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1)
- 2023(17040)
- 2022(14642)
- 2021(13562)
- 2020(11504)
- 2019(26357)
- 2018(25956)
- 2017(50529)
- 2016(27073)
- 2015(30170)
- 2014(29699)
- 2013(29306)
- 2012(26748)
- 2011(23512)
- 2010(23261)
- 2009(21391)
- 2008(21103)
- 2007(18446)
- 2006(15956)
- 2005(13911)
- 学科
- 济(115932)
- 经济(115806)
- 业(103224)
- 管理(93192)
- 企(92554)
- 企业(92554)
- 方法(57462)
- 数学(47597)
- 数学方法(47049)
- 财(34754)
- 农(34201)
- 业经(34100)
- 中国(26315)
- 务(25586)
- 财务(25513)
- 财务管理(25475)
- 农业(24211)
- 企业财务(24205)
- 技术(23945)
- 理论(20626)
- 制(20360)
- 地方(19987)
- 和(19706)
- 贸(19581)
- 贸易(19573)
- 学(19351)
- 易(18994)
- 划(18516)
- 策(17199)
- 环境(16703)
- 机构
- 学院(385186)
- 大学(381787)
- 管理(162577)
- 济(158277)
- 经济(155203)
- 理学(141600)
- 理学院(140244)
- 管理学(138039)
- 管理学院(137336)
- 研究(116991)
- 中国(89732)
- 京(79522)
- 财(72187)
- 科学(70729)
- 农(60039)
- 财经(58981)
- 业大(56404)
- 所(56269)
- 江(55297)
- 中心(54415)
- 经(53884)
- 研究所(51063)
- 北京(49371)
- 经济学(47432)
- 农业(46964)
- 范(46475)
- 师范(46060)
- 州(44543)
- 财经大学(44004)
- 商学(43767)
- 基金
- 项目(265432)
- 科学(211468)
- 研究(195725)
- 基金(195400)
- 家(168348)
- 国家(166903)
- 科学基金(146841)
- 社会(125283)
- 社会科(118937)
- 社会科学(118907)
- 基金项目(103783)
- 省(103336)
- 自然(95738)
- 自然科(93602)
- 自然科学(93582)
- 自然科学基金(91955)
- 教育(89896)
- 划(85867)
- 资助(80440)
- 编号(79534)
- 成果(61807)
- 部(59070)
- 重点(58260)
- 创(57397)
- 发(55660)
- 课题(53126)
- 创新(53010)
- 国家社会(51874)
- 教育部(51411)
- 人文(50861)
- 期刊
- 济(168059)
- 经济(168059)
- 研究(107840)
- 中国(65479)
- 管理(62603)
- 财(57926)
- 农(54442)
- 学报(54273)
- 科学(52698)
- 大学(42751)
- 学学(40641)
- 农业(38197)
- 技术(37929)
- 教育(37375)
- 融(30790)
- 金融(30790)
- 业经(29826)
- 财经(28989)
- 经济研究(26240)
- 经(24799)
- 业(21910)
- 技术经济(21895)
- 问题(21882)
- 科技(18690)
- 现代(18399)
- 商业(18132)
- 理论(17945)
- 财会(17767)
- 统计(17748)
- 策(16938)
共检索到546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凯 万春 肖华玮 韦淼 黄迅
文章以成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将RU与SMOTE两种不平衡处理方法相结合,构建新的不平衡样本处理技术RU-SMOTE,进而引入SVM人工智能技术对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操纵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RBF核函数的R U-SMOTE-SVM智能模型具有最优识别性能,能够准确有效地对成都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识别。
关键词:
利润操纵 高新技术企业 识别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凯 何金萍 万春 黄迅
文章以成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不平衡样本处理技术ADASYN与人工智能技术SVM相结合,构建ADASYN-SVM智能识别模型,对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操纵进行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DASYN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不平衡样本问题,与SVM支持向量机、BMD贝叶斯判别、BP神经网络、LR逻辑回归等其他判别模型相比,ADASYN-SVM模型具有最优的识别性能。故运用ADASYN-SVM智能模型,能够准确地对成都高新技术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有效识别。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津津 赵巍
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的背景下,政府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但在违规处罚后果不对等和利益的驱使下,申请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出现了对财务指标的操纵行为。本文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研究开发费用占比以及相关服务中介机构资质等六个方面剖析申请企业的财务操纵行为,在此基础上,从认定财务专家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两个角度,提出应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申请企业财务操纵行为的对策建议,以期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杨国超
2016年底至2017年初,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掀起的"产业政策之争",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双方观点鲜明,难分伯仲。本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这一具体产业政策,探讨产业政策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产业政策之争"的理论基础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就"政府是否应该推出产业政策"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张维迎教授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林毅夫教授强调"有为政府"。事实上,双方观点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珍珍 何宇 徐长生
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35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估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母公司和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显著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相较于2008版认定政策,2016版认定政策对研发财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小,但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企业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以满足认定标准,认定期间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认定期满后企业不会显著增加人力投入;企业当期的认定状态具有较高的概率,与其前一期的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应在激励企业持续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完善认定政策,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研发投入 PSM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成民 吕长江
本文使用季度盈余的方法研究会计稳健性。以往文献主要使用会计年度(即公历年度)盈余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相对无法有效地分离或控制利润操纵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季度盈余进行汇总,得到会计年度盈余及其他三种受利润操纵行为影响较弱的年度盈余。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度盈余和其他三种年度盈余都表现出了稳健性特征。这一经验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稳健性,利润操纵行为并未影响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关键词:
稳健性 利润操纵 盈余汇总 盈余分布
[期刊] 预测
[作者]
林宇 黄迅 徐凯
本文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欠采样(RU)、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MOTE)与传统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VM模型——RU-SMOTE-SVM模型来预测我国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并与传统SVM、SMOTE-SVM、RU-SMOTE-NN和RU-SMOTE-DT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RU-SMOTE-SVM既优于传统SVM模型,又比SMOTE-SVM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还展示出比RU-SMOTE-NN和RU-SMOTE-DT更为优越的预测性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思显 林爱梅
