- 江(44446)
- 农业(42300)
- 经济学(41919)
- 经(41287)
- 院(37690)
- 经济学院(37553)
- 北京(37505)
- 范(37479)
- 师范(37007)
- 州(34384)
- 基金
- 项目(209478)
- 科学(165590)
- 基金(153922)
- 研究(148058)
- 家(135762)
- 国家(134701)
- 科学基金(116020)
- 社会(96526)
- 社会科(91622)
- 社会科学(91595)
- 省(83232)
- 基金项目(81445)
- 自然(76372)
- 自然科(74627)
- 自然科学(74603)
- 自然科学基金(73272)
- 划(69113)
- 教育(67715)
- 资助(63499)
- 编号(57190)
- 重点(47592)
- 发(46243)
- 部(46016)
- 成果(44264)
- 创(43439)
- 国家社会(40802)
- 创新(40801)
- 科研(40716)
- 课题(39675)
- 教育部(39429)
共检索到436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卫东 赵士红 龙海霞 刘美茹
本文运用DEA-BCC模型,对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人力、资本、能源和产出四个投入产出变量的生产松弛变量进行估算,考察四川各地区生产是否处于生产有效前沿面上。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出各个决策单元的生产无效率值,进而构建并分解Luenberger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对四川省2006年至2012年间经济增长效率变化趋势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成都、自贡、攀枝花等五个地区始终处于生产有效前沿面上;(2)四川省经济发展整体上以成都为中心,愈向周边扩散,生产无效率逐渐严重,而资本和产出是无效率的主要来源;(3)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四川省整体生产绩效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循刚 胡培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的微观数据,研究了2005~2007年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和资源配置效率4个部分。结果表明:2005~2007年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8.51%,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均占103.06%,规模效率占19.23%,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占5.41%,资源配置的影响为负,平均占16.88%。因此认为,要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
关键词:
农户 全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耿宣 贾钦民 谭云丹 李振新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了以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了该路径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四川省经济增长实践,分析发现:2008年之前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但是自从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之后,信贷余额在高基数上持续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为负增长,表明2008年之后的四川省信贷投放并没有提振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提出了引导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秋菊 吴秀敏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计算了1978—2007年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对四川省的产出增长进行了分阶段分解和源泉核算。研究发现,四川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因此,要转变当前四川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就要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四川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斌
文章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2年四川2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效率、规模状态、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情况进行了评价,然后使用空间Moran’s指数对各地区农业产出的空间相关性与一致性情况展开分析,结论显示四川各地农业生产相异程度高于相似程度,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认为包含收入型补贴在内的绝大多数要素对农业产出有显著影响,劳动力产出弹性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贞柏
本文以行业为生产单元,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5-2016年间的技术效率,并用"前沿面法"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全面的分解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各行业的生产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出增长率已经历加速转向减速的拐点,财政刺激经济增长会加剧TFP的下滑;规模报酬递减是TFP下滑的主因,配置效率会随规模报酬而波动;技术进步是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效率改进并不显著;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等规模报酬快速递减的行业,而制造业、金融业等技术进步较大的行业却资源投入不足,从而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应加快各行业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不宜过多干预经济增速下降的"新常态",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命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常亮 揭昌亮 石峰 温亚利
【目的】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分解有偏问题,采用新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中国2004—2015年的林业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质量。【方法】首先利用Battese等(1995)提出的"一步法"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各省林业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各省及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区域的林业TFP增长率,分析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将TFP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亚伟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能源与二氧化碳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解框架中,测算了2001~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省际差异分别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倩 马珂
2012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虽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是在没有外部意外冲击的背景下,经济增速逐年下降,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同时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自身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结构性问题目益显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减弱①。本文结合四川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发展方式的特点,通过研究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分析了四川经济在面临经济增长新常态形势下的表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新常态 可持续性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振锴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通过运用C-D函数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和C E S生产函数法这三种方法对上海市1978-2010年这31年期间的要素投入特征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比较分析认为C-D函数法更有效。同时基于C-D函数估计结果,对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分解和不同阶段的比较。文章进一步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运用改进的GLS估计发现:人力资本和R&D活动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变迁因素作用不显著,上海的经济增长已经趋向于"稳态增长"。
关键词:
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兵 杨华 朱宁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1个省份1995-2008年的农业效率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农业无效率水平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产出无效率、役畜投入无效率和播种面积无效率是中国农业无效率的主要来源;1995-2008年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5.58%,主要体现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农业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机械化的普及有利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文礼朋 郭熙保
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研发支出、品牌建设等无形投资的回报,与有形资本积累一样要付出资金成本。在技术落后阶段,通过引进技术来获得技术进步,尽管全要素生产率会降低,但是资金使用效率更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更快。重化工业化、借用技术与代工生产是造成我国资本积累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并不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低下。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明 唐东波
本文运用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2000~2009年之间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同时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变和规模效应,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作用,而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一阶滞后项则起反向作用,所有制结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