本文基于政治关联的视角,以中小板中国家火炬计划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研究了政治关联、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政治关联类型分为政府官员类和代表委员类两种,研究发现,不同的政治关联类型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不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负向作用于企业价值,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影响企业价值具有调节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洁 唐洁
企业研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基于2010—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检验资本错配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不仅对企业研发具有直接负向影响,还会强化资本错配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但上述融资约束的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体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
研发投入 资本错配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瀚禹 吴振磊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是目前我国较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企业创新行为的政策文件,政府筛选出特定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倾斜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然而简约的认定条件同样存在企业为获取“政策租”而诱发研发操纵和策略性创新行为导致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下降的可能。本文采集2008—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应用模糊断点回归策略,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展开评估。研究发现,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3%的阀值处存在明显断点。全样本层面的估计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数量和质量,但进一步基于最优窗宽的检验却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由于信息不对称,制度安排会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伪高新技术企业”旨在攫取政策租,会将研发支出占比策略性地保持在政策达标线上。研发操纵区间的“高新技术企业”会缩减专利总量和发明专利数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并识别出完善制度设计的“靶向”区域,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及后续旨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慕濒 孙亚琼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出现的经济金融化趋势,使用2005年至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资金来源和使用的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全行业相比,上市带来的金融资源供给缩小了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获得金融支持方面的差异,但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表现为:资金配置的利润导向不明确;国有上市公司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实业金融化主要源于金融资源供给的增加而非企业经营利润的增长。这种经济金融化并不能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可能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未来应打破银行作为间接金融媒介的垄断地位,加快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给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空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勇民 纪玉山 吕永刚
本文基于产业共生的视角,对金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共生演化关系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在探索二者共生演化的机理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发展的Logistic模型,并利用我国199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时间叠加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能精确描述中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生演化过程,并且二者属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模式。鉴于对称互惠共生演化模式具有最大的共生能量,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对称互惠共生演化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卢馨 郑阳飞 李建明
融资渠道是影响企业R&D投资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007-2009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并披露R&D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检验这些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对R&D投资的影响,并研究R&D投资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从而限制了R&D投资;(2)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缺少债务融资的支持下,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现金流和股票融资;(3)R&D投资强度和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充足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缓解融资约束的对冲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杰 秦璐
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各地区金融发展指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普遍存在融资约束;总体上看,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在缓解R&D融资约束方面的作用显著;另外,金融发展的这种减缓作用对非国有股份企业更加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机制,健全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发展,以促进企业研发投资,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明秀 文娅
企业创新离不开财务政策的支持,财务灵活性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财务灵活性、产权性质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务灵活性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即财务灵活性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且该现象在非国有企业更为突出。
关键词:
财务灵活性 产权性质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智力资本多源化信息披露、分析师跟踪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来自A股主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科技金融与企业融资效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财税补贴、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效率——来自中国物联网板块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创新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的作用效果评估——来自广东的经验证据
风险投资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持股、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来自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与企业创新效率——来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非高管型海归、本土科技人才与企业突破性创新——来自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金融化有助于企业研发投入吗——来自上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